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你选择“蜗居”还是“逃离”?_连接器英才网_百度空间

  最近一段时间,深圳及一些大城市出现很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或者到大城市周边的二线城市工作和生活趋势。那么,大家选择离开大城市的原因是什么?选择去二线城市工作、生活又出于哪些考虑?对于这种在全国范围内均不同程度出现的现象,会带给上海以及其他人才流动的城市哪些感受及鞭策?一些大城市人才的小城市回流,又将带给二线及更小城市哪些机遇和发展?

  本次调研发现其中男性占54.9%、女性占45.1%。受访者中绝大多数接受过大学教育,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总数的4.9%。

  喘息在压力之下

  如今,年轻白领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损害健康甚至猝死的现象不断增多,各个大中城市,尤其是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堪比纽约的高房价,日渐高涨的物价,让年轻人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而人才聚集的大城市中,就业机会却在减少,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增无减。这些客观因素导致很多年轻人无从选择。于是“逃离上海,逃离大城市”就成了人们在压力之下一种释放与喘息。但是可以想见,在这些高喊“逃离”的人中真正迈出这一步的毕竟是少数,而梦想到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发展的人,则是有增无减。于是,人们每天拥挤着,抱怨着,奋斗着,喘息着,浸泡在生活和工作压力之中。

  数据显示,74.1%的受访者在深圳等大城市工作的感受是,压力过大。这其中,以在白领为主,年龄集中在26~30岁及41~45岁。同时,有69.4的人感到生活压力大。对此,女性的敏感度要超过男性。而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对生活压力体验更深。在以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中,78.9%的人认为目前深圳生活压力过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朱志远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因为住房压力,这两年至少“吓”跑了30%的青年科研精英。本次调查中,71.8的人觉得房价涨势太凶,难以承受。就连老板、总监等高收入阶层中,也有八成左右的人认同这种观点,其他收入水平的人群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年复一年高涨的房价,日常消费的成本也对人们的生活构成了压力,数据显示,68.5%的人觉得上海等大城市日常消费偏高。在常人眼里备受艳羡的外资独资企业就职人员中,认为生活消费高的人也达到了79.7%。可见,无论何种教育水平、何种职业,面对职场竞争、房价与生活成本的压力,都是如履薄冰。

  诱惑在机遇面前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社会资源长期过度集中于“一线城市”。那里有{zh0}的大学、便利的交通,先进的医疗设施。《城市中国》副主编曹恺予认为,一线城市有很多无法代替的优势。处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坐拥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作为中国{zd0}的城市,“东方巴黎”的美名早已蜚声国际。世界第三大城市的规模,汇聚了国内外优秀的人才,国际化大都市的氛围,也为上海跻身亚洲乃至世界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2009年,.上海人均达到了 11320.41美元,位居全国{dy}。即将召开的世博会更是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如此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也难怪国内外精英趋之若鹜。

  本次调查中,43.2%的人坦言,当初到上海求学,就是希望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或生活。55.6%的人认为学校教育质量好。22.7%的人以在上海等大城市上学为荣。当被问及“选择到上海等大城市求职的主要原因?”时,56.4%的人认为,大城市机会多,在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xx人才中,这种认同感更为强烈。而女性比男性更加喜欢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在21岁~25岁年龄段,有超过七成人认为,大城市可以开阔视野,在31~35岁年龄段,45.1%的人认为在上海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职业角度看,这些雄心勃勃的人近半数在中外合资企业工作。同时,有44.2%的人坦言在上海工作收入较高,这部分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以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xx人才为主。在老板、合伙人的角度来看,上海意味着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上海市长韩正就多次强调:“将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打破行政垄断和部门分割,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

  调查还发现,认为上海等大城市职业空间更大的男性比女性要多,从职业角度分析,在有一定事业基础的人群中,有61.3%认为上海拼搏更具前进的动力,这些人以老板、合伙人居多。中外合资企业的员工中,超过半数的认为大城市有利于职业发展。一位已经逃离广州的受访者坦言,在一线城市确实竞争激,但是竞争环境相对透明,只要有能力养活自己不成问题。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如果没有关系和背景就只能和理想中的职位擦肩而过!更不要说创业了。

