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床头的书桌和壁灯
记得{dy}次见到胶囊公寓这个概念是在《神经浪游者》上。伟大的威廉·吉布森,Cyberpunk的经典之作。读这本书记得是在2000年吧。老实说书的结局是什么我现在一点儿都 记不起来了,不过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说的一开头Case在千叶租住的胶囊公寓——当然书里称为“棺材”,我 觉得那真的很Cool,到现在仍然这样觉得:
“白色玻璃纤维棺材放在工业脚手架上,一共六层,一边十间。……他朝第三层的九十二号走去,加宽了格栅的天桥在他脚下晃 动。每间棺材三米长,椭圆形的门一米宽,近一米半高……”
到后来我才知道,在吉布森写这本小说的时候,这种胶囊旅店已经存在了,就在日本。而现在我正坐在{dy}批中国版的胶囊公寓 里,参加新浪网组织的试住活动。我已经活了快30年了,还没做过什么比较Cool的事,我想这回我能做一次了。
好吧,让我来总结一下我现在的处境。房间是全新的,很明显没有任何人住过,因为桌上还盖着一层装修导致的白灰,这让我过 敏性的鼻子稍微有些抗议。不过房间确实很Cool,和我想的一样。浅色的涂料、舷窗形的节能壁灯、整齐的 接线盒、漂亮的防盗门,还有头顶金属网和防盗门上不锈钢窗栅的闪闪发亮的感觉,都很后现代,感觉不错。我听他们说有人不喜欢金属网和防盗门上的钢栅,认为 像监狱,但在我看来xx没这回事。相反,我认为那正是最Cool的部分。
和Case的公寓比,尺寸要稍微短一些,关上门的话我想可能有两米多, 也许是2米2——明天我要找把尺子来量量。不过床头的电脑桌,也就是我正在使用的这个东西,占了有半米。而我的身高是1米7。所以现在我躺下刚好头顶着 门,脚顶着桌子。当然,桌子底下是空的,脚可以伸到里面去。所以就像他们说的,一米九的人也是可以住下的,只是桌子底下就不能放东西了。至于高度,我猜床 的高度大概是40厘米,因为按照设计应该是要让一个中等 身材的人坐在床上脚刚好垂地。而床面到顶部金属网的距离大概是一米六,因为即使以我的身材也必须低着点头才能在床上站起来。不过至少比Case那间高。而且床底下还可以放东西。至于宽度,他们歧视胖子,所以给了我一间宽的,给定的数据的一米二宽,不过我还没有实测。据说明 天还会有个女孩过来,本着女士优先的原则,胖子可能会把宽的让给女士,然后搬到那边稍窄一些的胶囊里去,那里的宽度据说是70几厘米。
电气设施配置如下:两向开关两个,三向开关两个,有线电视接口和网络接口各一。有线电视就不说了,反正我现在也没有。网 络还没开通,这可不太好。所以我写的这些东西恐怕要等到明天——实际上应该说是今天白天才能发上去了。另外还有个问题,虽然墙上设计了接口,但桌子只有这 么大,在我看来或者摆一台电脑,或者摆一台电视。当然,如果电脑只用笔记本那倒没问题,不过像我以前的习惯那样开着电视上网恐怕就做不到了。
基本数据就是这样。至于其他的,我首先要说防盗门很漂亮,而且有两道锁,一道是上下的,另一道和普通防盗锁一样是横向 的,以这种档次的小公寓来说,{jd1}算得上固若金汤了。墙壁虽然接近白色但并不是玻璃纤维的——这又是一个区别,而是石膏板,不过刷了涂料,摸不出石膏板的 质地。还有头上是一层网眼有拳头大的金属网,我喜欢那质感。就像之前说的,床头可以放下来,这样就留出了一个放腿的窟窿。不过我认为如果在窟窿下能放上块 毯子就好了,毕竟我没有穿鞋上床的习惯,所以如果我既想把腿放进窟窿里让自己舒服一点,又不想光脚踩在床底的地板上,那就必须每次都提着鞋上床,这似乎有 点滑稽。另外如果我真的是打算坐在床板上用电脑,那么我认为这个电脑桌的键盘位置设计的有点高。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毕竟我不是学人体工学的。还有,现 在床脚是顶着门的,我认为如果能够往里缩20厘米,在床 和门之间留下一块地方会更好些。这样不但坐在床上穿鞋和脱鞋很方便,而且这会让我至少可以关上门以后再脱鞋。考虑到将来租住在这里的可能以年轻男性居多, 这样的一个改进的优势在物理上——好吧,也许是在化学上或生物学上——应该还是能看出一些的。
