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岭矿难看中国GDP和能源发展的战略关系- 姚树洁- 名家博客- 博客 ...

  2010年伊始,中国已经遭受了许多天灾xx。{zd0}的天灾是西部地区连续数月干旱导致大面积的农作物失收,几千万同胞饮水极度困难。而严重的xx当属于3.28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虽然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抗灾抢险,抢救生命的过程中再次谱写出一篇高效率,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力和团结精神的颂歌,但是从本次王家岭矿难事件中也xx出一种令人悲伤而又无奈花落的感觉。
?  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由中煤一建公司63工程处承建的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事发时共有261人在井下作业,其中108人安全升井,153人被压在矿里长达8,9天之久,靠着吃木屑和喝冷水维持生命。到4月7日夜,有115人安全升井,井下还有38名矿工,其中,9人已经遇难,29名矿工还没找到,估计多数生还的可能性不大。矿工的安危牵动了13多亿人的神经,在大家为他们祈祷的同时,我想提出两个和中国经济发展有关的问题。
?  一、从本次矿难如何看待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和能源的发展战略关系?
?  ?二、能否改变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来改变对能源和原材料无休无止的需求,从而降低GDP血和生命的含量?
?  回答这两个问题,先看如下惊人的血腥事件和统计数据。
?  除了王家岭矿难外,2010年,河南省伊川县“3·31”矿难导致40人死亡,6人失踪。3月25日,河北承德县北大地煤矿瓦斯爆炸导致2人死亡和9人被困。
?  近几年,典型的特大矿难还有2006年10月31日的甘肃魏家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9人遇难;2006年5月18日,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造成56名矿工死亡;2005年2月14日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家湾煤矿事故,死亡214人;2005年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11·27”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171人遇难,……。
?  改革开放30年,中国GDP每年以接近10%的速度飞快发展。1978年到2008年,按可比价格计算GDP总量增长了16.6倍。但是,快速的GDP增长是靠着大量的物质和能源的投入来拉动的。同一时期全国煤炭产量增长4.5倍,发电量增长13.5倍,粗钢产量增长15.7倍,水泥产量增长21.5倍。
?  在不同时段,GDP,能源和原材料生产的增长是不同比例的。如果我们把1978年到2008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08年。从表一的数据可以看出,前两个时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煤炭,发电量和粗钢生产的增长速度。说明这段时间GDP生产的能源效率和物质的投入效率是在不断提高的,尤其是1990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但是从2000年以后,GDP的增长速度跟煤炭,发电量和粗钢的增长速度是一样的,甚至更低。这说明了2000年以后GDP的能源和物质投入效率大大降低了。
?
?  表一、 中国1978-2008年分时期GDP,煤,电,粗钢和水泥年均增长率(%)
?  时期?????? GDP?????? 煤?????? 电?????粗钢????? 水泥
?  1978-90??? 9.1????? 4.8????? 7.6???? 6.2?????? 10.3
?  1990-00???10.3????? 1.9????? 8.1???? 6.9?????? 11.0
?  2000-08?? 10.4?????10.0???? 12.5??? 18.5?????? 11.2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
?
?  因为能源效率低下,维持高速的GDP增长速度就必须大量提高煤,电,钢的生产量。2000年到2008年,粗钢的生产量每年增长幅度高达18.5%,发电量每年增长12.5%,煤炭产量每年增长10%。
?  钢,电,煤的生产是密切相关的,我在上个博文中已经说到,2008年,中国每单位GDP对粗钢的依存度是欧美日的14倍。过度膨胀的钢铁生产已经导致了无休无止的进口铁矿石涨价,使中国的整个钢铁生产行业处于一种高产薄利的被动局面。而且,钢铁的高产量还折射出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它过度地依赖于煤炭的开采和电力的生产。
?  中国从1978年到2008年能源的需求总量增长了6倍。在能源的供应结构中,煤炭占70%左右,石油占20%左右,水电,风力和核电占10%左右。中国能源生产对煤炭的依存度大大高于其它国家,如美国和德国为25%,日本为23%,英国为17%,法国只有5%。
?  按生产行业分的能源需求结构,制造业和采矿业占70%左右,服务和农业加起来只占30%。因为制造业占GDP比重为43%,每单位制造业GDP对能源的需求比其它行业高出63%。
?  因此,高速增长的煤炭生产主要是2000年以后为了支撑高速钢铁生产的需要,使GDP-钢-煤-电形成了 一个同步飞涨的生产怪圈,并在这个怪圈里面产生了很多象王家岭矿难这样的悲剧。
?
?  表二的数据表明,由于生产和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在2002年高达16万人。每亿元GDP的死亡率高达0.711人。在这之后的几年里,中央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把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降低到2008年的9.4万人,亿元GDP死亡率降低到0.312人。
?
?  表二、 中国2002-08年用2008年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和生产交通事故死亡状况
?  年度?????? GDP(万亿元)??????? 生产和交通事故??????? 亿元GDP
?  --????   2008年价?????????????? 死亡人数????????????? 死亡(人)
?  2002???????22.4??????????????????? 159,000????????????????? 0.711
?  2006?????? 26.2??????????????????? 118,720????????????????? 0.454
?  2007?????? 28.0??????????????????? 106,141????????????????? 0.379  
?  2008?????? 30.1???????????????????? 93,912????????????????? 0.312
?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表年鉴2009年, 国家安监总局年度报告(2008和2007)。
?
?  在全国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中,煤炭生产的死亡人数占相当的比重。2002年死于矿难的人数达8,672人。尽管死亡人数在2008年降到3,298人,这一数目还是非常惊人的。
?
?  平均每生产一百万吨煤就要付出1.2个农民工的生命。这是不是一个太大的代价了?
?  
  
