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词条正文(十)

193 保留值碳数规律carbon number rule of retention  是一个经验规律。实验证实,在一定的柱温下,同系物各组分的比保留体积Vg的对数与其分子中的碳数成线性关系(碳数为12时可能有偏差),

log Vg= C1n+C2

式中C1C2是与固定液和被分析物质分子结构有关的常数,n为分子中碳原子的数目。依照此规律,只需用少数几种同系物组分确定Vg-n直线的斜率,就能推知其他未知同系物组分的保留值或碳数,与所得色谱图对照,便可进行定性分析。

 

194 保留值沸点规律 boiling point rule of retention  是一个经验规律。实验证明,对同族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目的异构体来说,其各组分比保留体积Vg的对数与组分的沸点成线性关系,

 log Vg= B1Tb+B2

式中B1B2 为经验常数,Tb为异构体的沸点。在色谱定性分析时,依照沸点规律,从已知组分保留值对数和相应的沸点作图得到的直线上,即可推知未知同族异构体组分相应的保留值(还可推测某些物质的沸点),与所得色谱图对照,便可进行定性分析。

 

195 比渗透率 specific permeability B0  描述色谱柱阻力的一个参数,用B0表示。当气体通过一根色谱柱时,柱中填料(填充柱)或细小的管柱(毛细管柱),对气体有一定的阻力,毛细管柱的B0大约是填充柱B010-100倍。

B0=Lηu/Δpj

式中B0为渗透率,L为色谱柱长,η为柱温下载气的粘度,u为平均载气线流速,Δp为柱出口和进口压力差,j为压力校正因子。

 

196 皂膜流量计 soap film gas meter  气相色谱中最常用来测量色谱柱出口载气流速的一种计量管式玻动仪器,如图所示。管的下端装有皂液,当载气流入计量管时,制成皂膜,载气顶着皂膜自下而上地匀速移动,用秒表测定皂膜在两刻度之间(对应一定体积)移动所需的时间,即可计算出柱出口载气的体积流速,测量精度可达1%



197 硅胶  silica gel  硅胶属于氢键型固体吸附剂。在气-固色谱中可用于低碳烃、含硫、含氟等气体的分析,在液-固色谱中可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析。由于硅胶表面硅醇基团的强吸附作用,常使色谱峰形不对称,使分辨率受到影响,因而硅胶的应用受到限制。但当硅胶经过衍生化处理后,硅胶表面的活性基团被封闭不再有活性,或通过键合其他极性化合物来调整其极性,其键合相的硅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8 分子筛 molecular sieve  -固色谱中常用的一种固体吸附剂,它是一种具有与某些分子尺寸相当的多孔穴的结晶型硅铝化合物。当被分离物质的分子体积小于分子筛孔穴通道时,便进入通道而被吸附,否则不被吸附,因而混合物组分彼此得到分离,例如对空气中氧和氮的分离,5A13X分子筛都是有效吸附剂。由于分子筛是一种强极性的吸附剂,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吸附容量(是高效干燥剂),吸水后的分子筛会失去活性,所以在使用前必须活化,一般在550下处理45 h

 

199 高分子多孔微球  porous polymer beads, GDX  由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共聚制得的高分子多孔微球,可作为气-固色谱或气-液色谱的固定相。被分离的组分直接在微球表面进行吸附或分配,它既可作为载体,又可起着固定液的作用。这种多孔物质的疏水性很强,对水及乙二醇等极性物质有着十分理想的分离效能,是测定有机物中微量水的一种优良的色谱固定相。高分子多孔微球的粒径、孔径、极性都可以通过改变聚合工艺条件得到不同分离功能的微球,以满足分析工作的需要。

 

200 固定液的相对极性relative polarity of stationary liquid  固定液的极性是相对于极性的β,β'氧二丙腈和非极性的角鲨烷而言。具体测定方法是,首先规定强极性的β,β'氧二丙腈的相对极性为100,规定非极性的角鲨烷的相对极性为零,然后选取丁二烯和正丁烷作为标准物质在上述极性柱、非极性柱及被测固定液柱上分别测定其相对保留值的对 数,再用下列公式计被测固定液的相对极性Px,

式中g1 为丁二烯和正丁烷在β,β'氧二丙腈柱上的相对保留值的对数;g2为丁二烯和正丁烷在角鲨烷柱上的相对保留值的对数;gx为丁二烯和正丁烷在被测固定液柱上的相对保留值的对数。参见固定液极性条。

 

