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900亿元。根据国家防总专门的调查统计得出,在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仅有20%是由自然界不可抗拒力造成的,剩下的80%的损失均为人为因素造成。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以及借鉴各国的减灾实践经验,我国政府于2006年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zd0}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8年的雪灾和汶川大地震使我国的应急体系中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增加了物资组织和运输难度,许多机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缺乏专业物流管理知识与经验,给救灾工作带来较大困扰。各界开始意识到应急物流在应急体系中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对应急物流的定义是: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是指危机发生时对物资、人员、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由突发性因素导致的以追求时间效益{zd0}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的的特种物流活动,包括由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和满足这些物流需求而进行的应急物流供给活动。
应急物流是一般物流活动的一个特例,它具有区别于一般物流活动的特点:
(1)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这是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2)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应急物流是针对突发事件的物流需求,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主要是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
(3)时间约束的紧迫性。
(4)峰值性。
(5)弱经济性: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
(6)非常规性。
(7)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
应急物流需求不仅产生自“天灾”,也来自“xx”。主要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自然灾害。近年来,水灾、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需要大量的应急救援物资,同时影响了原有的物资供应链,由此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每年给社会造成的额外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2)意外事故。无论是SARS、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故,还是恐怖事件、火车出轨事故、矿难、火灾等无法预计的事故,都会造成具体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
(3)大型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举办国际性盛会的增加,如奥运会,世博会等短时间内大量物资需求爆发的不能确定的巨大的物流活动,是机遇也是挑战。此外,大型群众活动,如球赛、演唱会的高频次举办,由于微小的扰动导致人群骚乱而引发突发事件也需要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将损失降至{zd1}。
(4)决策失误。由于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备以及决策者的自身因素限制等原因,决策者一旦决策错误,就会造成物资上的损失,但失误以后要有预案,这样才可能有效地降低应急物流成本。
(5)消费者权益保护。随着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观念的加深,消费者向商家退货现在更加自由和方便,尤其是汽车、家电等产品如果有质量问题,厂商必须召回。一旦发生此类的紧急事件,其应急物流成本一定会吞噬掉这些产品的销售利润。为了维护信誉,厂商需要处理紧急退货、召回等事件的应急物流。
除了以上5个原因以外,还有来自第三方的原因可以导致厂商出现应急物流需求,比如因交通运输问题使在途时间延长、交货期延长,因信息传递错误而导致货到而不能及时提取等,影响工期和市场销售。
尽管当今世界科技发达,但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天灾”,决策失误、恐怖主义、地区性军事冲突等“xx”仍时有发生,这些事件有的难以预测和预报,有的即使可以预报,但由于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相隔太短,应对的物资、人员、资金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因此,需要完善的措施。
在欧美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较早,其表现为:建立并完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制订并优化应急管理行动流程;制订并完善应急管理法规体系;搭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相比之下,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宏观层面上看,从我国唐山大地震到“5.12”汶川大地震,从到SARS、“禽流感”到近年频发的矿难、雪灾,人们在突发事件目前表现出的被动局面均暴露出现有应急机制、法律法规、物资准备等多方面的不足,而且我国属于自然灾害高发国家,公共卫生设施、国家处突的经验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急需对应急物流的规划、基础设施、实现途径等进行完善。
从微观层面来看,一方面企业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备以及决策者的素质限制等原因,任何决策者都无法确保所有决策均正确无误,另一方面,因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交货期延长,因信息传递错误而导致货到而不能及时提取等也会产生应急需求,企业迫切需要制定预案,对不可抗拒的和人为造成的紧急状况进行有效地防范,将应对成本降到{zd1}。
应急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国内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其问题突出表现为: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骨干运输通道能力不足,铁路网络结构薄弱,民航支线机场数量缺乏,公路通达度与衔接度明显不足,内河航道等级偏低等。东、中、西三大地带交通设施依次弱化,部分区域运网稀疏。此外,应急物流信息网络不够完善,信息传递不及时,缺乏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
(2)组织机制不健全。应急物流的组织协调人员大多临时从各单位抽调,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调拨、配送、回收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尚未形成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中央、地方和有关企业之间联动的组织机制。应急物流组织更多为临时性的,彼此间缺乏有效协调、沟通和整合,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组织效率不高。
(3)应急物流企业发展严重不足。专业化的应急物流企业是应急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市场实施主体,而国内专门从事应急物流的企业(如应急物流基地、应急物流园区、应急配送中心、第三方应急物流企业等)还相当缺乏。
(4)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一是救灾储备中心布局不合理。从物流合理化角度看,救灾储备中心应尽可能靠近受灾地区,以对灾情作出快速响应。二是救灾物资储备分散于各部门,物资保障成本较高。三是救灾物资供需失衡。我国救灾物资捐赠基本属于应急捐赠,而社会捐助物资很容易出现种类、时间上的供需失衡以及救援初期易出现应急物资缺乏而后期物资超常饱和,造成供应过多、浪费严重等问题。
(1)完善网络化立体化交通运输系统。重点投资和建设交通运输薄弱环节,构建网络化交通运输线。交通运输线路与线路之间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既有直达线路,又有迂回线路,保证应急交通运输线路全时畅通。建立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多维立体的运输网络,确保一种方式中断时,其他方式能及时补充。
(2)重视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一要加强对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这是因为全社会应急物资来源广泛,涉及层面多,活动环节多,各类信息都要依靠共用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传递;二要使应急物流信息传递方式先进、稳定。由于应急物资的刚性需求,必须确保应急物流信息传递手段比常态下的信息传递方式更为先进、稳定和更具抗干扰能力。
(3)构建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机构。根据我国政府机构设置和物流的运作流程,整合国家、xx、地方的相关机构,建立常设的专业应急物流指挥系统,专门负责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工作,协调应急物流的运行和实施。
(4)提升应急物流运作能力。在全国建立适当数量的应急物流中心,形成高效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选择在区域的中心地区建设专业应急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保障应对区域内突发事件,并对相邻区域做好后备和支援,且利用社会资源,以市场化方式与具备条件的国内大型专业物流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启动应急物流运作;此外,政府鼓励应急物流社会化和产业化。
(5)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实现应急物资储备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的有机结合,建成国家、地方、xx、企事业单位甚至家庭的一体化储备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合理安排物资储备布局、规模及结构;发挥市场机制,保障应急物资储备。
(6)大力整合应急物流资源。有意识地对应急物流资源或物流功能进行规划、配置、重新组合和取舍,对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对相关功能进行协调与集成,对物流管理与运作实施重组与优化,提升组织能力与服务水平,实现对应急物资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的有效集成或协调,合理布局应急物流中心,提升组织能力与服务水平,提高应急物流效率。
应对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社会动乱、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转和人民生活正常进行。建设应急物流园区,搭建应急技术系统、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仓储设施、专业运输设施的设施,普及应急常识,承担应急时的重要物流任务,对各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情能够建立有效的防范和应急物流机制,就能够{zd0}程度地抵御各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得到长期有效的保障。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