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的氢循环_lwlz5249的空间_百度空间

    在叙述太阳中的氢循环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即太阳核心区的高密度物质不是由氢和氦塌缩而成的,而是由自然界中,也就是宇宙中早已存在的中子星入驻太阳中心而形成高密度物质。

    中子星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的11次方千克,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竟为一亿吨之巨。这样看来,太阳核心区的物质密度并不算高,每立方厘米只有160克,与中子星的密度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悬殊的。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有这么大的悬殊为什么还说是中子星入驻太阳中心呢?这当然与中子星撞击太阳有关。可以设想,当中子星以800公里/秒的速度(太阳风以200~800公里/秒的速度运动,可作为中子星的冲击速度)与太阳发生猛烈碰撞之后,可想而知其动能是何等的强大!这一动能改变了太阳物质状态,使太阳发生了xxxx的变化。首先是重核物质在强烈的挤压作用下打破原子壁垒,使原子核相互聚合而形成一种更大核的新元素铀等重核元素。另一方面在强大动能转化为热能后,太阳内的所有物质被气化,中子星也因受热发生膨胀使其密度降低。由此我们可以间接计算出太阳所蕴含的能量。

    太阳发光发热过程实质就是释能过程。在其充分释放能量之后势必要重新收缩为中子星,这就是太阳的发xx展过程。

    太阳物质除了核心区的中子星物质外,尚有自然界中存在的重核物质。这些重核物质在其核心区高能物质的强烈辐射下全部被汽化而形成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中的重核物质在对流过程中上下翻滚,用望远镜看去太阳光球表面有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被人们称之为米粒组织。这些米粒组织到底是些什么物质?我们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可以略知一二。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号元素就是氢。然而氢的熔点和沸点较低,当温度达到500℃时发生自燃,因此氢在太阳的物质组成中不足为论。太阳的主要物质组成应为重核元素。硼(熔点2300℃、沸点4002℃)、碳(熔点3500℃、沸点4827℃)则是例外。所有化学元素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金属钨,其熔点是3407℃,沸点为5655℃,这一沸点温度与太阳光球表面温度相当近似,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再就是自然界中最重的化学元素钍和铀。钍(熔点1775℃、沸点4788℃)和铀(熔点1132℃、沸点4134℃)虽然不及钨的熔点和沸点高,却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放射性物质。由于其半衰期较长,应是支撑太阳长期存在的重要物质。

    氢是自然界中最轻的化学物质。虽然不是太阳的物质组成,却充斥于整个宇宙星际空间。由于氢的独特性,使其往返于太阳与星际空间而成为重要的传热工具。我们知道,太阳以太阳风的形式向外辐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这种粒子流通常为氢离子和氦离子,即氢的原子核和氦的原子核。说到这里,人们或许会疑问,氢既然不是太阳的物质组成,那么这些氢粒子又是从何而来?前面已经说过,星际空间充斥着氢和氦。当太阳风运动一定距离将动能耗尽时,氢离子就会从附近的物质中夺得一个电子而形成氢原子,进而形成氢气。假如星际空间的容积是一定的,在氢物质增多的情况下势必增加压力,而太阳在辐射能量的过程中一方面质量减少,另一方面压力也相对减小,这时星际间的氢气就会向太阳方向运动,当运动到太阳附近时受太阳强大引力影响,氢元素加速向太阳运动并与太阳物质相撞而重新形成质子和电子。电子与正电子湮灭形成光子,在太阳强辐射下转而向外运动。质子或许向太阳内部运动发生核反应,或许被反弹回来形成太阳风。



郑重声明:资讯 【太阳中的氢循环_lwlz5249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