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总裁杨绵绵

海尔总裁杨绵绵

2010-04-07 22:33:37 阅读8 评论0 字号:

她是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海尔集团副、常务副总裁、执行总裁、总裁。她17年如一日,坚持深入基层,不断创新。她积极实施海尔xx战略,坚决贯彻海尔多元化战略,采取低成本扩张和出口创牌的战略决策,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拉动了20万人的就业;她大力推进海尔国际化战略,主持搭建了海尔电子商务平台,推出了模块化设计平台,创造了满足个性化需求的B2B2C全新营销模式,积极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整合全球资源。使海尔成为全球知名的家电企业

目录[]



     1958-1963年,内燃机系学生;
  1963-1971年,青岛劳动局技校教员;
  1971-1979年,青岛压铸厂技术员;
  1983-1984年,青岛家电公司高级工程师;
  1984-1993年,青岛电冰箱总厂,副厂长;
  1991年至今,海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裁;
  1993年7月,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1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出口创汇4.2亿美元,上缴税收22亿元。她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女企业家、全国优秀管理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人才等荣誉称号,被推选为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副厂长期间,协助厂长主抓生产、技术、科研开发、质量管理等工作,使一个濒临倒闭、亏损147万元的小厂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海尔的目标是冲刺世界500强,目前杨绵绵女士正在协助总裁率领全体海尔人向这一目标迈进。   1988年获青岛市劳动模范;1988年获青岛市女企业家称号;1989年授予省“三八”红旗手;1989年授予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1990年获省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一等奖;1990年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1994年授予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4年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人才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全国发明展览会巾帼发明奖;1995年获省“齐鲁巾帼十杰”称号;1995年获国家科技成果奖;1995年获青岛市贡献突出科技人才称号;1995年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称号;1997年获美国国际优秀企业家贡献奖;2008年获得“青岛市xx杰出经济女性”称号。
  进修考察情况: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培训;青岛海洋大学英语培训。
  2001年,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和全国妇联将“杰出创业女性”称号及“巾帼建功标兵”两项
  2004年,《华尔街日报》首次发布“全球最值得xx的50位商界女性”,杨绵绵获此殊荣
  2005年再次荣获中国优秀女企业家称号,并再次当选为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2009年,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09年度全球50大商界女强人,杨绵绵位列第17位,在6位上榜华人女总裁梯队中领衔。   1997年10月在《标准与》,信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促进国际贸易,创{sjj}xx企业。1998年11月在《科技与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走向全球竞争。1998年11月在《Management of Technology》,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走向全球竞争。1995年10月在《International CFC and HALON Alternatives Conference and Exhibttion》,Latest Developments on CFC substitution IN China.
  杨绵绵:把简单的事认认真真干了20年
  这无疑是青岛这20年改革开放历史中最成功的一个引进“项目”。从1984年开始,“利勃海尔”,一个赶大潮的“项目”引进青岛后,之后的20年中就再也没有停歇过,一路奔跑,长成了中国{dy}品牌,世界品牌百强:海尔。
  与这个“项目”一路奔跑了20年,海尔集团总裁的杨绵绵女士,讲述那段历史的时候,一种保持了20年的真诚与热情流动在空气中,洋溢在她脸上。
  对话,一直持续了100分钟,时空流转。   “其实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不要让项目‘黄’了”
  杨绵绵:1984年,从整个国家到青岛市都是改革开放的浪潮,所有的企业都想找到一个可以引进的项目,找到项目这个企业就有活路了。那时全国已经有40个定点冰箱厂了,基本上要“关门”了,青岛电冰箱厂是硬挤上的。德国“利勃海尔”当时来中国晚了些,我们正好没有引进项目,就抢到了这个项目。项目是抢到了,却没有人来干,为什么?因为这个项目要xx900多万,900多万上哪去找?又怎样去还?
