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柘荣工业经济_励志博客_新浪博客

论柘荣工业经济

 

发展县域工业要“因县而宜”

从柘荣县工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发展县域工业不能盲目跟风,要“因县而宜”。按理说,受交通、能源、信息、管理、技术、人才等因素的限制,位于山区的柘荣县没有发展工业的优势和潜力,但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关键是在特色上下功夫,在长处上下功夫,选择符合柘荣实际的药业和剪具作为主导产业;关键是在创新上下功夫,9个乡镇集中城关办工业;关键是在用人上下功夫,把最能干的干部放在工业发展一线上。

 

立足本地优势,培育“特色”产业


  特色就是竞争力,有特色就有生命力。没有特色的县域就无法产生对资源的吸引力,没有特色的产品无法争夺市场。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谁找到了特色,就找到了出路。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其竞争力在于“特色”的构架。能否形成特色产业,并基于特色产业构建起市场链接体系,已经成为柘荣经济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只有独具特色的经济才能在全市乃至全省中获得竞争优势。发展经济也要把准脉,找到一个最适合发展的契合点,前进的脚步才能更快、更稳。扬长补短是经济工作的重要规律。柘荣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本县独具特色的小区域优势,这些星星之火汇聚在一起,形成柘荣的特色经济,而这特色经济成为支撑柘荣今后崛起持续高涨的燎原烈火。

生态也是生产力

生态是一种后发优势。物以类聚,气为态生。优良的生态,聚起了人气、带动了财气,呈现出了“生”气。没有发展好,群众有意见,但即使发展了,却破坏了生态,群众更有意见。生态好,环境好,企业才喜欢来。柘荣{zd0}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包括丰富的水力、茶叶、药业、人文等各种资源,这些都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巨大潜力。在这方面,柘荣县找到一条好的路子,在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县域经济搞得红红火火。

  

要有效xx制约工业发展的客观因素

 

发展工业,交通不是制约因素,长汀县也是山区,却拥有1000多家纺织企业,被称为“长汀现象”。资源也不是制约因素,浙江的许多县市也没有资源,即成为全国的制造中心。关键在人,关键在体制。要提高引进企业在乡镇经济量化考评中的比重,激发乡镇引进企业的积极性。要围绕构筑药业的上下游企业来招商,更要围绕茶叶、太子参等资源转化型企业来招商。要xx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让广大客商进得来,留着住,发展好。

 

       发展要速度与质量兼顾

 

  发展根本目的,是抓手,发展才是硬道理。没发展,群众有意见,但发展不好,群众更有意见。所以我们在追求发展速度时更要追求发展的质量,那种拨苗助长似的,或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发展,往往会给地方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带来负面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宁愿发展的步伐慢些,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柘荣的工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80年xx始,柘荣县的历任领导班子卓有成效的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制药、造纸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基础,被媒体称为“柘荣现象”。二是90年代工业面临困境时,这些企业通过改革,转机建制得以重生;三是“让别人发财,求自己发展”,近年来广开山门,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大量引进浙江企业。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既要讲究工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也要讲究工业发展的传统与继承。

 

实施“工业立县”的有效载体

 

工业是柘荣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关键是怎样实践“工业立县”战略。

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创造了令人学习借鉴的“温州模式”,一大批温州企业家象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发家致富,当前,温州企业家面临着土地、电力等制约因素,许多中小企业急寻发展出路,每年全国各地在温州招商的县市达100多个。柘荣县与浙江毗邻,在历史上,与温州地区的民间交往十分密切,在接受浙南经济辐射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柘荣县加强与浙江经济的合作交流,取得了明显成效,许多温州企业家在柘荣这片土地上投资兴业,茁壮成长,成了柘荣企业界的中坚力量,在柘荣县投资的浙江客商经营的规模企业占柘荣县规模企业的三分之一,这是个实例。与此同时,也有许多柘荣人在外艰苦创业,并且小有成绩,正如民间有种说法这样形容柘荣人:“在外是条龙,在柘荣是条虫。”柘荣人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施展才能的舞台,因此,柘荣也需要像周宁、福安一样大力实施回归工程,解放土地、资金等各种要素,让天下柘商回归柘荣投资创业,共谋发展,共创伟业。

