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专家:如果信贷增长过快 有可能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近日,央行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梁猛在“2010国际绿色低碳技术高峰”间隙对《{dy}财经日报》表示,目前我国通胀的压力不是很大,因此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
梁猛指出,虽然2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接近全年3%的目标,但由于去年的同比基数较低,实际上目前我国的通胀压力并不大。
“我觉得今年的通胀还是比较平稳的,不会出现比较大的通胀,但也不能排除一个因素,我们没有把房地产价格统计在CPI中,房地产价格数据‘打架’的情况比较严重,差好几十倍。”梁猛表示。
至于市场最为关注的加息问题,梁猛表示,加息会加大货币上涨的压力,从而招致国际上更多要求升值的声音。
他认为:“利息越高,货币升值压力越大。所以给自己增加压力的事情我们不要做。”
梁猛建议要综合考虑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使用,尤其不能忽视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于下一步存款准备金率该如何调整,梁猛表示具体还要看信贷情况,如果信贷增长过快,就有可能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但他坦言,信贷确实不好收,而这跟我国利率没有xx市场化有极大关系。“因为我们的存款利率有上限,xx利率有下限,这一上一下就给银行留了很大的利润空间,银行在放xx揽存款的时候就没有成本考虑。尽管有其他额外的成本支出,但跟利差来看,依然可以赚钱。再加上商业银行则作为市场主体对利润有要求,所以各个银行就到处找存款,并倾向于对风险低的大项目放款。所以说现在信贷控制挺难的。”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7.5万亿元的新增xx规模依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而在一季度企业资金需求强劲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放款冲动依然强劲。
央行相关人士此前透露,在月末xx规模约束增强的情况下,金融机构xx投放模式从以往的月末冲时点转为月末压数、冲高。据了解,1月和2月21家主要金融机构前4个工作日新增xx都超过5000亿元,而月末均为下降。这反映出如果加强某一时段的数量管控,则xx投放就可能转到其他时段。信贷投放的调控压力依然较大。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宏观研究员付兵涛推测,根据央行网站公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纪要,3月份xx应该超过7000亿元。({dy}财经日报)
2月CPI同比增幅近3% 中国被列入潜在加息国名单
当一件事在未来肯定会来临,但具体何时来临尚不确定时,就会引发市场的种种猜测。近期这种猜测在备受各方关注的加息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自去年10月初澳大利亚央行率先宣布加息之后,人们已然意识到在金融危机过后,泛滥的市场流动性让全球经济进入加息周期已经悄然xx。特别是3月,加息的脚步正在向新兴市场走近。
3月19日,印度央行情理之中的加息之举强化了全球市场对其他新兴经济体将跟风加息的预期。外界显然对此并不意外,印度2月的通胀率达到了9.89%,已经逼近其全年目标的10%。
与印度相比,中国也被一些国际舆论列入潜在的“加息国”名单,最为直接的理由是中国2月份录得通胀率2.7%的同比涨幅,与中央政府要求的3%的全年目标越来越近。外界推测中国央行不会对此置之不理。
加息看什么
有市场分析认为,在GDP、CPI、PPI同时出现超预期增长的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链将可能整体提前,甚至近一两个月加息的可能性也在进一步加大。
中国流通产业网首席评论员、橡胶与钢铁行业资深专家陈克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人们不应该对央行“加息”过度恐慌。
“为什么要进行加息?说明中国经济已经确立并且巩固了复苏势头,调控部门对于未来经济增长充满信心。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避免严重通货膨胀,才改变以往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刺激战略的逐步退出。”陈克新认为,“这是抑制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泡沫、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的。”
目前,国内学术界有观点认为,中国不应该盲目决定经济刺激方案的退出时间,而是应该密切关注美国等经济体的时间表再做决定。陈克新就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他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加息这类重大经济政策,需要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共进退。尤其是中国,率先欧美国家加息不可取。”
