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卢广用镜头记录全国各地污染真相- 岳赵飞云- zhp8149 - 和讯博客
摄影师卢广用镜头记录全国各地污染真相 [转贴 2010-04-10 19:45:22]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alt=摄影师卢广用镜头记录全国各地污染真相(组图) src="http://i0.sinaimg.cn/dy/c/sd/p/2010-04-09/U2004P1T1D20040708F21DT20100409142903.jpg" border=1>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alt=摄影师卢广用镜头记录全国各地污染真相(组图) src="http://i2.sinaimg.cn/dy/c/sd/p/2010-04-09/U2004P1T1D20040708F23DT20100409142903.jpg" border=1>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alt=摄影师卢广用镜头记录全国各地污染真相(组图) src="http://i2.sinaimg.cn/dy/c/sd/p/2010-04-09/U2004P1T1D20040708F1394DT20100409142903.jpg" border=1>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alt=摄影师卢广用镜头记录全国各地污染真相(组图) src="http://i3.sinaimg.cn/dy/c/sd/p/2010-04-09/U2004P1T1D20040708F1395DT20100409142903.jpg" border=1>

  卢广“黑镜头”下的残酷真相

  作者: 受访:卢广 采访:南方xx记者 夏榆 发自北京

  “我今天拍他的污水口,他会告诉上面,别人再来拍的时候,他们会说刚好设备坏了,所以排放了污水。”卢广深谙这些污染地区的“潜规则”,所以他每年都会去同一个地方再拍一次。

  3月20日,卢广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做关于“中国污染”的报告,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报告结束后,卢广赶到云南旱灾地区,从3月30日开始,卢广一直在云南会泽县纪录他眼中的旱灾。

  云南会泽:“人们挑着水桶到处找水源”

  我现在云南的会泽县金钟镇的麦地村,重点在做当地农民怎么自救。

  这里山草枯黄,土地干裂,田地几乎没有任何水分。

  这里日照太强,农民们去年种下的小麦颗粒无收。我每天跟着几户人家,看他们如何生产自救。

  我跟着的这户人家有7口人,父亲叫邵顺起,60岁,他们家去年种的小麦都干死了。老人养了两头牛,牛没有草吃,他们就把晒在外面的玉米粒喂牛,当地的粮食价格猛涨,大米4块5一公斤,老人准备卖掉一头牛来买大米;还有一户人家,男主人叫杨顺平,他的女婿在城里开xx,现在被叫回来,一家七口人联合起来在水库底下开荒种地。这个水库叫毛家水库,曾经是亚洲{dy}大坝,现在水位下降30多米,水库几乎没水,露出土地,杨顺平一家就在这里开垦了五十亩田地,他们选择在水库底种植,准备种白菜和土豆。他们已多日没有大米吃了,只有土豆和玉米可以吃。

  我也问他们要是水库涨水怎么办,他们说问过气象人员,两三个月难有水涨起来,两三个月种下的东西就可以收割了。他们天不亮就起来干活,干到天黑,杨顺平女婿的xx就停在水库,晚上也不回去,就睡在车里。

  我去了陆良乡、东川县、石林县、寻店县。我不是科学家,不能从气象上找原因,我的看法干旱就是不下雨,从去年八月之后几乎没有下过雨。云南高原的太阳酷晒,就是下雨,雨量小土地也马上干了。农民种下的东西都收不上来,去年种的土豆长不出来,他们就刨出来,用来喂猪。我所在的这个地方,山上的草全晒死了,毛竹也一片一片死了,只有树还是绿的。

  现在当地的农民喝的水没问题了,电视新闻报道云南旱灾之后,运水的车能送水过来。除了个别的地方缺水以外,饮用水已没问题。但是灌溉的水还是没有,农民的地里绝收。

  我选择麦地村,是因为这个村里的人在水库底开荒。原来建水库之前,这个地方就是他们的耕地,现在水库的水干了,他们要到这里来种植。这里一直是干旱,前几天下过一场小雨,没有用,这里要下很大的雨才能湿地。

  村子里三分之一是老人和女人,三分之二的青壮劳力离开村庄出外打工,他们会寄点钱回来,但是这里的粮食和蔬菜百分百地涨价。我觉得真正的问题还不是没水喝,真正的问题是整个云南缺少粮食。长年干旱,云南连烟叶都收不上来。干裂的土地,农民到处在挑着水桶找水源,这个景象让我很震撼。

