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项目报告- 和尚的日志- 网易博客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项目报告

2010-04-12 01:47:17 阅读2 评论0 字号:

 弘扬范旭东精神 坚持化工方向 服务地方经济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诞生于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南京,成长于江苏化工基地,成就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dy}线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在近50年充满活力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始终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弘扬范旭东精神,坚持化工方向,坚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相伴而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一、继承优良传统、坚持化工方向

南京大厂地区是我国石油化工生产重镇,是我国石油化工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xx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不畏艰难,在南京大厂地区创办了“远东{dy}大厂”——“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錏厂”(简称“永利錏厂”),生产出中国的{dy}包化肥,{dy}桶硫酸,掀开了中国化学工业的新篇章。xxx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过,不能忘记“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范旭东是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他不但把化工实业办到了大厂,也把体现其崇高精神的“四大信条”带到这里,他说:“我们在原则上{jd1}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zd0}光荣。”

我院正是在这化工摇篮中诞生、成长、壮大起来的一所“流淌着化工血液”的高等院校。学院的前身是“永利錏厂”的厂办校——永利化工专科学校,从她诞生的{dy}天,就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和行业烙印。范旭东精神成为学院拥有的宝贵财富,“四大信条”也因此成为学院坚持化工方向办学的理念基础。浓厚的专业氛围,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学院在化工职业教育天地中竞风流、领风骚!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建校初的“永利化工专科学校”到现在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十易其名,经历了南化化工学院、南化公司技工学校、化工部南京动力学校分校、化工部南京化工学校、化工部南京化肥厂化工学校、南化公司化工学校、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南京化工学校等多种层次办学,风雨沧桑,历史变迁,始终没有离开“化工职业教育”一步,“四大信条”也一直传承至今。

近50年来,学院始终把继承优秀传统、弘扬范旭东精神与保持化工本色,发挥办学优势紧密相连,以化工带动学院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做到坚持化工方向不动摇、坚持优先培养化工人才不动摇、坚持发展化工主干专业不动摇、坚持以服务化工行业为{zd0}光荣不动摇。

学院坚持“在原则上{jd1}相信科学”。现代化工生产早已不再是原始的手动操作、控制,跑、冒、滴、漏严重的破旧企业形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化工企业实现了生产控制自动化、设备管理现代化,从而使化工行业由粗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现代化工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掌握高新技术的化工技术人才的支撑。为此,学院以现代化工生产需求为导向,以科学的态度设专业、办学校、育人才。在发展的道路上紧跟化工行业发展的步伐,始终坚持发展化工主干专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始终坚信化工永远是朝阳产业,培养化工人才,发展化工职业教育是百年大计。

学院“在事业上积极发展实业”,在规模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内涵建设,在抓教学水平的同时,更抓办学效益的提高,做到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共存,教学与产业两旺,既做大做强,又做精做细,使得学院的事业蒸蒸日上,呈全方位发展的态势。

学院发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的精神,努力在支持和发展地方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众多院校纷纷搬迁“大学城”,我院的新校区建设同样面临选址问题,学院经过冷静思考,最终决定“不进大学城,立足化工园”,职工们以“小我”服从“大我”,学院以小“化工”服从大“化工”,放弃进城,放弃南迁,坚持在老校区扩建,扎根化工城,扎根这片有着深厚感情的土地,从而更好地与“化工”融为一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批准成立扬子石化公司时把我院列为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的基地,因此,学院在发展中始终把握着“化工”命脉,保持行业特色,坚持化工方向。校名是一所学校的本质属性,也是学校发展走向的重要标志,我校于2001年升格为高职院,在新校名的确定上我们同样毫不犹豫地保持了“化工”二字,我省原有化工类本科院校二所,专科二所,中专学校四所,经升格、合并后,我校是{wy}保持“化工”校名的学校,从而使学院真正成为化工人才培养的专业基地,为我省的化工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学院“以能服务社会为{zd0}光荣”。作为一所行业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学院担负着为化工企业培养、输送人才,为繁荣地方经济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的重任。为此,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企业紧密结合,着力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dy}线需要的,与岗位xxx对接的,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学院坚持院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之路,教师的科研课题直接来自于生产实际,教师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服务于行业企业,从而把服务行业、服务地方、服务社会落到了实处。

