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纸,也是鼠标?

新闻纸,也是鼠标?

2010-04-11 00:34:45 阅读6 评论0 字号:

2010年3月23日,电子版《日本经济新闻》正式创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份全新的“报纸”。与既存传统媒体{wy}的不同是,它不是用油墨印刷在新闻纸上,而是通过网络以电子数据传送至订阅者的ID,订阅者轻点鼠标来阅读。

 

    跟世界上所有主流媒体一样,《日经新闻》早已开通了网站“NIKKEINET”,但是,与日本其他主流大报一样,为保障纸刊的订阅量不至于下滑,可供读者免费阅读的内容大约只占三成,一些{dj2}深度报道和名记者、名作家的专栏,是不上网的,至多是一个标题或提要;社论虽然即时上网,但过一周便会消失,若想查寻旧文的话,须有偿检索。而此番创刊的电子版,则不仅包括纸版全部的内容,且被赋予了相当的延伸功能,可为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读者注册时提供的个人属性《日经新闻》可为读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报纸精华版。此外还有“收集”和“推荐”等功能。“收集”类似于传统的剪报:根据内容分门别类,归档管理。但个人的剪报本,即使是读过的内容,也难免有阅读时间模糊,忘记所剪内容的准确位置的时候,电子版的“阅读记录”可帮人们轻松解决这个问题。“推荐”是根据读者的阅读嗜好、习惯,把相关报道、评论定期打包传阅的服务。譬如,商人读者只需登录交易方的关键词,如果出现相关报道的话,读者便会收到系统的邮件通知。谈判前,从对方公司的经营状况、责任者的联系方式,到人事变动的{zx1}消息、媒体曝光情况等均可“尽在掌握”。除此之外,还具备强大的检索功能,目前的对象是过去五年内的旧报。

 

    电子版作为《日经新闻》新的收益源,为规避对纸版订户的影响,选择了4000日元的高价方案。而如果原本就是纸版订户(晨、晚刊合计月额4383日元),同时选择订阅电子版者,则只需追付1000日元。电子版的浏览者也分为三层构造:随意浏览的话,无需登录;想要深入浏览相关信息的话,请登录;而如果想阅读只为订阅者提供的核心深度内容的话,对不起,请缴费。{dy}层可以看作是宣传、广告;第二层是潜在订阅者;第三层则是铁杆订户。鉴于报纸为电子版在人力、财力上的巨大投入(不仅是报道、编辑力量,系统开发系与计算机公司合作),其预期便不xx于电子版或纸版,而是旨在向读者提供可资成为双重订户的超值信息服务。就日本作为烂熟的媒体社会,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读者对报纸的依存程度而言,诸如此类的场景要么已经是现实,要么正在变成现实:上班族白领早晨在家读纸版晨刊,通勤途中用手机浏览消息,在职场的电脑前阅读深度报道、评论,就跟喝咖啡一样,这已是习惯成自然的“日课”;家里只订阅了一种报纸。老爹吃过早餐,把刚读了一半的报纸装进公文包,准备在上班途中的通勤电车上接着读。老公出门后,主妇突然想起下午约好了闺密泡书店,想提前浏览一下当天报纸文化版上的新书评介,手头却没有……

 

    《日经新闻》的前身系创刊于明治初期1876年(明治九年),作为世界三大财经报纸之一(其他两家为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和英国的《金融时报》),《日经新闻》的宗旨是“中世公平”,中立、理性、专业性既是办报的姿态,同时也是其{zd0}的卖点。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传统媒体广告收入锐减、报纸发行量大幅下滑的今天,《日经新闻》仍然保持了逾300万份的发行记录,在日本五大全国性报纸中居第四位,在日本和世界财经媒体中居xx,是不折不扣的“xx纸”。但纵然如此,受制于大环境的不景气,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个财政期(一期为半年)销售业绩下滑,去年度出现赤字,不得以于2009年12月15日提价20日元。在这种情况下,“试水”电子版,一方面谋求扩大低迷已久的发行,另一方面,以新技术手段捕捉读者,并以此为突破口,以期通过增殖服务“链接”信息社会的深层资源。

 

    从日本年轻一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欧美财经类报纸的动向来看,网络化的趋势不可避免。报纸作为内容产业中“骨灰”级的业种,虽然不能一概归之为“夕阳产业”,但无疑面临深刻的转型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日经新闻》的改革,至少在日本大报中,具有“风向标”的性质。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新闻纸,也是鼠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