现在盘点一下我的装备:首先铺盖方面,我有一条床单、一条棉被和一个枕头。我并不害怕硬板床,所以没带褥子。不过为了能 够把床掀起来放东西,床板被设计成了两节的,并且中间有个棱。所以在没有褥子的情况下,我今晚可能不得不忍受一下挨硌的滋味了。其他东西还包括:老式手提 电脑一台——电池和光驱已失灵;网线一根、USB无线网卡一块——虽然现在都派不上用场;2G容量U盘一个——存放着我近期的所有工作;移动硬盘一块——存有一些大部头参考资 料以及可供解闷的电影和卡通若干;“随易通”一个——这是用来在单位以外浏览内部数据库的数字证书,不过因为网络不通,xx用不上;有照相功能的手机一部 ——我刚刚用它拍了两张照片;手表一块;身上穿的衣服,其中包括厚外套一件;因工作需要近期正在精读的英文文献一部以及读书笔记一本;中文版《神经浪游 者》一本;记事本一个;便笺纸若干;各种笔数支;干净手绢两块;毛巾两条;湿巾一包;牙具一套——包括一个水杯,可用来喝水;拖鞋一双。
我现在缺少的东西,首先是一个衣架,用来挂我的外套。衣架可以挂在屋顶的金属网上,这不成问题。另外如果打算常住,我还 应该把剃须刀带过来。其他的还需要一边主一边想。
{zh1}说说我不太满意的地方,这地方外部环境不太好。楼道里有些脏乱,晾的全是衣服,相应的脚底下的积水也很多。洗漱间是 全楼道公用的,有点像大学宿舍,但更小一些。楼里没有洗澡的地方,据说楼边不远有公共浴池。当然这对我来说无所谓,实在不行还可以回市中心去洗。厕所也在 楼外,是一座比较简易的蹲坑式厕所。我不知道该说可怕呢,还是亲切。因为在市内已经好几年没见过这样的厕所了,所以乍一看确实让人有些不习惯。不过小时候 我们家胡同的厕所也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对我来说冲击力也不是特别大,甚至就像校园民谣和高晓松一样,让人有怀旧的感觉。不过话说回来了,这并不是胶囊公寓 本身的错,还是应该区别对待的。而且如果过得不那么讲究的话,这些其实算不上大毛病。以厕所来说,回想一下,我生命中的前二十年还不是蹲在这样的厕所里拉 过来的,天天上干净厕所也不过是最近几年托奥运会的福而已。
躺在床上,视野里就是这样的
关上门,床头正顶着门
床头的书桌和壁灯
记得{dy}次见到胶囊公寓这个概念是在《神经浪游者》上。伟大的威廉·吉布森,Cyberpunk的经典之作。读这本书记得是在2000年吧。老实说书的结局是什么我现在一点儿都 记不起来了,不过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说的一开头Case在千叶租住的胶囊公寓——当然书里称为“棺材”,我 觉得那真的很Cool,到现在仍然这样觉得:
“白色玻璃纤维棺材放在工业脚手架上,一共六层,一边十间。……他朝第三层的九十二号走去,加宽了格栅的天桥在他脚下晃 动。每间棺材三米长,椭圆形的门一米宽,近一米半高……”
到后来我才知道,在吉布森写这本小说的时候,这种胶囊旅店已经存在了,就在日本。而现在我正坐在{dy}批中国版的胶囊公寓 里,参加新浪网组织的试住活动。我已经活了快30年了,还没做过什么比较Cool的事,我想这回我能做一次了。
好吧,让我来总结一下我现在的处境。房间是全新的,很明显没有任何人住过,因为桌上还盖着一层装修导致的白灰,这让我过 敏性的鼻子稍微有些抗议。不过房间确实很Cool,和我想的一样。浅色的涂料、舷窗形的节能壁灯、整齐的 接线盒、漂亮的防盗门,还有头顶金属网和防盗门上不锈钢窗栅的闪闪发亮的感觉,都很后现代,感觉不错。我听他们说有人不喜欢金属网和防盗门上的钢栅,认为 像监狱,但在我看来xx没这回事。相反,我认为那正是最Cool的部分。
和Case的公寓比,尺寸要稍微短一些,关上门的话我想可能有两米多, 也许是2米2——明天我要找把尺子来量量。不过床头的电脑桌,也就是我正在使用的这个东西,占了有半米。而我的身高是1米7。所以现在我躺下刚好头顶着 门,脚顶着桌子。当然,桌子底下是空的,脚可以伸到里面去。所以就像他们说的,一米九的人也是可以住下的,只是桌子底下就不能放东西了。至于高度,我猜床 的高度大概是40厘米,因为按照设计应该是要让一个中等 身材的人坐在床上脚刚好垂地。而床面到顶部金属网的距离大概是一米六,因为即使以我的身材也必须低着点头才能在床上站起来。不过至少比Case那间高。而且床底下还可以放东西。至于宽度,他们歧视胖子,所以给了我一间宽的,给定的数据的一米二宽,不过我还没有实测。据说明 天还会有个女孩过来,本着女士优先的原则,胖子可能会把宽的让给女士,然后搬到那边稍窄一些的胶囊里去,那里的宽度据说是70几厘米。
