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偃师政协网 作者: 郭俊卿 )
八十年代:转轨变型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时代主旋律,改革开放为其基本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为基本特征,社会进入一个新时期。
1980年以后,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改革率先进行。农业包产到户,“交足国家的,留下都是自己的”。较之计划经济的“先交公粮,再交余粮,剩下的是平均口粮”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有了实质性的积极意义。农民多劳多得,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空前富足,户户余粮满囤。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被新的乡镇体制所取代。
1983年,中国社科院在偃师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揭开了商都西亳的秘密。加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夏都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和确认,自此偃师成为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七朝古都的历史地位得以确立。同时,随着文物价值的攀升,七朝古都的偃师一时盗掘古墓成风,“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成为万元户”成为一些不法之徒铤而走险的致富捷径。打击文物犯罪的责任明显加重。
1984年以后,以国有商业改革为标志的流通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国有商业大一统的格局开始打破。1984年前后,先是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并存,对小商小贩个体户“扶上马送一程”,促进个体户的兴起。继而取消国营商业的计划物资供应,取消煤证、布证等形形色色的计划票证,以促进国营、集体、个体商业的平等发展和百家竞争局面的形成,促进市场的繁荣。由此形成了农民进城经商的时代潮,并不断的xx、开拓和繁荣着城乡市场。同时粮食大放开,取消了自建国以来实行了几十年的凭计划供应的市民粮本,以打破城乡鸿沟,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市民从此按市场价购粮,“农转非”同时失去了原有的含金量。国营商业、粮食、物资、供销等流通企业以及国有工业企业,在失去计划经济的垄断优势之后,陷入百家竞争的困境之中。1989年以后,一部分国有流通及工业企业出现经营亏损和职工下岗,一部分国有流通及工业企业在百家竞争中重新洗牌再度崛起。
1986年5月,首届全国成人高招统一考试开考。成人高招不分年龄、不分学历、婚否不限、城乡不限、脱产不限,录取后通过函授自学或成人教育学院脱产等形式完成学业。在十年xx中被葬送学业走向社会的成年人,得以重圆大学梦。
1988年的全国涨价风,成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价格体系变迁的一块界碑。
八十年代的城市建设。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偃师县城以火车站为核心东西拓展。至1980年,偃师县城区东西主干道为一条民主街延至兴隆东街。东至邮电部摩托车厂,西断断续续至偃师化肥厂,全长约2公里。与民主街南邻的商都东路,除了西段的食品公司、乳品厂、印刷厂、种子公司,东段的县医院、摩托厂等单位之外,商都东路两侧80%以上的地方为村民的庄稼地。八十年代初的县城繁华中心,为民主路与槐新路十字路口处的百货大楼、影剧院、新华书店和邮电局。城区来往车辆多为各个公社供销社的货车,轿车很少。汽车站位于民主街东端,每天有发往洛阳和乡镇的一些车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区建设开始加快。八十年代初期,将槐庙、新城、新新等村从城关公社中划出,设城关镇,重点拓展城区发展空间。随后,又将整个城关乡全部并入城关镇。期间实施的住房制度改革,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分配住房,改为职工集资建房。住房面积也由原来每户的15平方米单间提升为40-60平方米左右的套房;到九十年代发展为60-90平方米的套房;2000年以后套房面积更高达140平方米。也有一些干部职工在城区批地建房,农民进城经商也可购房和批地建房。随着农民进城经商潮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出现,城区住房建设明显加速。八十年代10年间,商都东路全线建成,商都西路延续至首阳山电厂。九十年代发展为3年建成一条街。较之民主路的30年一条街,改革开放与城区发展速度略见一斑。
在八十年代初期,一台黑白电视机,一个生产队的人围着看。几年之后,黑白电视机甚至彩电进入农民家庭。1985年前后,偃师顾县曲家寨成为河南省彩电{dy}村。同时期的县城,以彩电、冰箱、洗衣机为内容的新“三大件”进入职工家庭,点缀着八十年代的新生活。
八十年代的农村,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商品经济开始升温。翟镇的针织专业户、城关的制鞋专业户、民营砖厂、顾县的电线电缆、庞村的办公家具以及其他乡镇的养鸡专业户、养猪专业户等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经济的大潮开始涌动。富裕起来的农村和农民,开始了农家砖混小楼建设,告别了千百年以来的土木结构瓦房。五口之家,甚至三口之家,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左右,远远超过城里人居住水平,真让城里人羡慕不已。期间的城关镇杜楼村,住房规划建设独步御前,成为中原{dy}村。
