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志
重庆呼唤xx服务业智库
一部87页的《重庆市商务服务业综合发展试验区项目咨询报告》日前问世,这是由重庆市渝中区区委研究室调研员 、渝中区中介办常务副主任黄天缘组织的课题组近期完成的,它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体现了咨询报告的价值,引起了市区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这份关于“重庆市商务服务业综合发展试验区”的咨询报告,有理论表述,有新的理念、方法、有目标设计,有政策建议,它建立在重庆的特殊市情,渝中区特殊区情的基础上,力求理论高度与真实情况相结合,现状分析与前瞻性相结合,政策措施与具体操作性相结合,综合形成的重庆渝中区xx服务业的研究成果。
重庆市区县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杨成理(左一)、重庆市渝中区区委研究室调研员、渝中区中介办常务副主任黄天缘(右三)就《重庆市商务服务业综合发展试验区项目咨询报告》进行座谈。
来自不同领域的部分专家呼吁创建重庆xx服务业智库。
渝中区是重庆的服务业中心,金融、商务、科技、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和国内外总部企业高度聚集。尤为重要的是,,渝中区是重庆市发展和规范中介服务业的试点区,2002年就率先在全市乃至西部开展培育中介服务业工作,迄今已有八年工作实践。渝中区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环境打造、组织保障、综合服务等方面,探索出一套完整的培育发展商务服务业的经验,并已取得产业发展的明显成效。渝中区商务服务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成为重庆市商务服务业、尤其是xx商务服务业聚集区。
国民经济中的服务业包括很多部门和行业,那些为生产者提供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的部门与行业统称为“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商务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某个组织或个人应用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按照生产企业的需要和要求,为生产企业在某一领域提供特殊服务的行业。商务服务业反映了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资源配置体系和产业分工体系。
商务服务业所包括的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等专业化程度都比较高,需要从业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尤其是会计、审计和簿记,法律,税收和管理咨询,必须是在相关专业或商业领域获得营业执照、学位证书或技术职称等执业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才能根据委托人要求提供可靠的数据、公正的法律依据、科学的论证与判断。同时,通过商务服务业的专业服务,高智力、高效率的知识技术进入制造业和生产领域,产生了更高的生产率并改进了商品和其他服务的质量,加强了不同组织间的知识连接和知识获取,促进知识在研发机构、企业和中介机构之间的有效流动,为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知识环境。
作为专业性、关联度极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虽然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却能够促进生产和消费要素的交易,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优化市场资源的配置,加速信息、技术和知识的传播。商务服务业在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政府决策水平,提高市场经济组织运行效率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商务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性、辐射能力日益增强,商务服务业在国际间转移的态势也日趋增强,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商务企业未来业务扩张的关键区域,这为重庆积极承接国际商务服务业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
目前xx服务业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xx服务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具有高的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高端服务业通常指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效率化的服务业,其研究领域包括以下17大类:科技、教育、总部经济、金融、三四方物流、休闲旅游业、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咨询信息、创意设计、节庆、展会、IT资讯、订单采购、商务活动、企业服务业(智力资本、商务活动)、专业中介等。
由于各国统计口径不同,对xx服务业的解释是有区别的。相对统一的意见是:除了直接的工农业的生产制造部分,产品买卖以及物流运输外,xx服务业已经济的xx、发展的动力源和火车头。并且具有高智、高效、高资(本)、高收(益)、高时(尚)“五高”的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因信息化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健康产业、生态产业、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等;另一类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租赁等现代金融业,建筑、装饰、物业等房地产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等。它们通过其各种服务功能,有机联结社会生产、分配和消费诸环节,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运转。
从广义上来看,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体现为整个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人口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服务业的高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三高”特征,发展上呈现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三新”态势,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优点,是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xx服务业的兴起是经济结构向服务经济高级阶段演进的结果,与传统服务业相比,xx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高信息技术含量、高开放度、高产业带动力、强辐射、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加快发展xx服务业,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有利于集中资本、技术、人力等高能级生产要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拉动xx消费,推动消费升级;有利于推进技术外溢,激发自主创新;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有利于增强集聚辐射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重庆市也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渝中区则率先在重庆主城形成服务经济的产业结构;从产业结构的演变看,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阶段。商务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分支,与中介服务业是相通的概念,与国外及香港地区的“专业服务业”则是交叉的概念(即商务服务业不包括专业服务业中的研发、设计等行业)。