然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则认为,中国加息时点不会xx比照美国来。虽然先于美国加息可能导致热钱流入,但这个问题不是非常重要。影响我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热钱,而是xx量。
什么时候加息
今年以来,有关热钱的话题,伴随着加息预期的强化再次受到关注。
根据陈克新的判断,如果中国先于欧美国家加息,将会吸引国际热钱涌入中国,进而搅起国内更大的资产泡沫,进而推动国内物价指数的进一步升高,与其宏观调控初衷相悖。换言之,中国先于欧美国家加息很有可能是把油门错当刹车踩了,对于流动性过剩“火上浇油”。
与澳大利亚等经济体不同,目前欧美日等国家利率水平很低,普遍为零或接近为零。而现阶段中国1年期基准利率水平在2%以上,已经存在较大的利率差距。
有业内人士认为,美联储和一些西方国家央行可能会将这种“零利率”政策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美国在今年年底或2011年仍旧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会令我感到意外。即便美联储选择退出政策,也会维持适度宽松的局面。”美联储理事埃文斯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令人关注的是,如果中国选择退出的时间“过早”,而美国退出的时间“过晚”,将使得国内外利率差距进一步扩大,假如说扩大到3个百分点以上,刺激“美元投机套利交易”将更加活跃。热钱大幅度涌入国内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而这又会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中国在与美国谈判汇率问题处于不利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资本'热钱’来到中国,决不会仅仅赚取'利差’,它们还有更大的企图,至少要通过资本运作,获取三个层次的利润。”陈克新判断,{dy}个层次利润就是上面所说的“利差”;第二个层次利润是通过等待人民币升值来获取;第三个层次利润是通过进入期市、股市、楼市等资产领域获取。
如果热钱一旦涌入会造成连锁反应,即可能迫使央行增发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导致全社会流动性的更为充裕,背离收紧流动性的初衷。
目前,包括李稻葵在内的政府智囊学者认为,今年二季度至三季度中国存在加息的可能。但此前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国际间的退出政策存在协调机制,特别是美国何时加息也会成为中国加息的“参考条件”。
美国为什么加息
美联储理事埃文斯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了美国加息的“必要前提”。
他告诉记者:“根据美国国会对美联储要求,目前美国失业率达10%,美联储希望回到5%这样一个水平,核心通胀率目前是1.5%,而美联储希望这一数据能够达到2%。目前,我们观察这两大指标的现状与我们制定的适度宽松政策并不冲突,所以仍旧会维持'相对较长的时间’。”
有业内人士判断,在美联储的晦涩且模棱两可的语言系统中,所谓的“相对较长的时间”表明美联储在未来六个月中几乎不会考虑加息,即美国xx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需要开三至四次会议之后才可能调整现有的宽松的刺激政策。
从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判断,失业率数据成为指标性因素。“我们发现,美国长期失业人数在增加,比如失业6个月以上的人数在增加,这给美国经济复苏增加了压力,失业拖长,会使得雇员在技能和薪酬上受到负面影响,进而拖累消费能力。”
埃文斯告诉记者,“目前失业状况比1992年和2001年严重得多,美国人的消费、住房等债务还是比较严重,进而会使得美国失业率不仅高而且时间长,这成为美国经济面临的{zd0}挑战,也使得美国经济仍然处在'失业型复苏’阶段。”
而对于通货膨胀的问题,埃文斯认为,过去一年间,美国良性的通货紧缩并不是由政府收缩性政策导致的,主要是生产力的提高、新技术的采纳和效率的提升等原因所造成的,所以美国的政策利用了这样的传导。伴随着效率提升,新兴市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xxxx,美国从中也是受益颇多的,这也使得2%的通胀率成为美国相当一段时间无法到达的目标。(中国经济周刊)
货币政策调整指向“双率” 加息或在二季度
提要:目前所有条件都指向利率,二季度加息可能性{zd0},加息一次,幅度为0.27个百分点。而在出口恢复之后,保持支持性汇率的必要性不大。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助于促进出口升级。应该在二季度开始恢复升值,全年升值幅度3%~5%。
本刊记者 张学庆
货币政策基调并没有因为3位专家加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而有所改变。3月30日下午召开的央行2010年{dy}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仍然提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此前市场对3位经济学家新进入货币政策委员会而对货币政策是否变动格外关注,因为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到了恢复“常态”的时候了。这3位经济学家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
