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产业永远的痛-当年福建南平的南孚电池事件!!_南山大仙_新浪博客

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xxxx。2


    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孚已


    发展成为中国{dy},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这一事件当时在全国引起了


    不小的轰动:这个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南孚电池怎么一夜之间就落


    入美国人手里了?


    2004年7月,也就是南孚被吞并将近一年之后,做为厦门大学经济系南平考察组的成


    员,我参加了与南孚CEO丁曦明先生以及其他高层领导的座谈会,从而详细了解到"南孚


    并购案"这一事件的事件的始末。


    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简称"基


    地福建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


    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政策


    的要求下,上述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


    波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


    成立的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jd1}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


    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


    丁曦明总经理向我们吐露了当时合资的苦衷:"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我们


    的资金很充裕。南孚当时是被迫合资的!"谈到南孚被迫引入外资,南孚的另一位高层管


    理人员激动地说:"摩根士丹利是一只狼,与它合资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做为国际风险投资大鳄,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业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看中其


    潜在的市场价值,时机一到便将其所持股份抛售,从股票升值中赚取巨额利润。南平市


    政府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的举动无疑是"引狼入室",南孚后来被出卖给竞争对手的厄运便


    由此开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


    中国电池8.25\%的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属基地福建公司的20


    %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收购多达1000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中


    国电池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转入外方股东手中,而它们对南孚的控股也


    已达到了72%。本来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


    巨额的股票收益,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它们以1亿美元的价


    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外方股东的总投资约为4200万美元,一


    下子?赚了5800万美元!。2003年8月11日,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


    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


    的子公司了。


    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


    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


    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现在好了,{zd0}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


    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


    中国市场。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


    ,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


    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南孚被并购,


    不仅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其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南孚被收购后不


    久,原总经理陈来茂便黯然辞职。他用十几年的辛勤奋斗换来的xxxx―"南孚",已


    经是别人的了。南孚的员工们心里都感到了极大的失落――南孚已经不属于他们了,南


    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了。南孚的明天在哪里?自己究竟在为谁工作?


    当年,孙雯那句铿锵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


    江南北。现在呢?"现在这条广告我们已经不能再用了。"丁曦明悲愤地说,"如果我们还


    称自己是'民族力量\',国人会戳我们的脊梁骨!"


    离开南孚时,我的心情很沉重。据说当初南孚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时是某位领导极力


    促成的,这位领导因为给南平吸引了巨额外资,政绩卓著,得到了提升。后来南孚成了


    美国人的了,不过这是他离任之后的事情――自然不关他什么事了。不管这种说法是否


    属实,总之通过出卖南孚,外国风险投资的收益翻了一倍还多,赚了个盆溢钵满。美国


    吉列公司也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它在中国{zd0}的竞争对手。然而,据说当初南孚与摩根士


    丹利合资时是某位领导极力促成的,这位领导因为给南平吸引了巨额外资,政绩卓著,


    得到了提升。后来南孚成了美国人的了,不过这是他离任之后的事情――自然不关他什


    么事了。


    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


    指。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


    孚已发展成为中国{dy},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这一事件当时在全国引起了


    不小的轰动:这个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南孚电池怎么一夜之间就落


    入美国人手里了?


    2004年7月,也就是南孚被吞并将近一年之后,做为厦门大学经济系南平考察组的成


    员,我参加了与南孚CEO丁曦明先生以及其他高层领导的座谈会,从而详细了解到"南孚


    并购案"这一事件的事件的始末。


    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简称"基


    地福建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


    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政策


    的要求下,上述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


    波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


    成立的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jd1}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


    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


    丁曦明总经理向我们吐露了当时合资的苦衷:"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我们


    的资金很充裕。南孚当时是被迫合资的!"谈到南孚被迫引入外资,南孚的另一位高层管


    理人员激动地说:"摩根士丹利是一只狼,与它合资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做为国际风险投资大鳄,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业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看中其


    潜在的市场价值,时机一到便将其所持股份抛售,从股票升值中赚取巨额利润。南平市


    政府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的举动无疑是"引狼入室",南孚后来被出卖给竞争对手的厄运便


    由此开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


    中国电池8.25\%的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属基地福建公司的20


    %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收购多达1000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中


    国电池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转入外方股东手中,而它们对南孚的控股也


    已达到了72%。本来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


    巨额的股票收益,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它们以1亿美元的价


    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外方股东的总投资约为4200万美元,一


    下子?赚了5800万美元!。2003年8月11日,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


    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


    的子公司了。


    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


    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


    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现在好了,{zd0}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


    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


    中国市场。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


    ,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


    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南孚被并购,


    不仅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其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南孚被收购后不


    久,原总经理陈来茂便黯然辞职。他用十几年的辛勤奋斗换来的xxxx―"南孚",已


    经是别人的了。南孚的员工们心里都感到了极大的失落――南孚已经不属于他们了,南


    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了。南孚的明天在哪里?自己究竟在为谁工作?


    当年,孙雯那句铿锵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


    江南北。现在呢?"现在这条广告我们已经不能再用了。"丁曦明悲愤地说,"如果我们还


    称自己是'民族力量\',国人会戳我们的脊梁骨!"


    离开南孚时,我的心情很沉重。南孚事件中外国风险投资的收益翻了一倍还多,赚


    了个盆溢钵满。美国吉列公司也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它在中国{zd0}的竞争对手。然而,一


    个很有希望的民族品牌却从此消失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民族产业永远的痛-当年福建南平的南孚电池事件!!_南山大仙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