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2010上海世博会火热工地与各场馆设计_不沉之月_百度空间
随着秒针滴答滴答地摆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5月1日世博会将正式开幕,在此期间,各与会场馆的收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日前,《波士顿邮报》选出一组上海世博会接近完工的建筑工地的{zx1}照片,让我们对比各场馆的设计效果图,一起看看它们的完成情况。

上海世博会工地,从世博会大道看到的中国馆(右)。



上海世博会工地,两人个走在中国馆顶上的观光通道。



中国馆效果图



中国馆设计图

主题:“东方之冠”,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造型亮点: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


设计理念: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地区馆水平展开,二者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dywe}的标志性建筑群体。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上海世博会工地,建筑工人在清理利用太阳能的建筑“阳光谷”外部。



上海世博会工地,“阳光谷”和中国馆在接受灯光测试。



世博轴阳光谷效果图

        世博轴是由地上二层和地下二层组成的立体交通枢纽,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主入口,将在世博会期间承担园区内23%的人流。其最独特之处在于,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阳光谷结构,使自然光可以透过璃阳光谷玻倾泻而入,从而满足部分地下空间的采光和通风需求,提升地下空间舒适感的同时节约大量能源。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英国馆“种子圣殿”工作的几名工人。


在英国的“种子圣殿”内,能看到裹在用作建筑表面的亚克力杆顶端的种子。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效果图

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


造型亮点:“种子圣殿” ,建筑外部向各个方向伸展大量的触须,触须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


设计理念:参观者在进入“圣殿”之后会发现6万根亚克力杆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它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起的{lx1}作用,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创意和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在“种子圣殿”周围的设计寓意一张打开的包装纸,将包裹在其中的“种子圣殿”送给中国,作为一份象征两国友谊的礼物。



上海世博会工地,工人在波兰馆收集垃圾。



波兰国家馆夜景效果图


波兰国家馆设计图

主题:人类创造城市


造型亮点: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主题外观


设计理念:建筑呈纯白色,表面镂空的花纹来自波兰民间传统的剪纸,这让整个建筑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贴上了民间传统剪纸的不规则的盒子。最奇妙的就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房间的灯打开后,整个建筑将呈现和白天xx不同的样子,因为此时最突出的是在光线照耀下的镂空部分,将剪纸的感觉演绎的淋漓尽致。表达的是把艺术和创造力融入到城市中,是城市的{zd0}价值。

上海世博会工地,澳大利亚馆反映出一名看报纸的建筑工人。

上海世博会工地,澳大利亚馆。



澳大利亚国家馆效果图

主题:“畅想之洲”


造型亮点:雕刻的弧形墙、丰富的红赭石外立面


设计理念:澳大利亚国家馆想给所有参观者呈献一个“世界上最适宜居住地”的城市形象,并以次探讨如何缔造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展馆内既展现澳大利亚强大而富有活力的经济,也有体现澳大利亚技术优势的创作,世界{yl}的研究和教育机构,丰富多彩的澳洲文化和自然美景,同时还有展示澳大利亚城市的优质生活。

上海世博会工地,一名工人走在荷兰馆部分的“欢乐街”前。



荷兰国家馆效果图


荷兰国家馆设计图

主题:“快乐街”


造型亮点:变换多姿的灯光效果


设计理念:17幢造型独特的房子勾勒出一条呈8字形的“快乐街”,每一幢房子都采用了不同类型的装饰,展示荷兰在空间、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创新。从远处看,“快乐街”就宛若一条穿悬而过的过山车;夜晚,变换多姿的灯光效果又会将它映衬得如梦如幻。“快乐街”其实是一个理想化的城市。它还把生活区、工作区和工业区进行了划分,体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合理规划。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卢森堡馆工作的工人。

卢森堡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主题:“亦小亦美”


