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残疾人小知识- hzclfwzh的日志- 网易博客

有关残疾人小知识

2008-03-11 16:22:21 阅读514 评论0 字号:

残疾人需要康复

1、残疾和残疾人

残疾是身体的一种显著的功能障碍。有了残疾就会影响到不能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例如腿不能走路,手不能拿东西,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着,不会说话,不解人意,皮肤没有感觉,或智力低下,精神、情绪甚至行为严重不正常,以致影响不能独立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

常见的残疾有以下几种:

(1)肢体残疾:例如各种瘫痪(偏瘫、截瘫、四肢瘫等)、肢体畸形、截肢后缺腿、缺手,以及较严重的关节炎等。

(2)视力残疾:例如盲、视力低下。

(3)听力残疾:例如聋、重听。

(4)言语残疾:例如哑、失语等。

(5)智力残疾:例如弱智、痴呆。

(6)精神残疾:例如精神病。

(7)其他:例如心肺残疾(较严重的心脏病、肺气肿等)。

(8)多种残疾:指兼有几种不同的残疾。

残疾人是指是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残疾人的人。他们由于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功能障碍,以致全部地或部分地丧失了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2、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性

我国现有约6千万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5%,广东省现有约270万残疾人,占全省人口总数4%。从全国来看,平均每5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关联到近三亿的亲属,是当前社会生活中无法回避和不可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和广东省各类残疾人人数见表1)

类   别

全   国

广 东 省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视力残疾

887万

14.6%

45万

16.5%

听力残疾

2057万

34.3%

86万

32.0%

肢体残疾

887万

14.6%

34万

12.6%

智力残疾

1182万

19.7%

62万

23.1%

精神残疾

225万

3.8%

12万

4.4%

多重残疾

782万

13.0%

31万

11.4%

合    计

6000万

{bfb}

270万

{bfb}

3、残疾人有什么特点

残疾人既是普通的公民,又是社会上有特殊困难和特殊需要的人群发,从这一意义上看,残疾人有以下三个特点:

(1)在公民权利上,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因此,必须维护残疾人应有的权益,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2)在活动能力上,残疾人在个人生活、学习、劳动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困难,这是由残疾造成的,因此,国家在法律上规定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xx残疾的影响和外界障碍,并采取教育和康复的措施,以利于残疾人克服活动上的困难同,特别是增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重返社会。

(3)在潜能和才智上,残疾人具有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就算是智力残疾者,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和进步的潜能。残疾人经过康复训练或提供康复服务,改善外界条件,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就可得到发掘和发挥,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自己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由此可见,应当十分重视残疾人康复问题。

4、什么叫做康复

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人使他们能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对残疾人周围的环境作一些必要的改变,以利于他们能重返社会。残疾者本人、他们的家庭成员和所在的社会应参与有关康复服务计划的拟订和实施。

我国十分重视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法律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补偿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功在国家,利在社会和社区,益在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开发社会劳动力资源,通过康复,使残疾人能发挥潜能,参加有益劳动,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促进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

(2)有利于为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排难解忧,通过康复,提高残疾人独立生活、学习、劳动能力,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培养起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后顾之忧。

(3)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康复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文明观念和道德观念。正确对待残疾,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

1.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

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xx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一3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文娱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除一般的游乐和观赏活动外,可逐渐增加带有提高学习和竞技性质的参与性内容。如歌咏、舞蹈、书画、乐器演奏、体操、球类比赛等。又如举行智力竞赛,音乐欣赏等。

(3)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因脱离社会生活而削弱,在慢性患者甚至严重削弱以至丧失。而这项技能对参与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应尽可能促进其恢复。目前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已逐渐采取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对付应激情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适当参与社会生活。

2.学习行为的训练

学习行为的训练是训练患者学会善于处理、应付各种实际问题的行为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一般教育性活动和家庭生活技能两部分。

(1)一般性教育活动,如卫生常识教育、科技知识教育。以提高其常识水平,及培养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的习惯,以免过份脱离社会现实。

(2)家庭生活技能训练:在社区康复中,应训练精神病残疾者重新掌握家庭生活技能,包括家庭清洁卫生、家庭布置、物品采购、食物烹该、钱财管理及社交礼节等。

3.工作行为的康复训练

工作行为训练指劳动作业与职业活动方面的技能训练。

(1)简单劳动作业:又称“工疗”,一般集体进行,工种较简单易做的,如贴信封、糊纸袋、拆纱团、参加病房卫生工作,帮助开膳等。

(2)工艺制作活动:内容包括

①各种编织:织毛衣、织网袋、编篮筐等;