?  表三、2002-08年中国煤炭产量和矿难死亡人数
?  年度?????? 煤产量??? 百万吨死?? ?全国煤业死 ?? 乡镇煤矿????? 乡镇煤矿死亡
?  ---???   亿吨) 亡数(人)? 死亡数(人)? 死亡数(人) 占总数(%)
?  2002?????? 14.6????? 5.940???????? 8,672????????? ?? ----???????? ----
?  2006?????? 23.7????? 2.041???????? 4,837??????????? ?3,289?????????????68
?  2007?????? 25.3???? ?1.485??????? ?3,757??????????? ?2,900?????????? ? 77
?  2008?????? 27.9????? 1.180???????? 3,298??????????? ?2,360??????????? ?72
?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表年鉴2009年, 国家安监总局年度报告(2008和2007)。
?
?  在网上大家天天在吵着什么‘国进民退’,不知对国家是否有利?
?
?  从分析表三的乡镇煤矿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死亡人数的比率,我总算找到了一个拥护煤矿‘国进民退’很强的理由: 在2006-08三年间,有七成以上的煤矿死亡发生在乡镇小煤窑。
?
?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尽管煤炭工业的‘国进民退’有利于降低煤炭生产的死亡率,由于煤炭产量的急速增长,煤炭工业每年的死亡人数还是很可怕的。王家岭煤矿是国有的,它也不能避免重大矿难的发生,尽管它事后的抢救能力和精神让全国人民叹服,当然国家从中央到地方也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
?  然而,为了真正减少GDP血和死亡的含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降底GDP增长对钢,煤和电的依存度。这样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有百利而无一害。我希望通过大量的血的教训,政府能够认真的调整中国未来GDP的增长模式,使其增长不会继续严重依赖高强度的能源和物质投入。

