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种子全面渗透农业被扼咽喉?_春风杨柳万千条_百度空间

作者: 王琰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业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种子市场‘跑马圈地’,抢占市场。‘洋种子’全面渗透后产生的高价格、高风险‘苦果’已初步显现,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升中国种业的竞争力已成当务之急。”
  山东潍坊寿光,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是我国{zd0}的蔬菜生产基地。然而,这个举足轻重的蔬菜产区,蔬菜种子市场近年来几乎被外来的“洋种子”蚕食殆尽,据不xx统计,“洋种子”占当地市场份额已达60%70%。有专家指出,蔬菜种子如被外资所掌控,国内蔬菜的“定价权”将很快受到威胁。

渗透式的占领

  据了解,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常年用种量为300亿公斤,价值达500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纷纷抢占国内市场。据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孟山都、法国利马格兰、瑞士先正达等陆续在东部地区设立办事处。由于种子对当地气候、土壤有一定适应性,外资种业加紧实施管理人员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本土化策略。
  从1998年起,以色列海泽拉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种子公司就开始在山东寿光建立实验站,试验、培育蔬菜新品种。这些来自瑞士、荷兰、以色列等国的种子公司,以“先免费”的方式推广“洋种子”,在取得优势地位后,再控制市场。目前在寿光设立种子分公司、办事机构及示范基地的外资企业有30多家,使寿光成为全国的蔬菜种子集散中心。企业经营的蔬菜种子不仅针对寿光农民的需求,而是“买世界、卖全国”,经营品种达1200个以上,每年在我国销售种子超过6亿元,辐射全国蔬菜面积250万亩以上,国产的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看家品种纷纷被挤出市场。
  一家种子企业负责人表示,他最初代理的种子都以国产为主,但国外种子进入寿光市场后,商品性远优于国内品种,现在公司基本不代理国产品种,只经营日本、荷兰、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种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眼下,“洋品种”蔬菜依仗其在品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优势,占据市场80%以上利润。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的种子产业,长期处于“{yl}的种子、二流的加工、三流的包装、四流的价格”的状态,即使再好的新种子,其价格也只能比一些老品种略高而已。而国外种子都有高水平的加工和包装,种子都要经过精选、分级、包衣、包装,不少种子还是论“粒”卖。
  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常务副主任国家进表示,以甜椒为例,国外种子公司生产1粒种子的成本只有1分钱左右,但在中国市场要卖1元钱,比黄金还要贵。此外,以色列海泽拉公司的“189”番茄、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 茄子等,每克的价格都在100元以上,但由于市场已被国外公司垄断,农民只能被迫接受。
  同时,值得xx的是,根据中国法律,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种子业务必须成立合资公司。2002年末,美国先锋公司与我国{zd0}玉米制种企业——山东登海种业成立了合资公司,拉开了外资并购我民族种业的序幕。凭借其先进的科技、雄厚的资金、丰富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国外种子公司逐渐蚕食中国种子市场,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东北的种子市场已被外资全部占领,西北市场被欧美瓜分了。”
  随着北方大棚蔬菜品种竞争达白热化,外资公司逐渐转战南方市场。据广东某经销商介绍,目前华南地区基本还是国产种子的天下,但先正达、圣尼斯等外资企业在广东销售额逐年扩大,部分品种如青花菜、高价值菠菜的市场几乎全被外资企业垄断。
  不仅如此,为了迅速占领中国种子市场,外资还把目光瞄准了具有种质资源、生产设备、营销网络的优质民族种子企业,不断加大并购我国种子企业力度。目前,全国有49家持有效证照的外资企业,包括独资、合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各种类型。我国一些种子产业的“排头兵”企业已纷纷被外资并购。时至今日,外资巨头基本上完成了在我国的种业布阵。

