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重”就“轻” 北一机床闯入中规格市场? - 中国机电工业的日志- 网易博客

携“重”就“轻” 北一机床闯入中规格市场?

2010-04-09 10:27:36 阅读11 评论0 字号:

      想必很多人不能理解崔志成的逻辑。面对着仍火一般烫手的重型市场,拥有传统优势的北一竟然不打算再挖深做大,反而准备到中规格成批量的市场上“凑热闹”?

      虽然没有明说,但崔志成正试图给北一机床贴上一个新的“标签”。
   “在北一的‘十二五’规划中,中xx中规格产品必须取得一个突破,具体事宜已在论证中。”这位北一xxx的目光与语气同样肯定,他坦言,其实相关的产品布局很早就开始酝酿,但由于之前单点突破海外并购精力受掣,而到现在“终于可以腾出手”了。
    倒不难猜测,这一动作将在业界搅起怎样的波澜。

闯入新业务

    山雨欲来风满楼。
    虽然具体规划尚未出炉,但北一首次回应新产品布局的坦然,已然让不少国内外同行们神经紧张。连昔日那些从未与北一狭路相逢的大腕们也不得不警惕地竖起耳朵来。
    种种迹象表明,一直打着“重型”、“xx”招牌的北一早已不满足这一传统定位,这家老牌机床厂正在探寻一条新的发展路径。据介绍,“众所周知,北一的产品一直都是偏重型走xx,中小规格的数控机床虽然有北一大隈,但其产品链条上始终缺少中间一档。而未来,我们将在维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建立中规格中xx市场上的新优势,产品系列将更加丰富。”一位未具名的相关人士如此表示,其实北一拥有很多研发超前但未形成批量的产品,美其名曰“醒得早、起得晚”,而接下来这些创新都会派上大用场。
    “中规格的产品我们必然要做,关键是如何做的问题,”崔志成慢条斯理地说,迄今为止北一涉足的所有领域几乎都瞄准xx市场,进军中规格产品同样会做出亮点来,“我们仔细研究了近年进口机床的规格、功能、精度等级等等,将突破口选在了中规格中xx市场上的进口替代上,这也符合北一一贯的定位和传统。”
    据透露,该项目在2010年{dy}期规划为千余台,目前最终布局还在论证中。但毫无疑问的是,中规格机床业务正以新利润增长点的身份,成为北一的弦上之箭。
    “的确,中规格产品的市场容量更大,甚至会超过重型,对北一而言,未来与现有重型业务各占半壁江山也不是没有可能。”在一位分析人士看来,这一给鸡蛋找新篮子的多元化尝试不失为一种分担风险的好方式,特别是当其与重型板块恰好能够优势互补。

被高估的重型机床? 

    在那些熙熙攘攘涌来的重型拥趸者眼中,北一无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家伙。
    有关资料显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内外机床市场需求急剧下降,而相比之下,重型机床市场需求仍然呈现旺盛之势,因此许多机床厂家纷纷转向大重型机床市场。据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50多家开始或正在生产龙门式镗铣床(包括简易数控型),还有不少企业正筹备跨行业、跨规格进军重型。
    在这种情势下,已在重型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的北一反而刻意“避重就轻”,致力于开拓中xx中规格产品的批量生产,似乎有些让人看不透。不过,似乎已经预见到了潜在风险的北一管理层显然有着自己的考虑。
    “出水才见两腿泥,”崔志成并没有被此前繁荣的表象迷惑了双眼,他毫不掩饰对一哄而上的重型机床前景的忧虑,“跟任何行业一样,重型机床市场不会一直好下去,虽然它的波动周期比较长,但仍有波谷,并会相对漫长。”
    “我们一直认为‘最美好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同样,看上去火爆的重型机床其实也埋藏着了诸多隐忧和风险。”这种担心并不是没有来由的,据了解,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已经对业内企业发出预警,提醒企业慎重上马大重型机床。的确,重型机床行业的{zd0}特点就是制造周期长,一般周期多在半年到1年内,有的甚至在1年以上。企业手上的定货合同大部分是当年任务,而现在签订的多是明年的交货合同,市场反应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不难设想,一旦投资过剩,需求趋向饱和,大重型机床的未来将非常尴尬。
    如此想来,就不难理解北一正在酝酿中的新一轮“产品组合拳”了。素以稳健著称的北一正是未雨绸缪,才能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比别人增长快,而到了形势下滑的时候比其他人滑得慢”。