上一篇:   下一篇: 没有了
  好深刻呀!
  接连不断的煤矿事故似乎都在说明一个事实:我国经济增长对于煤碳等资源的高度依赖。我相信各级政府也深知煤矿安全是{dy}位的道理,但是当安全和GDP放在一起的时候,安全定会被自然而然地抛之脑后,因此,姚先生的文章提醒我们:要想让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将煤矿安全放在xx,降低GDP中血的含量,国家必须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刻不容缓!
  转载一下另外一篇同一时间博客,看看经济学家的分析和思想家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清明节的这{yt}下午,我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看山西王家岭煤矿救人的现场直播。当一个又一个生命,在经历了八天八夜的地狱煎熬之后重见天日之时,你不得不佩服生命的伟大。尽管抢救还在继续,153个生命只有115名出来,还有38条人命不知所踪(今天的消息是已经发现了5具遗体),央视记者就迫不及待的欢欣鼓舞,政府官员就略带矜持的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围观群众就莫名其妙地感叹:这种事情只有中国才能发生。
  是的,这种事情只有中国才能发生。一个又一个的矿难,动辄几十几百条人命,省长市长们拿“引咎辞职”作秀,诸如此类。尽管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中国人依然烧着带血的煤。据说,中国的GDP已经于2009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如果国家的GDP是以普通民众的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再高的GDP也换不来普通民众作为人的尊严。153人中有115人抢救出来,政府官员可以庆幸,不用“辞职”下台了;央视记者可以庆幸,又为凝聚共识、把老百姓团结在党和政府身边提供了鲜活素材,回家可以拿数十万或是上百万年薪;老百姓则是无知且麻木的,毫无同情心。毕竟,剩下的38人,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他们也有妻子儿女,也有需要赡养的年迈父母,也有作为人生存和活下去的权利。然而,他们很可能作为一场伟大的庆典中不为人提及的“牺牲”。我这里说的是“牺牲”,不是牺牲品。我一点都不觉得有一丁点欢欣鼓舞的理由。
  王家岭矿难已经基本确定是一场责任事故。透水发生之前,现场工人就报警提示过,只不过有关领导没有下令撤退。这种事情,发生在中国,其实一点也不奇怪;相反,这一度被看成值得鼓励的行为。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外国人看来,都是多少有点不正常的。譬如家里孩子病了,坚持不回家;父母危在旦夕,不回家;自己病得坚持不了了,轻伤不下火线;周围的人也是默许并积极支持这种行为的,譬如运动员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常常得隐瞒几个月之类。人是这样,机器设备更是这样。譬如核载2吨的卡车,常常是要拉上20吨,还美其名曰多拉快跑。因此,矿山有点什么危险征兆,就赶紧让工人停工,赶紧撤退,那是{jd1}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每次煤矿瓦斯爆炸,常常是超标几十倍;透水事故,是征兆发生几小时后(王家岭矿就是如此);恶xx通事故,常常是极其严重的超载超速,或者是醉酒驾车。在国外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在国内则成了必然要发生的事故。
  但中国一向有把丧事办成喜事的传统,舆论机器也开动马力,从每一件负面时间中无穷尽的发掘正面意义,并广泛宣传。从单一事件来说,这是很管用的,并且可以迅速转移无知群众的注意力。但从长远来说,则是极其有害的。从根本上说,要xxxx矿难,不是作秀式的让省长市长下岗,也不仅仅是强化监管机器(现在几乎每个矿都有驻矿安监员),而应是从体制机制上做文章,从舆论导向中做文章。
  中国是伪劣产品层出不穷的国家,{zd0}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没有规则意识。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的根本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而在国外,企业生产伪劣产品,国家一般是按照让你倾家荡产的尺度来处罚的。因此,国外很少有人敢违法。而在中国,很多企业直接把违法成本(包括贿赂成本)作为必然要支出的成本,从而核算价格,牟取暴利。很多企业,譬如保健品企业,药品企业,他们常常是被处罚得越多,获取的利润就越高。煤矿也是如此,按照国家的赔偿标准,一条人命,从20万到60万元不等,相当于400到1200吨劣质煤,相当于年产15万的小煤矿1~2天的产量。而中国煤矿的每百万吨死亡率是1人,相当于年产15万吨的小煤矿挖上7年才死一个人,或者说挖上7年才停产1天,矿主们没有不铤而走险的道理。
  在市场经济的年代,政府的使命,是拿了纳税人的钱,替纳税人干活。具体到经济领域,就是制定规则。衡量政府工作的成效,就是游戏规则设定是否合理。在矿难这个领域,政府有太多值得检讨的地方。如果死一个矿工,罚煤矿1000万,你看有几个煤矿死得起人?有几个煤矿会不做好安全控制措施?会遇到灾难预警不马上停工?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有太多需要去谴责的地方,而不是灌了xx汤似的感谢。
  人总是要死的,死几个人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拨又一拨的人,稀里糊涂的死了,周围的人还在执迷不悟。尽管我们不在矿井下挖煤,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遇难矿工。你喝的水里,有没有重金属,有没有危险化学物质?你吃的食物,有没有添加有毒物质?你和孩子打的疫苗,是不是非法企业生产的?药品,保健品,吃了是不是要死人的?你家里的电梯,会不会突然失速?你乘坐(驾驶)的汽车,会不会某天突然停不下来?你走在大街上,会不会突然异物坠落,高楼坍塌?你的银行存款,会不会某天神秘消失?你家的房子,会不会某天突然被人用推土机推倒?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你注定无处可逃。
  当然,有一件事情,你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学会感谢国家,因为有些奇迹只有在中国才能发生。”--以上为转载。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已经过了那个白猫黑猫的时代,如何可持续的发展和建设,保持gdp平稳上升才是首要之急。
  用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换取一时的成绩,无异于自断后路。
  谢谢姚老师又一篇精彩的文章!!
  中国在经历了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后,必然要进入一个特别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很多在高速发展阶段堆积的问题都会爆发性的出现,包括姚老师提到的能源,生产安全,污染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从发展经济学的历史经验来看,任何高速发展的经济体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这个特殊阶段。如何能够提出一系列有效地措施来实现平稳的过度,这将决定了在能源问题,污染,以及住房等问题的解决速度与力度。产业结构调整,从理论来看这是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将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后,我国的工业体系才能从一位的最求速度转入“有效”生产阶段,这就是内生增长模型里提到的“effective production process”,如何实现有效,基本上可以定位为低消耗,重质量,注意劳动力资源的有效调配等方便,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有效的调整了产业结构,众多的社会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但是这是从经济学的理论上来分析,那么如何才能在中国从上至下各级政府机构执行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应该又联系到了我们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对中国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关联性以及严重性如何看待,以及重视程度如何。
  姚老师最近几篇的文章,都已经谈到了几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房屋价格,污染,能源问题,以及安全生产问题。希望能引起更多经济学者的切实xx。
  中国是具有10几亿人口的大国,转变仍然需要时间。虽然中央政府明确了调整产业结构方向——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但是实现在何时却不是短期内可以考虑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都是大工程,更何况中国的开采技术落后,冶炼技术也不完善,这些都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障碍。就拿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建国初期至今,五大支柱资源有的开采过半,有的基本耗尽,石油煤炭,黑色金属采选,木材加工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本区早已从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变为资源加工型了,而且10年内都不会有新兴产业占主导地位。 中国的问题总是在无奈和痛心中纠缠,没有血国家发展受限,没有发展国家稳定难以保证~哎~愁死了。
  有趣的数据,到位的分析。
  