造型亮点:“袖珍”的森林和堡垒


设计理念:在中文中,“卢森堡”其实就是“森林和堡垒”,受到了中文翻译的启发,设计师们设想出了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而整个卢森堡展馆也被比喻成一个周围绿树环绕的开放式森林。卢森堡向来十分重视环保问题。整个展馆的建筑材料都是钢、木头和玻璃等可回收材料,能源的回收再利用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个典范。

上海世博会工地,一名建筑工人在德国馆内部刷油漆。



德国国家馆效果图



德国国家馆展厅方位图

主题:“和谐城市”


造型亮点:悬浮于空中的建筑


设计理念:开放状的建筑外形轻盈而飘逸,似乎在向参观者们发出真挚的邀请。德国馆{zd0}的亮点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在那里,参观者们可以与展厅内的巨大金属球进行互动,金属球会随着人群的动作及呼声做出各种回应。参观者们越踊跃、越齐心,金属球所产生的能量就越大。这个巨大的金属球就是一个城市,而让城市充满活力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团结。


上海世博会工地,工人们走过施工中的西班牙馆。



西班牙国家馆效果图

西班牙国家馆展厅方位图


主题:“我们世代相传的城市”

造型亮点: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


设计理念:西班牙国家馆的设计就像个篮子一样,篮子一般由藤条、柳条编织而成,这是西班牙人擅长的传统工艺。在东方文明中,用植物编织的器物也占据相当的地位。藤编的篮子,在概念中可以包容很多东西,不同文化的人可以在里面交流对话。藤,也是中国和西班牙的传统材料,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桥梁。重塑篮子是一个找到传统,并对传统进行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不妨将此看作未来城市高质量生活的开端。



上海世博会工地,一名工人走在韩国馆前。

韩国国家馆效果图


韩国国家馆设计图


主题:魅力城市 多彩生活


造型亮点:将韩文直接体现在展馆外观设计上


设计理念:韩国打造有史以来境外规模{zd0}的世博展馆。韩文,作为韩国{zyx}的发明之一,被直接体现在展馆的外观设计之中,韩文特有的几何特征也在建筑上得到xx阐释。

上海世博会工地,一名工人在测量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馆。


阿联酋国家馆效果图

主题:围绕能源利用进行展示,以独特的方式告诉世人能源利用的故事。


造型亮点:模仿xx沙丘


设计理念:阿联酋展馆连绵起伏的橘色外壳好似一片变幻莫测、广袤无垠的沙漠。它将在上海世博会上用独特的方式告诉世人有关能源利用方面的故事,学习先人如何将新鲜的水送到沙漠殖民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先人们解决资源缺乏的经验,或者如何不用电力或其他能源而让房屋凉爽的方式。


上海世博会工地,一名建筑工人从瑞士馆朝外看。

瑞士国家馆效果图

主题:“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造型亮点:未来世界的轮廓


设计理念:从空中俯瞰瑞士馆,仿佛就是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整个展馆是一个用幕帷覆盖的开放空间。场馆设计用高科技元素展现了一个现代瑞士的生活理念:追求{zy1}、不断创新、追求高品质。同时也展示了瑞士面向未来、具有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呼应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法国馆顶部工作的工人们。


法国国家馆效果图


主题:感性城市”


造型亮点:脱离地面的漂浮形式


设计理念: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感性的设计外观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水的世界。“感性城市”将让参观者们在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盛宴中,畅快体验法国的魅力。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以色列馆工作的建筑工人。


以色列国家馆效果图

主题:“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造型亮点:由两座如同环抱在一起的双手组成的流线型建筑体。


设计理念:以色列国家馆由两座流线型建筑体组成,好像环抱在一起的双手,又好似一只海中的贝壳。为了突出上海这座沿海城市,也为了呼应“海宝”的名称,以色列国家馆特意为展馆取名“海贝壳”。这只美丽的贝壳不仅要向参观者展现传统的犹太文化,更要展示不断进步的犹太文化,并通过各种展示形式,传递犹太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共通之处。



郑重声明:资讯 【探访2010上海世博会火热工地与各场馆设计_不沉之月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