对于市场关注的准备金率和利率政策调整,此次会议并没有给出明确信号。会议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
信贷控制不易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货币政策主要参考两个变量,一个是新增xx量,一个是CPI。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还是主要看国内经济因素。3月份经济运行数据以及信贷投放情况可能将会是决定央行采取一些货币政策的关键因素。
从今年前两个月经济数据看,经济活动继续扩张。工业生产增长从2009年12月份的年同比18.5%加速至20.7%,而名义零售增速则从17.5%加快至17.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09年的30.5%放缓至26.6%,但仍然非常强劲。
1~2月份的新开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数量较一年前几乎没有变化。与此同时,这些项目的计划投资总额年同比增长了42.8%,表明新项目规模甚至比去年更大,公共投资热潮显然仍在继续,这或会带来对xx和原材料的刚性需求。
申银万国预计,3月份信贷投放8000亿元左右,一季度累计信贷投放近2.9万亿元,尽管比去年同期少增1.7万亿元,但仍然超出管理层所认可的水平。这是否会导致管理层进一步收紧信贷,仍值得关注。
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指出,要把短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促进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实现。
在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看来,在不收紧公共投资的情况下紧缩流动性可能会非常危险,因为银行倾向于优先向公共项目xx,从而挤出私人和制造业项目。这不仅会加剧经济的失衡状态,还会因为制造业过剩产能的消失而增强2011年CPI通胀的风险。因此,预期中央政府会出台更具体的措施来控制新公共项目的上马,但应该会在6月份前后放松对xx额度的控制。孙明春预计今年新增xx将突破7.5万亿元的信贷调控目标达到10万亿元。
通胀压力增大
从物价看,通胀压力正在增加。2月份CPI从1月份的年同比1.5%上升至2.7%,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则从1月份的4.3%进一步上扬至5.4%。据分析,春节长假期间食品价格加快上涨是通胀上扬的主要原因。
“今年物价上涨压力较大,把CPI控制在3%以内,虽有难度,但能够实现。”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上xx在北京说,“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今年上涨的概率较大,由于中国对它们的依赖程度较高,所以输入性通货膨胀的风险是存在的。”
姚景源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需求决定的。今年世界经济总体在复苏,这就意味着需求将扩大,需求的扩大必然会拉升价格。
此外,从2008年开始,各个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差不多,就是释放大量流动性。但最近两年,世界经济发展曲折缓慢,美国、欧洲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这说明流动性没有全部进入实体经济,非常有可能进入大宗商品领域。本来这些领域里面投机性很强,如果这些流动性资金再进去,大量的投机因素会导致价格上涨。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看法较乐观,他表示,尽管2010年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压力,但应仍然处在可以管理的范畴之内,预计全年严重偏离目标3%的可能性应该不太大。就月度走势来看,今年6月份前后可能会到达年内高点,大概在4%左右。下半年以后的通胀水平应该总体上处于不断下降和回落的趋势之中;进入四季度以后,通胀可能会重新回到相对稳定、温和的水平。
加息或在二季度
与通胀相关联的是对加息的判断。高善文倾向于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可能各加息一次,全年加息两次。其中二季度加息的确定性应该比较大,三季度是否加息可能还有一些变数。涉及到加息的方法,也存在很多传闻,例如单边加存款利率,单边加xx利率,或者采取不对称的加息方法。高善文认为,对称加息的概率相对更大一些。
经济学家夏斌认为,中国是否加息,需考虑三个问题,一是负利率,如果出现实质负利率,就要考虑加息;二要预期,如果3月份CPI很高,而预期后面几个月很低,负利率的趋势仅维持一两个月,就不适合加息;三要考虑中美利差水平。如果美国保持利率不动,中国因加息而导致热钱流入,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另外有观点认为,如果人民币升值不能适时推出,通胀有可能会高于预期,这样的话,下半年汇率与利率政策将不得不加大力度来控制通胀,从而导致物价与利率的波动性增大,对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会产生更大的冲击。