  41%的人有离开上海的打算,近20%的人正在考虑离开

  “住在纽约这种城市,大家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逃离它……”《xxxx》里的一句台词引起了众多“蚁族”的共鸣。本次调查中,42.6%的人对大城市的感受是生活环境不宽松。高学历背景的人中,认为大城市不利于人才引进及发展的因素多。数据显示,23.3%的受访者有离开上海的打算。“已经离开”的占受访者总量8.4%。与此相对应的是,二三线城市成了“香饽饽”。数据表明,32.3%的人在离开上海后选择去上海周边的二线城市工作、生活,有近1/4的人把眼光瞄准了小城市,这与选择“去上海以外大城市的人”比例接近。另外,还有15.3%的人希望通过去国外深造充实自己。谈及对二线城市的印象,工作及生活压力小,生活成本较低,房价可以承受,竞争不太激烈等内容排在前三位,还有29.5%的人认为二三线城市生活环境舒适,但也有28.5%人觉得在这样的城市好工作不好找。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大城市的优势,正式二三线城市的缺憾。而小城市的隽永,也是上海等大城市不具备的情趣。对于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房价飙升推高生活成、工作压力太大、幸福xxx低是人们逃离的主要原因。因为觉得“二线城市更适合自己”而离开的人仅有6.8%。这也为坚守者提供最现实论据。有一部分人认为:虽然大城市房价高、生活压力大、存在着种种尴尬和不愉快的经历,但对于他们而言,比起家乡的信息闭塞、机会不均,如果想有所作为和发展,坚守上海、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已经是{zh1}的选择。也有受访者表示,目前二线城市的房价也日渐走高,生活成本也在逐步加大,但环境问题、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起一线城市,中小城市物价低、环境好等优势显得越来越弱。

  想留留不下,在大城市生活实在艰难;想逃无处逃,二三线城市的安逸正在蜕变。徘徊在逃离和坚守的十字路口,该往何处去?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的分析师表示,无论是坚守“蜗居”还是离开,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审时度势。对于专业能力强,适应环境快的人来说,只要有机遇,肯努力,到哪里都会得到发展。只要将青春安放在适合的位置,就是人生的可贵积累。有专家称,“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以及政府综合能力的提升、服务意识的加强。一二线城市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而人才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未来不仅会出现一线城市的人才向二三线城市流动,也会有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招揽人才的情况。”相对于乡镇而言,城市的本质就是大量产业、文化、政治机构的结节点,它所提供的有效地就业需求带来了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当前人们对于坚守与逃离的争论,是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无论是为了理想坚守,还是出于理性离开,只能说明人们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增加了,实际上折射了出社会前进的步伐。

  让“逃离”变为合理的“流动”,是政府面临的课题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后,美国就出现城市白领迁移的现象。当时的背景是美国郊区化浪潮高涨。除了城市本身问题的因素外,主要得益于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张。从人口流动的特征来看,唯有高学历者、高收入者、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者的流动性最强。

  这种现象随着美国资源的均衡发展而从未间断。他们迁居的理由大多是因为小城市治安稳定、交通方便、房价低,并且能在清新的空气中休闲娱乐。

  显然,中国大都市白领阶层的被迫逃离与美国白领的迁居有本质的区别。在中国,户籍问题形成了很大的障碍。在一线城市工作,如果你没有当地户籍,读书、就业、购房、养老、医疗等等问题都很难解决。

  或许在未来一段时间,一线城市白领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现象会更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未来一段时期内,二三线城市与大都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这些城市的工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必然会吸引很多企业的投资,而企业的迁徙会带来人才的流动,这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另一方面,物价的通胀依然会“吓跑”更多在上海成长、并能为上海做出{zy1}贡献的人才。

  一个城市的功能影响并决定着其定位,直接会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人才在这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人才的“逃离”现象升温,也为上海市政府及一些大城市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让人才“合理”流动而不是逼迫人才“逃离”?因为对于这一轮的人才流动,和普通打工者的流动有本质的区别: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和资本积累,在一线城市拥有至少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甚至担任领导职务;他们更追求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并不xx以薪水为考量要素,相当一部分人是环境逼迫下的无奈举动。长期以来,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会影响并决定着人才的流向与发展,这三个因素会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资本,但也会成为吸引人才的障碍。所以,与二三线城市因长足发展推出的吸引人才的政策相比,我们的大城市是也应适时缓解人才们的生存压力,营造更多人性化的空间。




郑重声明:资讯 【大城市的你选择“蜗居”还是“逃离”?_连接器英才网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