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震持续五十年不奇怪,专家解读地震频发现象

余震持续五十年不奇怪,专家解读地震频发现象

2010-04-10 14:08:11 阅读33 评论0 字号:

疑问一:频发的地震之间是否有关联性?
地球进入地质活跃期? 解答:智利、海地、台湾、唐山地震并无关联

余震持续五十年不奇怪,专家解读地震频发现象 - 若·鹂 - 若·希望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搜狐访谈间请到的嘉宾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首席预报员刘杰老师。大家都知道最近全球的地震频频发生,像最近的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台湾地震等接连而至,甚至给网友带来了“世界末日”的恐慌。首先想问一下刘主任,这些地震之间是不是有一些关联性?

  刘杰:先说一个概念,地震有不同大小,从全球来说,年平均有18次7级以上地震,一到两次8级地震,最近发生的地震,海地是7.3,智利是8.8。唐山是一个4级地震。每年如果谈6级地震,全球每年有200多次,所以这些五六级地震发生在全球根本谈不上什么,是一种正常能量释放。如果说关联性,只是最近的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在时间上间隔得比较短。海地地震是南美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互相碰撞造成的。智利地震是在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两地相距两三千公里,这互相之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近期全球的情况是,一月份是两次7级,二月份是两次7级地震,包括智利的8.8级地震。二月份在苏门答腊发生了一次地震,实际上全球的地震还是处于正常活动水平,并不是很活跃。

  主持人:不过前一段时间有专家说现在地球地质活动已经进入了一个活跃期,这种说法是否不太准确?

  刘杰:如果说进入活跃期,是指地震活动比平常多了很多。最近几个月活动的频次没有到那个程度,今年三个月只有5次7级以上地震,如果考虑去年十一月、十二月,那两个月只有1次,五个月总共才发生6次,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最近几年全球有一些特大型地震,所以在研究是不是进入了活跃期。现在有一个争议。但是现在有一个说法,04年有印尼的大海啸地震,现在说法是9.1级,这以后,现在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就已经4次了,这在以往的频次上比以前多,所以现在就说特大型的地震是不是从2004年进入了活跃。但是从正常的7级地震和8级左右的地震来说,现在的频次水平还是处于正常水平。至于未来全球是不是进入活跃,都还要再看后面的情况才能确定。

  主持人:很多网友都很关注地震现象。请刘主任结合最近这几次地震简单的讲一讲地震产生的原因。

  刘杰: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鸡蛋,鸡蛋的壳就像地壳,比较硬。但是鸡蛋里面是软的,我们地壳里面也是软的,它就会在里面流动,相当于河里浮了一些船,这些船就是我们地球上的几个板块,板块在游动的时候就会产生碰撞,碰撞以后就会产生地震。我们地球有七个大板块组成,归结为两个大地震带,一个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太平洋本身是一个大板块,周围有很多板块,他们之间互相作用产生环太平洋地震带。这个地震带的活动地震次数占全球85%。欧亚大陆是一个板块,印度是一个板块,还有非洲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也成为一个欧亚地震带,是全球第二大地震带,这个地震带的活动也是比较活跃。实际上就是板块与板块在漂浮之间运动,在板块交汇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地震。

  主持人:海地、智利、台湾这次都发生了特别大的地震,是不是跟它所处的位置有关?

  刘杰:对。海地地震是南美和北美板块之间碰撞产生的地震。智利地震是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互相之间碰撞产生的地震。台湾是欧亚大陆板块,太平洋里面有一个小板块叫菲律宾板块碰撞产生的。这些都可以从板块碰撞来解释。

  主持人:中国大陆的地震是什么板块相互碰撞产生的结果呢?

  刘杰:从大的板块来讲,中国大陆首先是处于欧亚板块里面,它的周围有两个大板块对它的作用非常强。一个是太平洋板块,从东边往西边压过来。第二个板块是印度板块,印度板块从南向北压。为什么有全球{zg}的山峰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把山抬起来。

疑问二:地震导致地轴移动,使我们每天的时间缩短?
解答:地震可造成山河改观 地轴所受影响微乎其微

  主持人:今天有一则消息,也是给很多网友特别大的恐慌。报道称智利这次8.8级大地震使智利一座城市整体向西移动了十英尺,您觉得这种说法是夸张后的数据,还是xx有科学依据证明的?