②各种美术品:绘画、书法、摄影、雕刻等;

③布制或木制玩具,各种模型制作,书籍装订、园艺种植等。上述活动根据不同病程及病人要求指导参加训练。参加训练的病人,可按其完成任务多少,给予适当的物质金钱奖励,以提高其参加操作的积极性。

(3)回归社会前职业训练:这是回归社会就业前对口的职业训练活动。

精神分裂症的xxxx

xxxx由医师负责,社区康复人员也应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配合监督服药。

精神分裂症常用以下xx:1.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2.二苯氧氮平类(氯氮平)。抗精神病药的分类,适应症,常用量见下表。

以上xx对精神分裂症各种类型都有效,但需根据病情适当选用。一般能口服的病人先口良,在2周内增加至有效xx剂量,病情改善后维持有效剂量8—12周,然后逐渐减至维持量,约为xx常用车1量1/2—1/3。再继续维持服l一2年。兴奋躁动,拒服药的病人,可先每日注射氯丙唤50—100毫克,或氟哌啶醇每日10—30毫克。几天后能口服者改为口服,xx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有肢体强硬,动作不灵活等副作用时,可适当加服安坦每nZ—6毫克。

为什么要进行维持性xxxx

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在常规xx的条件下,几乎有50%的病人在最近发作缓解后的一年内有一次复发,大约有85%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过,而使用维持性xxxx者其复发率明显降低至20%左右,如果同时应用康复措施,可使复发率减少到15%以下,现在认为抗精神病药的维持xx时间,首次发作的病人至少维持xx时间1-2年。多次复发的病人,{zh1}一次发作后至少维持5年。对有xx病史或攻击性挑衅性行为的病人,要维持5年以上,甚至无限期服药。

维持xx的xx剂量为xx剂量的l/4—1/2左右,如xx剂量为氯丙嗪400毫克/天,维持剂量即为100一200毫克/天,可分二次服。如果维持剂量不高,睡前一次服更好。有利于病人的工作、生活、xxxx。但有调查表明,只有1/3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能xx依从维持xx,I/3病人部分依从,而1/3病人xx不依从。因此,病人在社区生活时,医务人员必须经常上门随访,说服病人依从xx。要求家属监督服药,防止复发,使各项康复措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维持xxxx也是整个康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属应认真配合医务人员,切实监督病人按时服药、维持xx。

尿路感染的预防

截瘫人士由于排尿障碍和持续性导尿,最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反覆发作可以导致肾脏实质损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预防尿路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1,尽早进行康复锻练,增强体质,改变身体的体位,使之从卧位改变为坐位或站立位,随着截瘫逐步好转,坚持下肢康复锻练对防止尿路感染有积极作用。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导尿;导尿管每隔一周更换一次,引流管每天换一次。要注意由于膀敢和输尿管中的尿回流到肾脏,引起尿路感染。

3.导尿早期,应保持长期开放尿管,让尿自行流出。当神经反射开始恢复,改为每3—4小时开放尿管一次。预防膀脱挛缩。

4.进行膀胱功能锻炼,定时压腹部或xx下腹部,伍使膀脱功能恢复,争取早日拔除导尿管。

5.经常保持尿道口和会阴部清洁。

6.多饮水,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1800毫升。

7.出现尿路感染时,尿液混浊,尿中有大量b血球、脓球时,每天用吹嗝西林溶液冲洗膀胱1—2次,加用xx素xx。

8.间歇性导尿:是预防尿路感染较为理想的方法。每4—6小时导尿一次,尿量不要超过500毫升。优点:尿路不会长期受导尿管刺激,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加强了膀脱功能的训练。

长期卧床的中风病人的家庭护理

1.医疗问题

长期卧床的病人,大多为高龄,或中风时大脑损害严重、或属中风再次发作,或伴有严重的心肺疾病,要按医嘱定时给予服药。在日常活动,特别是在家庭康复xx时,要多注意病人的反应,如出现头晕、xx、心跳加速、出冷汗和其他明显的不适时,应停止所有活动,让病人平卧休息,并测量病人的心跳和血压,隔30分钟复测一次。

