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节_MoaN_百度空间
今天去掺和创新大赛。咱主攻化学。
实验目的是为了检测食物中的Al含量
为了体现创新精神……
鉴于所有班选的材料都是油条,咱让同学带的上好的 龙井 !
哈哈,{zh1}实验现象是很明显的。等会给大家详细介绍
请允许我先插播今天{zd0}的杯具::::
老丁想用我的相机去拍照片,结果……他一番拍照下来,相机没电了!!!
我整个实验过程除了{dy}步之外……其他步骤全都没有照片记录,太遗憾了啊!
多杯具!!!!
>.<
今天上午到那的时候,实验楼前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吓了我一跳,心想怎么这么多人啊。一打听才知道,得,都是高考体检的。。。
那些个体检的长队把我们并不宽敞的化学实验室为了个水泄不通- -
我们也算给排队的人解闷了~因为他们可以看得到我们的实验过程(而且还闻不到烟味!!!)
好了.实验过程~
我们测茶叶,别人测油条。油条兄弟们都是直接在酒精灯上烧的,很费劲(因为烧的时候始终得抬着胳膊)
我们的材料有优势,直接用坩埚灼烧就成哈哈……一番好说歹说从实验室里骗出来俩坩埚 一切就绪后 开始
本来{dy}步应该是研磨。不过咱直接让小伟和小青在家研好了。节约时间嘛~
实验室不提供钥匙……老丁果断道:你们用手抓茶叶末就行
得。那就下手。
然后开始烧。
话说,人生{dy}次用坩埚。人生{dy}次见坩埚- - 面对着和教科书上插图有极大差距的坩埚,刚一开始还颇有陌生感,不过后来就习惯了。
{wy}的一张照片:开始实验时龙井的样子