  目前的媒体的报道形而上的宣传居多,而深入的剖析的很少。这篇文章指出了问题的根本,即不合理的增长方式。
  
  关于所有权的问题,现在小煤矿的一个大问题是腐败。私有煤矿如果有完善的监督体系,有效的管理,可以在效率与安全之间得到兼顾。但是现在很多管理者参股煤矿经营,这无疑于足球裁判收俱乐部的钱,如何能期待他们公平执法? 这是造成一些小煤矿惨案不绝的一大因素。王家岭得到了广泛xx,所以矿工们的结局还不算最坏。如果是一些小煤矿,消息被封锁, 恐怕结果就xx不一样。
  
  期待下一篇好文。
  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xx华裔经济学家, 西安交通大学特聘讲座教授, 全英中国专业团体联和会副主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经济顾问, 到过20个亚非欧国家工作。担任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Food Polic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期刊的编委。出版英文专著10本,SCCI and Econ-Lit检索论文100多篇。2006年,《亚太经济文献(ASIAN-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刊登Lu Ding和Kwek Bin Chong 的文章:“1991年–2003年中国经济研究趋向: 作者、学报和研究领域”, 该文统计出在国际上中国经济问题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学者排名,姚树洁教授排名第八。
shenshenxuezi:   好深刻呀!
  接连不断的煤矿事故似乎都在说明一个事实:我国经济增长对于煤碳等资源的高度依赖。我相信各级…
Jinghua:   看来,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确实是势在必行,太多血的教训了!佩服姚老师的“管中窥豹”。
Jinghua:   胡案也许牵扯到的问题很多,有谈判能力问题,部门利益问题,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问题,腐败问题等等;归根到…
Jinghua:   感谢姚老师的精彩博文,让人感受到有良知的经济学家的风采,并联想到一些具体问题:居高不下的房价除了跟分…
笑傲江湖:   转载一下另外一篇同一时间博客,看看经济学家的分析和思想家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清…
jun:    文章非常犀利,让人思考。鲜活的、支撑着一个家的矿工的生命所换来的冰冷的GDP数字的增加,值得我们…
jun:   文章非常犀利,令人思考
空梦:   什么时候可以统计一下中国的资源存储量,看看这些资源还可以保持中国发展到什么时候,留给我们改革的时间还…
lee2010:   
  中国GDP的构成需要大刀阔斧的调整,不能再以房地产,高能耗来拉动了!
  
  资本的流动也需要国家来妥善引导…
lee20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已经过了那个白猫黑猫的时代,如何可持续的发展和建设,保持gdp平稳上升才是首要之急。…
郑重声明:资讯 【王家岭矿难看中国GDP和能源发展的战略关系- 姚树洁- 名家博客- 博客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