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010-04-03 08:44:59 阅读13 评论0 字号: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目前饲料霉变产生的霉菌毒素对全世界畜禽及饲料安全存在极大的威胁,特别是我省养殖场、户常面临、难逃脱的大问题。同时,霉菌素可通过畜禽产品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饲料霉变是由霉菌引起的,霉菌毒素是肉眼看不见的,它的产生及其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困扰,比如,饲料配方不变,饲料品质却出现时好时差的情况;免疫程序不变,疫苗按时接种,可是畜禽抗体水平上不去;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疾病频频发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霉菌的产生及种类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其通过种子或抱子的形式繁衍。霉菌泡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抱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迅速发生霉变现象。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田间霉菌和仓贮性霉菌两种。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

迄今为止已经分离和鉴定出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4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储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也是最见的几种霉菌毒素。

二、霉菌毒素的危害 在饲料和原料中,黄曲霉毒素并非主要的霉菌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而由多种饲料原料配制的全价料将会大大增加全价料受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的危险。霉菌素产生的临床中毒症状会因在饲料中的毒素种类、剂量、饲喂时间、毒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动物本身的品种、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有不同。现将饲料卫生上比较重要的霉菌毒素及其中的危害列表如下:

表1几种主要霉菌毒素及其对畜禽的危害

 

在畜禽养殖中,猪对饲料霉变最为敏感。

(1)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B1最常见,其毒性{zd0},是xx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黄曲霉毒素B1是我国饲料卫生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仔猪料中B1≤10×10-9;生长肥育猪B1≤20×10-9。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病猪表现厌食,消化机能紊乱,全身性出血,精神沉郁,进一步发展为贫血、黄疸。肝呈淡褐色或陶土色,随病情发展肝变黄并纤维化,变硬。

(2)镰刀菌毒素。

猪中毒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拒食、呕吐、脱毛和组织出血。繁殖母猪表现为受精率降低,产仔数减少、弱仔数和流产增多。

(3)玉米赤霉烯酮。

主要污染玉米,浓度超过1~5㎎/㎏玉米时可引起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出现假发情,外阴xx,乳腺肿大,严重时直肠、xx、子宫脱出;饲喂含玉米赤霉烯酮3~10㎎/㎏玉米可引发发情中期母猪休情,长期饲喂则引起卵巢萎缩、发情停止或发情周期延长,妊娠早期可引发胎儿畸形。公猪包皮增大,睾丸变小,性欲降低。仔猪的成活率、饲料的转化率下降,从而降低养殖效益。

(4)赭曲霉毒素。

包括OTA、OTB、OTC,其毒性OTA>OTC>OTB。主要侵害肾脏和肝脏,可引起免疫器官变化,胸腺、脾、淋巴结中的白细胞数目减少,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

三、预防措施 目前防控霉菌及霉菌毒素危害最关键的便是做好饲料的防霉和脱毒两个环节。

1、饲料的防霉关键在于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原料的水分含量、控制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水分和温度、选育和培养抗霉菌的饲料作物品种、选择适当的种植或收获技术、注意饲料产品的包装、贮存与运输、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等。但需注意的一点是使用防霉剂无法去除饲料原料中已存有的霉菌毒素,添加防霉剂仅仅只是预防未来霉菌的生长,所以饲料的脱毒也是必要的一项措施。

2、饲料及饲料原料发生霉变后,则可根据饲料霉变的轻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脱毒处理。脱毒方法一般有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酶解法、吸附法。

2.l物理脱毒法和化学脱毒法物理脱毒法主要有水洗法、剔除法、脱胚去毒法、溶剂提取法、加热去毒法、辐射法等;化学脱毒法主要是采用碱或氧化剂进行处理脱毒。上述的诸多脱毒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以及对于目前饲料工业、养殖业来说均不适用,因其操作不但困难,且大批量的饲料及原料用此类方法是没法进行的,而且经化学脱毒处理后往往会降低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适口性。

2.2酶解法主要是选用某些酶,利用其降解作用,使霉菌毒素破坏或降低其毒性。与物理学和化学方法相比,酶的降解处理法对饲料营养成分的损失和影响较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饲料工业,出现了这样的一些问题:一是酶不耐热,在高温易于失活,而饲料成品的制作过程尤其是压制颗粒饲料均需经过高温;二是使用酶解脱毒法成本较高。三是在利用酶降解霉菌毒素的毒性时,某些霉菌毒素需要一套完整酶系才能彻底降解其毒性。2.3吸附法即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进行脱毒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仍是至今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在饲料工业以及养殖业来说是一种比较常用、简便、有效的脱毒方法。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进行脱毒,主要是针对霉菌毒素的理化特性和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特性,采用了能吸附霉菌毒素的一些饲料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入饲料产品中,使其在动物体内发挥吸附霉菌毒素的功效,进而达到脱毒的效果。目前较好的有毒必吸和百毒清,它们都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而且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这些物质不会被动物体吸收,将它们作为吸附剂添加到饲料中,用量据霉变程度不同添加0.1—0.2%,可有效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减少动物消化道对霉菌毒素的吸收,从而达到xx目的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