  刘杰:这个{jd1}不是夸张,智利地震是8.8级,在地震上来说是非常大的。智利今年的这次8.8级地震是1900年以来全球的第五次大地震,1960年智利那次大地震是全球1900年以来的{dy}大地震。这种特大地震可以造成山河改观。报道的地方离我们太远,不好验证。但08年汶川发生过地震,汶川发生地震以后造成一块田地,它本来是平的,汶川地震后一下错开两三米,而汶川地震才只是8.0级,因此,智利这次8.8级地震肯定能在地表造成显著变化。

  主持人:还有报道称智利地震导致了地轴的移动,使每天的时间减少了1.26微秒,这种说法可信吗?

  刘杰:这个说法在科学上是没有问题的,这次智利地震造成了500多公里长的破裂带,它必然力量很大。我们知道地球在转动,你施加了一个很大的力,如果它作用力正好和地球转的方向是一致的,在施加一个外力时当然会使地球转快。另外,这么大地震,物质上也有一些变动,有一些地方升高了,有一些地方降低了,物质的移动和地震本身释放的能量确实可以造成地轴转得比较快,甚至地轴原来旋转的中心偏转。从科学上这件事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大家要知道地球半径是六千多公里,它只是在做几厘米的移动,自转时间长度只是提高了多少微秒,我们每天是多少秒大家可以算到。所以这个地震本身造成的结果对地球来说是非常小的。智利地震的破裂带只有500公里,而地球的半径都有六千多公里,所以这个影响是很小的。另外,这次地震可能造成地球旋转加快,而另外一次地震也许正好作用力和牵引方向是相反的,它反而可能会造成地球的转慢。从科学上你可以计算。但是仅仅这一次地震不足以对整个地球造成很大影响。因为这个影响实际上是非常小的量,从科学上可以算,但是对老百姓有一点炒作概念,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主持人:会不会有一个可能,这一次智利大地震引起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变化,因为不停的有地震发生,使小小的变化累计成一个大变化?

  刘杰:这次地震是加快,但是也许下次地震是减慢。这种东西累计恰恰{zh1}综合起来没有什么变化。地震力很大,但是它涉及的区域非常小,它造成的变化还没有气象,比如说一个云下了很大的雨造成的变化大。实际上对地轴旋转的影响,气侯的影响比这个因素大得多。

  主持人:那么以前的地震有没有过地轴移动这种现象发生?

  刘杰:有,04年印尼那次大地震也引起过地轴移动。实际上我们地球自转的速度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大家可以知道过一阵时间以后,总要有一个闰年,就是因为地球转速是不均匀的。地下有软的东西来回流动,地表也有很多因素影响地球的自转,而且比地震影响大很多倍,这些东西实际上都会造成地轴的变化。所以这次智利地震的影响是很小,地轴是经常变动的,是一种很常见自然现象。

疑问三:智利地震相比海地地震,为什么震级高但损失小?
解答:地震裂度、发生地、房屋结构等都是影响因素

  主持人:今天我们也有幸请到了中国科普博览的高级编辑王英,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主任呢?

  王英:刘主任,您好。刚才您一直提到智利的地震是8.8级,我们发现跟海地的7.3级比起来,智利的伤亡人数比海地小很多,是不是智利的抗震措施比海地做的好的原因?

  刘杰:首先,网络上说的这个事实是没有问题,智利是一个多震国家,建筑质量非常好,所以抗震方面比较好,这次地震死亡人数非常少。这两个地震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破坏性大地震。地震另外一个属性是震源深度,一般在几十公里的深度都会造成破坏,海地和智利都满足这个条件。但是为什么海地和智利会有区别?就看这两个地方的地理特点。海地的地震是发生在他们的首都太子港附近。根据我们现在的资料,首都太子港有一二百万人。地震就发生在城市的下面,人口比较密集。智利的地震发生在海边上,虽然海边上也有城市,但是智利这个国家人口密度非常稀,举例来说,康塞普西翁是智利第二大城市,但是它的人口只有二十万,海边的城市说是城市,但是只有几万人的规模。破坏力来说,这两个地震在人口密度上是没有办法比,海地是发生在城市密集的下面,这边是发生在人口非常稀疏的地方。而对于地震本身的特点,海地的地震是地下震源深度只有十公里,智利是三十公里,海地更加靠近地表,智利比较深一点。他们到地表以后,海地地震因为比较浅,衰减不是很快,根据他们现在的结果,海地在震中心附近地区都有九度、十度的破坏。他们的首都太子港可以达到八度的破坏。智利这个地震由于它深,到达地面后它的破坏强度就相对较低,如康塞普西翁和圣地亚哥,都是七度的破坏。所以造成了海地那边的地震发生在密集区,加上建筑比较差,死亡非常多。智利的地震比较深、真正破坏力并不高,并且位于人口比较稀地区,抗震的设防又比较好,所以死亡非常少。

  王英:除了人口密度和震源的深浅以外,地震的破坏力跟本地区的抗震设施有关系吗?老百姓都想知道什么样的房子是抗震程度好的?比如说我去买房子,我想知道什么样的房子是比较抗震的?

