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通讯工具的变迁

我家通讯工具的变迁

2010-04-10 16:44:27 阅读7 评论1 字号:

电话机,俗称“千里耳”,过去是多么神秘的玩艺。解放前边远的县,只有县邮电局和县政府各有一部,那是多么珍贵啊!解放后媒体宣传说,苏联居民家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多么令人向往啊!七十年代末,我所在的学校,全校只有办公室有一部电话机,直到八十年代初,只有校、处领导和高职称者,才给安部手摇电话机,后来学校引进了一台总机,各户的手摇电话机都更换成一拿起话筒就请总机接线到哪里,但打长途电话则要向总机备案,另外交费。后来取消公配电话,转为私用的话,要另交1500元安装费,变为私有,校内打电话免费,打校外电话先拨“8”,接通话了才计费。2007年,买了小灵通,与座机捆绑,两机互打不收费,市话每月46元,可随便打,长话另计收费。又买了一部神州行手机,但不经常用。2005年,购置了一台电脑,可以收发E-mail,2009年,添置了耳机和话筒,可以语音通话,后又添置了视频,变成可视电话了。从我家通讯工具的变迁,可折射出当代通讯工具日新月异的变化。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我家通讯工具的变迁】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