申银万国认为,通过既升息又升值来避免经济过热。分析师表示,所有条件都指向加息,二季度加息可能性{zd0},加息一次,幅度为0.27个百分点。而在出口恢复之后,保持支持性汇率的必要性不大。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助于促进出口升级。应该在二季度开始恢复升值,全年升值幅度3%~5%。
经济学家李稻葵此前建议,应在合适的时机、按照自己的节奏、根据自身利益来调整汇率,如果9月份之前人民币能够自行调整的话,到美国中期选举就不会再成为话题。
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据报道,政府相关部门正研究在4月份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政策建议,可能恢复人民币汇率弹性,并在充分评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前提下,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日波动区间。
巴克莱资本分析师彭文生认为,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不是简单的人民币汇率升值。
如果波动区间的扩大能带来更大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双向变化,这将有助于增加汇率弹性。这将实现两个目的:其一是通过降低人民币与美元的关联度,限制人民币有效汇率(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汇率的加权平均数)的大幅波动。这将有助于减少由美元交叉汇率急剧波动造成的中国贸易竞争力的大幅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对国内产生不利影响,另一目的是打击对货币升值的单向投机。单向升值预期会吸引短期资本流入并加大升值压力,导致恶性循环。然而,限制升值预期并不容易。当然,波动区间的扩大更有可能是针对升值而非波动性的机制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此举可能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在市场上大举买入美元,以控制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贬值。
关注“五新”经济
从投资角度看,在今年经济整固的大背景下,投资者更应该关注经济涌现出的亮点。
申银万国看好“五新”。一新消费。看好开始释放的农村消费和以文化消费为代表的xx消费。
二新出口。自贸区建设等制度安排,以及主要贸易伙伴增长方式转型将带来相关领域出口的增长。
三新产业。新产业的发展除了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之外,还可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上下游行业,包括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以及受益于新产业带动的行业。
四新区域。明确的定位+自身优势+国家针对性政策=区域优势的{zd0}化发挥。从真正的发展后劲来看,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广西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是新物流。随着全国区域热的兴起,物流业将迎来新机遇,其中,高铁等重要交通建设规划带来的物流和设备需求增长;新的增长点带动的物流增长:例如北部湾;物流节点的批发市场。
中国经济数据预测一览表
除非注明,否则为%年同比增长 3Q09 4Q09 1Q10 2Q10 3Q10 4Q10 1Q11 2Q11 2009 2010 2011
实际GDP 9.1 10.7 12.0 10.5 9.9 9.6 9.4 9.7 8.7 10.5 9.8
消费者价格 -1.2 0.7 2.2 3.0 3.2 2.9 3.0 3.2 -0.7 2.8 3.5
核心CPI -1.5 -0.6 0.5 0.8 1.2 1.6 2.0 2.4 -1.1 1.0 2.0
零售 (名义) 15.4 16.5 17.3 19.3 19.7 18.0 20.0 18.0 15.5 18.6 18.0
固定资产投资 (名义, 年初至今) 33.4 30.1 36.0 38.0 32.0 30.0 26.0 24.0 30.1 30.0 25.0
工业生产 (实际) 12.3 18.0 22.0 16.3 13.3 12.3 12.0 11.5 11.0 16.0 13.8
出口 (额) -20.3 0.2 27.9 11.8 6.2 3.1 4.1 8.6 -16.0 11.0 8.3
进口 (额) -11.8 22.6 50.4 17.6 10.6 12.2 15.0 15.8 -11.2 20.0 15.0
贸易顺差 (十亿美元) 24.1 61.5 38.7 24.9 29.0 36.5 7.6 7.4 196 141 73
经常账户 (占GDP的%) 5.8 3.5 2.0
财政收支 (占GDP的%) -2.2 -2.5 -1.3
1年期银行xx利率 (%) 5.31 5.31 5.58 5.85 6.12 6.12 6.39 6.66 5.31 6.12 7.20
