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年,出生于1929年2月9日,云南省通海县人,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长期从事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研究,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所长,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dy}个云南籍院士。
选择了一个梦想,就选择了一段艰辛的历程。
此时,昆明的民主革命运动正逢勃发展,闻一多、李公朴等经常在云南大学致公堂举行时事报告会,进步青年应者云聚。戴永年和龙渊中学的杨树藩等老同学志同道合,追求进步,晚饭后常步行8公里到云大听报告,返回龙渊中学已是深夜3点左右。在那激情的岁月里,戴永年渐渐由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男儿。由于经常到云大听报告,对云大的一些专业有所了解,特别对矿冶系情有独钟,他曾听父辈讲过个旧的锡、东川的以及与矿藏有关的xx故事,对的有色金属充满神秘之感;又听说该系的老师都是留学生,原省长龙云还曾办过留美预备班,所以戴永年1947年高中毕业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云大矿冶系。
1951年7月,戴永年毕业留云大任教。1954年到中南矿冶学院深造。1956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昆明工学院任教,先后任冶金系教研室秘书、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戴永年认为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学理工的人应该学以致用,直接服务于生产。针对当时的教研状况,他开始思考扩大试验,使试验结果直接用于生产,改进工厂生产条件,戴永年从此走上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戴永年教的是《锡冶金》,每年都要到个旧各厂矿多次现场考察。锡矿里有铅,冶炼中要把铅锡分开。当时中国主要采用“氯化物电解法”处理铅锡合金。他发现这种冶炼方法流程长,耗能高、污染大、回收低。如何改进冶炼方法,克服这些弊端呢?他开始了苦苦思索。
1957年,苏联一xx专家到昆明工学院讲学,介绍了他的真空蒸馏分离铅锡合金的试验,尽管这个试验还只是在微型电炉中的小试验,但是这个思路却象闪电划破了戴永年长时间的困惑,一个新的理念在他脑海中萌生——真空冶金!他开始迅速推论:真空冶金有利于增容反应的进行。在真空状态下,液体容易变成气体,蒸发的速率比常压下能提高许多倍,这可使真空冶炼的温度降低,减少燃料的消耗。真空冶炼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还有利于环境保护,使金属不易氧化,能大大提高金属的回收率,且没有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对环境基本无污染,从根本上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然而在现实中,戴永年面临的却是一片处女地,既无真空冶金的系统知识和理论著作,也无真空冶金的试验设备,苏联教授所讲的,仅是提供了实验室试验的可能,要继续探索下去,就意味着要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而这条路的前方会碰到什么却无法预知……但戴永年决定上路,从零开始,义无反顾。
1958年,在学校领导支持下,戴永年组建了我国{dy}个真空冶金试验小组。他们借带学生实习的机会,把工厂当实验室,在个旧、鸡街、昆明等地冶炼厂开展相关研究,寒来暑往,戴永年在真空冶金的梦幻中摸索着,前进着……正值戴永年积累了一定经验,开始研究真空冶金扩大试验设备时,预料不到的各种政治运动开始了,他遭遇了大大小小的批判和陪斗,刚萌芽的科研理想被迎xx击,几被淹没。然而,坎坷的人生却使他练就了豁达乐观,宠辱不惊的思想,政治风浪没有击倒有坚定信念的人。xx后期,他被学校调回搞生产科研,他如鱼得水,一头扎进了他的真空冶金之梦。在学校、工厂、省冶金局及老同学老朋友的支持帮助下,制作了一个由他设计的真空冶炼试验炉,真空冶金的扩大试验终于进行了。
可是,试验的难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料。在屡败屡战中,他经过反复计算和推断,不断改进炉子的内部结构,终于在无数次失败之后,摸索出“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的基本结构,这个炉子使处理每吨焊锡在扩大实验中的耗电量从16000度降低到1000度,投产后每吨焊锡的加工成本降低到“电解法”的1/7,锡的回收率由96%提高到99.4%,一项推动有色金属的冶炼技术革命的重大发明浮出水面,试验成功了。1979年,日处理2吨的炉子研究成功,经省冶金局鉴定后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改变了传统流程。这项新技术获得1979年中国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四等奖,相应设备“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获得1987年国家发明四等奖,并取得国家专利。
上世纪80年代,武汉钢铁公司的热镀锌渣堆积成山,请戴永年去看看能否处理。热镀锌渣属工业废渣,主要成份是锌,含铁5%左右,另外还含有锗、铟、等稀有金属,按提炼要求,必须将渣中的铁由5%降低到0.003%。他先运用自己在长期研究中推导的“分离系数和汔液相平衡成份图”进行计算后,发现热镀锌渣的铁可以降到小数点9个0以后,而不是0.003%。反复核对无误后,找出别人试验失败的原因。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由小试验做到了大试验,研制成功“卧式真空炉”,并将铁含量降到0.002%以下,超过了厂方的要求。1994年,卧式真空炉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卧式真空炉的成功为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97年,广东韶关冶炼厂建立了5台卧式真空炉,使多年积存的万吨硬锌变为宝,锌的回收率大于85%,锗的回收率达到97%,铟和的回收率也达到97%,按当时市场价,锌1万元/吨,锗1万元/kg,铟0.3万元/kg,0.1万元/kg,xx几项,韶关冶炼厂年创利税高达4600万元。1998年,处理硬锌的卧式真空炉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又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92年,戴永年和团队开始关注无污染环保新能源材料锂的真空提炼技术的研究。锂是被誉为“推动世界前进的重要元素”的稀有金属,其用途十分广泛。经过3年多的实验,取得了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昆明理工大学与业公司合作创建“昆明永年锂业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以“真空炼锂”的专利入股,共同生产金属锂和锂材,为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品牌。
在真空冶金的世界里,当他们发明的真空炉正在全国各地推广使用时,戴永年又把目光投向锌、镁、锂等金属化合物的真空还原提取的研究以及在真空中制造超细粉末的研究(属纳米技术)。1989年,他主持创造的“真空冶金研究室”更名为“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他带领同事们创造性地自行研究、设计,建造大、中、小型真空炉15套,供学校教学和科研。1999年,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由于与全所同志团结一致、一心努力,成绩显著,获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的光荣称号。
荣誉伴随着成绩纷至沓来,许许多多的获奖证书,写成了戴永年红底金字的人生履历。1999年11月,70高龄的戴永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党和人民对他一生心系社会,不断创新,永攀高峰的{zd0}肯定和{zg}褒奖。
戴永年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从未脱离过教学,作为一名教授,早已桃李满天下。迄今为止,他已培养了硕士生20余名,博士生10余名及一大批从事真空冶金应用的大学生和技术人才。戴院士心系家乡,没忘母校,为鼓励培养人才,他和夫人赵瑞芳向“通海一中奖学基金会”捐款8万元。
他带的学生们看着满头银发的戴永年院士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脸上经常有一丝淡淡的微笑。时间长了,学生们认识到,老师的每一个微笑不仅体现了良好的涵养,还意味着很多……。
(本文现场采访、参考《有色金属王国的骄子》、《真空世界、有色人生》、《戴永年论文集》相关书目资料撰写)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