  刘杰:大家看电视也能够看出来,这次智利的地震,房子都倒了,但是他的房子还是一个整体的,房间里的空间没有散。这次智利地震新闻报道也说,一栋楼塌了,有很多人埋在里面,但是一次救援就可以把70多个人救出来了。因此,我们买房子时,要看他的框架结构必较好,起码要有足够的钢筋,还有钢筋粗细、里面的水泥情况,简单说来就是要保证房倒时,里面的空间不要散掉。

疑问四:刚发生的两次唐山地震是否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
解答:余震持续五十年毫不奇怪 唐山余震或持续百年

  王英:刚才您谈到智利地震和海地地震,前几天我国大陆的唐山地区还发生了两次地震,有专家就说这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活动,很多网友就觉得很奇怪,三十多年了,地震活动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

  刘杰:前几天唐山发生的两次地震,有一个达到4.2级,这两次地震肯定是唐山的余震。为什么呢?首先它发生在唐山地震区里面,唐山的余震一直在持续。关键是为什么三十多年以后还有余震,这件事一点也不奇怪。这种现象是现在地学研究比较热门的一个东西。我们知道科技界里面{zg}的两个杂志,一个是《科学》,一个是《自然》。去年11月份,《自然》上面曾经发过一篇文章,就是关于余震持续时间的问题。这篇文章指出,对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余震,持续最少要十年。但是对于板块内的余震,那篇文章中提到,五十年都不奇怪。对于板块内,持续几百年都有可能。那篇文章举的是美国新马德里地震,那是一八几几年发生的地震,到现在还有余震。所以余震活动并不像大家想象的,发生以后马上就完了。从原理上解释是这样,一个地区要发生一个地震,从积累能量到破裂,一般需要一段时间,对于地震活跃的地区,要反复发作一百多年,余震活动要持续它百分之十的时间。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起码是上千年酝酿发作的一个地震,它要持续上百年是xx有可能的。对这种现象的研究,是现在国际上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这个概念大家不一定知道,但是这{jd1}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因为国外也有同样的例子,而且已经在国际{dj0}刊物上发表。另外,今年5月在印度要开亚洲和环太平洋国家地学年会,该会议上还专门有一个专题谈论大陆地震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的问题。

  王英:怎么评判一个地震是余震还是新发生的地震?

  刘杰:余震发生有一个规律,就是随着时间慢慢衰减。当它衰减到了和原来的背景活动一致的话,这就代表这个地震完了。我们已经计算过唐山余震,唐山大地震刚开始的时候余震活动非常强,但是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期间,基本上每年平均会发生一点几次3级以上的地震。唐山地震是1976年发生的,之前同样一个地区每年3级以上余震活动每年0.8次左右,现在的活动水平明显比原来的活动要高,所以前几天唐山发生的地震肯定是唐山余震。

  主持人:刚才王英问的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我想问刘主任一个关于地域的问题。一次地震所影响地域范围该怎么去测量?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汶川是震中,但是北京也有震感,这是不是说这次汶川地震的影响范围也包含到了北方地区?

