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走势下我国的木材工业- 人造板- 人造板- 和讯博客
循环经济走势下我国的木材工业 [原创 2010-04-12 10:46:41]   

 

                        张宏健 梅建科

     

    循环经济理念来自于人们对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所带来的资源危机、资源安全等问题严峻性的思考,随之而璃形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个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思想并已经开始逐步付诸实施。木材工业作为一个产业领域,当然也必须考虑其循环经济走势下的发展。

 

1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1.1传统经济模式

传统经济模众为:“资源一产品-污染排放”、它是一种开环式的、非循环的单向流动性经济模式。传统经济的特征是:①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②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

 

1.2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为“资源一产品-再生资源”;它是一种闭环式循环流动性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实现经济、生态的可瞻持续发展。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即减量性(Reduce)、再使用性( (Reuse)和再循环性( Recycle)。循环经济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循环经济的资源是:自然资源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自能源是除煤、石油、天然气等一般性传统能原以外的一切能源。

因此,循环经济也被称为绿色经济,并可定义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产品)-资源再生;这样一种经济模式。

 

2  我国木材工业经济模式的变迁

从经济模式的变化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木材工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经济模式阶段、经济模式转变阶段和循环经济萌发阶段。

 

2. 1传统经济模式阶段

从20世纪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前后,我国的木材工业属于典型的传统经济模式。与钢铁等其他行业一样,这一阶段以锯材、(xx优质原木)胶合板、湿法纤维板为主要产品的木材工业,是一种典型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雪诞济模式,其特征是对xx林材木材资源的大规模采伐,木材的平均利用率不到40%,并产生着大量的环境污染。

 

2.2经济模式转变阶段

第二阶段是从1970年前后至 2000年前后,通过对{dy}阶段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后果的思考,我国木材彰工业主体开始走出传统的经济模式,其特征是锯材、耻合板等以xx林为主要原料的传统产品的产量逐年减少,严重污染环境的小型湿法纤维板停止了生产,而以人工林木、竹材和非木材木素-纤维素基植物体或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各种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细木工板、各种竹人造板、速生材胶合板等则迅速发展,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到了60%以上,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向小循环式的循环经济模式迈进(即在企业内部实行清洁生产)。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的实施,木材工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仅只是考虑到了对木材的节约、高效或替代利用,而且还延伸地考虑到了生产节能、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木质产品有害物对环境的影响等深层次问题。

 

2.3木材工业循环经济的初级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2000年前后至今,这一阶段应该说,是我国木材工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进发的初级阶段,其特征是强势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的发展乃1发了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建设问题的真切考虑(政府历年来倡导的政策逐步变成了企业的自觉性目标行为)乃1发了企业对非木材木素-纤维素基植物体或农林废弃物作木材替代原料的规模化需求,企业对技术进步的追求更为深切,生产过程原料性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能耗的降低和能源的节约、污染性废弃物的排放控制、最终产品中有害物质对应用环境的污染等与循环经济概念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强化性的具体解决。

 

3  木材工业循环经济的xx属性

木材工业循环经济的xx属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原料的可再生性、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可再利用性、木质废旧产品再作原料的可循M、利川性、木材工业原料需求对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环境系统修复的促进性、木材工业非木材植物体原料需求对大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建设的促进性。

 

3. 1木材原料的“3R”性

不管其来自于xx林还是人工林,来自于树干远是枝丫,来自于木材加工剩余物还是木质废旧产品,木材工业的原料一木材均具有显著的“3R”性。

(1)减量性(Reduce),与钢铁、塑料等材料工业不一样,由于技术进步可以显著提高木材原料的综合利用率,从而可以减少对森林木材资源的消耗,提高对森林、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木材工业具有循环纟济规律所要求的减量性。

(2)再使用性(Reuse),再利用性是指产品多次使用,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地变为垃圾;由于绝大部分木质产品是或者应该是非一次性用品,因此木材工业具有循环经济规律所要求的再使用性。

(3),再循环性(Recycle):锯屑、边角、木芯等木材加工废弃物以及废弃性木质产品可以小循环模式用作碎料重组型人造板的原料,实现同一原料的循环利用,也可以小、中或大循环模式用作企业本身或其他企业的燃料,因此木材工业具有循环经济规律所要求的再循环性。

 

3.2非木材(木素-纤维质)植物体原料的循环经济属性

可以成为木材工业原料的非木材(木素-纤维质)植物体有两类:一类是竹材等速生植物;另一类是麦秸、稻秆、蔗渣等木素-纤维质农作物废弃物。由于这些植物体与木材的共性出自于它们的基本化学成分一一一木素和纤维素的性质,因此它们已被广泛用作木材原料的替代物,生产出各种似木性产品,如各种'人造板、蔗渣板、麦秸板等以及家具等下游产品。J叭速生植物体对木材的取代意义不仅只是减轻了木「工业对森林木材资源的压力,而且提高了资源占地的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而农林废弃物的利用,则使得木材工业成了农业生态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了“大循环”式循环经济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3木材工业循环经济属性的xx性

