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遭遇罕见大旱 农民照样增收
2005年09月23日19:41
“遭遇近50年来{zd0}干旱,农民现金收入还能够稳定增长,上半年首次突破千元。这得益于这几年全省调结构、推畜牧、劳务输出,搞冬季农业开发!”云南省省长徐荣凯对记者说。旱灾面前,云南省1643万人奋战在抗旱一线,投入救灾资金5亿多元,及时保护农民利益,减少直接经济损失51.3亿元。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因干旱造成农业经济损失53亿元,工业经济损失近80亿元,夏粮因灾减产。然而,农民现金收入却持续增加,上半年人均收入达到1009元。
大旱之年,云南省大力发展畜牧业,有效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规避了旱灾损失,成为农民增收的最主要途径。省委、省政府专门发文,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大大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全省近60个县成立了畜牧局。今年上半年,仅养殖奶牛一项,大理市农民就人均增收74元。全省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274元。
云南省各地利用气候优势,开发冬季农业,发展特色产品,为农民找到稳定增收点。去冬今春,省级财政继续投入3000万元,冬季农业开发1427万亩,亩均产值达685元。国内xxxx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将冬季原料采购的目光瞄准云南,建立了以薯片加工型品种为主的上万亩原料薯生产基地。目前,全省冬季农业开发总产值已达79.74亿元,冬季农业开发区农民人均增收23元。
前几天,昭通市鲁甸县桃源乡拖姑村村民马才芳,与县里其他231名村民一起,由乡干部带队前往新疆采摘棉花。2003年以来,云南省投入近1亿元资金,用于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全省认定了339个培训基地。今年上半年,订单培训人数达40多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71万人,新增转移56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云南省各地劳务输出培养了农村经济带头人。山里妹子张玉竹2003年从宣威市杨柳乡到浙江打工,学到了香菇种植技术。2004年回乡后,成立了宣威市汇丰食用菌有限公司,在11个乡镇建成19个基地,带动了26000多户农民种植花香菇,户均增收1000多元。
本报济南9月22日电记者苏长虹报道:山东省沂南县东寨西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起了17家花生米筛选厂,年分级加工花生米14万吨,出口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全村200多人成为“上班族”。目前,沂南县通过进厂、进城等方式在外打工或在本地企业就业的劳动力已有二十多万人。
沂南县把民营经济列为富民强县的“亮点工程”。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已达2.1万家,从业人员12.5万人。沂南县还大力实施劳务品牌战略,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14个驻外联络处,着力打造“沂蒙铁军保安”、“沂蒙红嫂家政服务”两大劳务品牌。目前,全县累计输出劳动力16万人次,常年在外务工人员8.7万人,仅去年就新增外出务工人员2.1万人次,每年可为农民增收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