无论在任何时候,如病人出现病情加重的表现,如神志不清,不能讲话,肢体不能活动,xx剧烈,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心前区剧痛或心悸等,要及时请医生诊治或送医院急诊。

2.预防并发症

(1)肺部感染:对长期卧床、特别是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病人,要训练患者掌握腹式呼吸,和适当的咳嗽动作,让分泌物能尽量咳出。当病人咳嗽排痰有困难时,让其侧身卧位或坐起,并协助拍打背部。

有的病人饮水会呛咳,或吞咽困难,容易得吸入性肺炎,在进食和喝开水时要特别小心,让病人细吞慢嚼,不要同时进行其他活动以免分散注意力。也可给病人配制糊状食物。当出现呛咳时停止进食,并尽量让口中的食物吐出。必要时可请医护人员插鼻饲管进食。

(2)尿路感染:老年人常有前列腺炎、尿路结石、膀胱炎等问题,要及时在医院处理。平时要保持足够的饮水量,尽可能选择病人习惯和方便的排尿方式,保持小便通畅

3、预防褥疮

长期卧床的病人,在床上不能自由移动,并习惯于躺一边,身体重量压在骨突部位,容易产生褥疮。为防止此类情况发生,白天和晚上都必须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不能拖、拉、推病人以免损伤皮肤。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特别是背部、臀部和足跟,发现瘀血或破损,要及时处理。

每天用清水或肥皂擦浴两次。皮肤出现红斑的部位用少量酒精xx,然后扑上爽身粉。腹股沟处和会阴部的皮肤,大小便后必须清洗擦干,并扑上爽身粉。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软硬适中。

4、大小便的问题

(1)排便问题

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出现xx,要逐渐进行训练,排便的{zh0}时间是饭后不久,特别是早餐后。如果情况许可,不要强迫病人改变以前的排便习惯。

鼓励病人多做床上运动,特别是腹部的活动和自我腹部xx。常吃含有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以及清淡易消化的食品,饮食上有足够的水分。大便干燥、xx时可喝点蜂蜜,吃些香蕉。

若xx多日仍不能解决,病人觉腹胀、烦躁时,可请医师开导泻药服用;或戴手套将大便挖出。

(2)排尿问题

如果病人不能xx控制小便,有尿床现象,男病人可用尿壶,女病人可用塑料软便盆或用能吸水的衬垫。小便不要留置很长时间等容器装满才倒。上述用具应预先准备好,放在病人能拿到的位置。

怎样预防中风的再次发作

1.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和动脉硬化者应定期进行医疗检查,按医嘱服药控制病情,因为这些疾病都是中风发作的危险因素。

2.戒烟。

3.肥胖者要减重或防止超重。

4.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和精神紧张。

5.保持情绪稳定,不要暴喜暴怒,要纤缓精神压力。

6.如果突然出现讲话、听力有问题或肢体无力,不能随意活动,要立即去看医生。

怎样预防“儿麻”引起的畸形

对预防“儿麻”引起的畸形,采取下面一些措施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1.促进脊髓病空的消散,促使脊髓前角细胞功能恢复

“儿麻”造成的畸莆,主要是在肌肉瘫痪的基础上引起的,要想使肌肉不瘫痪,少瘫痪,或瘫痪程度较轻,就要在“儿麻”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积极的xx,使脊髓前角的炎症和局部肿胀尽快消退,前角细胞能较多地恢复功能。

2.防止肌肉萎缩变性而引起的挛缩畸形

从恢复期开始,就要进行肌肉xx、推拿、热疗、针灸和肌肉运动等,以防止肌肉细胞变性、纤维化,失去细胞的生理功能,甚至会使关节李缩变形。(注意,要同时做关节被动运动)。

3.保椅患腹在功能位置上

如果在休息时患肢所摆放的位置不是功能位置,久之就会产生软组织孪缩和关节畸形,因此,在瘫痪出现早期就要注意把患肢保持在功能位置上,即踝关节保持在90°,(预防足下垂),膝关节保持在伸直位(预防膝屈曲),髋关节保持在伸直和中立位,既不是外旋位,也不是内旋位(预防髋屈曲、外旋、外展等畸形)。

