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走出“竟”时代_永恒点_百度空间

走出“竟”时代

2010-04-10 07:54:00 阅读32 评论2 字号:



大学生掏粪、大学生杀猪….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危机的加剧,这些全成了反映大学生绝望状态的负面新闻。最近又看到一则报道:“不少女大学生,由于工作难找,竟纷纷投身殡仪业,当起棺材妹!”

这个“竟”字用得很妙。不就是找了份工作吗?找到工作是值得庆贺的事,又不是犯罪,怎么引起“竟”字样的惊异?这当然显示了我们社会对这一行业的偏见。重庆一女大学生受访说,父母当年曾强烈反对她入这一行,但工作难找, “这个冷门行业竞争还算不大”,她别无选择。但因社会对殡葬业的偏见,她除了同事外朋友很少,有人问起职业时也不敢坦白相告。

人活着要有尊严,死了同样要有尊严。而我们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享有什么社会地位、获得了什么成就,{zh1}都是要死的。在这方面,人最终还是平等的。难道人死的时候,不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进行精心的服务吗?如果需要的话,我们为什么要视此行为贱业呢?

确实,掏粪、杀猪、殡葬服务,这些在过去都是贱业。在许多国家,这些甚至只能是“贱人”作的事情。但是,文明社会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不过是前近代的遗俗和陈见,与现代社会的平等价值早已格格不入。事实上,人类越是文明进化,高等教育越普及,大学生就越有可能进入传统为社会底层所主宰的行业。不信你去发达国家的殡葬业查一查,肯定能发现许多大学生。只是这在人家那里不成为新闻,更没有人会对这种职业选择用“竟”字来描述。

大学毕业生苦,对此我没有异议。但是,有些“苦”不过是我们的社会心理所制造的,和经济状况并无太大关系。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些人谈起认识的朋友的留美生活时无不感叹:“真惨呀。一个大学生,竟甘心去给人家端盘子!”我由此对留学也产生出许多惊恐。不过,自己到了美国后,虽然没有端过盘子,但看到许多美国朋友都高高兴兴地端盘子。甚至有位克林顿政府的高官之女,从小上精英的私立学校,普林斯顿毕业,竟说端盘子是她最喜欢的工作之一:只要面带微笑为人服务,大家彼此的感觉就很温暖,非常能放松神经。我并不是说每人都喜欢端盘子。但是,在人家那里,端盘子是人生正当的职业之一,连伯南克也是端盘子出身。去年暑假搬家,我雇了个搬家公司,看着工人干活,那实在是地地道道抗大包的粗话。事后一问,那几个小伙子全是名校的大学生!在美国,端盘子也好,扛大包也好,都是许多很有作为的年轻人的起步职业。坐在餐馆里的中国人,见了端盘子的有时恨不得把人家当自己的仆人看,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但是,美国人坐在餐馆中,则往往不敢小看端盘子的。人家未来可能是CEO,可能是大学教授,甚至可能是你的总统。

当我们的大学生去掏粪、杀猪、或当棺材妹时,媒体的职责是教育公众理解这些行业的意义,唤起人们对这些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尊重。只有当每个行业都受到尊重时,中国才谈得上一个和谐、平等的现代社会。我们不仅要走出“被”时代,还要走出“竟”时代。



郑重声明:资讯 【【转帖】 走出“竟”时代_永恒点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