健康的北一

    如果说北一是这个行业里{zh0}的机床厂并不为过,在很多人看来,它在运营中的很多方面已堪称模本。
    的确,这家老国企迄今没有一分潜亏,一分xx,一分隐患,赚钱能力尤其值得一提。口说无凭,数据自然最有说服力,这家素不以规模取胜的老国企的利润率在全行业里数一数二;每万元投入带来的销售收入也是全行业{zg}的,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保持着{dj1}的增长率;并且是连续数年全行业国产精切数控机床单台售价的{zg}记录保持者……
    “虽然在不少方面我们已经做到了{jz},但我们的格局至今仍未达到理想。”尽管近年来北一的表现可圈可点,但它从未止住向前的脚步。
    “北一希望是一家健康的企业,充分具备成为行业{lx}的能力,并对行业发展的健康状况负责,”在崔志成看来,企业健康的表症应该拥有三个指标,“首先是财务健康,拥有健康的现金流;健康的管理,掌控能力与扩张速度相匹配,因此我们一直非常谨慎的平衡着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是拥有健康合理的产品格局,这也是为什么北一一直强烈xx低端的原因,因为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无论xx、低端),消耗的成本几乎一样多,占用的要素也差不多,而弹性不大的低端产能一旦闲置造成的浪费巨大,风险难以控制。”
    回顾北一成长的足迹,不难发现,这家京派重型设备供应商从来就对价格战不感冒。“我们很清楚自身优劣势,北一只能走xx路线。而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的确也做到了,无论是{wn}铣,还是重型龙门,我们的报价从来都比对手高一大截,甚至不输给国外对手。”
    谈到打进口替代牌时,北一方面也没有忘记补充一句,“同样不强调价格”。一位相关人士分析说,除了高水准的国际化制造能力,北一的优势是近距离的本土化反应速度,正在由单一制造商向整体方案解决商转型的北一,将为客户提供更及时优质的服务;至于国内机床厂习惯仰赖的价格因素则影响不大,据介绍,北一的很多产品报价远高于日、韩、意大利对手。


上市之旅?

    不禁有人好奇,这么棒的题材为什么不筹划上市呢?
    “说实话,北一不大适合成为一家公众公司。要把企业卖给公众,要有足够的料来炒,大家才愿意掏钱。”对此,北一的答案很坦承,“而北一的传统就是比较低调务实,甚至不太习惯与媒体打交道,很多话题也不会利用。”
    崔志成对企业的评价分为了业内评价与公众评价,他认为,北一在行业里的地位与影响力已毋庸置疑;而外行人常常看的是热闹、曝光率、造势忽悠等等,他对此持有保留意见。“如果说上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那就是上市的约束监管是我们向往的,可以使管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融资反而是第二位的,北一目前的资金不成问题。而且在很多方面北一发挥的空间已经不大,我不敢承诺再高的增长了;而资本市场追求高回报,难免会出现影响企业决策的短期行为。”
    因此在上市这个问题上,北一仍无答案,如果非要一个说法,那就是还有时间,也有足够的耐心。
    至于海外上市,北一方面的态度则来了一个180°C的大拐弯。其实,在2005年北一兼并德国科堡之后,良好的运营状况就无限惹人遐想,因而北一有意海外上市的传言也络绎不绝。崔志成表示,“事实上,在法兰克福上市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德国传统制造业发达,对于制造业的认可程度很高,加上中国概念也受到追捧,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想象空间非常大。”
    不过,鉴于至今仍未有一家国有企业在法兰克福上市,北一要过的估计首先是政府那关。■

文 | 《中国机电工业》记者马 伟

文章来自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携“重”就“轻” 北一机床闯入中规格市场? - 中国机电工业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