电气设施配置如下:两向开关两个,三向开关两个,有线电视接口和网络接口各一。有线电视就不说了,反正我现在也没有。网 络还没开通,这可不太好。所以我写的这些东西恐怕要等到明天——实际上应该说是今天白天才能发上去了。另外还有个问题,虽然墙上设计了接口,但桌子只有这 么大,在我看来或者摆一台电脑,或者摆一台电视。当然,如果电脑只用笔记本那倒没问题,不过像我以前的习惯那样开着电视上网恐怕就做不到了。
基本数据就是这样。至于其他的,我首先要说防盗门很漂亮,而且有两道锁,一道是上下的,另一道和普通防盗锁一样是横向 的,以这种档次的小公寓来说,{jd1}算得上固若金汤了。墙壁虽然接近白色但并不是玻璃纤维的——这又是一个区别,而是石膏板,不过刷了涂料,摸不出石膏板的 质地。还有头上是一层网眼有拳头大的金属网,我喜欢那质感。就像之前说的,床头可以放下来,这样就留出了一个放腿的窟窿。不过我认为如果在窟窿下能放上块 毯子就好了,毕竟我没有穿鞋上床的习惯,所以如果我既想把腿放进窟窿里让自己舒服一点,又不想光脚踩在床底的地板上,那就必须每次都提着鞋上床,这似乎有 点滑稽。另外如果我真的是打算坐在床板上用电脑,那么我认为这个电脑桌的键盘位置设计的有点高。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毕竟我不是学人体工学的。还有,现 在床脚是顶着门的,我认为如果能够往里缩20厘米,在床 和门之间留下一块地方会更好些。这样不但坐在床上穿鞋和脱鞋很方便,而且这会让我至少可以关上门以后再脱鞋。考虑到将来租住在这里的可能以年轻男性居多, 这样的一个改进的优势在物理上——好吧,也许是在化学上或生物学上——应该还是能看出一些的。
现在盘点一下我的装备:首先铺盖方面,我有一条床单、一条棉被和一个枕头。我并不害怕硬板床,所以没带褥子。不过为了能 够把床掀起来放东西,床板被设计成了两节的,并且中间有个棱。所以在没有褥子的情况下,我今晚可能不得不忍受一下挨硌的滋味了。其他东西还包括:老式手提 电脑一台——电池和光驱已失灵;网线一根、USB无线网卡一块——虽然现在都派不上用场;2G容量U盘一个——存放着我近期的所有工作;移动硬盘一块——存有一些大部头参考资 料以及可供解闷的电影和卡通若干;“随易通”一个——这是用来在单位以外浏览内部数据库的数字证书,不过因为网络不通,xx用不上;有照相功能的手机一部 ——我刚刚用它拍了两张照片;手表一块;身上穿的衣服,其中包括厚外套一件;因工作需要近期正在精读的英文文献一部以及读书笔记一本;中文版《神经浪游 者》一本;记事本一个;便笺纸若干;各种笔数支;干净手绢两块;毛巾两条;湿巾一包;牙具一套——包括一个水杯,可用来喝水;拖鞋一双。
我现在缺少的东西,首先是一个衣架,用来挂我的外套。衣架可以挂在屋顶的金属网上,这不成问题。另外如果打算常住,我还 应该把剃须刀带过来。其他的还需要一边主一边想。
{zh1}说说我不太满意的地方,这地方外部环境不太好。楼道里有些脏乱,晾的全是衣服,相应的脚底下的积水也很多。洗漱间是 全楼道公用的,有点像大学宿舍,但更小一些。楼里没有洗澡的地方,据说楼边不远有公共浴池。当然这对我来说无所谓,实在不行还可以回市中心去洗。厕所也在 楼外,是一座比较简易的蹲坑式厕所。我不知道该说可怕呢,还是亲切。因为在市内已经好几年没见过这样的厕所了,所以乍一看确实让人有些不习惯。不过小时候 我们家胡同的厕所也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对我来说冲击力也不是特别大,甚至就像校园民谣和高晓松一样,让人有怀旧的感觉。不过话说回来了,这并不是胶囊公寓 本身的错,还是应该区别对待的。而且如果过得不那么讲究的话,这些其实算不上大毛病。以厕所来说,回想一下,我生命中的前二十年还不是蹲在这样的厕所里拉 过来的,天天上干净厕所也不过是最近几年托奥运会的福而已。
躺在床上,视野里就是这样的
关上门,床头正顶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