201 固定液极性 stationary liquid polarity  表征各种溶质与固定液之间作力的参数,可用溶质的保留性能来描述。选用一组沸点相近极性不同的典型化合物,测出在某种固定液及标准非极性固定液上保留指数的差值(ΔI),以此差值作为该固定液极性的量度。通常是以罗什那德(Rohrschneider)和麦克雷诺(MacReynold)常数来表征,常数值越大,极性越强,常数越小,极性越弱,例如异三十烷的MacReynold常数为0,它可做为标准非极性固定液。参见固定液的相对极性条。

 

202 罗什那德常数 Rohrschneiders constant  罗什那德(Rohrschneider)选择角鲨烷为标准非极性固定液,在100柱温下,分别测试了苯、乙醇、甲乙醇、硝基甲烷和吡啶五种化合物在某种固定液和角鲨烷两种固定相上保留指数的差值(ΔI),并以此差值的总和定义为罗什那德常数,以此常数作为对该种固定液极性的表征。

 

203 麦克雷诺常数  MacReynolds constant  定量描述固定液极性的参数。麦氏曾选择了十种典型化合物(苯、正丁醇、2-戊酮、硝基丙烷、吡啶、2-甲基-2-戊醇、碘丁烷、2-辛炔、二氧六环和顺八氢化茚),在120柱温下,分别测定了在226种固定液与标准非极性异三十烷固定液上保留指数的差值,以前五种化合物保留指数差值的总和定义为麦克雷诺常数,并以此常数来表征固定液的极性。目前,麦克雷诺常数使用比较普遍,其原因可能是所选化合物的沸点适中,测量比较方便。

 

204 非线性吸附等温线  non-linear adsorption isotherm  这是在气一固色谱中经常出现的等温线类型。当气相中被吸附物质的浓度过大时,吸附剂上被吸附物质的量不随气相中该物质浓度的增加而成线性地增加,这时等温线呈向下弯曲的形式(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其对应的色谱峰为拖尾峰。当气相中被吸附物质的浓度较高时,吸附剂上的吸附量随气相中物质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这时等温线呈向上弯曲的形式,其对应的色谱峰为伸舌峰,减少进样量或降低样品的浓度是改善上述非理想状态的有效措施。

 

205 分流 split stream  在毛细管柱色谱中,为适应样品容量小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进样措施。分流的目的是只允许一小部分混合气样品(相当纳升级样品)进入色谱柱而其余大部分混合气被放空,同时也使载气以较短的时间将样品带入色谱柱中,大大减少了色谱峰的扩展。

 

206 分流比  split ratio  分流比是指进入毛细管的样品和载气的混合气体体积与放空的混合气体体积之比。对常规毛细管柱(0.220.32 mm I.D.)的分流比一般为1:501:500,对大内径厚液膜毛细管柱的分流比较小,约为1:51:50,对小内径毛细管柱,其分流比超过1:1000

 

207 尾吹气  make-up gas  在毛细管色谱分析中,在毛细管柱的出口端引入的一路气流。其作用是减少柱后的死体积,改善柱效,满足检测器的{zj0}气体流速,以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尾吹气可采用N2H2He、空气等,其流速需根据检测器的灵敏度而设定,应与检测器相适应。

 

208 分流进样法 split sampling  毛细管色谱中常用的一种进样方式,是指在毛细管柱入口处,按一定的分流比,通过分流阀将样品混合气分为两部分,一小部分样品混合气进入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分析,其余大部分混合气放空。目的是为了把微量样品瞬间引入色谱柱,提高柱效,避免由于进样时间过长而造成的谱带展宽,这种进样方法对宽沸程样品易产生非线性分流使样品失真。参见非线性分流条。

 

209 不分流进样  splitless sampling  将全部被分析样品注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分析的一种进样方法。在进样时,把分流系统的分流阀关闭(一段时间),使所有样品在汽化室内蒸发为气体后,被载气带入毛细管色谱柱,然后再开启分流阀吹走少量剩余的未进入毛细管柱的样品混合气体。它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适用于痕量组分的分析。

 

210 柱头进样 column head sampling  采用特制的柱头进样器,直接把样品注射到柱子顶端的一种进样方法。其目的是为避免分流而引起的样品岐视现象,以提高分离的精度。在柱头进样器的顶部,有一个锥形导管和特制注射器进入的通道,此通道的内径要与注射器的外径相匹配,在进样器底部通入冷空气,使注入的样品溶液呈液态,在进样的过程中,色谱柱柱头进样区应保持温度恒定,以避免样品产生岐视。使用柱头进样时,通常是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工作。






郑重声明:资讯 【气相色谱词条正文(十)】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