历史的积淀孕育了我们学院,历史的发展成就了我们学院。由于学院和企业“一脉相承”的关系,使学院近50年如一日,保持“化工”本色不变,“化工”是学院的“昨天”,也是“今天”,更是“明天” ,“化工”是学院生生不息的基础,“化工”是学院生存发展的动力,“化工”是学院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如今,颇富气势的范旭东的塑像就座落在学院的西南角广场,成为学院坚持化工方向,培养化工人才的历史见证。

二、依托化工成长,保持鲜明特色

化工是传统产业,更是朝阳产业,国家工业税收的1/4来自化工企业;全国化工离不开江苏,江苏化工离不开南京,南京化工离不开大厂;行业的建设发展与学院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学院所处的人文社会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决定了学院的发展必须依托化工行业。

学院地处石化城,{gjj}“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中心,与中国石化集团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金陵石化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帝斯曼东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大型、特大型化工企业毗邻,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把南京作为重点发展的化工基地,“十一五”期间总投资超过500亿元,达到历史新水平。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学院发展化工教育事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学院认为谁丢掉了区位优势,谁就丢掉了特色优势,服务优势。

学院有着四个方面的区位优势:{zj0}的行业依托优势,{zj0}的实训条件优势,{zj0}的产学研结合优势,{zj0}的就业服务优势。

1、依托行业优势,加强专业建设

化工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而优势的形成是学院依托化工发展的结果。

学院所在地大厂地区,从最初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到2001年{gjj}重点石油化工基地——南京化学工业园,从扬子巴斯夫一体化工程到荷兰BSM公司投资建设14万吨己内酰胺;从美国塞拉尼斯(南京)公司投资建设60万吨醋酸到红太阳农药化工9大项目的全部开工;国家加大对“南京化工园”的投入,积极招商引资,使大厂地区形成了全国{zd0}的化工企业群,最终将形成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生命医药及新型化工材料六大产业领域,建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国内{yl},国际{lx1}”的现代化化工产业基地。

巨大的行业优势成为学院专业建设、发展的坚强依托。建校初,学院只有“无机化工”一个化工专业,现已发展成有4个系,9个专业(方向)直接为化工服务,成为学院的专业主体,拥有完善的化工类专业综合实验室、高分子材料研究与成型加工实验室、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操作系统以及功能齐全的化工实训基地,正在筹建应用化学研究所、新型材料研究所和高分子材料实训中心。为适应化工行业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学院依托行业建立了专业顾问委员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计划的论证制定,参与教学改革方案的讨论。学院把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精细化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自动化与仪表(生产过程自动化)三个专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特色试点专业,按江苏省教育厅骨干示范专业的要求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其中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专业2003年通过专家组评估,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骨干示范专业。

依托行业,学院的师资队伍实力得到极大加强。建校初期,学院教师大部分来自南化公司下属的研究院所和工厂,他们不但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和经验,而且还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和科研开发能力。在学院办学史上,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互承担企业科研课题和学院教学任务也是极其平常的事情。升格高职院,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学院一方面把教师送入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另一方面积极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兼课,同时引进中、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使得“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8%,初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依托区位优势,改善实训条件

学院地处石化城,区位优势极其明显。由于学院与企业的“血缘”关系,周边企业几乎能满足学院所有专业实习、实训的需要。职业教育需要良好的实践条件,在学院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依托区位优势,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教学改革着重围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企业为学校无偿提供了大量库存、停用、报废的仪器设备供学生拆装练习。周边的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扬子石化公司、金陵石化公司等特大型企业都成为学院各专业的长期定点实习基地,企业设备精良的实验室也成为我们学生的实验室。1997年,我院新开设“化工设备状态监测与维护”五年制高职专业,该专业的许多仪器单台价格都在数十万美元以上,一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为此,我们与扬子石化公司设备检测中心挂钩,将他们的优质资源为我所用。我们聘请了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同时将部分仪器设备借到学院供学生实验,学生的专业实习也直接安排到检测中心由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同时让年轻教师下现场跟班学习,既缓解了经费紧张和教学要求的矛盾,又培养了专业教师。