近年来,国家和重庆市都从政策角度,将服务业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国家层面,国家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市级层面,2008年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重点发展中介会展等7大类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整体素质和水平,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面向国内外的中介服务基地。
黔江区委书记洪天云积极推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创立与建设,这是重庆东南黔江区城区一瞥。
重庆市区县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杨成理(左四)、重庆市渝中区区委研究室调研员、渝中区中介办常务副主任黄天缘(右五)、蔡律(右四)考察黔江区复修的古镇。
课题组成员考察小南海。
从重庆市来看,作为中西部地区{wy}的直辖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农村人多地少,自然资源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缺乏,服务体系缺失。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在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机制,加大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包括商务服务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的建设。
通过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在构建城市商务服务核心区的基础上,发展科技咨询、信息咨询、市场调查、农村经纪人等商务服务业,建立农村商务服务体系,引导城市科技、人才、资金、管理等优良要素流向农村,延伸、完善产业链条,为农村产业发展 提供服务支持,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统筹协调发展。
重庆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比重大,调整改造任务重。重庆肩负着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等重任,迫切需要快速发展包括商务服务业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来提升农业和制造业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将重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必须加快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高素质要素、提供专业化服务和提供智力支持,加快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用专业服务武装、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促进工业升级转型,提高重庆工业的整体质量、效益和竟争力。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没有商务服务业的智力支撑和产业融合,工业化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和粗放的阶段,无法深化下去,也无法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世界城市功能演变的规律表明,在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是制造功能。而在知识经济发展阶段,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不再是制造功能,而是服务功能。只有建立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才能依靠产业链的延伸传递,集聚要素,成为区域经济体系中的“头脑”和“心脏”城市,才能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与带动作用,推动自身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担负着保护三峡地区生态环境和库区水资源这一关系长江流域经济命脉的战略重任。重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允许继续走粗放式发展老路。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龙头产业,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具有比较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可持续的特点。重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业比重;尤其需要加快发展包括商务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加速融合,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业节约环保效率,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质量和效益,使重庆的发展建立在优化经济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发挥高素质人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重庆地处内陆,相对封闭,开放度不够,是制约我市改革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由沿海向内陆延伸,在定位、体制、政策、区位等综合要素作用下,重庆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西部的开放高地。
2008年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了三届三次全委会,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xxx总书记“314” 总体部署,确立了建设中国内陆开放高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战略。实施扩大开放战略,建设中国内陆的开放高地,把重庆置身于西部,跻身于全国乃至世界的市场,为重庆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搭建了更宽舞台、更高平台,为重庆提供了分享更多的经济资源和发展机会。
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立内陆开放型交通体系、市场体系、产业体系、城市体系和行政体系,必须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尤其是要素市场体系,大力吸引高素质要素集聚。
商务服务业是专业人才集聚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其涵盖的信用担保、人才猎头、人才市场、产权交易、产权经纪等要素服务类专业机构,自身就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从业人员,都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发展商务服务业有利于增强重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对科技、人才、资金、管理等先进要素的吸引力,对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要引进和发展国内外xx的法律、会计、审计、咨询、标准、评估和认证等中介机构,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整体素质和水平。
就总体而言,重庆市商务服务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全行业实现增加值66.2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仅为1.9%。但产业发展速度快,2008年全市商务服务机构数量为28913户,是2003的2.47倍,年均增长38.13%。2003-2006年间,重庆市商务服务业无论机构数量、从业人员、服务收入和税收贡献,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06年,重庆市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28亿元,年均增长20.92%;实现服务收入146.48亿元,年均增长18.42%;上缴税金8.38亿元,年均增长25.68%;从业人员22.37万人,年均增长27.73%,2005-2008年,主城九区商务服务机构数量在全市占比始终保持50%-70%水平。(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国民经济核算历史资料汇编》)