  刘杰:地震是地下的一个突然的错动,再严格说就是一种能量释放过程,地震本身用震级来衡量,震级定义就是发生多大的地震。通常说的汶川8.0级、智利8.8,这反映了这次地震本身释放了多大能量。我在这个地方扔了一个xx,我能说这个xx的威力多大,但是破坏性怎么样还要另外一个量度。xx正好扔在你脚下的影响和它离你一两米远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地震中还有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裂度,就是地震的破坏程度。越接近震中,烈度越大,随着距离的衰减,它的裂度值就越来越小。汶川是八级地震,它沿着汶川到北川这一带,它的震中裂度可以达到九度十度。但是它逐渐衰减,到成都,只有七八十公里,它的裂度就衰减了七八度,造成的破坏就非常小了。而北京已经离震中好几千公里了。地震一个是造成了破坏,第二,地震有地震波往外传播,这种波,像智利这样的大地震可以绕地球转好几圈,波还没有消失。但这种波往往振动都比较慢,振幅也比较小,它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有些人有感。以往因为我们的建筑都很低,大家都住在平房里面,所以大家感觉不到。随着现在城市越来越密集了,住在高层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这种振动。汶川地震的当天,北京很多人都有感觉。实际上你就是感觉地面有缓慢运动,但它不是一个缓慢的破坏,只是有感。这个有感表示一个波传过来,和裂度是两回事。严格讲,那个东西连一度的裂度都达不到。一般我们划破坏区是指裂度达到五六度以上。汶川地震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四川、甘肃,陕西、重庆,北京就不用考虑了,只是感觉而已。

  主持人:地震的震级是怎么定义的?

  刘杰:一个地震有释放的能量,这个能量我们按震级来标度,震级是反映一个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个所谓里氏震级,就是我用仪器记录的地震能量大小。七、八级释放能量非常大,可能会造成大破坏,一般都称为大地震,八级以上也可以说特大地震。五六级地震的能量释放相对来说,破坏力没有那么强,一般称为中强地震。三四级地震,基本上不会产生破坏,我们叫中等地震。我们是根据它有没有破坏,分成了小地震、中等地震、中强地震(五六级)、大地震(七八级)。

  主持人:您说的用仪器测量,是找到震中在哪,然后测量吗?

  刘杰:无论是我们国家还是其他地方,在不同地方都会布很多地震观测点,当一个地震发生以后,周围很多点都会同时记录到这一次地震,地震波传播是有一定速度的。你可以根据地震波到不同台站的数据,用交互的方式可以把地震的震中找到。根据你台站离震中位置的远近,再折回去,利用它振幅的大小再考虑位置远近,就可以推算地震震级的大小。

  王英:刚才您提到里氏震级,两个震级之间的能量相差多少呢?

  刘杰:告诉大家一个很简单的公式,地震释放能量的对数与震级的1.5倍成正比,比如震级差1.0级,那么能量相差10的1.5次方,即近似31倍。智利地震是8.8级,海地是7.3级,两个相差1.5级,就是1.5乘以1.5,是2.25,能量相差大概是173倍。

  这里同时再讲一下震级的问题,二十世纪的时候因为电子信号不是太好,我们记录到八级以上的震级就出现一种状态,叫震级饱和,也就是以前我们记录的地震,当震级达到8.2级以上后,就很难再区分地震大小。进入了新世纪以后,对地震仪器重新进行了改进,以前大家听到的大地震八级以上都是很高的了。实际上从二十一世纪以后提出了一个新的震级,叫矩震级,它采取的不是用地震仪器记录的振幅大小,而是由地震产生的破裂面以及地震时产出位移导过来的。它的{zd0}优势是避免了原来用仪器测的震级的饱和。因此,大家可能说印尼04年海啸地震,说是8.7级地震,通过上述改进,国际上目前的说法是那个地震的震级是9.1,因此,凡是谈到8.5级以上{zh0}把震级导成矩震级,这样,地震的能量释放和强度的对比才可以计算。

  王英:多少震级有感?

  刘杰:对一般情况下一二十公里深度的地震,三四级都有感,但不会造成破坏。五级以上的地震,有可能一些农村建筑很差的地方有破坏,但是城市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六级以上的地震往往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

疑问五:目前中国地质活动情况如何?
解答:汶川地震后已经呈现衰减趋势

  王英:刚才您谈到了全球的地质活动情况,我们想了解一下中国的地震活动情况是什么样的?

  刘杰:汶川地震之前,中国还有一个特大地震,但是那个地震因为没有发生在人口稠密区,大家不太关心。那个地震是2001年在青海昆仑山上发生8.1级地震,2008年我们国家又发生汶川8.0级地震,01到08年这七八年时间接连发生了两次特大地震。01年昆仑山地震之前,{zh1}一次八级地震是1951年西藏当雄地震,之后我们国家就没有发生特大地震。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大陆目前处于强震相对活跃阶段。 08年发生汶川地震,那一年我们国家地震非常活跃,我们国家年均二十次以上的地震,三到四次六级以上的地震。那一年发生了99次五级以上,20次六级地震,所以08年地震活动是非常强的。09年除了青海的6.4级,云南的6。0级地震以外,整个频次马上开始降了。今年的状态,2010年现在已经三月份了,这几个月,一二月份只是发生了四次五级地震,而四次五级地震有一次在重庆和四川交界的遂宁地区。另外一个在云南的楚雄,另外两次地震大家可能都没有听说,那两次地震发生在西藏的南部,这几次地震都没有造成人员死亡,{zg}地震是5.1级。因此,汶川地震以后,因为2008年地震释放非常强,这几年处于衰减的调整状态。因为强震释放以后,必然有一段弱的时间,实际上我们国家现在就处于强震后的调整的阶段。所以短期来看,现在不会强到哪去,因为这两个多月{zg}的震级才5.1级地震。

