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们都认为银行会知道他们正在做些什么- hnov11beol - hnov11beol ...
管理者们都认为银行会知道他们正在做些什么 [原创 2010-04-10 13:26:47]   



  如果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美国坦诚直言,那么它的建议会是:除非破除阻碍经济复苏的金融寡头,否则所有经济复兴计划都会以失败告终,xx信息。美国必须同全世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抓紧时间,阻止大萧条的到来。

  最近3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见证了数个国家的经济危机,乌克兰1994年的恶性通货膨胀;1998年夏天俄罗斯因发行新债券购买偿还旧债券失败而急需救助;1997年,印尼卢比大跳水,同年,韩国因外国银行突然拒绝向其发放新xx而导致30年的经济奇迹陷于停顿。

  这些危机都有相通之处:每个国家都需要xx,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做出巨大的变革以确保这些xx能够发挥作用。几乎所有处于危机中的国家都要学会如何自力更生,以遏制经济衰退,必须要扩大出口,减少入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则需要帮助它们制定在这阶段适用的政策,如预算、货币供应量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担心

  不过,xx信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员和经济学家们最担心的是: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家的政治问题可能会成为阻碍经济复苏的{zd0}障碍。通常情况下,导致这些国家陷入经济困境的原因很简朴:大权在握的巨头们透支了经济的繁荣,埋下巨大的风险。新兴市场国家(泛指美国和日本等市场成熟度较高的地区之外的所有国家)的政府和私营企业主形成了同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寡头。寡头管理国家更像管理一个上市公司,他们就是控股的股东,xx信息。这些人的投资通常是有利于整体经济的,但他们总是进行风险极大的xx式投资。他们认为,凭借政治关系,可以把所有遇到的实质性问题都推给政府解决。

  过去5年,俄罗斯的私营经济体从全球各国银行及投资者那里借款4900亿美元,他们认为俄罗斯的经济在能源部门的支持下会一直快速发铺下去。俄罗斯的寡头们花费资本收购其他公司并进行投资,xx信息,增加了就业,同时博得了政治幕僚的好感,得到了政治上的支持,他们就能进一步牟利,并得到税收优惠和补贴。

  其他新兴市场的寡头也如此效仿,他们耗费大笔财富,背负巨额债务搭建商业帝国。当地银行迫于政府的压力,不得不向精英们和依附于他们的人倾斜放贷。过度xx给个人、公司或是一个国家带来的后果都是极其严峻的,信贷的条件必将愈发严格,而最终,xx的条件将严格到没有人可以接受。

  事态每况愈下,之前xx给这些金融寡头的地方银行趋于崩溃,此前还是“公—私伙伴关系”如今变成“裙带资本主义” 了。信贷无法使用,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瘫痪,政府被迫削减外汇储备来维持进口、偿债并补偿私营损失。但这些储备终将耗绝。所以政府通常情况下会扫除一些导致现金流失的大窟窿,并且重组严峻失衡的银行体系,换言之,就是至少压缩一些寡头。

  通常新兴市场国家不会{sx}压缩寡头的方祛,恰恰相反的是寡头享有得到政府帮助的优先权,比如优先获得外汇,减免税收。俄罗斯式援助最典型:政府为私人债务提供担保,,但寡头们最终认识到由于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政府不可能xx接收私营企业的债务,所以注定一些寡头不可能在经济复苏之前得到帮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愿意向俄罗斯发放xx,但前提是要确保总理普京做好准备,愿意向他的好朋友们保持强硬态度,比如从无能和贪婪的“企业家”手里夺取银行体系的控制权。当然,普京的&ldquo,xx信息;朋友们”会反击,他们会动员盟友做工作并向政府其他部门施加压力以得到额外的补贴。

  很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项目“夭折”就是因为政府对待亲信的态度不端正,直接导致巨大的通货膨胀等等,只有在寡头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计划中作出准确抉择之后,项目才能重归正轨。1997年,关于让哪个强势家族的银行关门的问题,在泰国解决得还算顺利,但是在印度尼西亚直接导致了总统苏哈托的倒台以及经济混乱。