颜色很青翠吧
味道还很香呢~刚一开始锅还不热,茶的清香在文火下四散开来,很是清新的茶香味。
不过后来慢慢就变质了- -
加热了5min后,上层茶叶开始变黑,这个时候用玻璃棒搅茶叶末,觉得有点油的意思,开始变得粘稠,茶香味消失改为普通的糊味,无烟。
加热10min后,杯具诞生:茶叶迅速变黑,粘稠感逐渐消失,大量灰黑色浓烟,呛鼻呛眼呛衣服。
这个阶段我简直是要崩溃了,三个人轮流搅拌茶叶,每个人也就坚持半分钟,忒难受了。(这份难受持续到现在)
加热15min后,翠绿色的茶叶基本变成了黑色的……像焦炭一样的东西,理论上来讲应该是只剩下无机盐了(不过后来看现象的时候我发现还是有一层油层,就是说有机物没烧干净),烟再次消失,无粘稠感。
此过程中……由于所有的组,都是在用酒精灯加热……所以,不敢开窗不敢开门,实验室xx是密闭的……那个烟味啊,卧了个槽的,我到现在还一身烟味,鼻子里全是,手上的焦味还特浓!!!
——————(就这15分钟,丁头把我相机借去了,结果一去不复返,回来就没电了……不知道他开了多狠得闪光灯!)——————
到这个阶段,基本上再用这个杯具的坩埚灼烧也不会有效果了。遂将坩埚转移到石棉网上。静置降温。
凉了半分钟,把产物“黑炭”转移到了研钵里,嘉伟一通乱研,成了非常漂亮的亮黑色细砂状物质(可惜没照片啊!!!)
接下来是浓NaOH溶解茶叶末.
我估摸着我们做了得有100g茶叶,而混蛋的实验室就给了……5ml 30%的NaOH?借了n多的组,才好不容易借够了NaOH,刚刚没过了所有的茶叶末……搅拌溶解完了之后,非常壮丽——亮黑色细砂变成了厚度大约有1cm的黑色糊糊……- - |||
当时的心情非常壮烈……我就心想这糊糊怎么可能能用滤纸滤出来溶液……(事实是我低估了滤纸的能力,伟大的滤纸,赞扬他!)
然后默默的将糊糊转移到了滤纸上(说转移的过程是引流我都不大好意思……引糊糊吧……)(老师嫌我们滤纸叠的不好貌似还给我们扣分了……),静置了30秒,无滤液;静置了1分钟,无滤液;静置了得有5分钟了,漏斗下端竟滴出了液体……
内牛满面阿!!!本来我以为我们做不成了,结果竟然得到了非常澄清的无色溶液!!!(要不是后来滤纸破了掉进去一点黑糊糊,我估计我们的现象应该是xxx的)
全部滤完后,大概得到了15ml略发黄的澄清溶液,等分后放在两试管内(甚是激动……现在还觉得能滤出来就是个奇迹- - 万有引力我爱你……),此时距离实验结束也就还有5min,顾不上蒸发浓缩了,直接加H2SO4!
取了其中一管澄清溶液,一滴一滴的加H2SO4。加了一滴管,无现象;又加了半滴管,还无现象。
再次崩溃了- - ,此时试管内的液体已经有半试管之多了,motherfuck……为什么还不出现象(后证实- - 是由于……实验室的NaOH过浓,H2SO4过稀……)
监考老师还一遍一遍的唠叨我说别滴过了别滴过了,就在被他唠叨的烦的要死的时候:
滴了3滴,一震荡,呆了,一管子的絮状沉淀。这沉淀并不像Cu(OH)2的絮状沉淀一样连在一起,而是分层的,断断续续的,很纤细,极像柳絮,标准的絮状!因为溶液不是无色的,所以絮状的沉淀看起来偏黄些。
这时候再看看别的组做的若有若无的“絮”……哈哈,很有成就感!
在强烈的欣喜感的冲击下,犯了个错误。本来要确认沉淀到底是不是Al(OH)3,应该是滴加NaOH看沉淀是否会重新溶解。可我呢,直接又一滴管H2SO4爽快的下去了。
这时候才看出来,这个沉淀的量有多大!
一震荡,上层的溶液直接澄清透明了!(黄色也消失了,原因不详),而下层却还是明显的黄色絮状沉淀!丝毫没有变化!(这可能也和硫酸太稀有关,不过至少是,一滴管硫酸没能把我半试管的沉淀全部溶解)
这时,丁头又迂回来了。本来,王妈,丁头都不相信茶叶里有这么多铝(王妈还极力劝阻我别做茶叶了改做油条来着),丁头甚至扬言“你要是测得出来那我以后再也不喝茶叶了”,看到这些絮- - 丁头也有点傻。他从我手里接过试管,把上层的澄清溶液倒掉后,加了一管子NaOH。很正常的得到了澄清的黄色,沉淀消失,丁头无奈掉……对着光看试管看了大半天- - 然后若有所思的嗯了一声……
这时,堃大校长带着离心机来了……再次杯具掉,这么多的沉淀- - 在前一秒被丁头浪费掉了(再滴回沉淀太慢了)。。。555,错失了看离心效果的机会……lky的沉淀经离心机处理后聚集在试管底部,白色非常明显(其实他们的絮状沉淀和我们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还有一个做海蜇的组,看着他们那个沉淀量和我们差不多- - 结果离心完了之后……试管底部2~3cm全是白色沉淀……真吓人
>.<
实验结束,很成功。得出结论:茶叶中的含铝,含量还很高。网络数据:1KG茶叶含1027mgAl(1KG油条只含100mgAl)
奉劝大家一句,少喝炒过的茶吧。毕竟一炒,就会有铝盐出来了。
不过,对于普通的茶叶大家不用担心,因为普通的茶叶,用开水煮完后Al的溶解度是很小的。下面把我从网上找来的资料给大家贴在这~(这也是我有信心做茶叶一定能成的理论来源)
这段翻译不难大家自行解决吧
The richest natural sources of aluminum in foods were tea leaves.Its aluminum content was l 027.350mg/kg.and Eden reported that some tea leaves contained aluminum as much as l 7000mg/kg (Greger,l 985).In spite of the higher level of aluminum in tea leaves.its solubility is rather low.So the tea infusions generally contain much less aluminum .In this study.10g of tea leaves was infused with 250m l boiled water for 20 minutes.Aluminum content of the infusions was 8.94mg/1.and when it was infused once again.aluminum
content decreased to 0.38mg/1.1t was estim ated that if 50g of tea leaves was consumed
per month.the daily intake of aluminum from tea approxim ated to l mg.
奉上老丁给我们拍的{wy}一张照片……~


我被呛得可真是不行。

后记:
如果高三也有创新节多好~在实验过程中的确学到了不少杂七杂八的东西呢。
超哥隐藏了很久的杀手锏级自创取瓶塞方法大获成功。实验器材直接被学校收藏了。
佳音的纸飞机的盘旋能力也还不错,3.86s?貌似~
自制显微镜希望成功~
今年挺xx~


郑重声明:资讯 【科技创新节_MoaN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