九十年代:城镇化加速
1990年冬,开始植树建设虎头山公园。虎头山以石头著称,千百年来难成其树。此次机关企事业单位总动员,凿石掘坑填土植树。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以虎头山公园为代表的北邙林区已成为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和市民休闲健身之佳处。
1993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偃师撤县设市。1994年4月8日,在体育场举行偃师撤县设市庆祝大会,结束了自西周以来三千年的偃师县制的历史,开始了偃师市的新纪元。
1994年,偃师市区东西大道华夏路及洛神路开工建设。至此偃师市区东西大道就有了由北及南的民主路、商都路、洛神路、华夏路四条,南北大道横穿期间,建设项目充实其内,构成了偃师市新的市区基本框架。同时,偃师火车站扩建、铁路立交桥等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开工。连续几年间,偃师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速度位居河南省前列。并于1998年创建为河南省卫生城市。
撤县设市之后,偃师市电话迅速扩容。几年间电话号码由4位数升级至7位数,又到目前的8位数。仅“偃师联通”的装机量,由1983年的325户达到目前的12万户;小灵通1.1万户;宽带用户2.9万户;移动用户4.1万户。装机费用也由1995年的市区每部电话3500元,发展到后来的每部18元。但这还不包括“铁通公司”、“移动公司”等电信企业数据。电话由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享进入寻常百姓家,并实现全球直拨。同期,无线电话“大哥大”也从神坛走向百姓,又迅速光荣退役,被越来越普及的手机取代。
撤县设市之后,随着乡镇经济的不断崛起,撤乡建镇成为时代潮流,偃师逐渐发展为“13镇3乡1个工业园区”的乡镇格局。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之后的九十年代,偃师国有企业发展相对滞后,但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异军突起。
以生产钢制办公家具而名扬全国的庞村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400余家。其中钢制办公家具,由1984年的1家,通过九十年代的蓬勃发展,到目前达到174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达15家,拥有1个中国xx、3个河南省xx和2个河南省xx商标。从业人员3万人,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套件。产品销售占全国同行业市场份额的30%以上,同时出口俄罗斯、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非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zd0}的钢制办公家具产销基地。
偃师市摩托车生产及配件加工是全市五大产业之一。起源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迅速发展。该产业重点集中在偃师市岳滩镇,并辐射到周边翟镇、城关、首阳山等镇。目前摩托车生产企业已达8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60余家,市场销售份额达到全国的30%左右,并于2009年首次实现直接出口国际市场。
偃师市城关镇的制鞋业,拥有各类制鞋厂家400多家,配套企业124家,成为全国四大布鞋基地之一。以公司加农户模式发展起来的翟镇针织业,拥有针织户2000多家,各类针织机械1万余台(套),产品出口到南美、南非、东南亚、中东以及东欧地区。
以缑氏、翟镇为重点,沿207国道形成的万亩葡萄走廊,种植面积达1.8万亩,其中缑氏葡萄种植1.2万亩。2001年8月偃师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2003年7月被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委员会定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4年11月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
偃师市佃庄蔬菜基地,面积1万多亩。主要产品有春茄、芦笋、芹菜、辣椒、蒜苗、菜花、甘蓝、白菜、立芥、番茄等各种时令青菜。年产各类蔬菜 8000多万公斤。其中佃庄镇芦笋加工成罐头后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2006年,佃庄春茄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
同时,偃师畜牧业已初步形成了奶牛、生猪、蛋鸡、特种养殖、牧草种植等五大优势产业,已经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公布的2008年河南百强乡镇排行榜中,仅次于郑州市和洛阳市,有15个乡镇榜上有名,而其中偃师占据8席。即偃师市城关镇居全省第3位,首阳山镇第23位,翟镇镇第52位,诸葛镇第55位,庞村镇第63位,顾县镇第72位,岳滩镇第81位和高龙镇第85位。全省百强偃师占据8席,显示出偃师雄厚的经济实力。
廿一世纪:走进新时代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为这个被誉为“经济联合国”的成员。至此,经济全球化离偃师越来越近越具体了。