疑问六:日本能够进行地震预报吗?
解答:地震的预报与预警是有区别的

  王英:很多网友都比较关注地震预报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准确的地震预报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据了解,日本经常会在地震发生前发出一些警报信息,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刘杰:日本在某个地震发生的时候,他的高速铁路得到警报以后,会突然停下来。网友就误认为在日本的这次地震事先有预报了,所以他的铁路停下来。但是这个不是地震预报,而是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什么概念呢?地震实际上已经发生,发生以后,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在全国各地密集的布台,当他发生地震以后,靠近震中非常近的台马上可以检测到这个地震,检测到以后,马上可以定出来比如说这个地震多大。如果震级很大,通过检测测网络马上把信息发布,这个信息是用电信号发布,它的传播速度是光速,非常快。而我们地震波的传播,从震中往周围传播,以每秒几公里的速度传播。利用地震波速度和光波速度的差异,实际上在地震发生后,用台网监测到信号,当地震波还没有传到火车所在铁路的位置时,把地震信息事先告诉司机,司机把火车停下来。这是利用光速和地震波的时间差来预警,这方面叫地震预警,我们国家也在做,因为我们国家高速铁路现在也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理论上xx可行,只是需要花很多钱。

  但是地震预报是在地震没有发生之前,要把地震发生的位置在哪、什么时间、多大震级给预报出来。这是现在的科学难题,无论是咱们国家还是日本还是在美国,实现地震预报可能都要经过很长的路才能做出来。现在要实现预报是非常困难。但是刚才你讲的预警这件事,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如果做到这个,对减少人员死亡是非常有用的。如果我们在震中区时间上可能来不及,但是稍微远一点,利用这个时间差可以救很多人的性命。

  主持人:现在我们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情况怎么样?

  刘杰:现在刚开始起步,因为这需要大量密集的台,而且这些台必须要实时的传过来,需要很多钱。他是需要一个网络,在全国各地到处密集的布台,例如每隔二十公里布一个台,这些台的信息要想传得很快,需要连到卫星上或者是高速光缆,传到处理中心。这个系统一个是要密集,另外,还需要通讯设备,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地震,你要二十四小时连续工作。我们国家目前在首都圈正在做,全国大范围铺开的工作,还没有展开。  

  主持人:现在有种情况引起了网友的争论,一方面地震局宣传地震预报很难,我们国家现在地震预报成功率只有30%。但当某个地区谣传要发生地震时,地震局又出面说没有那个地震,你既然报不出来地震,又说没有那个地震,这不是矛盾的吗?

  刘杰:是这样的,比如汶川地震,你要很xx的说汶川这个地方几月几号在哪个地点发生多大的地震,这个预报无论是我们国家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现在都做不到。但是地震活动的基本规律还是有的。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前一段时间山西谣传有很大的地震,但是山西本身地震活动历史上是有规律的。华北地区的活动特点,1480到1730年的时候,当时山西带非常活跃,还曾经在山西带发生过八级地震,网友在网上都可以查到。但是从1730年之后,华北地区活动水平很低。1840年后华北又开始活动,但是这次的活动不在山西了,在华北的东边,邢台、海城、唐山地震都在东边。大家查一查66年到76年谁听说过山西带发生过地震?总体上,山西最近一百多年处于地震比较平静的时间,除了北边大同那一带,但是那是另外一个地震带的活动,山西这次闹谣言是在临汾,在山西南部,这一百多年大的地震不会在这里。每个区域地震都有一定的活动规律,搞地震活动研究的人都知道,既然目前地震主要活动不在这里,要说这个地方有七级、六级地震,作为预报人员是可以说这个地方不会有多大的地震,可以出面否认。这个是有根据的。