开展社区康复时,要教会家人日常在家中注意帮助和监督“儿麻”患者摆正肢体功能位置,坚持进行功能锻炼。

4.正确进行动能锻炼

通过肌肉锻炼增强肌力,是预防畸形最积极的措施,这种功能锻炼要长期坚持进行,但又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在缺乏自主运动的肌力时,要给患肢稍加扶助;例如,在肌肉无力,以致下肢关节不能负起身体的重量时,要用夹板或用人的手支持和保护膝关节,才能锻炼站立和步行,千万不要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过早让软弱无力的膝关节直接负重步行,否则身体的重量会把膝关节压向后弯,久之会成畸形。

5.使用夹板、矫形鞋支撑软弱的关节软弱的关节不易保持在功能位置上,负重时也无力支撑,会造成畸形,必要时可用夹板、矫形鞋予以支撑。

“儿麻后综合征”及其处理

儿麻后综合征是指儿麻患者在患病大约25年以后,出现以下2项或以上症状,而又不能用其它疾病来解释时,应考虑儿麻后综合征。这些症状包括:与同年龄人相比,容易疲劳,且常常是突然出现,与劳累无直接关系;新近出现的肌肉无力,且进行性加重,可同时有呼吸及吞咽困难;肌肉和/或关节疼痛,且与儿麻时期相似;天气冷时症状加重;新近出现的肌肉萎缩;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和心理问题;新的日常生活自理障碍,如行走、上楼梯、穿衣。活动等。

对儿麻后综合征患者的xx,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康复训练主要是根据每个病人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比较细致的功能评估,了解残存功能,代偿能力,病人本身的要求,制定适宜的康复方案。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通过步行练习来提高行走能力,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加重肌肉疲劳,也可以选择适当的矫形器、支具和辅助装置,减轻各种畸形带来的不良影响,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低视力儿童的康复训练

1.低视力儿童的康复训练

正常人出生后直到4岁半左右,眼球在解剖和功能上才有较完善的发育,与成人基本相同,因此,专家们认为:小儿出生后应进行包括眼的全身系统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眼病,并及早进行xx或康复。检查可分阶段安排在出生时、6个月、1、2、3、及4岁半进行。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早防治,预后较好。

在小儿视觉发育中要注意几方面的训练:

(1)视觉训练

小儿的视觉发育不能自然产生,视觉效率的提高需要依靠训练。小儿看得越多,眼视网膜接收到的信息越多,信息传到大脑,再经大脑翻译、分析、综合而成各种视觉记忆。因此,正常小儿视觉发育主要依靠自己通过多看而得到训练。但对视觉严重损害的小儿,这种训练应由别人进行教育培训,学习如何使用其残余视力,认识和理解他们所能看到的一切。

人类有视觉、听儿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种感觉,其中视觉最为重要,因其能接收约90%以上的外界信息。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上看,视觉都远较其他感觉重要。因此,应尽可能利用儿童的残余视力,这样做有益无害。而且,儿童用眼越多,其视功能发育得越好,视觉效率就越高。

视觉还与全身其他感觉器官有关,当眼球接受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后,其他感官所接受的信息也进入大脑,经过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认识。 各种视觉技能(包括注视、国视、追踪等)在正常视力的小儿,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但视力严重损害者,这些视觉技能的发育就受到阻碍,其受阻程度与眼病发生的时间和视力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这类小儿,视觉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应设法使其接受更多的视觉刺激,提高和完善其视觉技能。即使所获得外界视觉信息比较模糊、不够完整,大脑也可把这些视觉信息与听觉及其他感觉信息相结合,使视觉信息得到补充及加强,进而促进识别能力的发育与提高。

初期训练小儿视觉的{zh0}工具或目标是手电筒的亮光,手电亮光从上下左右及远近运动,可以训练其追随固定目标之能力。随后把各种色彩鲜明,反光良好的玩具在背景对比清楚环境下训练,方法同上。

在训练中,应使用语言借助其听觉来帮助训练,让其知道看到的是什么,或让患儿用手捉摸所看到的目标一应用患儿之触觉。这样便可使大脑将视觉与其他感觉传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在室内或室外训练过程中,均应尽量让小儿去拿,去摸所看到的目标,作眼手协调动作和练习。

小儿I岁左右能站立行走时,可把玩具放在其周围,让他去观察、寻找、并要逐步让小儿注意周围如人物、家具等事物。在2~3岁时,应让小儿学习辨别目标的形状,因他们有机会遇到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目标,此时,小儿的说话能力也在发育,应向小儿说明目标的名称及其特点。