通过九十年代的积累和入世后的发展,至2008年底,偃师市已经拥有进出口自营权企业241家,数量居洛阳市{dy}位。其中有直接进出口大宗业务的企业近二十家。直接出口企业主要为:首龙铝业公司、豫良木业公司、丰源工贸公司、建龙化工公司、东园化工公司、太学化工公司、中达化工公司、光明耐火材料公司、佳美集团等企业。出口产品主要涉及铝产品、化工、鞋业针织、钢制办公家具、摩托车、建材、机械配件及洗涤用品等十几个行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荷兰、印度、中东、意大利、南美、香港和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偃师直接进出口值稳健提升。2002-2008年,偃师市直接出口创汇分别为83万美元、120万美元、180万美元、258万美元、653万美元、2800万美元和3600万美元。其中2007年较2006年增长329%,增幅居河南省{dy}位,在全省较2006年提升近30个位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此为洛阳统计口径,因偃师某产品通过洛阳出口计入洛阳。省商务厅口径按出口企业统计,偃师市2008年进出口值为4040万美元。偃师市连年被洛阳市政府授予外贸工作先进单位。
间接出口数量依然可观。据不xx统计,偃师市每年间接出口供货值在3000万美元以上。其中:年间接出口在200万美元以上的有首龙铝业的铝箔,云台机械的铸锻异型件,光明耐材的莫来石,佳美集团的船舶发动机用排气管,金狮鞋业的布鞋。分别通过山东外贸、省冶金公司、省通用机械公司、宁波外贸、洛阳725所、郑州中经公司、北京外贸、省轻工公司、开封外贸等公司代理,出口到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丹麦、东欧等国家。年间接出口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有洛染公司的染料中间体,中达公司的稀有金属萃取剂,庞村部分企业的钢制办公家具,大部分通过给山东、苏州、北京、上海、内蒙古、新疆等地外贸公司供货,产品出口到台湾、印尼、秘鲁、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年间接出口在50万美元以上的,有翟镇的针织联合体,产品通过新疆、东北边贸等出口到中亚、东亚和欧洲等地。
2003年12月,偃师市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
2004年6月,偃师市被省政府开放办授予“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
2005年11月,偃师市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2005年国家商务部试点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偃师市抢抓机遇,取得优异成绩。至2009年,通过洛阳市验收合格的达标农家店和“商务之光”小超市达到440家。形成了覆 盖全市16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重点是覆盖边远乡村、山区的商务流通新体系,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达到河南省先进水平。
2006年3月,偃师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市)”。
2006年7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偃师。在首阳山河南省储备粮库询问夏粮收购情况,并到农村看望偃师农民。
2006年底,偃师市“村村通”工程的农村客运班线达到18条,班车350台,全市332个行政村通客车行政村已达292个,通车里程达394公里。偃师市的农村客运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2008年国家商务部实施的“家电下乡”工作,系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08年10大惠民工程之一。至2009年10月底,偃师市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万台(部)。其中彩电2万台,电冰箱2.4万台,空调1万台,计算机2100台。销售额1.3亿元,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363万元。偃师家电下乡销售量、销售额、补贴资金、户均销售比例四项主要指标均居洛阳市和河南省先进水平。其中家电下乡入农户率{zg}的李村镇达到77%。
2009年 1月5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xxx,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郭庚茂等领导视察偃师,对偃师市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家电下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09年,国家商务部部署的“汽车下乡”工作开始实施,偃师农村将走向汽车新时代。
2009年,偃师市洛河城区段湖面工程初步蓄水,山水偃师魅力初现。
根据新的规划,偃师市城市区将发展为以城关镇为中心、顾县镇为副中心、岳滩镇为商务休闲中心的,横跨洛河、伊河、伊洛河的新城区。着力建设沿207国道的高龙、缑氏、府店的重点镇发展带、洛河文化旅游发展带、伊河风光旅游发展带的“三大发展带”。打造山水偃师、古都偃师、重振偃师等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偃师崛起。偃师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偃师,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