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吃的真相》连载(十一)_蓼之华_新浪博客

作者:云无心 书名:《吃的真相》重庆出版社

2010年3月30日   A3叠15:副刊·专栏/连载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

  十一、氢化油有多大的危害

    有位叫木木的网友在我的博客上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最近央视的《人物新周刊》节目做了一个有关健康的专题,回顾了往期节目中所讲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片段。其中,一位教授声泪俱下地说到了洋快餐中使用氢化油,其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十分有害。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嘛危害,危害多大?

    反式脂肪酸全称是“反式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分子结构中有一些双键。双键的存在使得植物油的熔点比饱和脂肪酸(动物油的主要成分)要低,因而在常温下是液态。因为通常的植物油比动物油要便宜,人们倾向于使用植物油炸食品。但是,双键的存在使得植物油稳定性较差,在高温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变化,如氧化分解,以及异化成反式脂肪酸。工业上就出现了对植物油进行加氢的处理。通过催化反应,把不饱和的双键变成了单键,稳定性增加了。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加氢过程中有一部分双键由顺势结构变成了反式结构。这样,就有了四种类型的食用油:xx饱和的动物油,加氢饱和的植物油,部分加氢的植物油,还有不加氢的xx植物油。

    在这其中,饱和的油不管是xx的动物油还是加氢饱和的植物油,都能够承受更高的温度,对于油炸食品有利。但是饱和油对于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医学统计结果表明大量食用饱和油会升高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xx植物油被认为是安全可靠的食用油,但是能够承受的温度要低得多,不太适用于油炸食品。部分氢化的植物油介于二者之间,但是加氢过程中一些未被加氢的双键会由无害的顺式结构异化成有害的反式结构,这就是反式脂肪酸的来源。换句话说,只要是油炸食品,不管用上述的哪种油,对于人体健康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因为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倒是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所以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这样的组织没有推荐一个食用量,而是摄入越低越好。哈佛等研究机构进行的大规模统计表明,每天摄入的热量中来自于反式脂肪酸的部分每增加两个百分点,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会升高一倍左右。而食用饱和的动物油也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只是导致同样风险所需要的量要大几倍。不过考虑到氢化油通常并不直接食用(炸东西的时候只有一小部分附着在食物上),而动物油则直接被吃掉,比如肥肉、炒菜的油等等,动物油的危害也不可小视。 FDA等机构推荐每天摄取的热量中来自于反式脂肪酸的部分不应超过1%,这个量大致相当于食用2克的反式脂肪酸。大家可以算算即使是最喜欢洋快餐的人,平均每天能够吃多少薯条、炸鸡,其中带有多少油,假设其中50%是反式脂肪酸(实际应该比这个低),总共吃进的反式脂肪酸有多少,从而可以估计一下吃的那几顿快餐中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有多大。

    自从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被广泛接受之后,FDA要求美国食品中必须标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各大食品公司纷纷开发使用不含反式脂肪酸的油。科学确认的危害必将由科学的方式来解决。反式脂肪酸也并非快餐食品的必然产物,而只是一种选择。有了法律的调控,科学家们必然能够寻找到解决的方案,从而xx这种危害,现在已经有一些大食品公司宣布使用不含反式脂肪酸的油。

    我们应该告诉大家科学事实,而不是有选择性地提供一些数据,去为某些有偏见的理念辩护。我得明确地说:那位教授主张的“均衡营养”,xx符合现代食品科学。他对于“洋快餐”食品的反对,我也没有异议。我所想强调的,是他用来反对的理由并不合理。我们应该反对不好的东西,但是同样要有可靠的理由。

软饮料禁售,冤不冤

    软饮料泛指各种不含酒精的饮料,实际生活中更多情况下是指带甜味的碳酸饮料。当软饮料的销售量世界性地稳步上升的时候,对软饮料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目前,英国和法国已经禁止在校园内销售含糖软饮料。在美国,洛杉矶、费城、迈阿密等城市也对软饮料在校园内的销售实施了禁止或者严格的限制,加州更是在2005年对这种限制进行了立法,而其他许多州则在考虑跟进。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软饮料被禁,冤还是不冤呢?

    对于含糖软饮料导致肥胖的怀疑,从软饮料诞生的年代就开始了。多年来人们进行了很多研究,2006年《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的综述对于1966年至2005年间Medline(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里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找出了三十篇作者认为结果比较可靠的文章。而在2007年《美国公共健康杂志》上发表的综述,则对Medline和psycINFO(心理学文摘)数据库中所有文章进行了关键词搜索,并且加上被搜索到的文章的参考文献。他们还向这些文章的作者发信,要求提供相关的未发表的论文,并且请他们把这一要求转发给其他研究者。{zh1},这篇综述的作者总共收集了八十八篇对于含糖软饮料的研究。

    经过对这些文献的汇总分析,两篇综述的结论非常一致:软饮料的饮用与人体能量摄入以及体重增加密切相关。后一篇综述还对软饮料在其他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发现软饮料的饮用降低了牛奶的饮用量,降低了钙等营养成分的摄入,还增加了罹患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在校园里禁止销售软饮料的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软饮料被禁,也并不冤枉。但是,从含糖软饮料“作恶”的机理来看,似乎它被禁又很“冤”。比较多的实验研究发现,软饮料本身并非“大奸大恶”,它所导致的问题来自于其中的糖分。人体使用糖,也就摄入了能量。摄入的能量超过了生命活动所消耗的,多余的那部分就在体内储存起来,转化成体重。所以,通过喝饮料已经摄入了很多能量了,还是会吃其他食物解决肚子的意见,{zh1}很容易导致摄入的总能量过多。糖尿病的问题就是由糖产生。而软饮料喝多了,自然也就减少了牛奶的饮用量。

    无糖饮料的出现似乎解决了含糖饮料的问题。糖替代品在提供足够甜味的同时几乎不带有任何能量,糖的优点有了,毛病却没有,可以说是魅力无限。的确,在许多软饮料的研究中,使用糖替代品的实验组都显示了非常美妙的结果。许多对无糖饮料的质疑,其实是集中在糖替代品的安全性上。不过,科学界的主流结论和食物监管机构的意见认为那些糖替代品是可以食用的,至少在日常的使用量下对于人体健康并没有不良影响。

    2005年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在美国糖尿病联合会年会上发表的一份报告却让人大跌眼镜。这项研究收集了七八年针对1550人的数据。结果表明,大量饮用含糖饮料的人体重超标乃至肥胖风险增加,每天饮用一到两罐含糖软饮料的人肥胖概率是32.8%。这并不让人意外,意外的是每天饮用一到两罐无糖饮料的人肥胖概率是54.5%!不过,这项研究结果只是很有娱乐功能,却不能作为一个科学结论。

    看起来,软饮料本身并没有罪,有罪的是不合理的饮用。对于要控制体重的人,软饮料,尤其是含糖软饮料,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帖]《吃的真相》连载(十一)_蓼之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