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邮件服务器与发送邮件服务器的原理

接收邮件服务器与发送邮件服务器的原理

2010-04-07 20:44:36 阅读8 评论0 字号: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SMTP 是一种提供可靠且有效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    SMTP 是建模在 FTP 文件传输服务上的一种邮件, 主要用于传输系统之间的信 息并提供来信有关的通知。

  SMTP 独立于特定的传输子系统,且只需要可靠有序的数据流信道支持。 SMTP 重要特性之一是其能跨越网络传输邮件,即“ SMTP 邮件中继”。通常,一个网络可以由公用互联网上 TCP 可相互访问的主机、防火墙分隔的 TCP/IP 网络上 TCP 可相互访问的主机,及其它 LAN/WAN 中的利用非 TCP 传输层协议组成。使用 SMTP ,可实现相同网络上处理机之间的邮件传输,也可通过中继器或网关实现某处理机与其它网络之间的邮件传输。 在这种方式下,的发送可能经过从发送端到接收端路径上的大量中间中继器或网关。服 务系统(DNS)的邮件交换器可以用来识别出传输的下一跳 IP 地址。    

  SMTP ,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输邮件的规范,通过它来控制的中转方式。    

  SMTP 协议属于 TCP/IP 协议簇,它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 找到下一个目的地。    

  SMTP 器就是遵循 SMTP 协议的发送器。     

  而接收器 则是POP3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    

  POP适用于C/S结构的脱机模型的电子邮件协议, 目前已发展到第三版,称POP3。,它规定怎样将个人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的邮件服务器和下载电子邮件的电子协议。它是因特网电子邮件的{dy}个离 线协议标准, POP3允许用户从器上把邮件存储到本地(即自己的计算机)上,同时删除 保存在器上的邮件,而POP3服务器则是遵循POP3协议的接收邮件服务器, 用来接收电子邮件的。 POP适用于C/S结构的脱机模型。脱机模型即不能在线操作,不像IMAP4(netscape 支持IMAP4)当客户机与器 连接并查询新电子邮件时,被该客户机指定的所有 将被下载的邮件都将被程序下载到客户机,后,电子邮件客户 机就可以删除或 修改任意邮件,而无需与电子服 务器进一步交互。POP3客户向POP3服务器发送命令并等待响应,POP3命令采用命令行形式,用ASCII码表示。 服务器响应是由一个单独的命令行组成,或多个命令行组成,响应{dy}行以ASCII 文本+OK或-ERR指出相应的操作状态是成功还是失败在POP3协议中有三种状态,认可状态,处理状态,和更新状态。 当客户机与服务器建立联系时,一旦客户机提供了自己身份并成功确认,即由认可 状态转入处理状态, 在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客户机发出quit命令,则进入更新状态,更新之后{zh1}重返认 可状态。如下图 等待连接 身份确认 quit命令 —— |认可|————— |处理|——————|更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返认可状态 POP3命令码如下: 命令 参数 状态 描述 ------------------------------------------ USER username 认可 此命令与下面的 pass命令若成功,将导致状态转换 PASS password 认可 APOP Name,Digest 认可 Digest是MD5消息 摘要 ------------------------------------------ STAT None 处理请求器发回关于 的统计资料,如邮件总数和总字节数 UIDL [Msg#] 处理 返回邮件的{wy}标 识符,POP3会话的每个标识符都将是{wy}的 LIST [Msg#] 处理 返回邮件数量和每个邮件的大小 RETR [Msg#] 处理 返回由参数标识的 邮件的全部文本 DELE [Msg#] 处理 服务器将由参数标识的邮件标记为删除,由quit命令执行 RSET None 处理服务器将重置所有 标记为删除的邮件,用于撤消DELE命令 TOP [Msg#] 处理器将返回由 参数标识的前n行内容,n必须是正整数 NOOP None 处理器 返回一个肯定的响应 网上的答案.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接收邮件服务器与发送邮件服务器的原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