疫苗是如何变质的- 袁则红-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 ...

此文转载自:

梳理过往的疫苗大案,其生产、监管、运输、流通,或多或少都存有问题
 

2009年11月17日,在江苏盐城文峰中学读高三的费晶铭,被学校统一组织注射了甲流疫苗。“5天后,开始出现感冒症状。”到盐城市{dy}人民医院就诊,结论是“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与女儿前后发病的,还有班内另一位同学,“急性脑炎,住了10多天的院,后来出来了”。

最初的日子,尤志华和丈夫惊慌失措:双方家族均无贫血病史,女儿怎么可能得这种病?是不是疫苗……得知女儿发病前曾注射过甲流疫苗,医生们沉默不语——“他们心里有数,但谁都不敢吭”。

2010年3月8日,女儿去世了,尤志华极度伤心,但更愤怒的,是有关部门没给她令人信服的说法,而且市政府关于她女儿死亡的协调会竟不让她参加。

疫苗,一种用来预防、控制疾病发生的生物制品,以极其罕见的方式——被注射者伤残乃至死亡,进入了大众视野。

 疫苗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

“问题疫苗”背后的生产者

 尤志华夫妇是在女儿发病后,才开始怀疑其注射的甲流疫苗的,加深他们疑虑的是,2009年12月国家xxx发出公告:“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江苏延申)和河北福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7-10月期间生产的7个批次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存在问题。”

 江苏延申正是尤的女儿注射用的甲流疫苗的生产厂家。

“我们看到新闻后,立即向盐城疾控中心反映了,但他们说,我们注射的是甲流疫苗,和狂犬疫苗是两回事。”

4月1日,被国家药监部门通报了4个月后,江苏延申的总经理刘武,向公众承认:“2008年7月-10月间,我们共有4个批次、总计17.9952万人份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存在质量问题。”可是,这批“问题疫苗”早已流向安徽、贵州、河南等多个省份,难以追查。

被国家xxx通报的还有“河北福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更早一些时候,大连金港安迪公司也被通报“涉嫌故意xx”。

让人心惊的是,这3家“问题疫苗”企业,皆是行业xx。数据显示:金港安迪2007年销售收入1.8亿元,净利润8000万元,有两个疫苗产品在国内市场{dy};2008年,江苏延申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在国内狂犬疫苗批签发数据榜排名第四位;2008年河北福尔也实现产值1.3亿元。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下简称中检所)研究员王国治告诉媒体,江苏延申和河北的福尔公司,“送检的产品合格,但是在抽检中,发现他们的产品不合格,是人为xx。”

王进一步解释说,比如金港安迪,“违规添加核酸物质,增强了药效,但是这样每支疫苗的量低于正常疫苗的量。通俗点讲,他就是通过添加物质把本来只做两支疫苗的抗原,做成了3支疫苗。”

 这不是最可怕的——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逐利,竟然私自制造“假疫苗”,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

 江苏徐州一场惊动国务院的“假狂犬疫苗大案”,最终查明源头,安徽蒋某“从上海人手里买来盒子、瓶子、瓶塞、标签等东西,然后到诊所批一大箱打针用的生理盐水,用灌装机将盐水装入瓶中,再用封口机封好,贴上真药标签,就可以出手卖了”。

 “每支成本2块钱,我3块钱就可以卖。”蒋某说,相比于几十上百元的真疫苗,他自制的“疫苗”很好卖。

 监管者的监管之失

  尤志华夫妇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寻求赔偿,也不知道如何鉴别疫苗,他们依靠的,只能是国家药检部门。《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规定,疫苗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监督管理权在药监部门。

 尤志华想不明白的是,作为常州市的明星企业,“问题疫苗”生产商江苏延申,何以躲过政府药监部门的监管呢?

   中检所研究员王国治说,“一般情况下,药品质量有3道防线:{dy}是企业自身的监管,QA部门(质量保证部)能正常发挥作用。第二道是政府监管,即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认证。第三道是驻厂监督员制度。”

   早在2007年,江苏省xxx就派了驻厂监督员进驻延申公司,该公司的产品也都通过了“批签发”(指国家对每批生物制品出厂上市或者进口时进行强制性检验、审核的制度。一般由药监部门抽取样本,送到中检所,由中检所出具检定结果合格后,企业才能将相应批次产品上市销售)的检查。

   可是,几十万份“问题疫苗”还是拿到了“批号”,流入国内疫苗市场,驻厂监督员、“批签发”制度形同虚设。

   后来入股江苏延申的南京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表示,延申生物“原来的管理层质量意识淡薄,在疫苗的送检过程中做了手脚”。但“做了手脚”就能骗过国家药监部门,还是让人感慨监管的脆弱。


  《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表明,江苏延申所在的“常州市xxx没有检测疫苗的能力”。“即便抽了样品,xxx也是要送到更高资质的研究所去做检测,xxx没有设备进行检测。”

   于是,一种可怕的情况出现了:国家药监部门的{zg}检查机构——中检所,和几千里之外的疫苗生产企业的关系,就是那一份小小的送检样品。而这份小小的检品背后,又是数以万份甚至几十万份事关生命的疫苗。

 

此文转载自:

 

郑重声明:资讯 【疫苗是如何变质的- 袁则红-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