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陶瓷记录江南民俗

他用陶瓷记录江南民俗

2010-04-07 12:41:22 阅读6 评论0 字号:

 

--徐建作品赏析

 

从刨番薯皮到筑土墙屋,一桩桩都是那么熟悉的乡村故事;从土车司机到做乡工的缝纫师傅,一个个都是印象深刻的乡里人物;从挑着鱼苗沿街叫卖到大路边上开炉补锅,一件件都是倍感亲切的陈年旧事;还有拉开架势站着xx步刨杉木板子的木匠,随时将一块围裙搭在膝盖上就可以开始工作的补鞋匠。。。。。。。

把醴陵市美协副主席徐建的陶瓷作品摆在案头,然后捧上一杯茶,静静的看着,你就能够听出历史的声音来,一群群那么熟悉的勤劳而又纯朴的村民,人群之中或许就有你熟悉的长辈;欣赏徐建的陶瓷作品,你还能走回到五彩缤纷的童年,一件件作品浏览过去,像是在看一本连环画,一件件趣味盎然的故事就在你的眼前演绎,是那样的亲切,仿佛一切都伸手可及,小伙伴们甚至在等着你一同参与其中。这就是一种难得的艺术的享受。

看徐建的作品,你还会有一种深刻的感受:他在急切的诉说,诉说千年醴陵那段艰辛的历史,诉说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熟悉而又能够清楚感觉到正在一步步离我们而去的哪些生活细节;其实,他诉说就是我们这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江南古城独特的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本土文化。

2009年10月,醴陵釉下五彩精品瓷器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时侯,就有专家不断提出讨论课题:如何给釉下五彩瓷器一个较为准确的历史定位呢?除了作为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之外,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还没有更多的社会价值呢?徐建的作品或许就在试图证明一个新的认知:釉下五彩瓷是具有断代意义的文化载体。

能够准确而且稳定的传承文化信息是文化载体的必备条件,古人刻有文字、图案的石头、我们日常使用的纸张、数码相机的存储卡、电脑硬盘等都是文化载体。但是,具有断代意义的文化载体至少需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真实完整的记录文化信息;二是便于长期保存;三是能够被大多数人所运用。在历史上,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载体首先是竹简,通过刻画线条来保存文化信息,一度成为若干个朝代主要的文化传承工具。然后是帛布和纸张的发明,特别是宣纸的发明,为文化信息的传承提供了更加方便同时也更加稳定的载体。起源于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瓷器也xx具备了这三个特征。现在的釉下五彩瓷器,和宣纸相比较,制作工艺更为成熟和便利;和青花比较,色彩丰富、逼真,可以xx反映事务的本来面貌,淋漓尽致的表达文化内涵;更加奇特的是釉下五彩还有一个重要特征,能够象淘吧一样接受大多数人自由的在瓷坯上进行文化思想的表达。徐建的作品正好为这个判断作出了一个xx的诠释。

徐建的作品更多的是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和传承,在他创作的作品中,记忆中的江南民俗转换成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彩色图画。经过烈火的历练,陶瓷颜料xx真实的将民俗故事中江南建筑和器物xx还原出来,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更是表现得惟妙惟肖。娴熟的绘画语言表达,加上釉下五彩瓷特殊的釉下施彩、高温发色工艺,徐建的作品就将地方独特的民俗文化永远定格在了瓷坯之上,成为文化传承上一种崭新的近乎xx的载体。

随着釉下五彩瓷技艺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为了配合旅游产业的发展,醴陵市委、市政府在先进文化带动战略推进计划中已经作出规划,不久的将来将建成釉下五彩瓷吧一条街。即便是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够自由的拿起毛笔,蘸上陶瓷颜料,将胸中的爱恋和感受表达到瓷坯上去,变成真正永恒的纪念。若干年之后,后人发现这种鲜艳如新、晶莹剔透的瓷器,一切恍如昨日,那该是一种多么大的惊喜哦。从这一点来看,徐建的江南民俗陶瓷作品,为醴陵釉下五彩陶瓷的发展打开了一条独特的通道,一条通往未来的陶瓷大众化的通道。

徐建是醴陵市美协副主席,同时还是一个中学教师,他以教师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文艺家对于地方传统文化的xx热爱选择了传承民俗这个创作课题,可以说是釉下五彩瓷技艺给了他一个精美的表达形式,也可以说是他给釉下五彩瓷业标明了另外一种发展方向。基于这个认知,徐建的釉下五彩陶瓷作品必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他用陶瓷记录江南民俗】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