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链转移下的中国机会"是目前全球汽车业最热的话题之一,中国机会下,作为长三角之外,中国汽车产业群最集中的区域,处于珠三角的广州能有多少机会和优势?
因为地理和市场的优势,广州作为了日资最集中的中国汽车制造基地。而根据{zx1}数字显示,今年9月,广州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上海,成为国内汽车产量{zd0}的城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州将成为继北美之后,推动日本汽车厂商全球战略的第二台发动机。
在今年9月,广州乘用车产销双双超过上海,位居全国{dy}。记者通过走访得到的答案是:"汽车工业的增长是广州寻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一步。"
今年3月29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考察东风日产和位于增城新塘的广州本田二厂,并听取广汽集团、广州本田和东风日产的汇报后,提出"力争把广州市打造成全国{zd0}的汽车制造基地"的目标并反复强调。这一则未被披露出来的信息,在6个月后得到了证实。
记者从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广州市对于汽车产业规划已经有了如下部署:发挥广州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的优势,建立发展能吸纳、整合各种分散汽车器件生产能力的总成式配套企业,不断提高本地各类零部件产品加工深度和总成度。而中远期的发展重点是以引入为主逐渐发展自主开发高技术核心零部件产品。
一份<意见>的意义
2004年2月正是广州汽车工业的一个分水岭。"就是从这个月开始,广州的重工业产值首次超过轻工业,这具有标志性意义"。广州市政府汽车顾问李林告诉本报记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广州的工业步入以重化产业为先导的新阶段。
这一年还发生了什么?广州丰田落地了。同时广州形成了东部本田汽车生产基地、北部花都汽车城和南部南沙国际汽车城为主导三大组团式布局的汽车产业集群。
正是汽车工业形势向好,广东省当年正式将汽车工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直到2002年,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仍不明显。现在汽车甚至可以说是广州工业的{dy}支柱产业。"广州市经委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在广州市汽车产业规划历程中,<加快提升广州工业竞争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是广州市首次大规模系统全面地制定提高工业竞争力发展意见。<意见>提出,未来5-6年广州将重点发展以汽车及零配件、船舶制造等领域为重点的汽车等机械装备工业等。
紧接着,次年广州汽车产量已达到41.35万辆,轿车产量仅次于上海,超过吉林跃居全国第二,完成产值849.48亿元。2006年, 广州丰田10万辆轿车、广州本田二厂12万辆轿车、广州丰田发动机二期工程20万台发动机、东方电气重型机器等项目年内先后建成,项目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汽车工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2.23亿元,增速高达34.1%,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
"广州汽车工业的发展路程,同时也是广州汽车集团的发展路程,也凝聚着广州本田的努力。"李林回想,早在1994年,广州市汽车工业领导小组提出"把骏达汽车集团和羊城汽车厂等单位联合组建广州市汽车企业集团"的设想,这为1997年广汽集团的组建定了基调。
有"汽车市长"之称的张广宁在多次公开场合提出,到2010年广州的汽车工业总产值将达3000亿元以上,其中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30万辆,产值2000亿元左右。作为广州汽车工业的核心引擎——广汽集团也有着清晰的规划:到2010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
2007年广州本田将实现产销量31万辆、广州丰田将实现产销量15万辆、本田出口基地将产销约5万辆、东风日产花都工厂将实现25万辆。广州市的乘用车产销量今年将实现冲刺80万辆。与去年全国轿车产销地{dy}名的上海轿车板块数据对比来看,其今年的核心主要是由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海大众斯柯达、上汽荣威四大主力构成,参照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披露的计划销量来看,上海轿车板块今年的产销也将同时朝80万辆目标冲刺。
未来几年,广州将重点推进广汽集团、东风日产、广州本田、广汽丰田汽车研发中心建设,支持汽车企业集团与高等院校合作创办广州汽车技术中心,开展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研究。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广州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本地化率达50%,国产化率达70%。广州将成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无疑中国底特律的争夺,将在广州与上海两个城市之间展开。
底特律雏形
在广州汽车产业集群新增长机遇之内有日本的本田、丰田、日产三家企业的相互竞争,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产生超越简单的叠加重复效应。同时鉴于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零部件企业也将在这个优越的汽车环境中和整车进行配套而迅速发展。整车成本也因此而得到迅速下降,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除去轿车板块的规划之外,广州市还拥有东部东风本田发动机工厂和未来广州本田发动机工厂以及研发公司、北部拥有东风日产研发中心、南部有广州丰田发动机工厂以及布满全市各个地区的零部件配套厂商。
"我们到过武汉、天津、上海等多个城市考察,{zh1}还是将中国{dy}家企业放在了广州花都!"广州万宝井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原宏志说。目前万宝井为花都的日产、襄樊的东风日产、武汉的本田、长安铃木等厂家供应零配件,年销售额达2.6亿元。
记者了解到,像广州万宝井这样落户广州汽车产业基地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已达250多家。广州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群落"三大体系四大组团"已形成:东部为开发区、增城、黄埔组团,北部为花都组团,南部在南沙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白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增速高达71.0%。
