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厂里的红领巾大妈_铸造英才网just的空间_百度空间
家住万荣县通化镇东毋庄村的60岁农妇卫改叶,从2008年开始与三年级的孙儿一起上下学。早上与小学生们一起上课,下午与丈夫下地干活,以这种“半耕半读”的方式,坚持走过了3个年头,她也从最初的三年级“升入”了五年级。三年来,她从最初的拼音学起,现在已经可以写一手漂亮的好字。三年来,她也从乡邻们眼中的“疯子”变成大家的榜样,成为乡亲们津津乐道的“红领巾大妈”。

  “吹面不寒杨柳风”,在这乍暖还寒的初春,我们怀着对上学时代的美好回忆,在新翻泥土的芬芳中,走进了东毋村小学。

  因为是下午,我们等了片刻才见到这位从田里匆匆赶回来的“学生”。一身普通农民的装束,朴实而干净,虽已是花甲之年,谈笑间却透着一股天真和烂漫。

她曾经是小有名气的“老板”

  从小喜欢剪纸、绘画的卫改叶出身农家,因为“xx”的原因,刚上了两年学的她被迫辍学了。因为姊妹较多家境又不宽裕,“xx”后改叶一直没能再上学,而是跟随父母在家务农。

  改革开放初期,改叶和丈夫在村里办起了一间厂。靠着丈夫的好手艺,夫妻俩的厂子办得红红火火。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转变,铸造工艺的市场也越来越小。与此同时,镇里也成立了企业,办起了刺绣厂。靠着自己从小练就的一手剪纸、绘画的功底,改叶又顺利地进了镇办刺绣厂,开始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

  随着三个孩子的出生和家务、农活的加重,改叶和丈夫的担子越来越重。生性敢打爱拼的卫改叶与丈夫商议后,趁着{dy}批家庭工厂热的春风,在自己家里办起了童装加工厂。

  为了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卫改叶经常一个人跑河南、下江浙,没有清闲过{yt}。靠着夫妻俩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家庭童装工厂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做生意几年来让卫改叶感受最深的是自己没有文化。因为没文化,她经常坐错车,跑错路,因为没文化,她还经常算不清账,看不懂合同。多年下来,钱没少挣,冤枉路、糊涂事也没少跑、少做。

  一次,在与河南新乡一位服装商的合作中,因为合同中的一字之差,竟让卫改叶的厂子亏了两万多元。因为自己没文化,只能吃些“哑巴亏”,用钱买经验。

  上世纪90年代初,单是东毋一个村里便办起了几十家服装加工厂。本该是利用整体优势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业的大好时机,却因为邻里间在生意上的明争暗斗,而效益一路下滑。

  终于,在一次生意纠纷中,卫改叶因为突发脑溢血而住进了医院。虽说没什么大碍,但出院后的卫改叶决定放弃童装生意,跟丈夫专心种地。

她重新走进了小学教室

  专心务农的卫大妈的生活过得平静而悠闲,但闲不住又上进的卫改叶总想着能再多学点知识,弥补一下自己的文化基础。可是,自己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更别说是写字、读文章了。与此同时,闲不住的丈夫又承包了村里的400多亩荒沟,准备搞养种结合的立体农业,不仅需要劳力,更需要一个有知识、懂科学的人来协助。

  经过几天的反复思考,卫大妈冒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咋舌的想法:她要与孙子一起上学!晴天一声雷,这个几乎让所有人难以接受的想法,在丈夫的心中更是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坎。丈夫苦口婆心地劝她放弃,但卫大妈上学的决心不仅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

  在丈夫眼里,50多岁的老婆子上学会被人看作“脑子有毛病”。而卫大妈的心中却在盘算着通过自己的学习,认识更多的字,掌握更多的技术,也可以为丈夫的立体农业帮上更大的忙。经过几天的“谈判协商”,两人达成共识:卫大妈早上上课,下午去农场干活。丈夫这关算是勉强通过。为了不影响孙子,卫大妈的“上学计划”暂时对孙儿保密。

  想着自己就要走进魂牵梦萦的教室,卫大妈高兴得像吃了蜜一样,一晚睡不着觉。第二天一大早,她便跑到学校与校长老师们商量,大家也都当儿戏在笑声中答应下来。

  2008年农历正月十七,对于58岁的卫大妈来说是个一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一大早,她便早早起床,认真洗漱整装一番后,借口送孙儿上学,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与孙儿一道走进了东毋村小学的大门。

  刚一进校门,老师同学们便投来了诧异的目光。一时间,卫大妈似乎感觉到一双双眼睛像一支支利剑向她刺来,一股无形的压力让她透不过气来。一句“她真的来上学了”的惊讶声,更让她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她努力屏住呼吸,按住心跳,向前走去。

  从校门到教室短短十几米的路,似乎是她平生走过的最长的路。当她抬腿踏上{dy}个台阶时,真觉得脚有千斤重,台阶有百米高。心又一次乱跳得厉害,直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脑子一片空白。踏进教室的一刹那,她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童年。一切不安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和老师们诧异的眼神中,卫改叶与同学们一起起立,一起高喊“老师好”,一起打开课本的{dy}页,一起认真地倾听老师的讲解……卫大妈坚持上完了重新走进教室的{dy}堂课。

她三年如一日,每天坚持上学下地

  虽然走进了学校的大门,但卫大妈最难过的却是孙子这关。因为跟孙儿在一个班里念书,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仿佛让这个七八岁的孩子经受了莫大的“耻辱”。在同学们的议论和嘲笑声中,在老师不自然的举止和言谈中,孙儿的{dy}课甚至比奶奶上得还要艰难。

  放学回家的路上,孙儿一句话也不说,进了家门就放声大哭,他要用哭声“威胁”奶奶,告诉奶奶:“你要再去学校上课,我就不念书了!”