  根据多年的经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人员知道,除非一些强势的寡头暗中阻挠,否则该组织稳定经济并保持有益增长的计划都会成功,而寡头的阻挠却是新兴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zxj}的寡头政治

  美国现在面临的金融危机同以去发生在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的情况惊人地相似,都是全球投资者担心该国或其金融部门无法偿还如山的债务而突然停止放贷,而银行由于无法再举新债来偿还旧债而让担心变成了现实。这便是促成雷曼兄弟公司在去年9月15日申请破产后导致美国金融部门所有资金来源枯竭的原因,xx信息。银行体系的疲弱迅速波及到经济的其他方面,造成严峻的经济萎缩。

  更令人不安的相似之处就是金融家——精英的商业利益是导致美国这次危机的始作俩者,他们依仗政府的支持入行越来越大的xx,直到不可避免的崩溃,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正在利用其影响阻扰各种拉动经济所急需的改革,而美国政府好像束手无策,或是不愿对他们采取行动。

  投资银行家们和政府官员更喜欢责怪美国在网络泡沫破灭后降低利率,或是中国大量的美元储备阻碍了美国货币的流通,还有人抱怨房利美和房的美公司促入住房的长期努力。但是这些不同的政策:轻度调控、低息xx、不成文的中美经济联盟、促进住房等都有一定的共同点,即无论是否与政治势力有关,都要让金融机构获利。如果政策的变化应对了危机但又限制了金融机构的收益,那么这一政策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金融机构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带给了银行家们巨大的政治影响力。美国金融业的繁荣始于里根时期,在克林顿和布什政府的宽松政策支持下,货币政策、证券交易、利率互换等大大增加了金融服务的获利机会。华尔街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从1973年到1985年,金融业利润仅占美国企业利润的16%,20世纪90年代达到20%~30%,此后一度达到41%。2007年,金融业利润为美国海内企业平均利润的181%。

  早在摩根大通的时代,xx信息,银行恐慌仅通过私有银行间的协调即可解决,政府根本无法插手。而现在,美国不仅有{zxj}的经济、军事、科技,也有{zxj}的寡头政治。不同于原始的政权制度,美国金融业通过积累文化资本来获得政治权利。银行业和证券业已经成为政治活动的{zd0}贡献者,xx信息。

  金融业对政治的影响渠道就是在华尔街和华盛顿政府之间的人员流动。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曾任高盛投资公司的联合主席,后成为花旗集团执行委员会主席。亨利•保尔森,高盛的CEO,后担任布什政府财政部长,xx信息。艾伦•格林斯潘离任美国xx储备委员会主席后,成为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一名顾问。这些人脉关系在过去三届总统政府中强有力的拉近了华盛顿和华尔街之间的联系。

  华尔街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地方,空气中都充满了权力,那些执行官们也认为他们手中掌握着操控世界的杠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金融业巨头能够如此容易的接触到美国{zg}层的政府官员颇感震惊。

  几代决策者已经过于迷信华尔街了,不管银行说的是否真实都会盲从。接任格林斯潘的伯南克在2006年说道:“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越来越复杂&hellip,xx信息;…各种规模的银行组织在过去二十年中在风险分析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这只是一种臆测,立法者、学者、管理者们都认为银行会知道他们正在做些什么,可实际上他们不知道。以AIG为例,其金融产品部门在2005年创造了25亿美元税前利润,主要是通过销售大量低价的金融衍生品保险业务所得。这一策略在去年是盈利的,但是现在却是灾害性的。截至去年秋季AIG共有超过4万亿美元的未支付证券保险,目前美国政府为了挽救公司承诺用1800亿美元的投资和xx弥补AIG在制定自己的复杂风险模型时所说的那种“不可能出现的损失”。

  

郑重声明:资讯 【管理者们都认为银行会知道他们正在做些什么- hnov11beol - hnov11beol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