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洛阳市孟津县的金龙寺,以独特的窑洞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与王铎故里等一并成为孟津县精品旅游线路。该村投资800多万元开发的金龙寺景区内,各种塑像不伦不类,既有开疆拓土的一代帝王,也有隋炀帝,还有xx元帅等人的塑像。
无独有偶,新乡市牧野区西牧村的一位农民耗巨资建的“四不像”豪宅,也在网上引起热议。房子的主人发家后,怕别人说他没文化,耗资500万元建了座“文化豪宅”。
专家认为,由金龙寺的各种塑像,到新乡的“四不像”豪宅,再到现在部分农村地区结婚、办丧事仪式上流行的淫秽表演等,折射出农村“文化流失”的现状。
□今报记者 殷晓章/文图
寺庙里供着xx元帅像
3月16日,一家网站刊登了标题为“伟人像请进金龙寺”的文章。内容是,金龙寺投资数百万元推出“红色旅游”项目,xxx和xx元帅、xx将军全部被“请”入寺内。
文章说:“拾级而上伟人堂,我们感觉到十分安全,因为台阶两边有28名解放军战士塑像,持枪威武站岗。但奇怪的是,台阶两边栏杆的柱头上却是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神像,设计者让威武的解放军战士和这些神像并肩而立,不知是何用意。”
文章还说,寺内除和一般寺院相似的供奉外,还供有隋朝暴君隋炀帝,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两天后,孟津县旅游发展促进局在网上发帖称:“在阅知关于‘伟人像请进金龙寺’的帖文后,孟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县领导牵头,工商、旅游、宗教事务等部门和平乐镇负责人组成的工作组,3月18日进驻景点,已责令景区停业整顿,现正严格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对景点进行整改规范。”
3月22日,记者在这里看到,“伟人堂”展厅已被贴上封条,“伟人堂”内的xxx像等已被运走。
一座寺庙怎么会想到将“元帅”请入寺内呢?
景区的投资商许改姓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份,他与平乐镇金村签订了15年的承包合同,他每年平均向村里上缴20万元承包费。现在,他已投入了200多万元。除了对景区进行维修外,春节前,他还在大殿三楼塑造了xxx、刘少奇、xxx、xxx和xx元帅、xx将军塑像,在二楼设立了全国“双百”人物展厅。
衰败景区物色企业家出手相救
经营金龙寺前,许改姓是洛阳偃师市的一个农民企业家。
去年7月,孟津县平乐镇金村村干部突然拜访他。
洛阳白马寺东北3公里的金村,地处汉魏故城中轴线北一点,出土的文物特别多。1997年,金村投资800万元,在禅虚寺的旧址上,建成了一座占地近两万平方米的旅游景区,并纳入村中的一些文物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取名为金龙寺景区。
虽然,那时每张门票只有两元,但开放当年,就收入80余万元。后来,因种种原因,金龙寺开始衰败,近几年一直在惨淡经营。
应村干部之邀,许改姓数次到金村考察,金村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景区内独特的窑洞风光吸引了他。
许改姓得知,金村地处汉魏故城皇城的位置上。过去,金龙寺有一口大钟,只要雷声响起,寺内大钟就会嗡嗡作响,金村周边的地面也轰轰作响。有人说这是“龙脉”在跳。
金村还有一个奇怪的“串井”现象。据说过去在金村打井,当天水很旺,第二天就可能滴水全无。有时,当天井中水深不足一米,第二天就可能从井口往外溢水。当地百姓称这种现象为“串井”。这个谜底直到1928年才被揭开。
1928年夏秋之际,大雨多日不停,村东的农田忽然塌陷,露出一个大洞。村民进洞探奇,发现了编钟,这才知道这一带是东周王陵和贵族墓地,墓中陪葬了无数青铜礼器。这些文物虽历经千年,仍完好如初。编钟等乐器仍可演奏,声音洪亮,音律动听。每逢雷雨天气,雷声和古乐器振动的频率一致,于是便有了天上地下的共鸣现象。另外,由于金村地下古墓很多,影响了地下水的分布,掘井不易,于是就有了独特的“串井”现象。