按照规划,到2010年广州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值的比例提高到1∶0.5以上,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国际通行标准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值之比基本稳定在1∶1.7左右,但目前广州这一比例仅为1∶0.31,发展空间非常大,将形成广州汽车整车与零配件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广州的未来是出口
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在哪里?李林认为在汽车出口和新能源技术上是否有突破才是决定广州汽车工业未来在全球汽车工业版图里的位置。
去年以来,汽车出口已经成为国内汽车企业竞相"标榜"的一大卖点,但是多则千辆少则几百辆的出口规模,难谈得上是什么实质性变化。相比之下,广东汽车业在整车、零部件以及专用材料等领域发展出口型汽车项目的探索,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具有试验田的意义。
广州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算不上国内{dy}个出口型的汽车项目,但它是国内{dy}家以出口为主的汽车发动机项目,它标志着广东发展外向型汽车制造业的步伐已经全面迈开。
在专用原材料方面,今年年初,由广州钢铁企业集团与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日本JFE钢铁株式会社合资成立的广州JFE钢板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该公司主要生产目前国内企业还不能大量生产的高精度热镀锌汽车用钢板,首期投资约2亿美元,年产能40万吨,除向国内配套外还将大量出口东南亚地区。
在国家商务部抓紧出台促进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政策的同时,广州拟借助现有汽车产业格局,加快培育本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并创建一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以争创国家汽车出口基地。日前,广州市外经贸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12个职能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根据<意见>,到2010年,广州力争实现全市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55%以上,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15%以上。
根据<意见>,广州将结合"建设以东部广州本田、南部丰田汽车、北部东风日产为龙头的汽车产业带"的汽车产业现状,在积极引入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关联企业的同时,加快培育本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并扩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形成产业集群。创建一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争创国家汽车出口基地。
力争实现到2010年广州汽车整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出口规模达到18亿美元,出口超1亿美元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3至5家,成为广州机电出口产品的排头兵。
"广州汽车产业集群与广州汽车工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广州汽车产业集群是伴随着广州汽车工业的迅速成长、以市场为主导形成的,而这一集群优势又为参与者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更高一级的国际性发展平台,其所产生的效应将凸现于未来广州汽车工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和持续、高速的增长。广州xx有可能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张房有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可以说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一是集群的形成由企业自发完成,基本是一种市场行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二是以日本技术、日系产品为主,集群内部兼容性强;三是除汽车生产以外,还拥有摩托车制造能力;四是在不断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广州本田出口轿车工厂的全部产品和广州丰田发动机项目的大部分产品也向国外出口,这将不断加强广州汽车和发动机产品出口基地的地位,因此,广州这个产业集群必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在地域范畴上的新的增长极。
集群的产品一开始就面对海内外两个市场。不断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广州本田轿车的出口工厂和广州丰田发动机生产的产品全部和大部分出口海外。本田的出口工厂是百分之百整车出口,丰田发动机起步30万辆,20万辆出口,规模最终是50万台。这就将不断加强广州汽车的出口和发动机产品的出口。不断加强广州汽车和发动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在广汽集团"十一五"规划纲要中,2010年,广汽集团将实现乘用车整车规模达到110万辆的目标,在商用车领域,力争到2010年年产23万辆。在"十一五"规划的后期,广汽集团自主品牌在整体110万辆规划中必须占有一定的份额。
汽车工业重点围绕推进广州本田发动机,广州丰田整车扩建,从化、花都商用车等项目建设,增强广州汽车工业生产能力,完善汽车产业的产品结构。根据规划,广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近期的发展重点是立足广州现有汽车零配件企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迅速壮大已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基础的发动机、大型冲压件、轮胎、座椅等产品的生产,提高这些产品的技术质量层次,以提高向中xx车直接配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