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照顾:城市老年人养老护理的{zj0}模式| Liveis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老年人口规模的日益膨胀,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社会对老龄问题更为xx,其中老年人口的养老护理问题更是所有老龄问题的热点与焦点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1.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凸显

  由于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极为迅猛。据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zx1}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 6.96%,比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 6299万增加了 2512万,比重比 1990 年的 5.57%上升了1.39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已从成年型步入了老年型。杭州市“四普”时, 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为61.8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61%,“五普”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4.3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26%,预计到2010年将达总人口的16.90%,到2020年将增长到24.99%,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根据预测,在2030年左右,杭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高峰。

  人口老龄化会增加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顾的需求程度:就个体老化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心理功能会逐渐衰退,甚至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从而降低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就会提高。与人口老龄化如影随形的人口高龄化会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越发凸显出来,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老年人超过 75岁以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会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往往就会下降,从而自然而然地xx出对日常照顾、生活护理等各种服务的需求。

  2.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

  在整个老年人的照顾系统中,虽然家庭是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主体,但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家庭照顾能力已经受到严重削弱。

  从家庭的结构和规模来看,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正在日益减少,而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正在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主体模式。

  (2)由于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护理功能日益削弱。庞大的老年人口加上在21世纪必须面对的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四二一”的家庭人口模式),以及仍在完善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了固有的家庭养老模式。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父母可能不再与他们的成年子女住在一起。居住上的代际分离倾向虽然并不一定妨碍成年子女照顾父母,但地理上的隔离在客观上会给成年子女照顾老人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家庭规模小型化致使家庭内能够照顾老人的人手减少,每个家庭成员照顾老人的负担将会加重。

  (3)从家庭照顾者的状况来看,许多调查发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顾者主要是配偶和子女,但提供主要照顾的老年配偶本人的健康状况也十分令人忧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上作为照顾老人日常生活主力的女性已大规模地加入了劳动市场,这使女性为老人提供的照顾越来越少。此外,工作的流动性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不少子女陷入了“事业人士”的社会角色和“孝顺子女”的家庭角色的冲突,许多子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根本无暇照顾老年的父母。

  3.养老护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滞后

  社会养老护理机构在现实中并不受老年人的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是大多数老年人希望在家养老护理;二是社会养老护理机构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养老护理条件好的收费就高,而条件差的服务质量又不好。以上海为例,上海现有养老机构438所,有2.8万张床位,仅能够满足全市1%老人的养老需求。根据上海市养老机构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市养老床位也只能达到老年人口1.8%左右的比例。许多调查显示,老人一般只会在生活xx不能自理而身边又无人照顾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去养老护理机构,只要不是迫不得已,{sx}的还是家人照顾和社区上门照顾。

  二、我国发展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社区照顾模式的优势

  社区照顾模式的优势体现为功能的xxx性、资源的多元性及体系的多层次性、开放性和优势互补性。

  (1)社区照顾功能的xxx性

  社区照顾功能的xxx性,就是满足老年人在养老护理过程中的各方面需要:一是物质经济上的供养需要;二是生活照料和护理上的需要;三是精神支持的需要,包括情感上的慰藉、充实精神生活的娱乐和教育、老年生活调适的心理辅导、应激——应对社会支持等;四是保护生命的需要,包括医疗服务和治病xx的使用。

  (2)社区照顾资源的多元性

  在传统家庭照顾模式中,对老年人的经济奉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由家庭提供,家庭是完成养老护理功能的资源所在,而社会化照顾模式的特点是社会提供养老护理资源。此两种模式的养老护理资源均是单元性的。与我国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相适应的社区照顾模式,其完成各方面养老护理功能的资源既来自个人、家庭,也来自社区、政府,因而是多元性的。社区照顾资源包括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家庭供养、个人储蓄、自我供养,涉及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

  (3)社区照顾体系的多层次性、开放性和优势互补性

  社区照顾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生活状态、条件和需求,合理分配资源,规划设施,择取方式。