  内蒙乌海:村民抗议,厂长也抗议

  内蒙乌海有个北山村,当地也叫北山农场,这个村的农民是从外地搬迁过来种菜,供给附近煤矿的。这个村子有五百多人,在这里有三十多年了,工业发展导致的污染影响了这个村庄,他们进行抗议。谁抗议谁就被赶走,地方政府把他们从农民牧民变成居民户口,给一套价格比较低廉的房子。

  一个农民没了土地,就意味着失业。{zh1}这些村民还是回到工厂或者小煤窑去打工。

  我在西部拍污染有两三年,不断披露西部污染的严重性。地方政府也有顾忌,特别是我也开始把这些照片寄给环保总局。环保总局一个工作组2005年5月份在那里呆了将近两年。基本上把这里污染严重的焦化厂和小炼钢厂关闭。20万吨以下的焦化厂关闭,20万吨以上还留着。其实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还有很多20万吨以下的留着。那是有关系的厂。

  我采访过两个老板,问他焦化厂关闭以后会怎么样,他说,焦化厂投资需要3000万到5000万,他们有的刚开工一两年有的还刚刚开工,钱都没有赚回来,政府就将他们关闭了。他们来这里其实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从别的地方搬到这里来的。他们收到法院的传票,因为投资的钱不只是他们拿的,还有很多借的钱,所以关闭以后没法还钱,收到很多法院传票,这个问题也是影响很大。他们也到北京上访,说你们招商引资让我来,不到几个月又让我们关闭,他们也想不通这个事。有一个女老板就跳楼xx了,这个影响很大,{zh1}地方政府给每个被关闭企业赔偿300万,这样问题才算解决。

  黄海沿岸:很多防毒面具

  2002年开始,中国的化工企业开始迅速发展,现在中国的注册的化工企业有两万多家。

  世界各地的化工巨头都在中国设立分厂,按照我的调查发现,化工企业是污染最严重的。这张照片是海边的滩涂,本来是鸟类聚集的地方,现在黄海沿岸江苏这一块的沿海都建立起一些化工厂,这些化工厂冒出浓浓的黄烟和有毒的气体。这种黄色烟雾主要是含硫,形成酸雨污染是最严重的,环保局多次让他们减排污染物。当地居民抗议也没用,他们白天排少一点,晚上排得就很大。群众和我们说,一旦风往这边刮,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会被熏醒。

  这个地方的人化验结果都是肝肿大。化工厂周围的一些村庄,准备了很多防毒面具,因为化工厂经常有毒气泄漏事件,经常死人,这些都是小的。万一发生大爆炸,他们就很危险。我到江苏采访当中,发现一个是烟尘的影响,还有就是污水。化工厂主要是水的问题,它的用水量很大,往往邻近长江珠江黄海,主要是为了排水方便。我当时拍照时,当地工业园区的管委会准备增加两条污水排放管道,直接埋到河里,这条河到大海只有三到五公里,所以挖坑把管道接上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间,别人也就看不到它排放的污水了。

  在黄海海岸线上,有很多很多的这种秘密管道,把没有处理过的污水排放到大海里。影响{zd0}的一根污水管道,总投资1个亿,它一直延伸到深海,整整半年多埋设管道,从广东、舟山、青岛几个地方的操作船都过来帮忙埋,管道直径是1.2米,他的污水就直接排放到深海,我坐船去过深海的地方,但一次都没有看到,因为深海水流很急,而且很深,有四五十米以上,所以没办法看到污水的排放。但是我知道他们在排放污水,我从这个地方能看到深红色的污水渗透出来。污水厂离这里的距离有几公里,它在路上会出现崩裂,但是这些崩裂我从来没有拍到过。

  他们排放的都是浓浓的深红色的污水,在黄海沿岸的滩涂,退潮的时候还能看见出水口。

  我2009年11月初带了一批记者去看这个污水口,现在他们已经把它敲掉了。但是污水还在冒,只有水到很低的时候,才能看到这个污水口。这个污水是生产化纤时产生的,浓浓的黄色的。这是南京的一个化纤厂,在沿海,每天24小时污水不断地滚滚流进大海。后来我在长江边发现排放的这些黄色的污水也都是化纤厂。