据《洛阳金村古墓聚英》记载,金村一共出土文物238件,其中大多数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这些文物精品,如今被法国巴黎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等收藏。
景区规划都是老支书琢磨出来的
记者在金龙寺景区看到,这里松柏参天,曲径通幽。一条长约两公里的中轴线上是一些风格各异的建筑,而两侧密布着数不清的窑洞。窑洞内的塑像包罗万象,主题不明。
寺内不但建有魏孝文帝等诸多对历史发展有贡献的帝王的殿堂,还有暴君隋炀帝殿。隋炀帝殿在寺内的西沟壁上,殿里蹲坐着隋炀帝。记者还在一处看到了白狐仙洞,里边是一只白色狐狸的塑像。
知情人告诉记者,村里投资修建这个景区时,也没有找专家进行论证。景区内的众多建筑和设施,全部是德高望重的老支书袁洪一个人慢慢琢磨出来的。以前,这里还建有“儿皇帝”石敬瑭的塑像,后来村里感到不妥,就把它拆掉了。“修建隋炀帝和石敬瑭塑像的本意是,作为反面历史教材,给人以警醒。”知情人说。
许改姓告诉记者,当初就想把隋炀帝像等拆掉。但是签合同时,村里有一个条件,不能破坏景区内现有的建筑和设施。
谈起建造“伟人堂”的初衷,他说,自己当过兵,对伟人非常崇拜,想在这儿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与景区大门旁的金村烈士陵园成为一体,免费对外开放。
建筑的不伦不类折射微妙心态
如果说,金龙寺不伦不类的塑像是出于一种盲目设计,那新乡市一位农民花巨资修建“四不像”豪宅,则是有意为之。
这座6层的豪宅位于新乡市牧野区西牧村,屋顶上有4米高的姜子牙像,另外还有两尊大型天使塑像。在每一层楼外的护栏上也都有数目不等的外国武士和骑着大马的商朝名人塑像。这些塑像都是用黄铜做的,外墙则是汉白玉,整个建筑显得金碧辉煌。在六尊商朝名人像的上方,悬挂着宽大的黄色牌匾,上书:古牧野星辰,落款:袁鸿安书。
袁鸿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个人偏爱哥特式建筑,而新乡又是牧野大战的古战场,所以在房子风格上,他希望能把牧野文化和西方建筑文化融合在一起,来一次创新。他的计划是把这里作为一处旅游景点,地下一层是纣王殿,二层家人居住,三层是牧野大战展览馆,四层是多媒体演示厅,五层是文王殿。
据记者了解,袁鸿安出生于辉县的一个贫困农家,靠做建筑工程发家。他最怕别人说他没文化,为此,他曾捐资百万建设学校,又耗资500万元建了这座“文化豪宅”。
许改姓与袁鸿安的经历相似,都是农民出身,{zh1}靠打拼积累了一些财富,而且文化程度都不高。
许改姓告诉记者,他的想法和袁鸿安的不同。他说,自己承包金龙寺并不是纯粹为了赚钱,主要是为了积德行善,他在老家时就经常帮助困难的人。
农村精神文化活动贫乏之痛
今年1月21日,网友“爱我莲城”在帖子中说:一许昌哥们儿要结婚,头天晚上赶了回去,酒后一帮哥们儿拉着去看歌舞表演,结果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谓的歌舞表演,全是黄色表演。有人告诉他,这种淫秽表演在农村非常泛滥,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每场演出2000元,如果没有脱衣女郎的表演,东家是不会给钱的。
针对网友反映的问题,3月24日,许昌市文化局做出了五项决定,除了加强农村演出市场巡查外,今后还要送文化下乡,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有记者走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发现,在西部部分农村地区,各种地下宗教和民间迷信活动正在快速扩张。
据记者调查,大部分地方的镇文化中心形同虚设,村一级的文化设施数量更少甚至没有,农民难以正常地开展文化活动。现今,不仅农村的体育、文艺活动少得可怜,就连农村过去春节常见的“舞狮、舞龙、玩龙船”等活动也日渐衰落。农民现有文化活动主要是喝酒、打牌、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