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一个“玩”字_爱你没商量_新浪博客

该怎么一个“玩”字

这是一节科学课,是这样激情导入的:

同学们都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吧,说起刘谦不知大家记得不记得?

马上说:玩魔术的。

接着说:他的魔术玩得非常棒,今天老师也来跟你们一起玩,也来表演一个魔术给你们看,好吗。

教师先出示一个纸鸭子,拿给学生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说是纸做成的。教师又拿出一个纸盒盖,让学生检查,边让学生检查边问:是不是一个纸盒子?在学生确认后,老师说:“我可以让这只纸鸭在这个纸盒之上面来回游动。”

老师趁学生不注意,把一块磁铁放到纸盒下面,故作神秘地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这个纸鸭真的在纸盒上面游动了。

老师问:大家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好的,今天教师就领着你们一起玩,揭开这个纸鸭为什么能在纸盒之上站起来,并可以游来游去的秘密,今后有时间,就可以自己去玩游戏了。

紧接着下来,教师说,通过上一节课的,认识了磁铁,那么,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相应在黑板上板书“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组物体,看看大家认识不认识,猜一猜,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出示物体:橡皮筋、木块、铝片、铁钉、铁夹子、回形针、铜线等物品。

有的学生猜测铁钉、铁夹子、回形针能被磁铁吸引,有的同学猜测铝片、铁钉、铁夹子、回形针、铜线能被磁铁吸引?

老师说,你们的意见怎么不一样呀?我也不知道你们谁对谁错,还是教师给你们每个小组一块磁铁,你们通过自己的玩就知道了。不过,在玩的过程中,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小组长要填写好实验报告单,小组们之间讨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又有什么共同点?

实验完毕后,老师说:今天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硬币,猜一猜,它们是不是铁做成的?

学生马上回答说:“是的,是的。”

老师说:是不是,可不要轻易下结论,既然你们手里有磁铁,可以用磁铁去验证一下。学生去实验,结果是一元、一角、五角的可以被磁铁吸引,而二分、一分、和另一样五角的不能被磁铁吸引。教师说,科学的东西需要科学的判断,我们要在中不要轻易给某个问题下结论。

教师又让学生用磁铁判断手里的一个易拉罐盒和一个茶叶桶盒是不是铁做的。学生试验后马上说,易拉罐不是铁做的,茶叶桶盒是铁做的。

教师反问:“茶叶桶盒是铁做的吗?”然后让一个学生到台上演示实验,结果是学生用磁铁吸引茶叶盒两端,两端为了避免潮气是用铁做的,可是中间是纸做的,也就是说茶叶盒中间部分不能被磁铁吸引。

教师顺势说:科学实验需要科学判断,正确的科学判断需要有正确的科学描述,我们可以这样说:茶叶盒的两端是用铁做成的,两端可以被磁铁吸引。

教师紧接着是让学生进行第二个实验:“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引铁?”整个,学生是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zh1}学生知道了教师玩游戏的秘密,就是小纸鸭下面有铁钉,盒子下面老师手里拿有磁铁。

同样,这是我们选用的一节送教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手工制作《彩旗飘飘》,教师利用地方资源——非物质遗产皮影,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是这样说的:今天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想看吗?出示皮影。教师相继地问:“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有的学生说是木偶,有的学生说是动画片。

教师说,这就是我们街上玩的皮影戏的皮影,你们想玩吗?看,多么精细的手工制作。这就是咱们地方的民间艺人制作出来的,你们想自己今后能成为民间艺人吗?如果想,今天教师就领着你们一起来玩。学做这个皮影身上最简易的一件物品制作,大家看,这个皮影身上有个小彩旗,过去的将军身上都有这样的彩旗标志。

教师继续说:现在教师领着你们一起玩,看一看一个场景,除了人声鼎沸,还有什么最吸引人?

教师播放运动场画面,学生马上回答说,人们手中舞动有红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旗”,教师又继续问:除了红旗,还有什么颜色的旗?白色、黄色、蓝色、,老师说,我们把这些不同颜色的旗叫做彩旗,又相继板书一个“彩”字。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彩旗的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旗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在教师演示制作一面小彩旗后,放手让学生利用彩纸制作彩旗。

有位教师领着她班内学生来听这一节送教的课(她是教的,本不和我们一组,可能是学生安全{dy}吧),当教师放手让学生制作小彩旗的过程中,这位班主任跑过去帮助自己班内学生做。说起来,教师是好心。可是,好心办成了坏事。我们经常见到,有见自己倒在地上去了,忙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又有孩子下雪天,在外面玩雪,衣服玩湿了,父母忙过去帮孩子脱衣服,又穿衣衣服,常日常时,就让孩子养成了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惯。比尔·盖茨退下来后,把自己终身积累的158万亿美元捐献给慈善机构,他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长期,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他为何不学做咱们的父母,把钱财传给自己的孩子?

我一向主张,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借鉴,不可复制,复制就把知识传授死了。本让学生自我动手的过程,成了教师的包办和代替,这样的教育,看是学生在,实际上是学生动手能力丧失的假教育。玩就让学生自己去玩,我们要相信学生,不要总用成人的观点看待孩子,学生不走,自己去扶着他走,孩子自己不吃饭,自己拿起勺子,强行孩子吃,这样的教育,看是有爱心,实际上是让学生养成了懒惰。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该怎么一个“玩”字_爱你没商量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