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新伟报道
安徽省泾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招商企业——安徽省泾县隆鑫铸造有限公司,利用废旧钢铁为原料,使用中频感应炉炼制钢坯,轧制建筑用螺纹钢(也就是“地条钢”),每天能生产数百吨地条钢坯。
2010年1月26日,记者来到安徽省泾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这家钢铁企业,其门口并没有挂上公司名称标牌。当地村民说:“这家公司是政府招商来的企业,也不知道具体叫什么名称,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挂牌。”
在该钢铁公司的厂区,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办公楼,记者看到后边的空地上堆放着很多“盘圆”(又称盘条,是一种建筑用)。几辆货车停靠着,正在等着装车;对面是一个巨大的生产车间,里面是一条轧钢生产线,工人们正好下班,正三三两两地走出车间。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车间的工人,该工人告诉记者,他是炼钢车间的,这个厂是福建老板投资开办的,目前主要生产盘圆,加工用的钢坯来源主要是自己生产,当记者问起公司是如何加工钢坯,该工人指着不远处一个和这个车间相连的一个大车间:那里就是冶炼车间,用五套10吨的中频感应炉以废旧钢铁为原料来加工生产。
记者走出这个车间,向工人指的车间走去,记者向迎面从冶炼车间走出来的工人了解情况,该工人告诉记者,冶炼钢坯就是他们用中频炉生产的,因为最近钢铁价格下跌,只是晚上生产,白天就停产了。在这个车间,记者看到的是五套中频感应炉和大量的刚出炉的钢坯,都是热得炙人,还有数堆钢坯通红。
安徽泾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茆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管委会刚刚成立,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搞好开发区的建设,对于企业还不太了解,这里共有两个钢厂,都是独立,了解企业立项和产品情况只能是泾县经委和质监局。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泾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该局的负责人张局长表示,该公司利用中频炉炼制地条钢的行为是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定会依法查处。
张局长要求该局主管执法的蒋局长和执法检查大队陈队长,带队现场调查。
当一行人赶到钢铁公司时,只见大门紧闭,任凭执法人员如何解释,该公司的门卫拒绝开门,质监局执法人员和记者被阻门外。
后经质监局张局长向泾县主管县长汇报等多方协调,张局长告诉记者,第二天再去现场检查,并约定次日到质检局会合,再去检查。
1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泾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见到了质检局纪委陈组长,陈组长表示现场执法检查是常规工作,并拒绝记者的跟随采访。
记者按照泾县政府的安排,只得去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情况,在陈组长的陪同下来到开发区的管委会。一名女职员向记者透露,接受采访应该有县委宣传部的安排,可开发区管委会并没有接到县政府的通知,所以无法接受采访。
而当记者再次回到泾县质检局后发现,该执法监察大队并没有前去执法检查。
对此,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稿件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2010年4月8日B4版《深度调查》版。)电子版链接地址: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