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桥畔的水头(转载)_五里桥_新浪博客

 五里桥畔的水头

                                                郑剑雄

 

 

 



 

    水头乃泉州南的一个小镇,地处古安海湾的西岸,自古便是连接泉州至漳厦乃至粤东的必经之处,横跨安海湾的安平桥在南宋时更是闽南地区连接南北的交通要冲。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因其长约五华里而得名。宋时,安海湾碧波万倾,千帆竞渡,商贸繁荣,然时有恶浪吞噬过往舟楫,致使商贾家破人亡。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僧祖派慈悲为怀,首倡建造石桥,得乡绅黄护和师弟僧智渊相助,共得义捐三万缗。僧祖派俗家系南安水头江崎村人,时称“慈惠禅师”。

    五里烟波,工程浩大。祖派因造桥义举,积劳成疾,中途而殁,后太守赵令衿续建,前后共历时十四载,石桥终于跨海而成。此后安海湾东西两岸来往通畅,商贸繁华更胜以前。 由于得地利之便,水头自古便是商家辈出。明末以海上贸易为主的郑芝龙家族便是从安海湾走出去的,后来又是以安海湾作为他庞大贸易王国的根据地。是历代闽商{zj1}代表性的一个。

    同时,水头人崇文自古便已蔚然成风,南宋朱熹因得以在此开堂讲授,发扬理学。xx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老师吕大奎便是水头朴里人。 时至今日,水头依然地处交通要冲,32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福厦高铁横贯而过。

    改革开放后,水头人开始大批地投身商海。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石材加工行业开始在水头萌发,短短的几年间,在全国各地做石材生意的十有八九是水头和石井人。到九十年代末,由政府牵头,商家投资,民众参与,水头建起了{dy}个建材市场——闽南{dy}建材市场。到了本世纪初,由于水头本地并无石材资源,国产石材的竞争力自然比不上自有矿区的邻镇石井和晋江的永和,于是,水头人开始将眼光投向国外,很快便开始从国外大量进口花岗岩和大理石。

    在短短不到十年时间,水头便从一个没有自有矿区的小镇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石材加工集散地,更成为亚洲xxxx的中国石材城。在世界石材行业中,但知有水头而不知有泉州乃至福建者并不足为怪。意大利石材商会某知名华裔女士曾感叹地说,对于水头的变化,她只能用四个字来表达她的感受,那就是“不可思议”。

    由石材业所带动的酒店等服务行业以及房地产业也同时让周边的镇乃至县市侧目。 水头的经济腾飞了,这其间除了政府的扶持外,最主要的是水头人的勤奋和拼博精神以及善于把握商机的智慧。然而,在利益的同时,水头人也担负着难以想像的重压。水头以区区一镇之小,却担负着整个南安市近三分之一的税收。而这一切的代价,除了水头人的汗水和智慧外,最让人担忧的是水头付出的是交通的超负载和环境的高污染。没有人能够估量,一个水头人{yt}要吸进多少石粉。

    即便是历经近千年风波周折的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的五里桥如今也是千疮百孔,满目苍荑,五里桥附近百米之内更是暗藏污垢,盗劫猖獗,让人唏嘘不已。与环境污染同时亟需改善的是水头教育和文化的没落。这除了整个教育大环境不好外,最主要的是水头的商业氛围太浓,而文化气息太弱。大多数的水头人重商利而轻学问,他们在商海的浪潮里迷失了自我。

    纵观古今中外,但凡经济兴盛一时而教育文化却落后的城镇乃至国家,到{zh1}没有不走向衰败的,有的甚至最终消失怠尽。从古至今,从没有一个经济繁荣但文化教育沙漠化的城镇乃至国家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沉淀。我想,水头也不可能是例外。

    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如何避免文化教育的沙漠化?

    所幸的是,水头的政府,水头的教育界和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也已经准备着手改善这一现象。今年春节期间,由水头镇政府主办的“五里桥畔书画摄影巡回展”便是一个很好的苗头,尢其由展出中让人欣喜地发现,水头在文化书画艺术方面竟也堪称卧虎藏龙。而且从去年开始,水头开始有一些人将石头作为一种文化来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头的石文化必将让水头的经济走向一个全新的里程。水头的石文化也会跟水头的石材加工一样,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惊讶。

    其实,水头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水头人的祖先是崇尚文风的,所以水头是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挖掘的。众所周知的郑成功文化,五里桥文化,还有天心洞南仙公文化,仙迹岩杨仙公文化,更有一个很好的教育事例——熊山飞瓦岩和罗状元的传说。一个从“天对鸡屎”的顽童到成长为状元,一个因儿子不学无术而痛心舍弃万贯家财,遁入空门的商人父亲,这样一个故事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从小的时候,对于杨仙公的传说我就特别感兴趣,所以长大后曾经探寻过杨仙公的资料。杨仙公,本名杨肃,唐末人。是一个悬壶济世,医德兼备的歧黄国手,是中医妇科的一代宗师。因曾经医好过太后的病,他辞官后隐居的地方崎髻山被唐昭宗赐名为“杨子山”,他读书的地方被赐名为“杨林书院”。

传说杨肃年轻时进山砍柴,遇到俩仙人下棋,赐予他一个仙桃。杨肃至孝,吃了一半觉得好吃,就留下另一半,要带回家给母亲吃。谁知回家后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母亲也早已不在人世,另一半仙桃也早已烂掉。杨肃因而得以成为半仙,杨仙公之名便由此得来。这当然是个传说,是民间百姓因崇敬杨肃而把他神仙化。但也因此可以看出,杨肃那种崇高的医德精神,千年以来,一直深植在泉州人的心中。或许也正因为他的崇高医德太过耀眼,所以他的另一项功绩却反而往往被世人淡忘。那就是他创办了杨林书院。

    这杨山书院是唐昭宗敕封的,为泉州最早的书院。当时在中原人的心目中,闽粤仍属蛮荒之地。所以杨林书院的创立对整个闽南地区文化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尤其是杨肃之后的近千年间,不断地有良师在杨林书院讲学,对金厦漳泉的教化影响可想而知。其间最为知名的当然应属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如果说杨肃的医德兼备是利在当世,那么他所创办的杨林书院无可置疑地是功在千秋。

     既然我们的先人如此地重视文化教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让水头的文化教育沙漠化呢?

     应该说,水头是值得庆幸的。今年水头被列为福建省21个示范镇之一,各种优惠政策让水头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当然,这对于水头新一代的镇政府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和鞭策。

     我们应当相信,也有理由相信,在新政策的恩泽下,在水头新一代镇政府的带领下,水头很快就能解决环境污染,改善教育和治安环境,水头的石文化必将会让水头走向一个新的经济腾飞。 相信不但每个水头人都在翘首以待,南安政府,泉州市政府,乃至福建省政府也都在翘首以待。

 

                                                         写于2010-4-4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五里桥畔的水头(转载)_五里桥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