木素一纤维质原料本身矛不仅具有显著的循环经济“3R”性,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可再生性。比起铁矿、油矿等自然资源,可以直接用作木材工业原料的木素一纤维质植物体的再生周期要短得多:农作物废弃物的再生周期是一年甚至几个月;速生植物体的再生周期是3、5年走速生林木的再生周期仅7、8年而已;即便是优质林木,人工培育的再生周期也不过是20、30年。

除此之外,显而易见的是,作为木材工业原料的上述植物体本身的生产或再生“车间妙是大自然,其能源不是燃料等矿产能源,而是取之不竭的太阳能。森林培育直接带来的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的幻提高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正是当前世界的追求。

由此看来,就原料而言,木材工业最有条件成为循环经济的典范。木材工业的存在和发展{jd1}不应该被看作是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应该被看作是对发展森林资源、平衡生态环境的促进。

有人说,森林木材资源的利用效益远远低于它的生态效益,所以发展木材工业不划算,依此类推,既然钢铁、塑料工业也给世界带来如此巨大的环境污染,那么,钢铁、塑料工业也要关门。这显然是一种谬论。人类生存、发展对木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木材工业为满足市场需求,生产更多更好的木质产品对木质原料的需求以及木材工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不可抑制的;为此,发达国家鼓励多用木材以刺激森林资源的增长,提高生态环境效益。当前木材工业的原料不足不应该是木材工业讨木材资源的消耗过大,而是因为历年来我国森林木材资源培育的不足(以致引发了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危机)。当然,也在于对各种可以取代木材生产似木性产品的非木材木素一纤维质原料利用的不够,对废弃性木质材料的利用不够;矛盾的焦点在于人们对木材工业循环经济xx属性的认识和开发还不够。

 

4  ,木材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4.1 “3R”对策

4.1.1减量性对策  木材工业向循环经济发展应遵盾的“3R”原则中最重要的还是减量性。

腑胃减量性,其实质是在微观上用尽可能少的资源上产出尽可能多的合格产品,从而达到宏观上相对减少讨森林木材资源消耗的目的(不应该简单理解为减少对森林木材资源的消耗,需要控制的只是xx林资源),其中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减量性的首要问题仍然是木质原料问题。需要有明确政策尤其是优惠政策,除了人工林木材外,鼓励人们大量使用竹材和各种木素-纤维素基农林废弃物。目前,我国各种竹人造板的产量已上百万m'3,以麦秸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人造板也已呈方兴未艾之势,但无论是对于我国森林木材资源结构来说,对于我国年产5 446. 49万m3人造板来说(2004年国家林业局统计数据),还是对我国具有400万hm2:左右的可用竹资源还是数亿t可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来说,现有的非木材产品的产量所占的比例还是太少。

产品质量和成本的控制是减量化的重要手段。质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就是对资源的浪费。为此需要深人研究工艺原理与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关系,研究木材工业控制理论和开发应用控制手段,特别是对生产线上原料、半成品、成品质量和成本的定量佬化、目标化控制技术,如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表面预固化层厚度的控制。

减量性对策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节能问题。虽然木材工业的能耗比钢材、水泥、塑料等行业低,但我国木材工业微观上的能耗现状却不容乐观。两极化另一端的小作坊式生产企业的单位能耗偏高;各种生产线尤其是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的能耗还是偏高(至立有降低潜力)。

 

4.1.2.再使用性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对木质材料的再使用性有所忽略。木质包装材料、家装材料甚至家具,已形成一次性使用的趋势。为七需要加强行业和消费市场的引导,同时改良产品性能,制定新的标准,使其具备更多的再使用性能。

 

4.1.3再循环性对策  木质材料容易实现原料再循环利用,但我国却对此重视不够。传统上对木质材料的再循环利用方面主要体现在对锯屑、边角、木芯等木材加工废弃物的利用,但在利用废弃性木质材料作再生性人造板原料,规模化生产再生人造板方面尚元实质性进展,虽然业已开展了一些研发工作并取得过一些成果,但要达到像废纸回收系统那样的水平,尚存相当距离。其实,木质材料尤其是废旧木质材料的再循环利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意司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像德国等发达国家那吹策的引导。如果有10%的废弃人造板,还有废弃家具等废弃木质材料能够被规模化利用,木材工扰足以产生循环经济效益。

 

4.2木材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推行

按循环经济理论,木材工业循环经济也可以分出三种不同层面的运作模式。一是小循环模式,其核心是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采用低成本工艺,实现节能、废料回收和内部再循环利用以及污染排放的过程控制;二是中循猎环模式,以生态产业链网或生态产业经济园区的形式,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共生组合以及原料一废物的链接循环;三是大循环模式,让企业与社会全面发生物质、能量的循环xx换。

对于木材工业来说,小循环模式看起来比较容易实现,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两极化一端的部部分现代化、规模化企业已经初步实现了小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受规模限制不一定有能力投资于节能、回收、污染控制这些循环经济的生产要素,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又不可能马上实现普遍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因此,对两极化为一端一“占我国大头的中小型木材工业企业来说,小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实现却不是一件容易或立竿见影的事。虽然如此,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控制和政策引导,促进这些中小企业向小循环经济模式的迈进。

