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奇才朱载堉”系列之三 广研博采成就多_武王伐纣_待王贡酒_新浪博客


“旷世奇才朱载堉”系列之三 广研博采成就多
转载自《大河报》 2004年8月9日本报记者李红军/文


十二均律东传西
  在西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荷兰数学家、工程师斯特芬是西方{dy}个找到了解决十二平均律的数学方法的人。
  他的计算结果xx到五位数字,且比朱载堉晚了十几年。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认为,斯特芬的平均律可能受到朱载堉影响。
  有趣的是,斯特芬的平均律和朱载堉一样,在当时几无赏者。斯特芬将有关十二平均律的论文写完后,就交给他的一位朋友,希望得到有实践经验的音乐家的认可。但这个朋友随便看了一下后就把论文丢在一边,从此不再提这回事,而斯特芬本人对自己的论文也不再关心了。因此,斯特芬的发现基本未对西方音乐艺术产生太大影响。
  继斯特芬之后,1636年,法国数学家、哲学家默森在他的著作《和谐宇宙》一书中计算出和朱载堉xx一样的数学表达式,他的结果与朱载堉相比晚了55年。
  默森以后的17世纪,欧洲的音乐家继续进行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直到18世纪前半叶,德国作曲家、西方音乐之父巴赫分别于1722年和1744年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集子充分发挥了十二平均律的作用,并最终证明律制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此以后十二平均律在理论和实践上才普遍被人们所接受。
  这时候,离朱载堉创造同样的理论已相距150余年。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专家戴念祖先生认为,至少在默森发现平均律前,朱载堉的研究成果已传到西方。
  从朱载堉完成十二平均律的1581年到默森完成同样发现的1636年,正是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华活动的兴盛期。
  1565年,耶稣会会士在中国澳门成立教会,训练传教士,研习中国书,从这个教会很快就发出一股书简的洪流,将中国文化的实质内容告知西方世界。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在澳门学习中文,此后,先后有葡萄牙、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一些国家的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
  他们中不少人受到明朝的赏赐,当1600年利玛窦、庞迪我等人携带贡品谒见神宗皇帝时,神宗皇帝待以上宾之礼,允许他们在京师居住。
  在士大夫们向传教士们学习科技知识时,也不断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
  其时正值朱载堉在1595年和1606年分别将其著作进呈朝廷时期,这样传教士们自然会得到相关信息。另外,金尼阁传教士曾于1613~1617年返回欧洲,在中国期间,他曾进入河南传教3个月,其后又不断往来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而朱载堉居住的郑王封地怀庆府,正在金尼阁旅行传教的路上。
  明代修编《崇祯历书》,皇家天文机构曾先后聘请多个西方传教士参与编修,而当时参与编修的必须是通晓中西方数学和音乐的。
  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跨海越洋,走向西方。
  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传播到欧洲后,为欧洲学术界所惊叹。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说:“在中国人中,据说有一个王子叫朱载堉的,他在旧派音乐家的大反对中,倡导七声音阶。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以及变调的方法,也是这个有天才和技巧的国家发明的。”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则称:“平心而论,在过去的300年间,欧洲及近代音乐确实有可能受到中国的一篇数学杰作的有力影响,但是还没有得到传播的证据。{dy}个使平均律在数学上公式化的荣誉确实应当归之于中国。”
  比利时的马容说:“在管径大小这点上,中国的乐律比我们更进步了。王子载堉虽然没有解释他的原理,只把数字给了我们,我们不难推想而知,而且我们已照样制作了律管,实验所得的结果可以证明这学理的xx。”
  也许正因此,欧洲人称朱载堉为“神人”。在日本和东南亚,朱载堉则被称为“异人”。