下一步是练习画图及其他视觉训练,因几乎全部低视力儿童看近比看远目标更清楚,故他们更喜欢在近处看图或画,开始时看简单图以及白、黑或其他颜色鲜明的图或画,背景与图的对比要强烈。当小儿能看清并能说出图名以后,就让他们练习描图,图形要各异,从简单的图逐步描较复杂的图,直到小儿无法描绘为止。要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图的整体或全貌,使其通过描图了解该图所代表实物在空间的情况。视力严重损害的小儿要建立手----眼协调运动较为困难,练习描图也能改善其手----眼的协调动作。

小孩到3岁时,可开始进一步的视觉训练:让患儿看一张图片,并向其详细介绍图片内的各种情况。例如一张家庭卧室国,国中有父亲、母亲及小孩等,尚有家具如床。桌、椅等等。从图片中学习认识人物及物件大小,位置及彼此间的关系等。同时把患儿带到与图片类似或不同的实际场合之中,让患儿了解人物之间,人物与家具之间的关系。通过看并让他们模仿人物动作,了解这些动作的含义,有助于使其适应周围环境而独立活动并获得有关知“。

此外,应让患儿练习根据目标颜色、大小、长短、应用或事情发生先后顺序进行分类,可以用玩具、娃娃或室内各种用具、衣物等练习视觉分类。

进一步施行的较高级的视觉训练包括视觉记忆、视觉终止、视觉联合及视党组织的训练。例如,让患儿在看过目标后练习作视觉记忆,把看到的不完整或一部分目标通过视觉记忆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这可通过一些智力测验玩具,例如积木或“七巧板”之类来完成。先将其拆散,然后根据记忆重新组拼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对严重视力损害之儿童,在入学之前有必要进行上述训练,为其阅读课本作好准备。

(2)其他感觉的训练

对盲童和低视力患儿,很需要靠视觉以外一的其他感觉来获取外界信息,需要比正常儿童更多的使用这些感觉,以补偿视觉的不足。

许多学者研究指出:其他感觉也要依靠训练,而且这种训练越早开始收效越大。若在3—4岁以前训练则效果会较好;反之则训练困难且效果较差。此外研究结果证明,训练并不能改变或增加这些感觉的能力,但这些感觉会更有效的被利用,例如通过训练,听力并无改变,但却能更有效的利用其听力。

①听觉训练:首先要学习的是周围环境的声音,对视觉残疾小儿,让其听舒适的声音,例如人的轻声谈话、轻音乐等,使其有舒适感。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可把小铃或其他产生柔和声音的玩具放在小儿周围,让其学习听,他们有可能对特殊声音发生反应,分别表现出安静、微笑或转头等动作,表示已听到声音。

随后是学习辨别声音,包括室内、外的各种声音。此时,小孩应能寻找发现声音的来源,家长应让小儿接触声源,并告知其声源的名称。例如门铃声、闹钟声等。许多有视力严重损害的小儿或盲童,他们常能根据说话、走路的不同声响辨认出是谁。

此时,小儿可用声音代替视觉学习走路。在视力残疾小儿活动或玩耍时,应用语言指导十分重要,因对他们来说,听觉信息更为重要。当小儿能辨别出声音的来源方向及意义之后,就让其学习选择性去听。总之,尽量让患儿听各种声音、和它们之间的差别与含义,声响来源方向及如何产生等。

②触觉或触一运动知觉的训练:手和身体其他部分能通过接触(可接受机械性、冷热及化学性刺激)获取外界信息,例如手指尖可提供十分精细的感觉。肌肉在活时,以及手在握持物体时,能获得很多信息。当一个人不能使用视觉或视觉严重损害时,触一运动党可提供很丰富可靠的信息。

通过触一运动觉可指导患儿辨认日常生活的各种物体的大小、形状、轻重、软硬、冷热等性质,并使患儿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概念,也可进行物体分类训练。对视力残疾或盲童来说,触觉是非常重要的感觉。

③嗅觉与味觉训练:嗅或味觉可能难以提供独立的信息,但对周围环境中的化学刺激容易发生反应。与其他感官得到的信息综合起来,可获得完整的信息。应练习嗅各种气味,并知气味的来源和含义,例如医院中的药味,厨房中食物的香味,厕所的臭味,加油站的汽油味等。 ④自我照顾或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应尽早培养和提高自我照顾能力,尽量减轻因视觉损害所致的对身体和智力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进行下列的一些训练。