 着力做大做强药业产业

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是要将县域的有限战略资源尽可能{zd0}限度地集中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有限战略关键上,尽快在这些方向上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县域的每一届政府总希望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多做点贡献,但他们也总是为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其他资源的短缺而伤脑筋。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县域的竞争优势是由多种要素综合。资源的稀缺使得几乎没有一个县域能在所有要素上占{jd1}优势。柘荣经济总量小,在全省的位置比较靠后,因此,只有明智地配置有限资源,集中营造某些方面上的相对优势,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就有可能改变竞争格局。这对柘荣地方经济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省市领导对柘荣县构筑“闽东药城”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认为柘荣县从实际出发,加速发展药业产业,积极探索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及措施是十分正确的。柘荣县以前发展工业的一个制约瓶颈是交通不便。物流不通畅,“利润被轮胎吃掉”就是许多企业家对柘荣县企业经营的无奈。柘荣从80年xx始根据药业运费少、污染小的特点,搞药业是当时一个很正确的选择。在柘荣,引进一家药业企业或药业相关联企业,比引进五家别的企业更有意义。按常规推论,药业行业是一个高科技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很高,柘荣这样一个山区小县,竟然药业产业发展得很好。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源于药业种植的传统优势,尤其是得益于“柘荣太子参”的{gjj}品牌。二是得益于几届政府的不懈努力。三是得益于省xxx的长期挂钩帮扶。四是得益于企业的科学决策。工厂是企业的“心脏”,决策是企业的“头脑”。在山区办高科技企业,必须采取心脑分离的办法,这是高科技药业企业力捷迅的成功实践。企业的制造基地在柘荣,因为柘荣地处山区,具有地价、劳动力、生态等优势。而真正的决策还是在北京、福州,因为决策必须有畅通快捷的信息和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背景,否则决策就成为无缘之水无本之木,也难以研制出市场需求的产品。力捷迅是这样,广生堂也是这样,闽东张一元更是这样。

亿元与百亿元的差距

 

柘荣虽然获得“中国刀剪之乡”称号,但是与同样被国家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中国刀剪之都”的广东阳江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阳江与柘荣的刀剪发展历程如出一辙,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阳江的国营、集体刀剪企业逐渐改制,这些企业的技术人才纷纷另起炉灶,创立民营企业,在刀剪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和柘荣一样的问题。但是经过多年发展,阳江市目前有刀剪企业1600多家,年产值逾百亿元,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55%。

按平均值计算,柘荣每家企业年产值只有100多万元,而阳江每家企业年产值近千万元。这展现了柘荣刀剪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因为世界各类刀具市场贸易总额在36亿美元左右,目前中国刀类出口额仅占世界总进口额的4.6%,剪刀类出口额仅占1.2%,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因此,借鉴阳江经验,将有助于柘荣刀剪业的腾飞。

 

  据有关专家介绍,阳江刀剪行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到这样的规模,除了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阳江刀剪企业注重品牌效益,注重产品研发创新。而这两点正好是柘荣刀剪业的软肋所在。

柘荣刀剪企业对品牌保护历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闽锋剪刀厂所创品牌“闽锋”享誉国内,可是当时柘荣所有刀剪企业为提高销量,都借用“闽锋”做各自产品的品牌,因质量没有了保证,“闽锋”品牌就这样被毁了。如今,柘荣100多家刀剪企业还没有一个国内xx品牌,还停留在以价格取胜阶段。这种企业行为短期可以起到促进销售的目的,但由于低价格、低利润,决定了企业始终不能做大做强。

另外,产品研发创新对于柘荣刀剪企业来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工业产值上不去,导致企业无力研发新产品、新工艺,xx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无力涉及,影响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进一步培育壮大刀剪产业,柘荣县在借鉴阳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正在着手组建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刀剪企业集团,以发挥xxxx带动作用。

只要认识到差距,积极寻找对策,柘荣刀剪产业再上台阶应该指日可待。

既要做龙也要做蚯蚓

    县域经济要有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如,福安的电机、福鼎的化油器……都已呈现出这种发展的势头。在这种区域经济中,每一个零部件车间都变成了一个甚至几个、几十个独立的企业,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就形成了多家企业参与的“产业链”,这种分工细化、相互协作的区块经济模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柘荣县药业、剪具、僧服行业的发展,已经具备块状经济的特点,只有进一步做大做强,才能实现柘荣工业经济的新一轮腾飞。“做龙不成做蚯蚓”,柘荣又介于福安的电机、福鼎的化油器之间,也要主动接受它们的辐射,为它们提供配套产业服务,这几年柘荣铸造业、铜业的兴起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企业带起一个产业

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有许多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的优势,也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既有一个能人的带动,也有一个企业的带动。柘荣油茶的发展,由来已久,但近几年能破茧新生,迈向产业振兴之路,主要原因在于福建三本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引进,这家企业的引进成功,对柘荣县振兴油茶产业起到了关键作用。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就要针对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制约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逐个研究,逐个xx。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论柘荣工业经济_励志博客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