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及交通运输业改造始末/胡复兴张德新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手工业及交通运输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项伟大的社会改革,发生在20世纪的50年代初。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百业凋蔽、百废待兴的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乱摊子。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了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按照xxx同志的建议,于1952年提出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并按照这个总路线开展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手工业及交通运输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崭新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为了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除行文指导外,还通过《工商通报》等内部刊物向全国沟通信息,传播政策、措施。全国上下经过了三至四年的酝酿、调查摸底、试点之后,于1955年掀起高潮,1956年胜利结束。

    我们老河口市(原光化县),自清朝中期,已是一个“商贾辐辏,灯火万家”的商贸集散地,其商业、手工业及水上运输等相当发达,市场十分繁荣。后虽累遭战争破坏,至建国初仍有疋头业、百货业、杂货业、烟酒业、酱园业、五金业、中药业、西药业、果品业、茶叶业、陶瓷业、食盐业、石油业、麻油业、柴贩业、石灰业、青菜业、屠商、牛羊肉业、绳索业、木材业、行商业、炒锅业、餐饮服务业、清茶业、土产业、寄卖业、澡堂、理发等行业共2752户;铁器、铜器、木器、竹器筹行业的手工业1780户;私营工业有精益机器厂、协昌肥皂厂等;交通运输业有民船364只、板车1233辆。解放初期,广大工商业者不了解共产党的政策,思想顾虑重重,多数经营者产生了不愿做生意的想法,造成市场萧条、混乱。不利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共光化县委、县政府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在上级有关精神的指示下,于1952年成立了中共光化县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办公室(以下简称“对私改造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贸易公司,由“光化县工商联筹备委员会”(1953年正式成立光化县工商联)秘书长袁振国在办公室负责,并从工商科、工商联等部门抽调人员到办公室工作。由分管财贸工作的副县长主管对私改造工作。

    对私改造办公室成立后,便在全县工商业中开展对私改造工作。同时,派工作组在全县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中进行合作化工作。整个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即1952年至1954年政府对商业执行优惠政策,用经济资助的办法扶持私营商业,结合我市工商业行业门类多、工商业户数多、居住分散的实情,积极活跃市场,同时加强市场管理,提出“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管理口号,采用占领批发市场,稳定市场物价,保证市场供应,合理摆布商业网点,方便人民生产生活,扩大地区差价,充分利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严格控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等六项措施活跃城乡市场。每年在中山公园等处举办一次城乡物质交流大会,并利用各行业理事会,由理事长每月底召开本行业业主会议评议各户经营、纳税等有关事宜。对私改造工作人员白天深入各行业工商业户进行填表登记,调查摸底。调查重点老河口镇有五金、百货、棉布、酱园等行业。农村是仙人渡、张集两个集镇。各工商业户分别填写《分户基本情况登记表》、《分户按月经营情况登记表》、《分行业按天、旬、月公私比重统

 计表》、《花名册》。1955年、1956年增加有《清产核资登记表》和审批手续。这些表格由各行业归口公司和基层供销社党支部,指定专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完成。办公室工作人员晚上加班搞销售额的公私比重数字统计,常常至深夜12点或凌晨1、2点。每年年底向县委及上级党委、政府做一次书面总结汇报。连续三年为进一步做好全县对私改造工作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和充分的准备工作。