“狼来了”敲响警钟

  有业内人士指出,种业的“入侵”是外资向我国农业各领域渗透的重要标志。一个经常被举到的例子是大豆。以经济学家郎咸平等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认为,如果种子市场被外资控制,那么相当于农业的“脖子”被扼住,会给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带来隐患。
  10年前,美国{dy}大种子公司孟山都,利用我国的大豆种子分析研制出的抗病高产优质转基因大豆,在巴西和阿根廷被大量种植,掌控了当地的种子市场,而这两个国家农业发展便受制于人并且农民要以更高价格去购买大豆种子。
  现在我国大豆的80%是进口美国和南美洲的转基因大豆,以本土大豆为原料的产加销链条已濒临崩溃,几大跨国粮商趁机从上游原料到中游加工和下游市场深入我国油脂行业。记者了解到,山东省企业大豆进口量约占全国的20%,其中相当部分企业为外资控制或参股,导致我国企业在食用油价格调控方面已显乏力。今年,花生良种补贴政策写入“一号文件”已显示出国家对此的警觉。而目前外资又瞄准了下一个目标——玉米,大量玉米种子在我国倾销。
  其实,不仅仅是蔬菜,花卉、林果乃至粮食作物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国际跨国种业公司也纷纷在我国攻城略地。
  据了解,国外种子公司的科研能力,是“征服”中国农民的制胜法宝。目前,我国种业多以产销为主,拥有科研能力的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1.5%,科研经费平均投入不到销售收入的1%。而国际种子公司普遍在科研和技术创新上投入重金,其科研经费投入一般为年销售额的8%~12%。记者注意到,在2010年中央 “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到要“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
  国家进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国内的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现状普遍是“多、小、散”,我国种子企业前20强的销售额加起来还不如一个美国孟山都,多数科研院所实力不强,成果转化不畅。而且国内的种子公司大多是一卖了之,而国外种子公司不但卖种子还卖技术,售后服务及时到位,农民很满意,国内种业的现状在逼着农民去买国外种子。
  一位农业专家认为,与外资企业的强悍实力相比,中国种子企业在科研创新方面则显得薄弱得多。中国种子协会副秘书长马继光表示,粮食安全关系重大,这些问题已得到政府的重视,中央正在着手开展一些工作,而农业部也正在筹划方案。他建议,国产种业还需要国家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扶持,科研力量必须跟上。

纵 深

要有“中国芯”

  洋种子“统治”中国{zd0}蔬菜基地的现状让不少人担忧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其实,外资垄断中国种业的说法本身就是不恰当的,要改变本土种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正需要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巨型种子企业竞争。
  郑风田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粮为纲,而育种力量也一直集中在粮食作物上,蔬菜、水果、花卉与国外差距很大,尤其是蔬菜种子市场主要由国外种子唱主角。我国最xx的蔬菜生产基地山东寿光,某种程度上就是万国种子试验场,一大半的蔬菜种子来自荷兰、以色列等国。当然,过分依赖国外种子,一旦产生垄断会很被动,所以一定要有自主创新品种,要让中国的蔬菜有“中国芯”。
  不过,郑风田认为,要做大做强本土种子公司比想像中的要难很多。目前,我国8000多家种子公司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品种,跟国外大的种子公司不是一个概念。如果国家真的把巨资给我国的一些种子公司,很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郑风田表示,要让中国蔬菜也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闯出独特模式。美国一般是公司自己耗费大量资金育出新品种,然后再高价卖出,收回成本,但我国农民低价卖粮食,也应该低价买种子。因此,我国宜采取“小舢板战胜大帆船”的形式,采取“国家公益型育种机构+国家高投入= 低价良种供农民”的方式。国家把重金投到有育种力量的大学与研究机构,由他们育出新品种,通过主产区的推广试验机构示范,然后由种子公司低价供给农民。
  由于使用国家经费育种,科研机构也就不再收取专利费用,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中国,成本较低,效果更好。如果单一把育种经费投入到公司,鼓励育种学家来办种子公司,让公司成为育种创新的平台并不合适,那样往往会造成科学家科研、商业两头都顾,却两头都没有顾好。



郑重声明:资讯 【洋种子全面渗透农业被扼咽喉?_春风杨柳万千条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