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概念、发展及面临的任务,和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精密加工 超精密加工技术 切削技术 金刚石切削技术 特种加工技术
一、前言
本世纪的精密加工发展到超精密加工历程比较复杂且难度大,目前超精密加工日趋成熟,已形成系列,它包括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削、超精密微细加工、超精密计量等。尽管超精密加工迄今尚无确切的定义,但是它仍然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早在80年代,美国国家实验室等就提出LLNL了(POMA Point One Microme- ter Accurary)计划,主要是为了加工直径φ800mm的曲面精度为0.1μm 。1982年,在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的年会上,日本的谷口纪男教授发表了题为“超精密加工和超精整工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的论文,他认为在2000年,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将为0.001μm 。应当说,现在已经接近这个目标。
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回顾
1.超精密机床的商品化
超精密加工技术方面最典型的是美国的LLNL国家实验室研制的LODTM大型光学金刚石车床,其他国家也相应研制成各种类似的装置,如英国的Cranfield、美国的MOORE,日本的东芝机械等。英国的Rank Taylor Hobson公司的超精密加工装置,在世界上销售很多,如NANOFORM系列的,我国已经引进一定的数量。这类机床是集当今科技进步为一体,以Bryn教授为代表的群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采用摩擦驱动取代传统的滚珠丝杠,就是一种突破;测量系统采用微晶玻璃,来获得高精度;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作为高精度的定位;机床的支承系统采用了气浮技术等。在我国,对超精密机床的研制也一直在进行,而且也取得不小的成绩,例如北京机床研究所,航空系统的303所、国防科大、哈工大等。但是与国外先进的机床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2.金刚石工具与切削技术向高层次发展
用xx单晶金刚石制造切削工具,已经成为超精密加工的必备的条件之一。现在由于研磨技术的进步,金刚石切削刃口圆弧半径已经达到2 ~ 4nm,甚至更小,扫描电子显微镜已无法检测,日本在1986年专门成立了一个检测委员会,来探索检测方法,迄今尚未达到目的。使用如此锋利的切削刃口,日本大阪大学岛田尚一博士在切削铝合金时,获得了厚度为1nm的切屑,也许是世界上最薄的;在高精度的曲面球面和非球面的加工中,采用圆头金刚石范成的,对金刚石刀具的圆弧半径的精度有严格的要求,现在英国某公司已经达到R ±0.02μm。
金刚石切削技术在向更高层次发展,特别在玻璃、陶瓷等硬脆材料的加工上,采用粒度小({zh0}<4μm)的金刚石砂轮,在小的走刀量和小的切深下,能实现延展性的切削;或者采用大负前角(γ约为-25°)的金刚石车刀在小的走刀量和小的切深下,也能实现延展性的切削。通过这样的加工,能获得玻璃等材料的光学镜面。日本中部大学难波义治教授在加工KDP中,便是采用了这种硬脆材料延展性的磨削和切削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使用的机床必须是超高精度的。超声波金刚石切削,对切削条件的要求便明显下降。现在又有提出采用椭圆振动金刚石切削的建议,有望更进一步加速硬脆材料延展性切削的发展,这是近期在光学玻璃加工方面的重大进展。
金刚石材料制造技术的发展,对超精密加工是很大的支持。当前主要依靠xx单晶金刚石,自从高温高压合成超硬材料的研制成功,使合成超硬材料相继制成砂轮和PCD与PCBN ,在部分应用上替代了xx的。现在大颗粒的超硬材料已经能合成,这意味着取代xx产品的可能性,今天通过CVD技术,不仅可以在各种刀具上进行薄膜涂覆,而且可以进行制造厚膜的刀片。这些技术的进步,将预示在超精密加工中,人造的来取代xx产品的可能性。
3.特种加工日益渗入超精密加工
特种加工技术正在向高效、高精度方向发展。以电火花加工为例,线切割机床的切割速度,已经从几十mm/min提高到320mm/min;由于混粉加工取得成功,电加工的表面可以达到镜面。线切割机可以进行二次
切割(Second Cut),切割精度已经能达到2 μm左右,表面粗糙度值亦可明显降低;电火花加工机床的自动化发展相当迅速,线切割机能自动将电极丝断开和接上,做到废芯自动取出等。电火花成型机的电极能自动更换。为了能适应微机械零件的加工,电火花加工机床也开始向小型化发展,东京工业大学增泽隆久教授就研制了一台式机床,可以加工外径为φ0.3mm的0.03模数的小齿轮,使用的电极丝直径为φ0.01mm。由于软件发展较快,应用各种先进技术,使电火花加工功能明显增多,适应精密加工的能力增强,如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等引进到控制系统中。