  900多万对这个企业来说是天文数字。
  记者:当初青岛的收入是个什么水平?
  杨绵绵:一个工人的收入不到40块钱。当时这个厂的领导如果能够贷来10万块钱,就算是很有办法的,所以这个10万和900万对比,很多厂长都不能面对这个项目,这一年中已经连换了3任厂长了。也是形势所“逼”,当时作为家电公司的副经理,力主“企业要想改善命运的话,就必须走引进项目的道路”,“利勃海尔”这个项目,又是他费尽周折到轻工部、到省里争取到的,并承诺一定要把它做好的,张瑞敏是个很讲信誉的人,他自己承诺要做好的项目,就一定要做到。{zh1}张瑞敏就亲自来做了。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项目不要叫它‘黄’了。那时,还没有市场观念,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企业都在搞项目,大家都在忙谈判引进项目,签了合同的话,这个企业就算是走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的道路,所以大家都在挤引进项目这条路,引进了一个项目,企业就从封闭一下子进入了开放时代。
  “张瑞敏的真诚感动了别人,德国人的认真震撼了我”
  记者:项目需要的900万资金怎样解决的呢?
  杨绵绵:{zh1},很多人是被张瑞敏说动了、感动了,敢于决策来投这个风险项目。他这个人做事是非常认真、非常真诚、非常用心的,比如说,到北京去批引进项目的时候,冬天,天寒地冻的,坐火车就是站着也要去,为了节约一些体力,就带着马扎上车,在马路上买点花生米什么的带着,为一个xx没有名气的集体小厂批引进项目,真是xx要靠自己去说服,反复讲这个引进项目的远景,这个项目将怎样改变整个青岛市轻工业状态。
  记者:当时这个“远景描述”是什么样的?
  杨绵绵:就是讲几年能收回投资吧。但在青岛论证这个项目的时候,在黄海饭店,一大桌子的人都提意见,几乎所有的部门对这个项目都不看好。一分钱也没有,就那么几块地,几间破房子,要把那些没见过、也不懂的设备引进来,谁心里都没底。为了练兵,我就去市图书馆找怎么做冰箱的书,还真找到了一本书名为《电冰箱》的书,作者叫单大可。一打听,这人在上海,是第二军医大学的教授。我就赶到上海去找到他,想他一定知道冰箱是怎么做的?接着就把他请来做顾问,请他来给我们讲课,冰箱是怎会回事,发泡是怎么回事?制冷机、压缩机、冷凝机是什么?他从头给我们灌输了一遍。
  记者:军医大的教授怎么会做冰箱?
  杨绵绵:他是学药学的,药要放在低温冰箱里,当时没有冰箱,当时xx上的人很多都是自力更生的,他就自己研究,自己做冰箱。我们又派了一个技术部门到北京雪花冰箱厂去参观学习,“偷偷学艺”,根据带回的零部件,自己来画出图纸,然后,单老师用他的土办法,告诉我们冰箱怎样做。
  记者:“土”到什么程度?
  杨绵绵:作坊式的,xx是一个小作坊。比如说,冰箱的内胆和箱体之间的发泡 层,用两种“料”,一种叫“黑料”,一种叫“白料”,国外都是用机器的搅拌发泡的。 我们是弄一个桶,桶里面加上白料,加上黑料,放一个钻床,钻床带一个大翅子搅,搅好了就马上倒进去,倒的慢了,就发不成泡了。就这样,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只是为了赶这个大的潮流,为了走引进这条路,开始了冰箱的研究。那时候, 真的是我个人都没有想过,这个冰箱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海尔会走到今天这个地 步。当时我想,张首席也就最多干两年吧,他回去了,我也就回去了,结果一做就做了这么多年。
  记者:你怎样评价当年这个项目的引进在整个海尔发展中的作用?
  杨绵绵:这个引进播下了一粒种子,也是这个开放的种子,促使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我个人从这个引进中得到的{zd0}收获就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人那么认真工作过,德国一个普通的做果菜盒的操作工人,注塑出来一个果菜盒,他就欣赏一下,他的动作应该称为检查,但我从他的眼光里看到的是一种欣赏,对自己这种劳动成果的欣赏,欣赏之后,他就在这个机器周围一通忙活,让他下一个干得 更好。这种精神感动了我,我一下子看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认真负责的人。这个工人让我感动了很久,给了我灵魂上的震撼。我想我们也应该这么做,要想改善自己,先从认真做事开始。 这种精神在做整个海尔的事业当中,影响非常大:工作就要像他们那样,把每一件 产品都做成自己的一个精心作品,自己也欣赏起来也高兴。所以,高起点引进了利勃海尔技术,我们又干得特别快,当年就干了1万台,马上就见效了,当年就见效益 了。
  20年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一种‘瘾’,海尔心里有梦,不断进取”
  杨绵绵举着海尔的手机为记者演示:海尔的手机摔不坏
  记者:海尔成长的20年,也是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的20年,“一个品牌带动了一个城市的品牌战略”?
  杨绵绵:海尔的认识是“国门之内无品牌”,当然也应首先从国内做起!青岛的改革开放紧跟国家的步伐,这给海尔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海尔的成功,给同城的企业以很大的自信心,有的企业认为,同样是青岛的企业,海尔能搞好,我们也一定行。 另外比如说操作层面的企业情报,同城的企业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批国内品牌 被带动了起来,共同促使青岛成了全国有名的品牌城。
  记者:20年的高速发展是怎样实现的?
  杨绵绵:企业要不断发展,目标越来越高,在目标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中,社会对你这个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你的美誉度越来越高,你的产品变成了别人的需要了,你做的事情社会需要,就有了社会价值,就会刺激你要干得更好,新的目标就又产生了。后来“海尔”超越“利勃海尔”,“利勃海尔”说,因为你们心里有梦,这个梦想就是不断进取的目标,海尔能够超越“利勃海尔”就是靠不断的进取,认真听用 户的需求并满足他们。这样的发展和超越是一种“瘾”。
