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常见疾病——鸭霍乱_野云禽药的空间_百度空间

五 、鸭霍乱

    鸭霍乱又称鸭出败,俗称摇头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家禽如鸡、鸭、鹅等对本病都有易感性,病鸭和其他病禽是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的流行有不明显的季节性,从发病的年龄看,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尤以1月龄以上的鸭较多发生。本病极易出现地方性流行,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多,对养殖业危害很大,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原学

     本病的病原体是禽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菌体是近似于卵圆形的短小杆菌,革兰阴性,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本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痢菌净等多种xx均很敏感。

2 、流行病学

     本病为畜禽体内常在菌,亦称条件致病菌,既可因外源性感染而得,亦可因机体抵抗力减弱而发生内源性感染。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鸭、鸡、鹅、鸽、鹌鹑等各种家禽均易感,各日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本病,其中产蛋鸭最易感。

     鸭的感染常呈急性经过,鸭群发病多呈流行性。外源性感染时,病鸭及其它病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亦可因长途运输、断水断粮等应激因素使鸭抵抗力降低,发生内源性感染。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病禽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工具及飞沫等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猫、狗、飞禽和野生动物及人都能机械性带菌,苍蝇、蜱、螨等昆虫也是本病传播媒介。

      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鸭霍乱的发生多在炎热的7—9月份。

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本病潜伏期2—9天,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常发生于本病流行的初期,病鸭常不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急性型表现为病鸭精神萎顿,不愿下水,呆立,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至42.3—43℃;口和鼻腔有浆液或粘液流出,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常摇摆头,欲将粘液甩出,俗称之为摇头瘟;病鸭剧烈腹泻,排绿色或白色粪便,有时血痢,具有腥臭味;病鸭往往发生瘫痪,不能行走,喙和蹼发紫;病程一般1—2天。慢性型常从急性转化而来,表现为关节炎、脚掌肿胀。病变急性的主要是败血症变化,心冠脂肪上、心耳及心内外膜上有出血点;肝稍肿大,质脆,表面密布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灶和出血点,这是本病的特征性变化;脾肿大,有散在的坏死灶;胆囊肿大、充盈;肠,尤其是十二指肠严重出血或卡他性炎症;胰腺肿大、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皮肤、皮下组织、腹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慢性关节炎病变主要是关节面粗糙,附有黄色干酪样物质或红色纤维组织;关节囊增厚,内含暗红色、混浊的粘稠液体;同时可有肝脏脂肪变性和局部坏死。

4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取病变组织直接涂片染色,发现多量的两极浓染的巴氏杆菌可以确诊。必需时可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性感染。

5 、防治

    本病具有一定的条件致病性,可以通过搞好环境卫生,定期使用敏感药xx来防止病原菌的入侵,同时加强饲养管理,xx可能除低机体抵抗力的因素。

    本病的病原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等敏感,在受本病威胁的鸭场可根据本场的用药史交替使用上述xx。

      应用疫苗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目前,用于鸭霍乱的疫苗有亚单位苗、弱毒苗和灭活苗三大类。亚单位苗用于20日龄以上的鸭,免疫期为5.5个月,效果好但价格贵,一般用于雏鸭首免(5日龄),皮下注射1羽份。二免于鸭20-30日龄进行,皮下注射弱毒苗或灭活苗1羽份。油乳剂灭活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两周后产生xxx,免疫期为9个月。弱毒苗用于3月龄以上鸭,每只肌肉注射6000万个活菌,注射后3天即可产生xxx,免疫期为3.5个月。

     有疫情发生时,病鸭应立即隔离,采用灭活苗作紧急预防接种,同时使用xxx加强近期防治。15-30天后,以弱毒苗加强免疫1次,或使用亚单位苗每只注射1毫升,xxx可维持到成鸭上市。


郑重声明:资讯 【鸭常见疾病——鸭霍乱_野云禽药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