4.精密计量推动了超精密加工的飞速发展
超精密加工必须以计量作为依据。长度基准的二次更迭,由米原尺经过氪86光谱,到激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由实物基准到自然基准,是在23年内完成,表明计量精度的跃进。
NC三坐标测量机的出现,是计量进入自动化的里程碑,不仅缓和了计量的被动局面,而且十分有利于复杂的曲面、球面、非球面等的计量。
1981年,瑞士苏黎世IBM实验室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c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e,简称STM),后来又派生出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简称AFM),以后又产生一系列的显微镜,即现在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简称SPM),使计量由宏观进入了微观,能直观到原子和分子,这是计量领域的重大突破。
三、超精密加工技术面临的任务
为了星球以外的观察,像天文望远镜等将会提出更大直径的要求,哈勃望远镜主镜的口径已达φ2.4m;为了超大规模印刷线路板的制造,光刻的技术有待提高;硅晶片也在迅速加大,现在世界上已经能批量生产的直径为φ300mm的高平整性的硅晶片。根据资料表明,日本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地研制成直径为φ400mm的高平整性的硅晶片。随着加工直径的不断扩大,就意味着超精密加工的难度进一步上升。
新材料的相继问世,也相继出现加工难题。近来难加工材料,难切削材料等越来越多,如精细陶瓷、光学系统领域中的KTP、KDP 、微晶玻璃等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又往往是硬脆材料,并且要求镜面加工;仪表零件的轻薄短小,同样在采用许多新型的材料,现在动压马达应用的钢结硬质合金,在加工中出现许多的问题。而陀螺、伺服机构、传感器等仪表精度的提高,当今的机床和测量机已经受到挑战。因为仪表性能不断地提高,对加工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1964年提出表面完整性的建议,立即为科技界所接受,虽然当时还没有确切的定义和检测方法,工作却在进行,直到今天已经日趋完善,这同样也将产生新的加工难度。
四、21世纪超精密加工技术展望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围绕超精密加工技术,必须进行超精密加工技术基础研究。因为从现状来分析,现在达到的水平已经接近极限,必须有所创新。
从装备方面,可以发现有许多技术的前景是很好的,如磁力轴承,正在向高精度的方面发展,这种轴承的优点是明显的;根据德国的Heidenhain光栅的精度已经达到0.1μm/100mm 、0.2μm/200mm 。现在在材料上采用了微晶玻璃,如果采用新的制造工艺(有资料表明,计算机领域有可能采用STM来作为刻蚀的手段),有可能再提高刻蚀的能力,这样,则其作用就更大了。
由于洁净技术的进步,对超高平整度要求的产品的加工极为有利。现在美国xx标准209b已经发展到209e ,控制的粒径已经从0.5μm 、0.3μm 、发展到0.1μ m。日本大阪大学超精密研究基地的大实验室,已经达到1级洁净度,为了进行弹性放射加工(EEM,Elastic Emission Machining),保证获得{zj0}的表面。
如前所述,许多加工手段已经接近极限,所以为了综合利用传统的加工手段,加以复合,即采用复合加工,是21世纪制造领域的重要加工之一,例如采用的振动金刚石切削,实际上就是事例之一。
三坐标测量机仍然有着不足的方面,现在还在不断地改进。如日本松下公司,将AFM安装在三坐标测量机的三维测头上,使较大尺寸和微细尺寸的检测,都可能在同一台测量机上进行。三坐标测量机有二种发展趋势,一是将激光干涉仪安装在测量机上,使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现在德国已经研制了这种产品;另外一种就是生产型的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此外,还有人认为现有的测量机与Abbe原理不符,所以正在探索将并行机构应用在测量机上,设法提高测量精度。
超精密加工技术领域的微量切削机理在越接近纳米精度时,越显得其重要性,但是一直困扰着的是能否通过实践,来达到这个探索。近来,根据{dy}原理分子动力学,依靠计算机仿真的办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比较早的是日本大阪大学的实验。
1.吉住一惠等 安装原子力显微镜测头的高精度坐标测量机.National Technical Report,Vol.39 ,1993 ,5
2.三坐标测量机的热变形补偿 机械技术(日)Vol.47 ,1999 ,2
3.大岩孝彰 使用并行机构的三坐标测量机———基本原理和运动学.机械技术(日),Vol.64 ,1998 ,12
4.吴敏镜 微机械技术的兴起及其制造 机械工艺师,1998 ,7
5.上田完次等 依靠 STM和分子动力学方法作石墨原子级材料的除去机理的考察精密工学会志(日)Vol.64 ,199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