▲运动发育方面的训练:正常小儿出生后3个月会爬,6个月会坐,9个月会站,l岁会行,而在视力残疾或盲儿则要靠其他感觉如听觉(玩具响声、语言等)、嗅觉(有香味食品)等吸引学爬、抬头及走路等,要比正常小儿多下功夫训练,患儿学会走路之后,还要使他们学习各种跳跃运动及上、下台阶,并练习走各种路面等。此外,还要练习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智力发育的培训:正常小儿身体发育过程中,智力亦随之发育进步。但在盲儿及视力损害严重之小儿,必须通过训练才能获得许多事物的基本概念。包括:身体各部分的概念;运动、转动、静止和身体重力的概念;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感觉的概念;弯曲身体、抬头、握紧拳头、双脚靠拢在一起及体位概念,微笑、生气等面部表情,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握手致意等;人行道、大街。小巷、交叉路口、快、慢行道、交通信号灯、街道名称、门牌、邮筒邮箱、房屋、商店、各种交通工具等,日常生活用品、洗手间、厕所、厨房等;各种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其性质;时间概念;空间概念;动作概念;数量概念等。上述各种概念应与日常生活(例如衣、食、住、行等)结合给予训练,并要不断地学习。

老年低视力者的康复训练

康复的目的是使老年人在身心方面获得{zd0}程度的健康和朝气,尽可能恢复老年人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并能保持良好的社会联系,充分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老年低视力者的康复能否获得成功,重要的是了解患者的特殊需要或希望是什么,以及患者对视力损害的适应能力,对于康复训练是否积极等。

如要康复工作取得成功有必要鼓励患者刻苦学习使用助视器,设法充分有效地利用残余视力,充分使用他们的视觉记忆,尽量从事他们视力损害前的工作。康复训练的活动包括:

(1)日常生活中的康复训练

由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训练。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和客观的条件,分别选用以下一些训练项目:

①使用电话:提供大型号拨号盘或用触摸式电话以及字非常大的紧急使用电话本,让低视力患者可以使用。

②写字:提供空白或印有横行格粗线条的纸或笔记本以及粗墨笔,并指导其使用方法。

③录音带:指导患者使用录音机、借用各种录音带及其他专用设备

④提供印有大字的书刊、报纸等读物用于阅读。

⑤指导通过触摸辨认钱币面值大小。

③指导安全使用厨具及家用电器知识。

⑤指导患者如何区分和使用经常服用的xx,避免错服药品。

③指导患者使用穿线器及如何用手操作缝纫及编织毛衣等。

③使用印有大字的xx牌、各种模棋、带响的球、钓鱼杆等。

社区康复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患者家中访视,了解和观察低视力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残余视力,及时发现困难并帮助解决。特别注意家庭环境条件及自我照顾能力,酌情予以指导帮助。

(2)定向和活动的康复训练内容

定向和活动是指低视力患者独自行走或在他人帮助下通过室内或室外环境的过程。主要针对活动有困难的低视力患者,使他们在复杂环境中能有效地使用视功能独立行走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安排日常的基本生活,指导者可根据低视力患者视功能情况,对其活动潜力作出评价,进而订出训练计划,着重于更有效的利用残余视力和其他感觉,同时指导他们使用助视装置。

(3)助视器的分类和使用

在定向和活动训练中使用的助机器有下列几种:

①普通眼镜及接触镜:通过验光配镜为低视力患者提供试用普通眼镜或接触镜,用以矫正视力。

②控制光线的助视器:通过增加对比度可减轻眩目提高视力,可用护国镜、宽帽沿帽子、太阳镜及有侧面遮阳板的镜架等。

③放大助视器:训练患者学会使用望远镜,使患者懂得望远镜结构、性能及使用原理和方法、知道望远镜的调焦范围、保养和维修。使用时取坐位或站位,握持望远镜的手要有一定的支撑,保持望远镜稳定,并注意按患者视野缺损情况进行训练。