  记者:海尔怎样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
  杨绵绵:张首席有超前决策的敏感,在需要变革之前做出变革。他在不断找企业的 突破点,找到一个突破点,就拔出一个更高的目标,其它地方马上暴露问题,大家马上动手解决这些问题;刚提高了,他又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再解决问题,再突破,企业就一点点拉起来了靠近{zg}的目标,创自主的{sjj}品牌。
  记者:张首席曾经提出要在他退休前,把海尔做成世界{zj1}影响力的前10名品牌,有多大的信心?
  杨绵绵:只要提出了目标,就一定要去实现。对于海尔这样规模的企业,只有生和死的结果,找不到发展的目标,就意味着死亡了,找得到,还有希望,但路还很艰难,要靠海尔每个员工的经营。
  后记
  简单的事,认真干了20年 海尔要沉下心来慢慢品。虽然谁都知道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但创新是要落地 的,怎么落地? 没有神话,没有xx,海尔只是把简单的事认真干了20年。什么叫不简单,能够把 大家都公认的非常简单的事,千百遍的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能够把容易的事情认真做好,就是不容易。 海尔把“认真”坚持了20年。很多人学海尔,为什么海尔的管理模式搬不走?它太枯 燥太认真、太辛苦,于是学的人很快就偃旗息鼓了。杨绵绵说,人有三商:情商、智商和韧商,而韧商最难达到。
  把简单的事认认真真干了20年,才有了今天的海尔。
  在海尔这个全球知名的中国企业中,杨绵绵一直隐藏在张瑞敏的身后。直到这两年,海尔迈出的步伐越来越大,杨绵绵也终于将她的闯劲呈现在公众面前。2004年,美国《财富》杂志评出世界商界50女强人,她名列第8位。   “和杨总裁一起工作,你会变得更年轻,因为她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在采访中,很多和杨绵绵共过事的海尔员工开场白出人意料,没有人想得起杨绵绵是上世纪40年代初出生的人。
  1999年,已经58岁的杨绵绵学会了开车。像学习开车一样,她对一些新事物、新知识,也都充满好奇,有学习的冲动。每周,她要工作70多个小时,但从没放弃过学习。对一切新鲜而又想了解的东西,她总是虚心向人请教。虽然年纪已过花甲,她还在学习电脑、了解网络、如饥似渴地读书,甚至还拿起了英语课本。
  对于这种不同寻常的勤奋,杨绵绵认为是来自对工作的享受心态。“我在德国看到过一个普通做果菜盒的操作工人,他每注塑出一个果菜盒,就欣赏一下。其实他的这个动作应该称为检查,但我从他的眼光里看到的是一种欣赏,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欣赏。欣赏之后,他就在这个机器周围一通忙活,让下一个做得更好。这种精神感动了我,我一下子看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认真负责的人。这个工人让我感动了很久,给了我灵魂上的震撼。我想我们也应该这么做,要想改善自己,先从享受工作开始。”
  爱笑,是杨绵绵保持活力的一个标志。不管是在公众面前,还是在车间里,只要有她在场,总是笑声不断。“她这人平时就喜欢和我们开玩笑,没有一丁点总裁的架子。”一位基层的海尔员工说。   张瑞敏曾经回忆过自己创业时的这个选择:“当年力邀杨总裁一同创业,就是觉得她和别人不同,在她的同龄人还在利用上班时间买菜、织衣、洗衣服的时候,她在认真地读书学习。”
  她那时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那时候,真的我都没有想过,这个冰箱厂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海尔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当时我想,张首席也就最多干两年吧,他回去了,我也就回去了,结果一做就做了这么多年。”   在海尔,杨绵绵无疑是一个将帅级的人物,对于管理艺术,她有这样一套理论:一个成功的{ldz}应该具备“三商”,即智商——能准确地理解事情;情商——心理素质要好,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韧商——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摔倒了再爬起来。“对于一个{ldz}而言,光有情商和智商还不行,关键还是要有韧商即韧性,这条最难达到。”
  张瑞敏在中国名气很大,他到处宣讲海尔成功背后的管理之道,比如他倡导的“市场链模式”。这个模式的实施者就是杨绵绵。
  尽管杨绵绵身为公司的“二把手”,但她自认是个不折不扣的“终端者”。她说:“我比较善于到终端去,只有到终端我才有灵性,才能碰出火花来。”整整20年,杨绵绵的每{yt}都和海尔联系在一起,而且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在她的工作日程表上,几乎没有节假日。她还常说:“只有到现场才能发现问题,正因为商家对海尔产品很重视,所以我们更应该而且必须把工作做得更好。”   杨绵绵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上有年近九旬的婆婆,下有两个已婚的女儿,她自己还在1997年成了外祖母。杨绵绵和爱人是大学同学,几年前爱人从总工程师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从此有了一个主要任务:照顾好家庭,给妻子营造稳固的大后方。
  有人说,事业和家庭是对立的,杨绵绵却说:“家庭服从事业,事业上的成就可以使家庭生活更幸福。”但不管怎样说,在杨绵绵的人生中,毕竟还是海尔这个大家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外界常常感到疑惑的地方:你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和你差不多大的人早就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你还这么拼命是为了什么?杨绵绵回答:“发展是一种瘾,我欲罢不能。”




引文来源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海尔总裁杨绵绵】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