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闲话_歌声如翼_百度空间

“年初至今,西南大旱,灾情日甚,以至于人将干渴、地已绝收,而媒体之报道、政府之行动,似乎因两会等故,已显滞后”……

              

日前读了篇文字,有上面的话,文章比较长,不便多引,但文中对旱情的焦虑,对同胞之殷殷之情溢于言表,我心同感!

             

大会开过不久,老汉写了点儿文字放在博客中,说的就是这个事儿。其实自己也知道文字这东西是毫无力量可言的,所谓“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便欣喜地看到了一群人的行动---“法大85”的集体募捐。作为其中的一员,义不容辞,{dy}时间便表达了我自己的意愿。虽则作为纳税人,老汉我已经按照正常的程序尽过责任---交了税补充了财政,剩下的救灾抗旱、维持公共安全之类则应该由政府有关机构谋划。

             

也要感谢我的朋友,支持“法大85”的做法,要我在捐款时一并表达心意,这个事情我一定要做,也做了。心里感到温暖,为朋友的善举。

           

出差返乡,小儿见了我说的{dy}件事就是捐款的事情,他说除了留下公交车费,兜里剩下的全捐了,还说这是他的能力所及。我拍了他一巴掌,为我懂事的儿子感到高兴与自豪。

            

我家小儿毕竟已经长大了,是个有“限制行为能力“的孩子了,但再小些的孩子恐怕还是不懂这个道理。于是想起出差时在机场上听了这样的对话,一家三口在议论旱灾这事儿,孩子插话说云南那边的小朋友没有水喝,那为什么不喝矿泉水呀?

                

忽然间心里面产生了一种惶恐感,想起古时候 “何不食肉糜”的那则故事,这话载于《世说新语》,是晋惠帝说的,他是司马炎之子,相传比较2,说是在晋惠帝执政时有一年闹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造成饿殍遍地。这事儿传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听完奏报后,比较迷惑。于是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儿事情,经过一番琢磨终于悟出了个“解决方案”说:“老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其实在这个时候,这个事儿上,想起这样的一个小故事,确有不合时宜之嫌,但老汉还是想从这儿往下说,说这么几个意思,

            

一是从那个故事看,如果这晋惠帝单单是有点儿2,老汉倒认为事情简单了,他2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身体又疾病么,做了错事有情可原,甚至还要同情他;如果他不是2,那这事情就大了,上升到高度,老汉我就要痛斥这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血淋淋的压迫了!就老汉的想象,现在不会存在这样的事情了吧,毕竟社会和时代都在与时俱进,和谐社会在构建着,无论是国家的领导和地方的大员,都在努力地促进民生,如果哪里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儿,套句老词儿,就是“党和人民都不会答应”呢!

             

二是,想说说那个小孩子的话,小孩没错,因为小,对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还没能理解,涉世不深,说出那样的话是很自然的话,也归功于发达的媒体教育---毕竟已经盛事,物资极大丰富,吃水甚至吃矿泉水对于盛世中的孩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这倒让老汉我极不自然想到另一个问题,孩子这么说说没什么,而有些官员呢,似乎也在有类似的想法,灾难来了,他们不想着怎么应对,却在思想中转悠着很怪的念头----“怎么不动员全民捐款啊?”,这真是个怪念头,难听点儿说,与晋惠帝的念头真还有一拼。

               

三是,想说善举与善事之类毕竟是靠道德层面的东西来支撑的,既“道德”,便不是强制性的约束,道德感道德感的,只是“感”----感觉,感受,虽然我们民族是一个有非常强烈的道德感的民族,但大灾大难面前,光靠这样一种“感”恐怕还是无济于事,我们真的不能靠这样的“感”去撑起抵御灾难的一片天空,国家富裕了,能力增强了,怎么体现出来?往往是在这样的时刻显现,政府的行政能力的高下,也往往要在这样的时刻去检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说的,就是这个罢!

             

法大85,应该说是好样的,所谓“位卑不敢忘忧国”,在这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后,在这样一群“位卑”的人们的身上得以体现,值得称许,虽然之前他们(当中自然也包括老汉本人)还在为如何做些义捐之类工作的问题有过争论或不同意见……但号召了,行动便开始,没有扯皮没有矫情,这就是一种能力和责任的体现,也是一种执行力的表现,说它好,一方面因为这样的一圈东南西北的人,目前所处的环境甚至境遇都不同的人,仍怀着同样的心情,真该自豪!另一方面二十多年前,他们走进法大的校门,受到了同样的教育,今天他们以这样一种集体的姿态亮相,有理由告诉母校,他们没有让学校失望,或者说他们不想让母校失望,这是最重要的。

             

在谈论关于法律或司法之类的问题时,曾有一句挺xx的话,什么“激情的理性”或者“理性的激情”之类,好像是亚里士多德说的,原意是说“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这里引申一下,做任何事,请恐怕也就是在这激情和理性之中平衡罢,想说的是,我们做了这样一件事,一件善事,那当然首先是我们的激情,证明我们还有这样的激情,知道虽然“位卑”,但不该忘的仍然没有忘,很好;但它也同样应该反映出我们的理性,这是个大问题,有时我们更需要那种理性之下的激情,抑或那才是真正的激情,说大些至国家与民族,说小些至个人生老病死,莫过如此吧。


3 2010-04-12 14:58 |
抗旱救灾,山东在行动。
       山东生活频道,《生活帮》记着深入抗旱{dy}线,每天发回旱区的报道,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文山县,东山乡学生吃饭都不喝水)。

       旱区的灾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大爱山东人踊跃捐款捐物!
       山东沂蒙老区的一个放羊老汉捐出一万元,质朴的老区人民!

郑重声明:资讯 【也算闲话_歌声如翼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