“管台”尚在音韵消
  在怀庆府城内东北角,有个面积280多亩的湖,叫天鹅湖,据说因为这里以前有很多天鹅栖居而得名。湖的南部有一小岛,史料记载,明正德年间,岛上建有楼台亭榭,四周万柄荷花飘香,故名“荷花茶馆”。朱载堉在重返郑王府的15年间常到这里,但不是迷恋歌舞酒宴,他在这里是构思舞谱、提出《异径管律》论、研究和制造以十二平均律原理为基础的律管,后人把这里称作“管台”。
  2004年7月的{yt},早上6时许,我来到这里。其时,湖四周到处是散步的人,一个偌大的空地上,一群市民在跳着现代舞蹈,另有两三个市民,拿了乐器,就在岸边,咿咿呀呀拉将起来。
  湖未被污染,湖水很清,荷叶田田,荷叶之间,有水鸟兀自嬉戏翩飞。
  静与动,湖与树,湖里岸边,浑然一个诗的国度。
  15年,在这样的一个至美的境界里,朱载堉完成着自我,实现着自我。
  可以想见,朱载堉踏着露珠,迎着朝阳,将自制的律准、律管等乐器,与乐工们同操琴瑟,弹弦鼓乐,细细品摩。
  音乐理论总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单有理论是不够的。就这样,朱载堉成了一个乐器制造家,并提出了管口校正方法。
  所谓律准,或简称为准,是一种定音用的弦乐器。中国古代兼用弦律与管律。律管可以定音,但在未经管口校正以前,除黄钟一管外,其他各管都不能与拟定的律制相吻合,而弦准可以准确地按律数定律,虽然弦线张力及其粗细会影响发音,只要以发标准音的某一律管(如黄钟管)确定其音高起点后,其他各律在弦线上就比较容易确定。
  传说周景王(公元前544~521年)在位时,乐管伶州鸠曾制造一种称为“均钟木”的律准。他告诉周景王这是“度律均钟”。
  其后,东汉、三国、北魏、五代时期分别造有不同的律准,但无论哪种律准,都是建立在三分损益法基础上的,于朱载堉理论并不适合。为了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和合理,他只有造一个全新的律准。
  朱载堉造出来了,在《律学新说》里,他详细叙述了均准的形制特点,还在它的两侧分别标刻新旧二率的律数,方便人们比较。
  朱载堉造的律准,不仅是定律器,而且是世界上{dy}件建立在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基础上的弦乐器。他所提出的管乐器的管口校正方法和校正公式,比西方同样的物理理论早300余年。
  朱载堉时的律管制造在今天成为一团迷雾。
  1986年到1991年,上海音乐学院历经几年,复制出朱载堉时的律准。而他制作的律管,直到现在,据说还只复制出了36根律管中的一根。
  一位外国学者不服朱载堉的创造,想提出新法来超越朱载堉,但用了20多年,难出朱载堉十二平均律其右,只得放弃。

“文质彬彬”乃君子
  很难想象一个人能有如此广博的视野,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在如此多的领域取得如此卓绝的成就,很难想象一个人可以文理兼备如此全才。
  但朱载堉做到了。
  现代人讲跨学科人才,朱载堉的实践比现在的人们早了400余年。
  朱载堉是音乐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历学家、乐器制造家、物理学家,但你想象不到,他同时又是个文学家、舞蹈理论家。
  朱载堉写有《醒世词》,内收曲词73首,就是这样一部薄薄的诗集,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河南、山西一带民间被辗转传抄。
  清道光元年(1821年),河南一位不太出名的儒生贺汝田的话描绘出了朱氏诗词传抄之广。他收集部分抄本加以选编、雕版成书,并作序说:“此书流布人间,俱系抄本……余搜寻数本,考校选择,刻此73条。”
  朱载堉的诗多是宣扬正直、鞭笞人情险恶的,具有劝谕性质:“自己跌倒自己爬,指望人扶都是假,至亲人说的是隔山话,虚情儿哄咱,假意儿待咱,还将冷眼观。时下且休夸,十年富贵,再看谁家?跨海难,虽难犹易;求人难,难到至处。亲骨肉深藏远躲,厚朋友绝交断义。相见时项扭头低,问着他面变言迟。俺这里未曾开口,他那里百般回避,锦上花争先添补,雪里炭谁肯送去。听知!自己跌倒自己起,指望人扶耽误了自己。”
  这更像一首自叙诗。
  说实在的,我心里一直想不明白朱载堉在父亲获罪,自己“席蒿独处十九年”时的情景究竟怎样,而史书几无记载,当我读到朱载堉的诗时,我似乎碰触到了一点历史,顿时,有一股酸涩在我心里荡漾开来。
  我想起李约瑟的一句评价:“朱载堉虽然远离欧洲,但他同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
  作为王子,作为那个时代的{zd0}受益者之一,不去尊奉、宣扬有利于本利益集团的思想,却反将手中的利刃刺向他们,非大男儿,非大志向,难有此气概。
  朱载堉的《乐律全书》中,舞蹈占有相当的分量,“全书”有十四种书,专门讲述舞蹈的就有四种。
  他的这些舞蹈书,几乎是现代舞蹈的教科书,在中国舞蹈史和文化史上成为不得不提的一笔,书里不仅有单人舞谱,更有大型舞蹈、字舞谱,像“天下太平”等等。
  朱载堉的书就是当时系统的舞学大纲。
  “时至今日,舞蹈艺术的发展远非朱载堉时代所能比拟,但是,作为科学的舞学这门学问,无论我国还是西方,都还没有建立起来。”
  如今,走进沁阳,你是无法不感受到朱载堉的,因为现代的沁阳人已多了对朱载堉的了解,沁阳市很多方面都渗透着朱载堉对它的影响。
  许多人都意识到,朱载堉已经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朱载堉艺术学校、朱载堉小游园等等,虽然并未经朱载堉“同意”,招牌都已经挂起来了。更有意味的是,沁阳市立于入市口的市标,也与朱载堉联系到了一起,那个市标名为“律动”。
  但就在十几年以前,在很多人眼里,还不知朱载堉是谁。
  而有些搞音乐的专家,亦不知朱载堉是何方人士。

  (未完待续)

  • (2010-04-02 00:18:46)
  • (2010-04-05 17:02:26)
  • (2010-04-05 21:26:39)
  • (2010-04-05 21:42:13)
  • (2010-04-06 16:37:45)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旷世奇才朱载堉”系列之三 广研博采成就多_武王伐纣_待王贡酒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