中循环经济的实现是木材工业循环经济中的关键坏节,也是向大循环经济迈进的衔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大型的木材工业集中生产区,但受传统产业布局的限制,这些区域并没有(至少是不xx)实现中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然而,如果木材工业与林木培育产业贴切结合起来,不乏是实现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一旦形成,只要控制住污染,充分发挥木质材料的可循环利用性,就有望实现木材工业大循环经济的运作。

 

4.3 1绿色消费市场的引导和培育

似乎与钢材一样,由于紧俏或供不应求乙我国木材业对绿色消费市场的引导和培育尚显不足。

一是对一次性消费产品的市场控制和管理不力。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卫生管理,控制木、竹筷,纸杯等一次性消费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特别是控制出口市4.场),或者通过建立健全这些一次性消费产品的回收管理制度,使它们变“一次性”为可循环利用性。

二是对木质建筑、建材市场的具体引导和培育尚实{显不足。这是我国木材工业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木质至内外建筑装修材料已经普遍推开,但木结构住宅、轻型木质墙体等建筑主体研:结构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空间。近年来,各国木结构建筑概念和牵动着木材工业的部分建材已经开始进入并试图抢占中国市场,建筑、建材部门也已制定出了木结构建筑规范等推进木结构建筑发展的一系列实用的文件,但国内木材工业的资本和技术方面尚元突出反应。一个那么巨大的典型的绿色消费市场的存在,应该是我国木材工业开辟和拓展的主功方向。

另外还有包装等各种各类结构用板市场,也需要木材工业自身去悉心培育和占据。

 

4.4探索建立木材工业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

为了积极引导我国木材工业向循环经济模式方向的健康发展,除了经济、能耗、环保等一些传统经济或小循环经济层面上已有的一些指标以外,还需要在各个层面上审视、制定、规范和执行一系列新的指标体系,如循环经济概念下的单位产值能耗等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科技投入、科技对GDP的贡献率等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科技投入、科技对GDP的贡献率等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万元产值资源生产率、原料替代率、木质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率等生态产业特征指标、万元产值废弃物扌放量和治理成本等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等,积极推进IS014000环境体系认证,同时还可以探索建立大、中、小各层面循环经济绿色产业管理规范和制度。

 

4.5促进木材工业循环经济的政策

   为顺利走向循环经济,需要有政策的制约,引导和鼓励。制约性政策主要应体现于一些禁令性政策,如限制生产和使用用一次性实木产品等;引导性政策主要体现于对企业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导人等,而鼓励性政策则主要体现于税收优惠政策。我国虽然对木材工业已经实行了一些优惠的税收政策,但对于麦秸、果壳等各种农林废弃物的利用,对于废旧木材回收利用,对于工业速生林木、竹材、沙灌等一些具显著生态效益,的速生材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显呆板或不明确,从而容易挫伤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乃至行业协会应组织力量,及时而明确地形成并实施一系列配套◆的足以引导木材工业向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集中力量对大、中、小循环经济典范的悉心培育,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4.6科技对循环经济木材工业的支撑、

科学技术是{dy}生产力,科学技术也应该是木材工业迈向循环经济的{dy}生产力。通过上述讨论,其实已经可以感受到循环经济对木材工业科学技术尤其是实用性先进技术所提出的众多课题和急迫要求。

首先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应注重研发项目和研发目标对木材工业循环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适应性和促进性,注重学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的结合。为此,可以针对循环经济中木材工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微观上以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指导,宏观上以大循环经济模式为目标,积极引导并集中力量解决原料替代、质量和成本在线过程控制丶在线监测、节能、降耗、内外生产环境治理等循环经济模式所要求的工艺、设备等关键技术问题,尤其应注重通过对工艺原理的深入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设备方面的原发性、创新性系列化研发成果。

木材工业用胶黏剂、防腐剂、阻燃剂等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和消耗以及对生产和木质产品使用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是木材工业循环经济面临着的一大问题,为此,应引入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探索用生物原料来取代和部分取匿石化原料,生产和应用各种循环经济意义上的环境友好型木材胶黏剂等木材工业化工产品。

工程设计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一个,因此,工程设计也应注重循环经济理念的融入和反映,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

由于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因此需要引用循环经济理念,研究开发木材工业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

科学技术对发展循环经济木材工业的支撑离不开人才,因此在各级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是高校的人才培养,应重视注入循环经济济的教学内容,将循环经济理念迅速融入教材和教学活动中,及时培养出新一代掌握循环经济理论的科技人才。

 

5  结语

木材工业的确是个生态产业,它是工业与林业和生态环境、生产与消费、行业与行业、废旧制品与再生原料这样一个生态产业链中的关节点,因此,木材工业应该率先实行循环经济。当今的木材工业可以或应该负责任地向世人宣称:木材工业不但不再是森林资源的破坏者,而且将成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者。木材工业不仅可以,而且有条件成为以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共共生链接技术以及废旧资源利用技术、甚至“零排放”技术等为支撑的新兴的循环经济产业。

郑重声明:资讯 【循环经济走势下我国的木材工业- 人造板- 人造板-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