从渝中区看,渝中区作为重庆市的经济强区和服务业中心,商务服务业规模在全市和主城九区均处于明显优势地位。渝中区商务服务业已形成以法律服务、会计评估、广告策划、工程管理、房地产代理五大门类为基础,信用担保、人才服务、信息咨询、保险中介为补充,重点优势机构为支撑,涵盖23个门类的产业体系。2001-2008年,渝中区商务服务业无论机构数量、注册资本、税收贡献都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发展速度远高于全市总体水平。机构数量从831户,增加到3893户,年均增速24.7%;注册资本从13.23亿元,增加到77.03亿元,年均增速28.6%;税收总额从0.47亿元,增长到3.2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2.1%。(数据来源:渝中区中介办公室。)
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两路—寸滩港保税港区”, 采取“水港+空港”的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这将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带动和推动以重庆为圆心、半径500公里、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地区的经济发展。重庆开放型经济日益明显,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这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2008年,“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建设相继启动,城市居住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共环境将进一步美化,服务实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到2012年,主城区、卫星城、区县达到较宜居标准,60%农村达到较宜居及以上标准;到2018年,城市和农村均达到宜居标准,基本建成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这无疑为重庆商务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009年,国务院专门出台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不仅标志着重庆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更重要的是为重庆设计了一整套政策,与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相比,重庆将拥有优惠政策富集的优势。目前,重庆拥有的优惠政策是国家普惠政策、西部地区优惠政策、三峡库区优惠政策和统筹城乡优惠政策的叠加,优势十分明显。例如:重庆鼓励此类产业企业享有15%企业所得税政策,税率比东中部地区低10个百分点,期限将延长到2020年;中央财政对重庆市建市补助列入中央对重庆的体制补助基数,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对重庆的投入力度,提高重庆市的财力水平;研究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探索设立中外合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等等。这无疑为重庆商务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大背景下,国家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运用倒逼机制,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兴服务领域。提升传统服务业。”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对重庆市和渝中区商务服务业进行研究,着眼重庆的特殊市情,重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使命,来分析重庆发展商务服务业的重要性、必要性。从研究重庆市商务服务业现状入手,认清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特点,剖析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空间,重点分析了商务服务业聚集的极核——渝中区商务服务业发展情况。在上述研究分析基础上,明确渝中区设立重庆商务服务业综合发展试验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商务服务业综合发展试验区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工作重点以及需要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等是课题必须研究的重点。
“重庆市商务服务业综合发展试验区”的咨询报告封面
重庆课题组提出建设“重庆市商务服务业综合发展试验区”是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需要;是推进重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需要;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发展的需要;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实施开放战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需要。但是重庆不少部门和人员对商务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含量高的法律服务、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类商务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商务服务业是在我国体制转轨和社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崛起的,呈现出类型多样、领域分散、专业突出等特征,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比较滞后。除了会计、评估、拍卖、律师、证券等行业的专业机构有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系统规范外,多数商务服务行业,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都比较散乱,不成系统,法律空白及漏洞较多,无法适应商务服务业发展需要。一是部分法律法规落后于形势发展,二是部分法律文本等级比较低,三是部门法之间相互冲突,四是有些亟需的法律法规迟迟没有出台。管理体制不完善,商务服务业缺乏统一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存在管理职能不明晰,管理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等问题。高素质人才缺乏,目前商务服务业中,除法律公证、会计评估、税务代理、工程监理等经济鉴证类机构,从业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外,其余一些行业如市场调查、信息咨询尚未出台资格审核认证制度。进入门槛的高低不平,造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即使在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的法律公证、会计评估、工程管理等行业,也存在所学专业单一,受过多学科综合培训,熟练掌握中、英文,具有国际视野和熟悉国际实务运作的高层次人才稀缺的现象。
xxx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曾引用古人名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既要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重庆已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时期,如何科学发展重庆xx服务业,争取国家认可“重庆市商务服务业综合发展试验区”,需要智库出谋划策,不管来自官方、院校还是民间,重要的是熟谙重庆市情、有国际化的视野,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社会责任者。
蔡律 2010年3月22日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cailv.bokee.com/viewdiary.47472360.html
个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