  第二方面,虽然地震预报很难,但是中国还是在全国各地布设了地震活动的各种检测台站,中国人也大大小小经历了很多的地震,在很多地震之前,周围都有台,我们能够看出来六七级地震之前的表现形式。某些地方突然出现谣言,我们可以查我们一些台站观测的情况,包括地震活动和前兆观测的情况。我们和历史上大震前做对比,如果对比上看,我们发现,现在的异常没有那个时候的大,我们可以出面否定。

  我们仅凭这个资料直接报地震的成功率确实是很小,但是一些地震本身活动的规律和我们的监测,作为地震预测人员还是能够说一点话。这个说话也有可能出错,但是相对来说,至少不是说政府要求我们在说,我们是凭资料在说。我们确实是看到有一些地震根本不大可能发生。这是可以根据一些历史资料和我们的监测数据说出来的,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王英:刚才您提到各地方的地震台站是做监测工作的,他们一般是监测哪些现象?

  刘杰:地震监测预报有四大类:{dy}类,用地震台网得到的地震资料。我们通常报地震是五六级以上会产生破坏的地震,地球实际上每天发生的小地震,如二、三级地震多得很。地震台网可以监测比较低级别的地震。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如果低级地震出现增强,比如说原来每天发生两次,现在突然每天发生十次,还包括地震活动分布图象出现异常等,是可以对未来较大地震进行预报,这个我们称为地震学的方法,以地震本身来报地震,用小的地震报大的地震。第二类,所谓的形变的资料,包括建房子,我们都要搞测量大小,地球是一个活的,所有地方的东西都随着时间会有一个变化,以往我们是顺着断层布点,看断层是不是在酝酿加剧,以往经验是在地震震中附近是静的,但是它的周围的断层运动是加剧的。另外,现在GPS发展很快,GPS也可以很快的把断层的运动测出来。第三类,电和磁的方法,在大地震之前会有一些电信号出现异常,在地面发出一些波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家在网上也可能看到,原来飞行的鸽子在地震之前本来顺着这条路飞的,但是在地震以后,它就找不到方向了。第四,流体。这方面即包括流体水位的变化,也包括它里面成分的变化,如水发混、变味等等,利用这些东西也可以报地震。因此,我们现在是用了地震活动、形变、电磁、流体这四大类来报地震。我们中国目前已取得了一二百次比较好的震例资料,也就是大地震前这些观测资料是如何变化的。但是现在还是很少,在中国地震预报最多能够做到百分之二三十的成功率,离xx解决地震预报还很远。美国和日本虽然不是像我们这样必须利用这些资料来说未来的地震趋势,实际上有关地震预报研究,利用这四大类方法的地震研究,美国和日本也都在做。我们目前用的很多东西也不是中国发明的,原来最早的时候是从前苏联、日本借鉴过来的,GPS很多处理方法是从美国借鉴过来的。

  王英:您谈到电信号和磁学的方法,以前大家看到的青蛙迁徙这些自然现象,这些是属于电磁的范围吗?

  刘杰:这是地震的宏观现象。包括蛇出洞,这方面没有定论,因为它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量。在大地震之前动物都有异常,但是这种异常归结到电信号也不科学。电信号的波动最明显的异常是信鸽出现的异常。但是,很多动物异常和气侯也很有关系,地震之前一些气候异常也会影响到它的习性,所以不仅仅是电信号。

  王英:也就是说一个地方发生动物异常,不一定会发生地震?

  刘杰:对。汶川地震之前,在绵阳一带是有蟾蜍大规模迁徙,那个时间段正好是春天,是癞蛤蟆繁殖季节。09、10年这种现象还有,大家可以在网上查到。所以动物异常不是一个物理量,动物本身具有自己的习性,要区分这些异常是地震前的异常目前还解决不了。但是地震之前确实是会出现很多宏观异常。关键是在没有发生地震前,出现的这些动物异常是由于地震,是由地下信号造成的,还是气象等因素造成的。怎么把这些东西拆开,纯粹归结到是地震引起的现象,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刘主任来到我们搜狐,给各位网友耐心的解释地震的现象。我相信大家看了这期访谈,大家会对网上一些谣传的恐慌性的言论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

  王英:网友们如果对防震避震以及其他一些地震科学知识感兴趣,可以参考中国科普博览网的和图书,还有一些关于的信息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

余震持续五十年不奇怪,专家解读地震频发现象 - 若·鹂 - 若·希望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余震持续五十年不奇怪,专家解读地震频发现象】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