④反转望远镜:把望远镜反转,物镜当目镜应用,即可收到外界目标被压缩效果,在有限视野内有更多的被

缩小的目标,可用于周边视野缺损而中心视野尚好者。

⑤应用三棱镜:对视野缺损者可使用基底朝向视野缺损方向的三棱镜,使国象移位扩大视野。

(4)其他训练方法

①有视力者的帮助。

②长手杖的使用,传统上用于盲人,也适用于希望能独立行走或活动的低视力患者。

③保xx体的措施。一手放于身体前下方以保xx体,另一手抬高到肩部以保护面部。

④跟踪,在没有其他可利用器械帮助下,通过一只手摸到一个可作导向的东西。

⑤引路犬,主要用于视力严重损害者及盲人,花费较大。

怎样预防低视力和失明

低视力和盲的预防应针对常见病因开展预防工作。可通过一定的预防措施而避免发生的盲,包括麻疹、天花、沙眼、眼外伤和部分青光眼引起的盲称为“可防盲”。可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的低视力称为“可防低视力”,包括麻疹、天花、沙眼、眼外伤,弱视和部分青光眼

引起的低视力,预防可防盲和可防低视力要进行下述几方面的工作: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眼病防治知识教育,参加爱眼活动,使广大群众自觉参加防治工作。

(2)健全和充实各级医疗机构,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包括继续教育、培训、进修等)能经常结合业务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查治低视力患者。

(3)定期组织各地区防治盲和低视力疾病一作会议,介绍新技术新进展、交流经验、互相促进,使盲和低视力患病率不断下降。

(4)对大部分可治盲和可治低视力疾病如白内障、角膜混浊、部分弱视、屈光不正和眼底病患者,通过xx,尤其开展复明手术和其它xx措施,也可大大降低其患病率。

脑瘫儿童的伴随症状

除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外,部分患儿更有以下伴随症状。

1.智力障碍

脑瘫儿童 25(智力正常,约 50(出现轻度或中度智力障碍,其余 25%为重度智力障碍。

2.视力障碍

脑瘫儿童有55— 60%在视觉上有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斜视。婴儿期就出现,随年龄增长斜视将消失,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如还有斜视,则必须去眼科诊治。

3.听力障福

脑瘫儿童伴有听力缺损并不罕见,据统计,有5%病童xx失聪,8%有部分听力丧失,较多见于手足徐动型儿童。

4.知觉缺失

脑瘫儿童有 41.7— 72. 3%会有知觉缺损。他们对痛的刺激。尿布干湿。物体粗糙与光滑表面感觉是正常的,但对身体位置党的知觉会缺失,尤其是痉挛型的脑瘫jj童。

5.语言障碍

约为一兀%脑瘫)L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其中四肢瘫)L发生率高,往往先出现吸吮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并有发音不清、构语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失语症等。

6、情绪及行为障碍

容易因挫折而发怒,或想放弃,不再去尝试,因此,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要鼓励和理解脑瘫儿童,培养他们友善随和、独立而又乐观进取的个性。

7.学习障碍

由于脑部损害,视力、听力。语言、智力也可有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常闹情绪,学习能力也因而较差。美国有一个统计,七岁以上脑瘫儿童中85%有闲读困难,%算术欠佳,只有25%学习上是正常或优异的,如能针对他们学习障碍的原因进行康复训练,他们也有机会学习好。

8.癫病

脑瘫患儿中有14.75%会出现癫病,发作可在任何年龄。发作时双眼呆滞、全身僵直、口吐泡沫、四肢抽动,在刚入睡时或清晨时容易发作,发热腹泻担巡也会加重发作,经常发作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降低学习能力,多见于痉挛型和四肢瘫儿童,手足徐动型发作xx相对较少。癲痫的应急处理:一般要有规律地服药,以便控制发作,一旦发作可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1)保持xx,解开紧身衣。

(2)将儿童移离危险的区域,如火或尖锐物体。

(3)不要束缚小孩,一旦发作而又不能阻止,可让他发作完毕。

(4)将患儿侧卧,使唾液易于流出、易于呼吸。

(5)在他嘴张开时,放置毛巾之类的软东西在其上下牙之间,不宜放硬物。

(6)发作时,不要以任何方式干扰他的动作。

(7)当发作停止后,让患儿多休息。

怎样预防脑瘫

1.要坚持优生优育,保证胎儿健康发育。

2.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如有高血压、妊娠毒血症要及时xx,避免难产。

3.保证孕妇良好的营养,预防早产,因早产是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

4.孕妇要避免不必要的服药,怀孕期间(尤其头三个月)做好风疹预防工。

5.鼓励母乳喂养,因母乳喂养可加强婴儿对感染的抵抗力。

6.婴儿出生后要定期去医院检查,早期发现发育迟缓症状,给予早期指导及xx。

7.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防止脑膜炎及其他传染病发生。

8.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有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有关残疾人小知识- hzclfwzh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