3、依托企业优势,产学研成果显著

学院升格高职院,产学研结合被提到凸显高度,良好的企业条件,不仅成为教师们科研课题的{zh0}资源,也成为教师们技术服务、科研成果推广的{zj0}练兵场所。近年来,老师们承担了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有的还直接参与了企业攻关项目,并根据工厂实际问题撰写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也有老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在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还有老师把课堂搬到了车间,为企业培训员工。为了更有效提高产学研效果,学院还在六合经济开发区征地40亩,筹建了自己的产学研实训基地(南京紫光精细化工厂)。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以{zy}惠的价格、最快的速度为基地建设大开绿灯。基地建成后,学生可以“真实上岗”,xxx操作,老师可以进行科研实验,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不仅满足了本院教学、科研的需要,还成为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标志着学院化工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突破。2003年实训基地还与六合区联合成立了“六合区科技创业中心化工研发园”,区科技局还支持数万元作为启动资金。2004年,产学研实训基地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化工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训基地的建成给学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学院依托化工成长,坚持化工方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

4、依托产业群优势,扩大就业方向

学院所在地具有的密集的产业群优势和资本优势决定了学院必须优先为地方化工企业培养{dy}线所需要人才,也决定了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学院“厂办学校”的历史及几十年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经历使得学院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规格的问题。学院视育人为根本、就业为生命,全力培养“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使其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dy}线需要,与岗位xxx对接,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将成为生产技术标准的执行者、生产技术措施的运用者、生产技术部门的管理者、生产技术革新的推动者。短短几年,从愿意报效祖国化工事业的有为学子成长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的岗位能手。由于学以致用,满足要求,又有宽广的就业方向,截止2004年,学院化工类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在全省xxxx。

近年来,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说明了学院育人与企业用人的标准相一致;“用得上”说明了学院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的需要相一致;“留得住”说明了学院毕业生的个人理想与企业利益的实现相一致。“三个一致”说明,学院找准了与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需求的结合点。如今,在特大型化工企业中石化集团南化(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集团金陵石化公司、新疆独山子炼油厂,处处可以看到我院毕业生的身影,他们在生产、技术、科研、管理、教育等不同岗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服务地方经济,尽显高职风采

依托化工成长起来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根据自身的历史沿革和发展优势确定自己的办学定位,始终把培养、输送合格化工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1、以培养输送合格人才为己任

“化工”是学院的“本色”,“化工”是学院具有鲜明特色的、{zj1}影响力的专业群,学院有着培育化工人才的丰富经验和先天优势,在为地方产业链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十年来,特别是学院升格以来,作为全省{wy}独立设置的化工类高等学校,学院致力于不断创新与探索化工人才培养模式,使明确的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得以充分显现。

学院坚持认为,企业的需要就是专业发展的方向,学院重视“更新就业观念、优化就业机制、创新就业格局”,采取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签订协议、定向培养、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使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居省前列。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学院曾两度为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开办化工机械、工业与民用建筑、化工仪表等专业职工中专班;为了支援边远地区建设,1989年和1990年曾连续为新疆独山子炼油厂培养输送化工、机械专业毕业生300多名;20世纪80年代扬子石化公司建设初期,我校也曾一次性为扬子公司输送毕业生600名;1994年,为湖北荆襄大峪口化肥厂委托培养学生40多名;2003年,学院为新浦化工(泰兴)有限公司订单培养了一个班,由企业提出人才规格与要求,学院与企业共同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编制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我院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教学与实践过程,学生集中较长时间在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顶岗实习;2004年,为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订单培养二个班;今年7月,学院又与南京化工园区新引进的惠生(南京)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定向培养06届“惠生化工班” 40人的协议,首开为南京化学工业园批量培养、输送毕业生的先河。常年招收我院毕业生的扬农化工集团、常农化工集团、无锡化工集团等单位对学院毕业生都有着较高评价,镇江奇美化工集团还制定了一项特殊政策,凡录用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可免见习期直接正式上岗,且薪资比同类学校毕业生高一级。

多年来,学院一直招收省内学生,毕业生省内就业。由于行业特色明显,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近几年,学院不仅与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等145家xxxx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协作关系,成为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分中心,由于就业形势不断看好,浙江、安徽、上海、深圳的不少单位也慕名而来,使学院成为上海、南京、苏州、浙江等36个全国各大工业园区的人才储备基地。近50年来,学院为南京、江苏乃至全国的化工企业输送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他们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岗位能手,有的还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才。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王聪、副总经理李朝晖,扬子石化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张大本、副总经理马秋林,扬子石化-—巴斯夫公司中方经理徐跃华,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化工机械厂总工程师陈建俊等均为学院的毕业生,他们为国家的化工事业和社会发展所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此外,我院党委书记尤建国、院长徐建中、副院长丁志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周立雪、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亚明、副院长陈炳和等也都是我院毕业生。