  看着孙儿天真又认真的脸,卫大妈也犯了难。可自己要是不去,一切想法就要付诸东流了,更别说村里人会怎么看了。思索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她借口老师要找自己谈话,又一次跟孙儿走在了上学路上。为了讨好孙儿,她钻进小卖部,吃的喝的买了一大堆,刚刚还撅着嘴的孙儿在糖衣炮弹面前还是投降了。就这样,在卫改叶的连哄带骗下,孙儿对奶奶上学一事也就习以为常了。

  光是上学还不行,每天还得xx与丈夫的协议。卫大妈便与学校协商好,自己只上上午课,下午跟丈夫下地干活。于是,每天早上放学的卫改叶,不仅要为孙子做饭洗衣,下午还要扛着锄头下地。

  这样的生活一晃就是三年。三年来,卫大妈每天早上与孙儿按时上学,与同学们一起朗读,一起升国旗,一起举手回答问题。下午与丈夫在田间劳作,养猪放羊。冬寒夏暑,卫改叶没有一次因为大雪暴雨而迟到,没有一次因为家务事而早退离校。

  三年来,大妈不论什么时候下地干活,身边的背包里总是装着几本书,干活累了,就坐在树阴下歇上一会,看看书,写写字,顿时觉得精神百倍。

  卫大妈说:“三年来,每天不论有多累,不论有多少烦心事,只要一坐进教室,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三年的学习让我知道了长城有多长,明白了我们国家有多少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明白了每天开门锁门的‘钥匙’怎么写,让我变得好像说话都有文化了。在这里我找到了一个新的卫改叶。”

她从“疯子”变成了“红领巾大妈”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的三年,卫大妈也在逐步实现着自己在家人、同学、老师和村民们心目中的转变。

  从{dy}次跟家人说起自己要念书,卫大妈的内心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虽然丈夫在自己的坚持下勉强同意了,但是从内心里是不支持自己念书的。孙儿也常常因为大家议论奶奶上学的事而闹情绪,两个儿媳更是觉得婆婆上学是让大家“笑话”的事。只有一直在上海工作的女儿一句“妈妈,你好好念书,我支持你!”让这个农村老大妈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事实也证明了一切。通过学习,卫大妈不仅学会了拼音,学会了写字,还经常写一点自己的感触读给丈夫听。在田地里劳动间歇,或是放假闲暇时,卫大妈经常掏出小本写几句,念给丈夫听。丈夫从最初的哈哈大笑,到如今的点头称赞;从最初的“逼”着干活,到现在的“你去看会儿书”,卫大妈用学到的知识向丈夫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女儿更是每月定期给妈妈的账户上汇入几百元,让妈妈买些文具书籍,用实际行动支持母亲念书。

  为了赢得孙儿的支持,卫大妈天天掏钱买好吃的。孙儿从最初的不理不睬不说话,到现在天天围着奶奶转,不仅每天要一起上下学,就连晚间作业也是一起做。卫大妈每天下午落下的课,也经常是孙儿帮奶奶补,遇到不会的问题,两人还经常相互“请教”,相互“指点”。三年来,祖孙俩成了最要好的“同学”。

  在学校,卫大妈努力将自己融入到小伙伴当中,讲他们的话,干他们的事,努力让同学们觉得自己就是这个班级的一员。在她的文具盒里,总是多装着几只铅笔,遇到同学们忘了带铅笔时,她就把笔借给大家。遇到大家不懂的问题时,她就耐心地帮着大家解释。渐渐地,同学们从最初对卫大妈窃窃私语的议论、嘲笑,变为对她的喜爱和亲热,靠着自己点点滴滴的真情,卫大妈成了这个班级中最受尊敬和欢迎的一员。

  三年来,村民们对这个“脑子有问题”的“疯子”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转变。三年来,不再有人嘲笑她上学,不再有人因为她上学而对她敬而远之。三年来,村民们对这个喜欢上学的大妈习以为常,开始接受和喜爱。对于卫改叶的执著,更多的村民表现出的是宽容,是理解,是敬佩。更多的人喜欢称她为“红领巾大妈”。

  去年,为了增加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爱好,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聘请卫大妈为学校的剪纸老师和美术老师,发挥她的特长,给小朋友讲解剪纸的技巧和方法。她说:“只要孩子们喜欢,我愿意把我的一切都教给他们。”

  在卫大妈的心里,小学毕业只是她万里长征走完了{dy}步,她还要继续上中学,学英语,学电脑,做丈夫的“秘书”,做农场的“科研专家”。



郑重声明:资讯 【铸造厂里的红领巾大妈_铸造英才网just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