    全县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改造是进行互助合作动员。手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合作化工作由县委委员、县城工部部长兼老河口镇委书汜靖汝衡分管,组织工作队,分别由县手工业科、老河口镇和航管站主持开展工作。手工业的合作化工作,由县手工业科科长解金声(后吴枫接任)和共青团老河口镇委书记姚超率工作队40余人,经过宣传发动、学习、讨论,全县手工业系统的铁器、竹器、木器、圆木、笼圈、雨伞、制鞋、缝纫、油漆、机修、草织、皮革、皮箱、木屐、白铁、铜工、被套、丝棉线、印刷、秤、染坊、肥皂、自行车、钢笔、钟表、刻字、织布、梳篾、账本、色纸、糖坊、银饰、轧面、照像、针织、鞭炮、豆腐等38个行业,从业1991人,组织互助组100余个,截止 1954年9月,由互助组组织了合作社。合作社有缝纫一社、二社,制鞋一杜、二社,针织一社、二社,童装社,染坊社,磨坊一社、二社、三社、四社,豆腐一社、二社,豆芽社,理发一社、二社,织布一社、二社、三社,印刷社,钟表社,玉器社,刻字一社、二社,雨伞一社、二社、三社,自行车修理一社、二社,白铁一社、二社、三社,竹器一社、二社、三社、四社,木器一社、二社、三社、四社,铁器一社、二社、三社、四社,铜器一社、二社、三社,皮革社,草绳一社、二社、三社、四社,木屐社,渔业社,鞭炮社,硝坊社,色纸社,糖坊社,油漆社,照像社等66个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互助合作是从组到社,逐步发展起来的,思想斗争也很激烈。如铁业工人井魁五接受宣传发动后,他认为老板的经营作风恶劣,非法暴利竞达70%以上,工人每天要干10多个小时的活,每月工资才五万元(旧人民币),认识到只有走合作之路才不受老板的剥削。他首先动员老板的兄弟及儿子,经过20余次说服动员,答应和工人一道走合作化道路,老板仍不愿意,老板儿子便说:“如果你不参加互助组,我们就分家。,’这样,老板全家都参加了互助组。井魁五又动员当时老河口的xxxxx“汪大昌剪刀”的老板汪大昌加入互助组,汪大昌不同意。井了解到其子汪必华是一名共青团员,便请老河口镇团青委做汪必华的工作,汪必华积极做好父亲汪大昌的动员说服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终与组织起一个6户19人参加的铁器生产互助组。

    1953年水上民主改革结束后,工作组立即转入民船互助合作的宣传动员。工作队员蹲在船上,利用船只停泊靠岸装卸货时的空闲时间组织工人和船民开会学习。通过宣传发动,364只民船于 1954年至1955年组织民船互助组,其组合形式是小船与小船,大船与大船组合,一个互助组一般10多条船。各互助组选举组长1人,行船时如有人生病或发生其他困难,经申请由互助组组长负责帮助解决。到1955年底由陈国银、刘长太等10多条船成立了“光化县灯搭生产合作社”,渡口的船民张志明、吉永昌、侯发林、尤发财等人组织成立了“光化县划渡生产合作社”。

    1955年为继续广泛宣传发动阶段。是年春,中共光化县委调整对私改造领导小组,由县长唐治民任组长、县委常委、城工部长靖汝衡、县委常委、财贸部长杨春辉、副县长刘富臣任副组长,工商科长梁绍庭(南下干部)、商业科长张有礼(南下干部)、供销社主任齐存志(南下干部)、税务局长宋懋兴(南下干部)、粮食局长牛玉庚 (南下干部)、人民银行行长刘月启(南下干部)、老河口镇XXX等为成员。对私改造工作由刘富臣、杨春辉主管,靖汝衡主抓工口的手土业和交通运输业合作化工作。各区、镇委柑应组建了领导小组,商业系统各公司和基层供销社一名负责人和市场干部具体领导各行业对私改造工作。

     对私改造办公室工作仍由袁振国负责,罗清纲、杨国辅、温其凡负责文字材料和数据统计,芦朝林负责后勤,崔希义、曾昭仁、李崇篙、丁本茂、郑传衡、吴洪礼、任廷寿、徐化仁、贾省三、李洪光和工商联秘书徐金城、贸易公司市场股长孙友凉等抓各行业对私改造宣传发动和思想工作。对私改造办公室人员一律在县人委食宿。