学院坚持化工方向,培养高素质人才,倾心回报社会,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

2、以满足需要、服务行业为光荣

高等学校不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还具有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是一个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学院重视高职教育在服务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注意提高直接服务社会的职能,使得学院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到企业中找课题,主动为企业服务,努力将科研项目转化为生产力在学院已蔚然成风。1987年,学院自备仪器参与了由南化集团公司化工机械厂承建国家大型攻关建设项目ф2800尿素合成塔的应力测定工作和无损检测工作;1997年专业教师研究、设计、制造了国内先进的全封闭式大型复混肥生产专用窑,产品获国家专利;1999年,青年教师孙见君主持承担了扬子石化公司贮运厂Y51A螺杆式压缩机端盖裂纹的修复,为企业节省50多万元马克,缩短供货期一年;李建华等老师参与扬子石化公司输油臂夹持器项目、超越式离合器改进项目的国产化技术改造;专业教师张志宇、段林峰创建的“防腐科技开发工程公司”的防腐研究成果多次获全国、原化工部、中国化工防腐蚀技术协会颁发的科技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十几年来,研发产品“XZ-1型锈转化剂”和化工搪瓷修复技术一直服务于全国的化工行业,在国内化工防腐界享有较高声誉;“压力容器应力测试及外压与爆破试验装置” 项目,不仅获得专利,而且先后在数十所大学和中专学校推广使用;“湿法磷酸装置用轴流泵材料──Km合金的研制” 项目,1990年获化学工业部“促进化学工业进步工作奖”三等奖;学院“均酐装置副产物综合利用”获“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基于泄漏率的机械密封寿命预测技术研究”列为“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院“采用变频调速对均酐装置中罗茨鼓风机进行节能改造”项目每年可节约电费7万元;学院防腐科技开发工程公司7项研究项目获企业资助;“迷宫除尘装置开发” 研究获得扬州福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资助;“PC回料的再利用研究”获得深圳市佳影科技有限公司资助;“铜系纳米符合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获企业资助20万元。

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过程中,不仅服务了企业,更锻炼了队伍,不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植地方,服务行业,共同发展,真正实现了学院与企业双赢的局面,为学院的腾飞注入了强有力的能量。

3、以发挥高职优势为骄傲

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企业改制、发展等又为学院发挥高职优势创造了巨大的服务空间,学院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还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发挥人才优势,通过接进来、送出去的形式为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更新员工知识提供更加实用、更加便捷的人力资源服务。2000年中英合资南通捷利康化学品股份公司急需一批技术操作工人,委托我院进行化工仿真操作培训,36名工人经过一个月的培训顺利上岗;2003年4月专业教师两下车间,为扬子石化公司化工厂班组长和扬子石化检维修公司开设项目管理培训班,培训员工60多名;2003年7月学院承办了常熟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180多名职工化工工艺、化工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班,两位教师冒着酷暑,在企业连续授课一个月,对提高企业职工的专业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学院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了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近年来,除培养本院学生外,还为社会和行业企业培养合格技术工人111名。

此外,为了方便服务于社会,学院的产学研实训基地实行“五开放、{yl}动,全方位合作”的运行机制。“五开放”是:装置开放、培训开放、科研课题开放、仪器设备开放、学术与科研信息开放;“{yl}动”就是人员流动。基地的工程设计与研究开发、安全生产及工程管理等工作人员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构成,配备一定数量的高、中级技术工人。“全方位合作”就是与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各类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成果共享。

面向企业的培训服务以及实训基地开放的新机制把学院和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凸显了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结   语

回首50年,学院的专业设置起源于化工,学院的专业建设依托于化工,学院的人才培养以化工为主体,学院的产学研根植于化工,学院的科研成果服务于化工。化工是学院传统所在,化工是学院的核心价值所在,化工更是学院的特色所在!

学院化工特色形成的全过程,是优良办学传统与锐意改革创新结合的过程,是现代办学理念与范旭东精神融合的过程,是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学院发展与地方建设结合的过程,是遵循规律和与时俱进、改革发展磨合的过程。

学院在化工职业教育的道路上执着地追求,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将继续保持传统,把握方向,锐意改革,致力创新,通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促使学院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最终把学院办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项目报告- 和尚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