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鼻羚羊》邮票、极限片、首日封_包娜拉_新浪博客

1995蒙古发行的邮票《蒙古高鼻羚羊》邮票、极限片、首日封

蒙古xxxx时很少发行相应的极限片,极限片和首日封远比邮票难得。

《蒙古高鼻羚羊》邮票、极限片、首日封

 

《蒙古高鼻羚羊》相应的极限片

 






 

《蒙古高鼻羚羊》相应的首日封




《蒙古高鼻羚羊》邮票、极限片、首日封

       简述:高鼻羚(学名为Saiga tatarica)别名赛加羚羊、大鼻羚羊,属于牛科。体型中等,体长1.2—1.7米,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较细;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jd0},因而得名“高鼻羚羊”。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中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现已引种回国,在甘肃和新疆半散养,为恢复野外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人们通常所说的名贵药用羚羊角,就是出自高鼻羚羊。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高鼻羚羊过去数量很多,但由于羚羊角可作名贵药材,长期遭到大量捕杀,在许多地区已濒临绝迹,中国新疆境内已多年不见。高鼻羚羊日间活动,常10余只结群游荡,秋冬季节集成较大群作远距离迁移,次年5月左右再迁回夏季栖息地。

      现状:现存2个亚种中,俄罗斯亚种(S·t·tatarica)在一次大战结束时几乎灭绝,仅剩不足1000只,到二次大战结束时,其种群数量已恢复到9万只,到1960年,上升到130万只以上,但近十几年来又大幅度下降过半(万自明,1995年)。原分布于新疆西北部的可能为蒙古亚种(S·t·mongolica),经多次调查,均认为野外已经绝迹。该亚种在40、50年代广布于蒙古西部的湖泊周围。50年代末期,其数量已经下降,到1979年大约只剩下200只(万自明,1995年)。也有推测,目前新疆西部中国与苏联边境地区可能尚有极少数残存。
      集邮者可能会发现,邮票上面都印有一个熊猫图案和WWF字样的徽志。这是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 ,简称“WWF”)的会徽,它是一个致力于世界野生生物保护工作的国际性私人环境保护组织,创立于60年代初,创始人为英国人彼得·史葛爵士(1909-1989)。其虽是一个私人组织,但由于总会及各地分会参加的主要成员,都是所在国(地)的政界名人或受尊敬的社会名流,故此其总部虽设在瑞士格兰特,但其分会却遍及欧、亚、美、大洋洲、非洲的数十个国家,影响也日益增大,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其发行了300多套印有熊猫徽志的邮票,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专题集邮门类——熊猫徽专题。 
     该会当初希望以一个稀有动物的形象作为该会标记,而且是在黑白印刷时效果依然显著的动物。结果熊猫以其受世人钟爱、娇憨可爱而又面临灭绝危机、图案印刷效果佳而成为该会会徽。世界上首枚印有熊猫徽的邮票,是由法国1969年发行的1枚摩弗仑羊邮票。系列邮品还包括摄影极限片、首日封、小本票等。1983年是熊猫徽邮票发行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该会对自己的徽志印在邮票上要求并不严格。但自1983年以后基金会对徽志的使用十分重视,不仅必须得到该会的批准而且必须符合其要求方能印在邮票上,并且1983年之后每套邮票该会都有编号。由于邮票上的动物多数均为稀有、濒危野生动物,且印制精美,故吸引了大量动物专题爱好者。我国集邮者对其尤为青睐,因为熊猫为我国国宝,许多集邮者把其作为“中国事物”专题来收集。熊猫徽有两种款式,早期的一款,前面一对脚弯曲,抱成环状,有点“卡通化”,现在使用的是前面双脚垂直,极像我们日常见到的熊猫。  澳门曾于1995年发行首套印有熊猫徽的“亚洲穿山甲”一套四枚的动物保护邮票。我国香港也于去年11月14日发行带有熊猫徽的“中华白海豚”邮票一套四枚,而我国内地至今还未有计划发行此类邮票。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蒙古高鼻羚羊》邮票、极限片、首日封_包娜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