    对私改造办公室为了把握好方向,执行好方针政策,认真做好对私改造工作,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反复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和国务院批转国家工商局《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报告》、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一系列政策等,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中国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国内尚存在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同时认识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即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它所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国计民生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又有消极有害的一面。要在和资产阶级保持联盟的条件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争取通过和平的道路,逐步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因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与前苏联全部没收资本家财产xx不同的政策,那就是“和平改造,赎买政策”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就是利用民族资产阶级热爱国家、管理企业经验丰富的一面,限制他们掺假兑水、投机倒把、唯利是图等一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把他们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在提高认识掌握政策的基础上,广泛宣传发动,县领导逢会必讲对私改造的意义,大讲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工商业者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垣路才是必由之路,并要求各级领导都要支持这项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市场干部组织工商业户进行讨论,并且走访到户深入直传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向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庄活,教育广大工商业者向全国知名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那样听共产党的话,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真诚地与工商业者交心谈心,认真宣传政策,耐心说服动员,与广大工商业者肝胆相照。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之下,广大工商业者认识不断提高,端正经营作风并拥护共产党,愿意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支持税务部门在各行业检查偷、漏税收等问题,支持人民银行在各行业发放爱国公债,促使广大工商业者逐步走向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的轨道。对少数一意孤行,不拥护甚至反对对私改造的工商业者和一些不接受教育,继续偷、漏税收的工商业户,开展必要的思想斗争。茶商肖万兴时年60多岁,膝下无子女,老俩口以营销茶叶为生,对对私改造有抵触情绪,千方百计转移自己的资金,并用自己积累的资金买了三口棺材放在家里,同时申报家有黄金二斤,经查他家根本没有黄金,只在床下查到二斤筋子绳。对此,工作人员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直到他认识、改正错误。茶商姚胡子(又名姚佬)和果晶商李福生等人不愿走合作道路,与对私改造工作人员打游击战,一直偷着单干,经多次批评教育无效。对这样一些工商业者,政府便采用切断货源供应的方法,促使他们接受改造。同时对积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工商业者的先进事迹大力表彰宣传。县百货公司市场股股长陈谨泽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做好本行业中私营个体户的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小商贩朱仁金、范先孝等20余户,主动申请走合作道路,在本行业乃至全县各行业中率先组建起{dy}百货合作商店,该店设在木屐巷西头,其门面在后街(现商严街),朱仁金任经理。县委立即召开现场会议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表彰朱仁金等人拥护共产党、听xxx的话的先进事迹。这一举措对私改造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农村对私改造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仙人渡区财贸书记李化五和区供销社市场经理吕海彦

 采取抓骨干带一般,一抓到底的做法,全区对私改造工作进展迅速,受到县委的表彰。

    由于对私改造工作抓的扎实认真,截止1955年10月份,大多数私营工商业者提交了书面申请或口头申请,要求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

