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企业供用电。 5.1.1 企业应根据负荷等级、容量和分布情况选择供电电压等级;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调整不合理的线路布局,降低企业受电端至用电设备的线损,线损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企业受电端电压在额定电压范围之内,企业内部供电电压偏移允许值,一般不应超过额定电压±5%。要及时调整企业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合理分配和平衡负荷,控制用电高峰,调整大容量设备的工作时间,提高企业负荷率,使企业用电均衡化,企业负荷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5.1.2 企业应在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合理装置无功补偿设备,企业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可以采取就地补偿(30kW以上及功率因数较低的设备)与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法,集中补偿中补偿容量较大的地方,可采用电容器自动跟踪投切屏与手动补偿相结合的方法。对利用镇流器的照明类电器,也可采用单灯电容补偿的办法。 5.1.3 实行电力经济运行调度。对实施峰谷分时电价的单位,随着峰谷电价差值的越来越大,需实施转移高峰电力措施。推广负荷管理技术,均衡网络负荷,将可间断使用的负荷避峰用电,使一部分可转移的高峰电力,移到低谷去用电,能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1.4 在企业的变、配电所内加强科学管理,推广应用电力负荷控制技术,采用“WDJ型电力需求侧(DSM)电脑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用电管理的现代化。 5.2 变压器节电 5.2.1 对老式高损耗变压器,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使之达到和接近S9系列低损耗变压器水平。逐步淘汰SL7、S7系列变压器,选用S9系列低损耗变压器。推广使用低损耗非晶态合金磁性材料配电变压器,新增和到期更新的变压器,应按比例采用非晶态合金磁性材料变压器,逐步提高其在配电变压器中的比重。 5.2.2 企业应根据用电负荷,正确选择和配制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合理分配负荷,做到变压器经济运行。两台或两台以上变压器并列运行时按组合后的技术特性,选择{zj0}运行方式运行。几台变压器分列运行时,按技术特性,并以变压器总损耗率最小的原则,合理、经济地分配负荷。变压器负荷经常小于30%,须按经济运行条件考核后,合理更换相应容量的变压器。条件允许时,送电系统应考虑动力照明分开供电,以提高送电质量,延长相关电器及灯泡使用寿命。 5.3 长期运行的电力设备,负载低于40%及未实现经济运行的,应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进行改造、更新或配置切换装置。间断运行的设备如电焊机、空压机等应减少空载损耗,安装空载限制器或变载供电方式。 5.4 电动机节电 5.4.1 电动机节电一是提高电动机效率,推广使用YX系列高效电动机、永磁交流电动机等;二是提高电动机的使用效率,根据电动机的运行特性,使电机运行在高效区。贯彻执行《三相导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12497—90国家标准。 5.4.2 电动机类型应在满足电动机安全、起动、制动、调速等各方面要求的情况下,以节能的原则来选择。 5.4.3 电动机容量,应根据负荷特性和运行状况合理选择,使电动机运行在高效率范围内。电动机负荷经常低于40%时,在对节能效果进行考核后合理更换。 5.4.4 为提高电能利用率,应选用高效的机械设备,风机、水泵要达到经济运行。经测定通风机、鼓风机效率低于70%,离心泵、轴流泵运行效率低于60%必须进行节能改造或更换节能型风机、水泵。对达不到节能经济运行的风机、水泵可采取多种节电改造措施。对需要调节风量、流量的风机、水泵可通过调节风机、水泵的转速来达到改变风机、水泵的风量(流量)。对负载变化较大,大部分时间处于轻载运行的风机、水泵可采用变速拖动方式,按需要调节{zj0}转速运行,比如: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变极调速和绕线式交流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等。 5.4.5 电动机节电技术是一项{zd0}、面广的重点节电措施。可对负载经常小于电机额定功率三分之一的机械上的轻载运行的电机采用降压运行。对需要调速的生产设备,可采用电机调速节电(如变极、变频、串级、定子调压等方法进行交流电动机调速)及液力偶合器、电磁滑差离合器等机械调速装置。如采用交流电动机变压运行的就有:电动机星-三角形变换运行、电动机轻载节电器和可以进行恒流软起动的交流电动机固态节能起动器等,这些都是目前广为采用的一些节电技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检测、反馈电动机运行中不同参数,经相应的各种控制电路,调整电动机外加电压,使电动机出力与负荷处于最合理的匹配状态,从而提高电动机效率,减少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的损耗。 5.5 推广低压电器节能技术。严格执行交流接触器节电器及其应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GB8871—88),加强交流接触器节电产品管理。 5.6 照明节电。采用发光效率高的光源和高效灯具;合理选配、选择光源和照明方式;保证电压质量的合理供电线路。执行铁路电气照明照度标准(TB/T494-1997)。 5.6.1 随着电光源的迅速发展,适合于各种场所使用的电光源品种越来越多,在使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选配。根据视觉工作的需要、合适的照度、显色性、配光及布置方式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可分为一般照明、有重点的一般照明、辅助照明、局部照明。提倡在一般照明的基础上再配合辅助照明、或者局部照明的综合照明方式。 5.6.2 提高灯和系统效率,高效、紧凑及改进光色。在车站、站台、广场、货场、编组场、道路、厂区、车间等场所,适用高压纳灯、金属卤化物灯;候车室、住宅、公共建筑适用三基色荧光灯、细管荧光灯。逐步用优质的紧凑型一体化节能灯取代白炽灯;用优质的电子整流器取代电感式整流器。 5.6.3 采用控制技术,减少照明时间。采用分组、分路控制室内外照明;采用光电管控制装置;按xx光照度水平控制照明开关;采用时间程序控制装置,按预置的时间表定时开闭照明线路;应用微机控制;按xx光的照度水平随时进行无级调光等。 5.7 电加热节电。对用于脱水、烘干、固化的低温加热炉,应推广采用红外、远红外加热技术及高红外快速加热技术,改进热工设计和选用性能好的保温材料。对金属热处理炉推广耐热保温的多晶莫来石纤维,采用空气保温夹层新技术和耐火纤维喷涂新技术对老电炉进行技术改造。对轴承等零件的加热装配可采用感应加热器;机车轮箍加热器适宜采用工频、中频感应加热炉。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的半导体电热新材料。电加热炉应根据生产需要,尽量采用连续生产方式,以减少炉体蓄热损失,降低产品可比单耗。 5.8 电子节电。电子节电技术是指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是减少电能消耗和自身耗电量的有效途径。 5.8.1 硅和可控硅整流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国整流产品进入高电压、大功率、低损耗的时代。应加速电子调压、调速技术和微电子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 5.8.2 电子调压、调速技术的采用可使机电设备与负载达到{zj0}匹配状态,实现经济运行,降低电力消耗。 5.8.3 微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电子微处理器,进行编程后,对生产工艺参数、操作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在机床加工、燃煤锅炉、无功补偿、车站照明、蓄电池充放电等方面应用。 5.9 蓄冷、蓄热节电。空调蓄冷、蓄热调荷技术适用于宾馆、饭店等中央集中空调系统与需要冷却水、集中供热水的办公楼、影剧院等非全天用的单位,调荷避峰的效果更佳。将空调从高峰用电转移到低谷用电,既可缓解高峰电力不足,削峰填谷又可节约费用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5.10 降低空压机能耗。空压机应安装变频调速或软启动装置;空气储缸应有足够的容积,使空气降温及水份沉淀;输送管道设计要合理,一般空气流速保持6~9米/秒,压力以满足工艺为准,不要超压;压缩空气泄漏率应小于空压机总能力的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