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 (%) 2.25 2.25 2.52 2.79 3.06 3.06 3.33 3.60 2.25 3.06 4.14
存款准备金率 (%) 15.50 15.50 16.50 17.00 17.50 17.50 18.00 18.00 15.50 17.50 18.00
汇率 (人民币/美元) 6.83 6.83 6.82 6.68 6.55 6.45 6.40 6.35 6.83 6.45 6.10
备注:2010年之前数据为实际值,其他均为预测值。利率和汇率为期末值;其他指标为期间均值。所有预期均为模态预测(即最有可能的单个结果)。表格更新日期2010 年3 月26 日。
数据来源:CEIC 和野村全球经济。(理财周刊)
高善文:预计二三季度各加息一次 短期看好农业等五板块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2月数据显示,在出口强劲增长背景下,年初以来中国经济恢复的动量出现了一定的加速,但环比意义上来看消费增长开始放缓,投资情况也弱于预期,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明显回落。私人部门投资需求恢复尚不显著,中国经济内需的恢复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站在短期角度考量通胀压力,2月CPI同比上涨2.7%,高出市场预期。从结构上看,食品价格是CPI超预期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来自于春节因素的扰动。随着春节冲击的结束,3月CPI将略有回落,我们预计当月同比在2.6%左右。同时,虽然近期在通货膨胀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背景和信息,引起市场的担忧,比如西南旱情、铁矿石涨价等,从我们对其目前的发展情况评估来看,它们对于通胀的影响有限。
按照上述的宏观经济演变路径,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到两个月时间内,货币政策调控将继续延续一季度的模式。具体而言,在信贷层面,行政控制可期;在公开市场操作层面,流动性回笼力度将以维持商业银行合理的流动性水平为准。其次,与通货膨胀密切相连的是对央行加息政策的判断。对于这个问题的事先判断总是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同时近期可以一定程度上作为加息{lx1}指标的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连续稳定于1.93%,为这个问题的解答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在此,我们的倾向性猜测是,二季度和三季度可能各加息一次,全年加息两次,其中二季度加息的确定性应该比较大。
年初以来持续回暖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近期放缓了上涨的步伐,2月CPI超预期无疑对市场产生了短期的冲击。未来一段时间,资金面和通胀压力的较量将决定市场的基本态势。但基于资金面和通胀趋势的判断,我们相信债券市场回暖的基础依然牢固。在操作策略层面,收益率的每一次冲击或许都将是配置的机会。从债券类属资产的品种来看,经过前期的下行,目前利率和信用产品收益率水平都已低于历史平均值,由于信用债资产的持有期回报相对更高,并且对利率风险的保护较大,当属债券市场内部相对占优的配置品种。
站在短期的角度思考,资本市场依旧面临着来自于资金面的压力,而这主要是由一季度已经启用的信贷额度控制所导致。需要承认的是,尽管从{jd1}数据来看,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并不算低,但从实体经济内部的xx利率出现的普遍上浮,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上涨,都可以感觉到来自信贷控制的力量。从草根调研的情况看,民间利率目前仍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压力。在二季度通胀上升的背景下,一方面信贷调控不会明显减弱,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活动增强导致需求上升,资本市场资金层面的压力仍将延续。
从基本面看,需要关注的是企业去库存化的速度,由于进口及库存数据显示市场对3月以后的经济预期依然乐观,一旦内需出现超出预期的转弱,将会引起当前高库存的调整。综合资金面和基本面情况,我们继续对资本市场持谨慎态度,建议采取保守仓位策略,相对看好农业、机械、低端消费、医药、交通运输等板块。
房地产市场近期有所回暖,3月主要城市成交较2月出现反弹,这应该主要是春节因素所致。未来成交量走势需要关注目前成交疲软的背后主导性因素究竟是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从一些迹象来看,我们倾向性认为需求不足是相对主导的因素。这样的证据包括,从少数几个可售量高于去年下半年的城市看(如哈尔滨、广州),3月以来成交量反弹力度也只是略好于其他城市,但仍然弱于往年水平。此外,对于供给约束相对较小的二手房市场而言,近期成交量反弹幅度也相对较弱。这意味着除非由于新因素刺激需求启动,未来即使大批房源进入市场,其销售反弹也将不尽如人意。与房地产销售紧密相关的将是房地产投资,如果未来房地产销售趋弱,可以预见开发商很可能将放缓投资进度。
作者为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