    省党代会后,全县掀起了对私改造热潮,这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1955年12月,中共湖北省委召开代表会议,全省各县(市)派代表团出席会议,光化县由县委书记处书记靖汝衡带队,齐存志、张有礼、宋懋兴、王斌、秦仲道等12人出席了省代表会。会上听取了省长张体学《将我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新的阶段》的报告。会后于1955年12月28日至1956年元月4日,中共光化县委召开了“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及交通运输业改造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党政、财经干部1200余人。其中经常参加讨论、学习的有县委4人,区委4人,供销社主任4人,国营经理25人,股长36人,市场员及有关人员85人。会上,靖汝衡作“动员起来,把我县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推向新的阶段”的报告。会后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县工商联白天组织工商界上层人士学习讨论,晚上归口公司召开全行业大会,并分行业按片分组讨论,广大工商业者进一步认识到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纷纷申请走社会主义道路,大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势。五金、棉布、药材、酱园、果品、茶叶、油坊、米厂、协昌肥皂厂等行业业主自愿申请与归口国营公司协商,进行清产核资,经申报批准,实行了各行业公私合营。精益机器厂由县农具一厂兼并,百货、烟酒、杂货、熟食业的一些个体户经本人申请参加公私合营外,医药、屠宰、牛羊肉、清茶、蔬菜、浴池、客栈等行业中的个体户分别以合作商店、牛羊肉商店、合作饭店(其中回民饭店两个)、联营茶社、合作客栈等形式组织起来。猪、羊、木材、旧货、交易和大牲畜交易行、站,分别组织成集体形式的交易所、行、店等交易市场。老河口镇41户酱园,组建成公私合营酱园,下设酱品加工厂。20家个体糕点户组成公私合营果品加工厂等。据统计,整个商业系统共组建有公私合营企业14个,参加334户,从业429人。据13家公私合营企业统计,私方投资10万元人民币,国家按年息5%,七年不变(后改成10年),安排私方人员担任副经理26人,门市部主任31人,与国营职工同工同酬。合作商店97个,入店1388户,从业1474人。各店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本小利微,家大口阔户组成经销、代销店20个,参加37户,69人。继续单独私营的299户。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全部实行合作化。截止1956年2月,由船民自愿申请,经工作组报请上级批准,所有民船全部成立水上生产合作社,有灯塔社、划渡社、民主社、青锋社、五星社、红旗社、胜利社、青山社、金钟利:、桃花计、幸福社、襄江社等12个合作社-合作社成立时燃放鞭炮,敲锣打鼓。气氛十分热烈,合作社船队出航时,每条船上载有”光化县XX合作社”大旗,威风十足,船上的人们感到十分高兴。18部马拉大车,32人组成大车合作社,装卸搬运工人700多人组成搬运公司,下辖板车站、三轮车站、运输站。各街道组建板车队。1956年秋,手工业合作社进一步合并为大社。合并后的大合作社有针织社、絮棉社、织布社、玉器社、印刷社、染坊社、轧面社、渔业社、草绳社、五金一社二社、自行车修理社、刻字社、磨坊一社二社三社四社,照像社、钟表社、木器社、皮革社、缝纫一社二社、童装社、制鞋计、竹器社、雨伞一社二社、豆腐社、铁器一社二社、理发一社二社、笼圈社、白铁社、圆木社等36个生产合作社。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合作社都是从互助组发展而成的。

    参加对私改造的工商业户中信昌茂钢铁号业主张汶川资本最为雄厚,共投资7万元人民币人股(旧人民币为7亿元)。但他为把自己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不向国家拿定息,奉公守法,勤勤恳恳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当上了县上商联主任,后又当选为县政协副主席。私方人员熊凤英热爱共产党,

 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带头不拿定息,受到了共产党的培养教育多次参加培训,学文化,学党的政策,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不怕吃苦受累,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后来当选为县政协委员、县人大代表、县工商联常委、襄阳地区工商联常委、省工商联委员。在他 (她)们的带动下,有相当一批工商界上层代表人物如乔学忠(改造后任工商联常委)、陈尚义(改造后任百货副经理)、秦宗呈等放弃定息,争取尽快把自己改造成为以工资为收入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国家工作人员。这些人虽然不拿定息,但政府每年仍然按照他们应得利息如数给他们存人了银行,永远归他们所有,啥时想用,啥时去银行取款。

    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互助组及生产合作社的分配形式是多劳多得,其分配形式有死分活资、活分活资、计件工资、计时工资等。

    在公私合营过程中,不少干部吃住在各行业,抓政策落实,帮助行业解决实际问题。当时龙传绪、张彦祥住纺织品公司,王新志住酱园,贾省三住手工业,孙有凉住贸易公司。他们帮助归口行业审定核批,清理划分公私合营、合作商店、经代销各类组织形式的申报审批手续。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专门组建了回民合作饭店,牛羊肉合作商店。在清产核资中,分户盘点,逐项登记进行清产核资,不准任何人抽逃资金,不准把私人家庭住房和生活用品登记人账。生产和经营用房、租赁私房如企业确实需要只准转让租赁关系,不准估价人账,严防指山卖柴,一些滞呆账目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不予人账,公私合营后的亏损部分均由国家承担。从业人员一律安排,其中工人随企业走,在公司同工同酬,也可以参加企业领导班子。夫妻店有经营和生产技术的妇女可以进厂、进店,但子女不准顶替,特殊情况可以帮助另行安排。工厂、商店等组织形式的企业,可以通过酝酿讨论,或举手表决,选举企业领导人,公私合营的则由公、私双方充分协商,选举产生公方、私方、工人三方面的代表参加领导班子。改造后的企业一律取消布袋账,重新建立新账,有的企业请国营公司财会人员或银行、税务等单位的会计去帮助建账,有的企业在内部挑选培养会计人员,有的是国营公司派会计。

