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9 10:13:33 阅读2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我的相机,我的摄影》(四)
上接《我的相机,我的摄影》(三)
{yt},我舅把他那台135相机送给了我,从此,我爱好上了摄影。
这台135相机是蔡司的康蒂娜3 CONTINA ,镜头是:潘塔 Pantan,焦距是45MM,光圈是F/2.8。同时还送给我一台放大机。从此,我就和几个朋友一起拿着这台相机到处拍片,主要是拍一些风景、建筑和静物等,那时候总认为135相机比120相机好,135相机使用的135胶卷的高度是35MM,所以也叫:35MM相机。
这是一台旁轴相机,也叫旁轴取景相机,说的也是一种取景方式。景物通过镜头直接到达胶卷上,而取景却是在相机镜头上面的一个小方孔中获得的,所以取景和成像并不是在一条轴线上,出现了视差,相机和被摄者之间的距离越近,这种视差就越历害。在其它一些小型旁轴相机的取景器里常常有一个小一些的方型标线,就是让我们在较近距离拍摄时{zh0}不要超出这个标线,否则会拍不全。旁轴式取景相机的优点是:没有振动,噪音小。要知道“振动”对于相机来说是致命的。缺点是:存在视差。
(135相机,蔡司的康蒂娜)
(蔡司康蒂娜相机的后面)
(蔡司康蒂娜相机的镜头)
(蔡司康蒂娜相机的上方)
(蔡司康蒂娜相机上方的测光表和记数器)
(打开蔡司康蒂娜相机的后盖)
(蔡司康蒂娜相机装胶卷的样子)
有一个朋友能从电影制片厂里要来一盘盘的黑白胶片,就是拍电影用的那种胶片,装在一个直径大约三十多公分的铁盘合里。晚上我就在被子里把铁盘合里的电影胶片分装在135的暗合里,那时候的135暗合两头是可以打开的,每次装三、四合下次拍片时用,一盘电影胶片要用很久,主要是舍不得用,那时候买不起太多的胶卷,所以对这一盘盘的电影胶片就非常的珍惜。
(135胶卷的样子)
拍完回来后我们自已冲胶卷,自已放大图片,也总有一番情趣,那时候就知道了暗房及后期的重要性。放大机是前苏联生产的,全自动对焦,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全部装备就放在一个不大的箱子里,箱子里六面都有防震海棉,只是时间太长了海棉全部老化脱落。
下灯罩有通气孔,方便散热,上灯罩为铝制,散热效好,灯头上下可以调节,左右角度也可调,方便布光。原装的灯泡早就坏了,后来购置的灯泡也都能用,只是灯泡的体积不要太大就行,功率40W至60W。胶卷夹可松可紧,放大时就卡紧,过片时就要调松,镜头很棒,有光圈可调,开关也早就坏了,后来我用一个床头开关代替,那时候读秒就全靠它了。这台放大机的组装非常方便,一共九个步骤就行了。
对于每一张图片的好与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看法,这个说欠曝、那个说过曝,相互吵得不可开交,有时候吵不过对方时就马上回家看看书,下次再争论的时候都认为自已找到了理论依据。我的摄影基础知识就是那个时期掌握的,而且记得非常牢。那时候为了锻练自已握相机的稳定性,我们经常把两块砖头绑在手上端着相机练拍照,一练就是{yt},终于练就了一双双铁手。
(前苏联生产的全自动对焦放大机)
(打开放大机的箱子)
(拿出上灯罩和下灯罩后露出下面的镜头、灯泡和聚光镜)
(放大机的主体部份)
(放大机的主柱加长管)
(放大机的下灯罩)
(放大机的聚光镜)
(放大机的上灯罩) (放大机的灯头)
(放大机的灯头可以上下调整高度) (放大机的灯头也可以调整一定的角度)
(放大机的灯泡)
(放大机的胶卷夹)
(放大机的镜头)
(放大机的开关)
(组装放大机的{dy}步:装上主柱加长管)
(组装放大机的第二步:把主体装在箱子上,固定好)
(组装放大机的第三步:装上下灯罩,固定好)
(组装放大机的第四步:放上聚光镜)
(组装放大机的第五步:装上上灯罩)
(组装放大机的第六步:把灯泡装在灯头上)
(组装放大机的第七步:把灯头装在上灯罩上) (组装放大机的第八步:装上胶卷夹)
(组装放大机的第九步:{zh1},装上镜头)
(放大机组装全部完成)
后来我们都上班了,紧张的工作使我们出去拍片的机会越来越少。彩色图片的逐步普及,也使我们很难再自已冲洗胶卷和放大图片,对于这一爱好我也就慢慢地放了下来。可是我那几个朋友还都在玩摄影,一个朋友后来玩到了尼康FM2,还有一个朋友光徕卡相机就有两套,另一个朋友后来成了一个杂志社的记者,还有一个朋友为了去内蒙外蒙交界的地方拍片现买一辆越野车,玩回来后再把越野车卖了,我真是佩服他们。而我后来只是陆续购置了三台傻爪相机,平时休息的时候给家里人拍点生活照、纪念照什么的。
未完……
2010-4-8
Tookoan锥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