  社区照顾的“家”概念,不再是仅由亲缘关系成员所组成的狭义的家庭概念,而是在生活功能上,扩展到其所处社区的广义的家庭概念,在这样的“社区——家庭”环境中,社会人际关系层次更多,人际交往互动方式更为多样,更能满足人际互助与沟通的多元需要。居住条件好、子女照料较周到的老人在家中养老护理是居家养老护理;居住条件差、子女照顾不好或是失去亲人的老人,由社区向他(她)提供具有家庭氛围的养老护理也应归属于居家养老护理的方式;另有一些自主性较强的老人,不愿麻烦或“连累”子女、亲人,而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前提下愿意住在设施良好的社区照顾场所中摆脱家务牵累、休闲养性、安度晚年,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居家养老护理方式。本着以老人为中心的原则,养老护理方式的择取不必固守不变,应该是动态发展的。从根本意义上应该确定的是,社区照顾模式的“家”不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而是具备人际关怀、情感交流,同时具备物质养老护理和精神养老护理条件的社会环境。

  2.发展社区照顾模式的现实意义

  强化社区照顾服务功能,建设和发展社区照顾,对于我们“未富先老”的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养老护理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因此,社区照顾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解决老年人养老护理问题的{zj0}途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完善社会养老护理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虽有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顾需求,其养老护理规模和能力又显得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护理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大部分也要由社区来承接。因此,社区照顾是我国社会养老护理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3)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完善的社区照顾服务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护理。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为老年人提供xxx的服务。在养老护理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社区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

  (4)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措施

  我国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铃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xxx老护理福利事业。即使在属于较发达地区的杭州市,近年来养老保险基金也出现了收支结构失衡与有效支付能力下降的现象。养老保险基金的储备期越来越短,社会养老金的支付面临“空洞”的危险。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就是在设计“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时,没有考虑到巨额的转制成本。目前是由“统帐”制度中社会统筹部分的保费收入来消化,用现阶段的资金去完成原来现收现付的目标,去支付已经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际造成了“空帐运行”的现象,即转制成本的填补实际上还是来自于代际之间的转移。这无疑损害了就业者的利益,产生双重负担,显然与“统帐结合”的养老模式设计的合理性相违背,也无法来应对杭州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对社会保险制度的需要。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构建我国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

  在我国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社区照顾模式,既是解决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困难的主要出路,也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

  1.发展社区照顾模式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

  社区照顾要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及他们的切身需要出发提供养老服务,所提供的服务要具有针对性和敏感度,以便回应有需求的老年人的不同需要;同时所提供的服务要具有弹性,让老年人有从中选择的余地;所提供的服务不应多过老人的所需,以免产生过分依赖社区照顾的负面后果。

  (2)依托社区

  社区照顾的基本思路是以社区作依托,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一方面要将各种养老服务设施建在社区中,尽量与社区居民的生活融合;另一方面社区要充分利用正规与非正规的照顾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支持。

  (3)互助而助

  社区要积极动员年轻人和年轻型老年人自愿参与社区助老服务,进行自我养老的积累。

  2.社区照顾模式的基本框架

  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出发,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社区照顾模式宜分成两个子系统:一是社区居家照顾体系;二是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体系。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41. 2、姚凤珍、李建国.杭州市人口结构变化与老龄化趋势浅析[C].史及伟.杭州蓝皮书:2007年杭州发展报告(社会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232—245.

  3、陈树强.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问题初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134—138.

  4、陈军.居家养老: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J].社会,2001(9):22—24.

  5、丁美方.社区照顾:城市老年人的赡养方式新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7—70.

  6、包国华、陈碧波.杭州劳动保障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C].史及伟.杭州蓝皮书:2006年杭州发展报告(社会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106—116.

  作者简介:徐祖荣(1965—),男,浙江省杭州市人,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社会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研究.

相关内容

评论

郑重声明:资讯 【社区照顾:城市老年人养老护理的{zj0}模式| Liveis】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