    各公私合营单位公、私双方代表组成情况:棉布公方代表龙传绪(已故),私方代表刘传铎,会计张彦祥(公方派,已故)。五金公方代表陈英才(已故),私方代表张汶川(已故),会计邓绍华。百货公方代表陈金泽(后是吴文兵),私方代表郑辅任,会计任祖德(公派)。杂货公方代表徐文明,私方代表杜汉卿,会计王金梅。烟酒公方代表李学仁,私方代表张子贵,会计夏琼。饮食服务公方代表徐山同,私方代表陈正山,会计代永秀。中药材公方代表刘树岐(已改),私方代表赵殿臣。西药公方代表赵XX(已故),私方代表刘崇敬(因对改造不满,长时间不剃头、不刮脸,抵触情绪大,受到了法律制裁)。油坊公方代表毛选州,私方代表吴明宽(后任粮油加工厂副厂长),会计赵海成。浴池“华阳春浴池”只挂牌,实为集体‘,酱园公方代表王新志,私方代表刘杰三、张土甫,会计聂国凡(店员出身,后任丹江口饮食服务会计)。派奈太江去果品厂领导生产,私方代表涂其祥、路土明,会计余志华。所有私方代表统称经理,有职有权有责,他们均与公方代表合作的很好。

    民船合作社社主任分别是:灯塔社刘德生、胜利社杨国顺,金钟社黄明忠、五星社袁之才、红旗社焦淑华(女)、民主社徐兆英、幸福社李有根、青山社郭乾坤、桃花社唐国斌、襄江社马文清、划渡社张志明、青锋社任喜林。

    手工业合作社组建有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主管生产经营,正、副主任中70%的人是生产技术好的独劳担任。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工作,每年理事会向监事会及工人报告一次全年的生产、经营、收入分配及各种分配比例。监事会通过后方可执行。监事会主任中工人占30%。各理事会主任分别是:铁器一社盛德廷、二社雷

 云秀(女),竹器社卢云忠,皮革社刘国全,缝纫一社吴兴国、二社白文华(女),童装社刘祖起,制鞋社张天喜,雨伞一社肖进喜、二社于喜久,豆腐社丁聚万,五金一社乔先波、二社王德忠,理发一社李击太、二社官占廷,白铁社李富春,针织社司文厚,絮棉社雷保子,织布社李清昌,印刷社王文枝(女),染坊社广德义,草绳社鞠自安,玉器社全宏甫,钟表社余XX,刻字社申楚才,磨坊一社邢年有、二社鲁仙玲(后胡永四接任)、三社罗光/顷、四社王茂盛、鄢宏山,自行车修理社徐金善,圆木社宋兴华,笼圈社刘XX,照像社王保绿,渔业社王家英,轧面社姚淑华(女),草绳社XXX。

    1956年春,光化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顺利结束。秋天工业、交通运输业合作化工作全部结束。各项改造结束时,全老河口镇张灯结彩,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人们打着红旗排着长长的队伍上街庆贺,十分热闹,以示光化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合作化工作已胜利完成,并宣告结束。

    对私改造后的公私合营、合作商店、手工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形式起到了稳定物价、繁荣市场的作用,支持和保障了工农业生产,巩固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改善和稳定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实现了计划经济,稳步走向了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郑重声明:资讯 【我市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及交通运输业改造始末/胡复兴张德新】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