  化纤厂、造纸厂都是污染大的企业。平时你可以看到的污水排放的地方,更多的还是用管道。化工园区外面有污水存储池,污水处理厂把污水集中起来,本来是把污水集中起来处理以后排放到大海里去,他们确实把各个厂的污水集中起来,等退潮的时候,因为大海有小潮大潮,一个月有两次小潮两次大潮,当小潮的时候,污水就全部排放到大海里面去,他要排三天三夜才能把存储的污水全部排掉,那时候整个海域全是红色的,鱼一碰到全是死。

  长江上中游:污水像瀑布一样流到三峡

  长江两岸的化工厂有一万多家,大大小小的化工厂特别多,影响特别大。

  长江的码头很多,运货量也多。这张照片是三峡,我们从下游一直走到上海边上长江口,这是在重庆市的化工厂,冒着黄烟,周边是冒着带白粉的烟尘,这是一个做纯碱的大型化工企业。它有污水处理厂,污水已经被处理过了,但是我可以看到,三峡的水很蓝,{dy}天下午他排放的是奶白色的污水,还有很多的泡沫,第二天早晨的时候,是带点红色的污水,酸性很重,污水像瀑布一样流进长江三峡,三峡水库水那么好,污染一样很严重。这是在武汉的一个造纸厂拍摄的污水排放,整个污水就流到了长江。武汉有很多污水处理厂,城市的污水也很严重,都流进了长江。当地群众说,这个污水口如果夏天看的话是很黑的,现在还不是很黑,但也是很臭,这些水都是城市污水流出来的,排到长江,按道理是应该处理才排的。武汉城市污水排放长江是很严重的。

  后来我到江西九江的鄱阳湖,鄱阳湖本来是长江调节水位的地方。刚去的时候我看了一个报道,说国务院刚确定鄱阳湖为生态功能保护区,这张照片是绿色的热气腾腾的污水,酸味很重,一直流进了鄱阳湖。这张照片离污水口只有一百米,污水是奶白色的,前边排放的一层层的是像蛋糕一样的东西,这就是一种白色的污染物,沉淀在这里了。再过去将近100米是黑色的污水,这个污水是洗煤厂流出来的,我去的时候正好是10月份鄱阳湖水位{zd1}的地方,滩涂都露了出来,都是黑色的。再过去100米就是红色的污水了,这个是化纤厂的污水,这里有两个化纤厂,一个外资的一个私人的,这两个厂排放了大量的污水,直接流进鄱阳湖,根本没有污水处理。

  鄱阳湖九江的污水一样是相当严重的。九江下来是一个县,叫湖口县,湖口县也是工业发展比较重要的县。主要的是炼钢厂,很多的污水根本没有进行处理,直接就排放到长江,整个这一带24小时是黑色的。

  我从轮船上边往下边拍照片,我问了一个船老大,问他们喝什么水,他说他们喝的就是长江的水,他们从长江取水的时候也是找化工企业比较少的地区,不然取水上来味道会很重,但直接饮用长江水,拉肚子闹肚子的疾病会很多。

  长江下游:洗金子的污水汇入长江

  从九江湖口下来到安徽的安庆,安庆化工园区污染也很严重,这张照片是拍于染色厂,一个老人告诉我,这个污水口一下子是蓝色的,一下是黄色的,不同颜色的污水直接排到长江,长江离这里就是两三公里。安庆下来就是铜陵,铜陵铜矿很多,现在是生产金子,这个污水都是洗金子的水,矿物质很重,按照规定这个水经过处理以后排放出去应该是清的,他们排放出来的水不是清的,还是红的,根本没有处理,这个是我问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我问他你们排放出来的水为什么是红色的,他说因为这两天雨水大,来不及处理,就直接排放了,他说处理过的水应该是不红的。

  这条河从金矿到长江,有十几公里,沿岸的化工厂污水也排放到这条河里面,这个红色的水,是重金属污染物,这种重金属污水排到长江,会对下游饮水产生严重的影响。铜陵还有一个化工园区,开发很好,但它的污水也一直受到各个地方的批评,我在网上也看了很多这儿的污染情况,后来我们去,就很难很难找到污水口了,后来仔细观察发现,污水口全是在江底,污水口污水从江底下往上冒白沫,另外几个根本看不到,只能看到江水是灰色的,但是看不到污水口在哪里。

  后来仔细看才发现污水从哪儿冒出来,上游比较清,下游比较黑,在长江边的气味很重很重。(实习生陈刚对本文亦有贡献)

郑重声明:资讯 【摄影师卢广用镜头记录全国各地污染真相- 岳赵飞云- zhp8149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